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课题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涉及本课的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掌握程度为知道,涉及“建设成就”和“文化大革命”的掌握程度为了解。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需要学生通过前后课程回忆、相关历史图文资料呈现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所犯的错误。 “建设成就”中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和相关人物事迹,学生能够说出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关于“文化大革命”要求学生以结合教材及图文材料的认知方式,让学生能够说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的第三课,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中共八大的召开诠释了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新中国开始曲折探索,曲折探索包括农业中的“浮夸风”、“人民公社化运动”,工业中的 “全民大炼钢铁”,“左”的错误不断蔓延,“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探索”和“文革”时期有诸多的成就和模范人物出现。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八年级下期的学生,学生们通过之前一年半的学习,对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时空观念逐渐增强,但是本课内容较多,其中涉及“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用已有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研究、去理解。文革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十年,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因此学生容易从家人获得一手学习资料,从而深刻认识到文革对中国的影响。 年级的学生,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与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 但学生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与表面性,学生学习本课一些章节时很容易产生与本课主题不同的看法,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学习目标 1.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内容、作用、存在的问题? 2.阅读材料,自主探究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3.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列表。 4.观看英雄人物事迹,感知艰苦探索中的精神。
评价任务 1.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2.阅读资料及教材,说出党为加快建设速度发动了两次大的运动分别是什么? 3.说出“文革”发生的原因、动乱表现、“文革”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 4.知道党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
6.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教师活动 教师引入:新中国政权巩固后,全国人民以澎湃的热情投入到建设中,取得了成绩。请同学们思考:新中国政权巩固后,我们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果。学生活动1 回顾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等知识。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建设成就,体会当时全国上下备受鼓舞、信心大增的氛围。环节二:明确任务 制度路线 材料一: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毛泽东 材料二: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师活动2 提出探究问题: 1.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初期,国内主要矛盾 2.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哪些口号? 3.急于求成的建设出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拓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学生活动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回答问题:出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从字面分析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否合理? 3.总路线开始实施后,经济建设出现了什么问题?活动意图说明 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之后,由于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出现了片面强调“多”、“快”,忽略了“好”、“省”,导致了大跃进运动的发生。环节三:动乱和教训---“文化大革命” 材料一 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发言 材料二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我们心中最红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 ——林彪《五论突出政治》 教师活动3 教师拓展: “文革”始末和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破坏。 学生活动3 分析材料一,结合及课本,找出“文革”爆发的原因。 观看纪录片,思考“文革”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带来哪些启示?
环节四:探索中曲折前进 阅读课本30-31页,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哪些成就? 类别 成就钢铁石油铁路科技农业
教的活动4 教师拓展:先进人物的故事。学的活动34 阅读课本30-31页,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环节五:拓展迁移 感悟升华 材料一 表1 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 -4.2 9.21 1.9
材料二: 教的活动5 老师归纳:表1中反映出的我国经济在1972-1973年出现增长的原因 教师拓展:在学生讲述先进人物基础上进行补充。学的活动5 讨论:表格一中为什么在1972-1973年有所增长? 阅读课本30-31页,搜集并讲述建设时期英雄人物的事迹,感知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既有成果又有教训。
环节六:学以致用 以史为鉴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新中国的一群人热情高涨,他们历经磨难,艰苦创业,有过曲折、有过坦途,但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永远是我们的脊梁,今天的我们迎来崭新的时刻,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北京东奥的中国故事开幕式、屠呦呦的传统医学闪耀世界、中国探月的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他们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以史为鉴,请同学们为我们祖国的发展建言献策。
7.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过关: 1.下列交通建设成就与建成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 武汉长江大桥 B.一五计划 南新铁路 C.全面建设 青藏公路 D.改革开放 兰青铁路 2.对全面建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优秀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 A.焦裕禄——奋战油田,精神永存 B.邓稼先——学报国,两弹元勋 C.雷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D.王进喜——人民勤务员,模范好班长 能力提升: 请尝试在如下时间轴的A和B处填入恰当的事件: 实践探究: 游览建川博物馆的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知青生活馆、红色年代镜面馆等展区,感受那个年代的时代气息。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涉及新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三大板块内容,曲折探索、“文革”、建设成就,每一版块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怎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知识的衔接、培养学生时空观、史论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以“知史”导入,温故知新,联系本单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新中国完成三大改造后,开始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究史”为主讲解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通过史料结合、图片展示,让学生感知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当时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文革”一些内容,学生通过图片、历史资料能够较好完成相应的任务。在“悟史”中,情感升华,我们在犯错误的同时,也取得一些成就。学生通过教材能够填写出相应的成就。最后在“鉴史”中以史为鉴,拓展学生家国情怀,提出自由开放式题,对学生的语言讲述、文字表达能力要求颇高。需要学生课前课后稍作准备,方可作答。
作业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1:了解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事迹和艰苦奋斗精神。
作业目标2:全面建设时期的成就。
作业目标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必备知识】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教训、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业内容】
一、选择题:
1.对全面建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优秀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
A.焦裕禄——奋战油田,精神永存 B.邓稼先——勤学报国,两弹元勋
C.雷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D.王进喜——人民勤务员,模范好班长
2. 下列交通建设成就与建成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 武汉长江大桥 B.一五计划 南新铁路
C.全面建设 包兰铁路 D.改革开放 兰青铁路
3.热门词汇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一些词汇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是( )
A.公私合营 B.和平发展 C.鼓足干劲 D. 抗美援朝
二、材料题:
5.土地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历经变革。
材料一
图1 1952年农民领 图2 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 图3 公社食堂
取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 发行的邮票—《入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农民能够领取图1中证书是因为哪一运动的开展?(2分)这一运动结束后我国的土地归谁所有?
(2)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什么深远意义?
(3)图2的《入社》是指我国农民逐渐加入什么?
(4)领导人对早日建成共产主义的追求导致了图3的什么运动?这一运动为何会对农村经济产生不好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C
二、材料题:
5.(1)土地改革;农民阶级。
(2)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 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农业生产合作社。
(4)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