(共26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进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2022年版 课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等史事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近年未考
全国中考 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原因和成果,以及通过孟良崮等关键词考查具体史事
学习建议 以掌握基本史事为主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重庆谈判的成果和国共双方的目的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3、4、8、10题
2.知道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发动自卫反击的过程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3 完成【课堂过关】3、4、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2、5、6、7、9题
重庆谈判
时间 _____年10月10日
地点 重庆
谈判目的 (1)国民党: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1945
1.重庆谈判
谈判内容(“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谈判结果 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
意义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 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双十协定
时间 1946年1月10日
地点 ______
内容 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重庆
2.政治协商会议
避免内战
和平建国
(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为争取和平民
主与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敢于斗
争。
(3)和平民主来之不易。
(4)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__________,发动了__________。
国民党发动内战
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
1.粉碎全面进攻
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
的进攻,并制定了以________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
人________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____________
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
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转而发动对
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重点进攻。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山东解放区
各个歼灭敌人
有生力量
运动战
陕北解放区
3.粉碎重点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
延安,转战______。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
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_______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________,打退
了敌人对___________的重点进攻。
山东解放区
孟良崮
陕北
七十四师
1.阅读教材第113页“材料研读”栏目,说说大家都认为“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
【思考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和史实分析,提升材料分析能力。
【答案】原因: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人民厌倦战争,渴望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渴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
2.请查阅相关资料,指出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偏处西南,就地理位置而言,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共产党的武装部队却占了天时地利之便。
1945年8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民盟政治报告认为,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民盟的任务,“就是研
讨怎样把握住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实现中国的民主,把中国打造成一个地道十足的民主国家”。民主、统一、和平建国,成为战后中国的关键词,蒋介石正是接过这些口号,作为邀请毛泽东来渝的重要理由。
——摘编自张家康《蒋介石力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台前幕后》
下图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漫画,图中的文字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卅四年(即1945年)九月二日作,子恺,圣扬学弟永存”。对该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 讽刺了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国民革命
B. 表达了对解放战争开始战略决战的喜悦
C. 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
D. 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进行了强烈谴责
C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C 根据材料“卅四年九月二日作”可知,这一天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所以漫画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C项正确;漫画没有涉及讽刺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国民革命,排除A项;解放战争是在1946年开始,排除B项;漫画没有涉及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进行了强烈谴责,排除D项。故选C项。
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是
( )
A
A. 主动撤离 转战陕北
B. 千里跃进 战略进攻
C. 三大战役 主力决战
D. 横渡长江 占领南京
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材料
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 中共代表参加谈判,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B. 1945年8月,国民党共产党双方谈判在重庆举行
C. 中共代表三人参加了谈判,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D. 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
2.(2023·四川达州)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指 ( )
C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抗日战争胜利
C. 重庆谈判
D. 北平和平解放
3.(2022·广西贵港)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B. 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C.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A
4.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上演了一出“以退为进”的大剧。这场大剧的舞台在 ( )
A. 张家口
B. 陕北
C. 孟良崮
D. 锦州
B
5.(2022·山东临沂)1947年5月中旬,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诱敌深入,抓住战机,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这场战役 ( )
A. 吹响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胜利号角
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C(共30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022年版 课标 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5年2考,难度较易,考查频次一般
全国中考 主要考查战役史事以及战役与土地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建议 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把握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思维点拨】第1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1、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5、10题
2.知道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2、3题 完成【课堂过关】第2、3、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3、4、6、7、8、9、10题
学到什么程度 怎么学 怎么知道学会了 错题整理
3.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
1.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________政策改为实行
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法令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 ______________》。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
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
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制度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4.结果:解放区的________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
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改革意义:使农村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土地占有状况
土地改革
阶级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区的土改是废除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1.战略反攻:1947年夏,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
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
接威胁____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______
的序幕。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刘伯承
邓小平
南京
武汉
进攻
2.战略决战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初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地点 长春、沈阳 以徐州为中心 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解放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
南京
台湾
1.时间、地点:1949 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
柏坡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
2.内容:确定了在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
后,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
______转到_____的问题。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
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
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
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乡村
城市
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阅读教材第117页“材料研读”栏目,分析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思考提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提高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答案】情况: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2.阅读教材第119页“材料研读”栏目,说明毛泽东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思考提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学会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提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答案】原因: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
含义: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3.观察教材第118页《三大战役示意图》,说说三大战役的作战策略。
【思考提示】学会从地图和教材中提取信息,阅读地图的图例和关键信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作战策略:辽沈战役采取关门打狗的作战方
针,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灭的作战方针,
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
4.请查阅相关材料,分析蒋介石难以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成功实施土地改革的原因。
从国民政府实施训政到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在试图解决中国土地问题时面临着三方面的约束。其一,蒋介石以孙中山继承人自居,因而必须遵循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纲领,尤其是要接受和尊重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等理论遗产。其二,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基层社会广泛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对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提出了鲜明的政治方针,在当时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以“剿匪”为己任的蒋介
石必须找出令人信服的对策,为国民党解决土地问题寻找出路,但又不能模仿照抄共产党的套路。其三,蒋介石政权不仅要应付南京政府内部的各种“分裂势力”,而且还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经济大萧条、农村金融崩溃、国家财政危机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压力。
——摘编自贾钦涵《南京国民政府渐进式土地改革政策的形成》
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材料“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 )
A.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 发动北伐战争
C. 发动台儿庄战役 D. 解放南京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A
【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材料中“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这些信息都与之相符,A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广州国民政府于1926年发动的战争,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
令,与材料中的“我军”不符,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中国军队全面反攻日军的战役,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材料中“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的是 ( )
D
A. 《论持久战》的发表
B. 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C. 一二·九运动
D.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2023·新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 ( )
A. 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
B. 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C. 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D. 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
B
2.(2022·广东)下列历史图像记录的重大事件是 ( )
B
A. 平型关大捷
B. 三大战役
C. 跃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3.(2022·广东韶关)蒋介石之妻宋美龄在1943年和1948年两度访问了美国,前一次被称为“征服之旅”,后一次被称为“屈辱之旅”。后一次访问时,杜鲁门说道:“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得到一些施舍的。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美国的这种变化折射出 ( )
A. 解放战争态势发生逆转
B. 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
C. 国民党与美国彻底决裂
D. 美国反共政策有所动摇
A
4.(2022·广东珠海)木刻版画《烧毁旧地契》是珠海籍美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其作品呈现了解放区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场景。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
A.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B. 打土豪,分田地
C. 减租减息政策 D. 耕者有其田
D
5.(2022·广东深圳)右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颁发的证书。证书边框四角分别印有“渡江光荣”四字,内文竖印“渡江船工光荣证”七个楷体红色大字。这张“证书”说明 ( )
D
A.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反攻
C. 中国人民解放军兵种不全装备落后
D. 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渡江船工光荣证(共26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七单元总结
1.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的比较。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不 同 点 背景 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抗战取得胜利
时间 1936年12月 1945年8—10月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不 同 点 作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众支持,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相同点 (1)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2)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认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比较。
提出者 时期 背景 内容 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局面稍有稳定,开始着手各项制度建设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提出者 时期 背景 内容 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 命时期 封建主义的长期禁锢与帝国主义的压迫 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又叫“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体现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但实际上没有实现
提出者 时期 背景 内容 影响
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立革命政权 发动农民,积极投身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提出者 时期 背景 内容 影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有利于抗战取得胜利
提出者 时期 背景 内容 影响
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 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进行土地改革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迅速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启示 (1)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
只有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恰当的土地政
策,取得反封建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2)中国共产党善于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恰当
的土地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中国共产党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
战线
3.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的原因。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刚刚胜利,蒋介石就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国事。蒋介石高喊和平的目的是欺骗政治舆论,把打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毛泽东大智大勇,将计就计,亲自去重庆谈判。毛泽东此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蒋介石假戏真做,为人民争取国内
和平;二是显示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其主要成果是国民党被迫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即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
(2)人民解放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3)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爱国人士的拥护和国际社会 的支持。
(4)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涨,英勇奋战;国民党军队人心 涣散,士气低落。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摘编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即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 年 8月14日蒋介石致电毛泽东
材料三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中共代表团的来临使整个山城重庆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的这份报告是毛泽东在什么
会议上做出的并简述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2分)
【答案】会议:中共七大。(1分)
历史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1分)
【答案】理由:面商国家大计。(2分)
真实目的: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2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
由并说明其真实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整个山
城重庆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2分)
【答案】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与和平民主而来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敢于只身犯险的大无畏精神。(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庆谈判取得的
成果以及这个成果最后是否实现,请用史实说明。有
人认为,既然谈判没能阻止战争,谈判就没有意义。
请针对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成果: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分)
没有实现。(1分)
史实:蒋介石在1946 年 6月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分)
看法:谈判虽未能阻止战争,但仍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通过谈判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如果蒋介石发动内战,就会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战略决战】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总结反思】
材料四 1946年,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挖蒋根”所指的措施,写出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分析它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的原因。(6分)
【答案】措施:解放区土地改革。(2分)
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2分)
原因: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个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是哪一战役,分析毛泽东说“值得”的原因。(4分)
【答案】战役:辽沈战役。(2分)
原因: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战役名称,回答“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2分)
【答案】战役:渡江战役。(1分)
“一个城市”指南京;“一个政权”指南京国民政府。(1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答案】原因: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