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22: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武汉的黄鹤楼
北京天坛
布达拉宫
绿树红墙
精雕细刻
富丽堂皇
琼楼玉宇
美轮美奂
雕梁画栋
鳞次栉比
勾心斗角
金碧辉煌
你能用一些词语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吗?
中国
建筑

的特征

文体知识
科普说明文
定义: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文章。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等
表达方式
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
语言特点
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说明对象
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如太空探测、环境保护、生物进化、人体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及社会科学方面
作者简介
梁启超长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1901—1972)
梁思成劝阻了美国空军对日本古都奈良的轰炸 。他面对布朗森上校的不解,恳切地说:“上校先生,要是从我个人的感情出发,想到四万万中国人蒙受的深重灾难,我是恨不得马上炸沉日本四岛的。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的责任感,让我马上冷静了下来。……建筑又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它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 ……”
博大胸怀
林徽因之夫
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
梁思成教授,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工作。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人,并领导和参与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代表作《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
1925年,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从国内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籍善本《营造法式》。这本刊行于公元1103年的书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专著,作者李诫。梁启超在所附的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
  梁思成和林徽因于1928年3月21日结婚——3月21日是宋代为李诫立的碑刻上的唯一日期,他们选择这个日子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辈建筑师。
  1928年女儿出生,为了纪念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父母为女儿取名:再冰。1932年,儿子出生,他们再一次纪念李诫,为儿子取名从诫,意思是“跟随(李)诫”。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妙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告,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一)中国建筑的影响(1-2)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3-13)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14-17)
(四)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18-20)
文本探究
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的?
(1)地域分布(空间):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广
(2)历史跨度(时间):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近代。——久
任务一: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注意提取每条特征的要点。
任务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
2
建筑构成
平面布局
3
木材结构
4
斗拱结构
5
举折举架
6
屋顶翘角
7
颜色装饰
8
构件装饰
9
建材装饰
整体感知:
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属于结构特征?哪些属于装饰特征?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个别建筑构成
2.群体建筑构成
3.结构方法
4.斗拱
5.举折、举架
6.屋顶
8.部件的装饰作用
9.材料的装饰作用
7.颜色
总体特征
结构方法
外观装饰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总体特征
小组活动:阅读第二部分,完成以下表格。
1 建筑构成 立体构成特点
2 平面布局 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
3 木材结构 主要结构方法(间)和作用
4 斗拱结构 斗拱定义和作用
5 举折举架 举架定义和特点
6 屋顶翘脚 屋顶特点和作用
7 颜色装饰 颜色特点和作用
8 构件装饰 装饰部分特点和作用
9 建材装饰 建筑材料的特点和作用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总体特征
(一)个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立体构成特点——由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构成。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总体特征
(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廂、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
群体建筑的
平面布局特征
左右对称
坐北朝南
有主有从
户外起居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结构方法
(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主要结构方法——采用木结构,用柱、梁、枋、檩之类木结构互相牵搭起来,形成“间”的主要构架。
作用: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结构方法
(五)举折,举架: 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
举架:两层梁之间逐渐加高的矮柱叫“举架”;
作用:使屋脊成缓和的弯曲面。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外观装饰
(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隆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屋顶特点:四角翘起。
作用:具有装饰性。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外观装饰
(七)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颜色的特点:用色大胆,以朱红色为主要颜色
作用:具有装饰性。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外观装饰
(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
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例如:梁头做成“桃尖梁头”或“蚂蚱头 ”;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乃至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
装饰部分的特点:喜欢将构件交接的露出部分稍稍加工形成装饰
作用:让房屋更具美感。
霸王拳
脊吻
瓦当
门环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外观装饰
(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建筑材料的特点:喜欢用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浮雕等装饰房屋;
作用:让房屋更具美感。
琉璃瓦
木刻
彩 漆
文本探究
阅读4-5段思考: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有哪些?
(1)个别建筑构成: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2)群体建筑构成: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由从,有“户外的空间”。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立体构成
平面布置
结构方法
斗拱
举折举架
屋顶
色彩
构件
用材
结构方法
外观装饰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这些顺序可以颠倒吗?
整体
局部


总结: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主后次的顺序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层次清晰严密,有助于突出建筑学本身的特点,也符合人们对房屋的观察顺序。
·在分析九大特征时,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原文并指出对应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等
“个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廂、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現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3000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
“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
“个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作诠释
“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廂、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举例子
“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現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3000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作比较、列数字
“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摹状貌、下定义

任务二:
作者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思考“文法”是指什么。

任务二:作者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文法”是指什么?
“文法”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它们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们代代沿用的惯例。
“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规矩)
文中,作者用语言学的概念来归纳总结建筑的特点,请从比喻的角度完成下表,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的含义。
文本探究
语言和文学 比喻 建筑 作用及意义
语言和文学 比喻 建筑 作用及意义
词汇
文法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中国“文章”
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建筑的法式、规则和惯例
建筑或建筑群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体现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按照中国建筑的规则和惯例建造出的建筑
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阐述建筑的“文章”构成原理,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中国建筑的独特个性。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
小品 山亭、水榭等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北京颐和园琉璃牌楼
国子监“辟雍大殿”前琉璃牌楼
罗马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
老挝万象凯旋门
平壤凯旋门
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法国凯旋门
中国牌楼
中国天坛
罗马园亭
热河普陀拉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天坛
罗马教堂
北京牌坊楼
罗马的凯旋门
亚历山大纪念柱
华表

任务三:
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任务三:作者的写作目的
1.探求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
2.建议:要继承优良传统。
——怎样保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梁思成很关注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这个问题?
20世纪50年代, 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声痛哭。
拆后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梁先生为什么痛哭?他为什么主张新建筑要继承优良传统?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更是一个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中国人。本文的写作目的不止在于向大众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更在于呼吁继承发扬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以创造中国的新建筑。
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