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大气压强 课件 (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 大气压强 课件 (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08 10:0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3节 大气压强
八年级
初中物理
第九章 压强
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
3.知道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4.了解常用的气压计,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当两队的马匹共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
大气压强的存在
知识点一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保卫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
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且能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实验一
杯中装满水,盖上纸片,倒置过来后,纸片不会掉下来,如果纸片没有盖严实,会怎样?
现象:纸片落下
分析:如果纸片没有盖严实,则纸片上下面受压强相等,纸片在重力作用下下落。
实验二
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会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现象:一段时间后,塑料吸盘掉下
分析:吸盘外侧没有了空气产生的压强,吸盘便不能贴在物体的表面。
实验三
饮料是怎样进入口中的?如果把饮料瓶口密封起来,饮料还能进入口中吗?
现象:不能进入口中
分析:密封起来后,大气不能再进入瓶内,无法产生压强差。
实验结论
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大气压的测量
知识点二
大气压可以把纸片上的液柱托住。根据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我们就能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利用密度较大的水银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测量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ρ水银gh
=13.6×103 kg/m3×9.8 N/kg×0.76 m
=1.013×105 Pa
p大气=p水银
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
大气压的数值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1×105 Pa
测定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
比较准确,但携带不便,常用于气象站和实验室。
1.水银气压计
气压计
2.金属盒气压计(又称无液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波纹状真空金属盒。气压变化时,金属盒厚度会发生变化,传动装置将这种变化转变为指针的偏转,指示出气压的大小。灭火器和氧气瓶上的气压计,也是一种无液气压计。
观察与实验
自制气压计
在一个瓶子中装入适量带颜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透明吸管,在管壁上画出刻度,穿过橡皮塞并插入水中。从管中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
注意:瓶口必须密合,不能漏气,不要用手直接拿瓶子。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会减小,因此从楼下到楼上(或从山下到山上),瓶外大气压减小,而瓶内气压不变,所以瓶中的水会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玻璃管中,玻璃管中水柱会升高。
提着瓶子从一楼走到楼顶,或从山下到山上,观察吸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
自制气压计
(1)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强大约等于标准大气压。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大约减小100Pa。
(2)大气压强还跟天气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雨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大气压的变化
活塞式抽水机
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通过活塞在圆筒中往复运动不断地将水抽取上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在广口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投入瓶中,过一会把剥了皮的熟鸡蛋放在瓶口,则鸡蛋会( )
A.弹起来 B.原位不动
C.慢慢进入瓶内 D.以上情况都可能
C
2.小亮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没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稍倾斜了,如图所示,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现在在该实验室做“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将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
750
低于
A.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B.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C.把乙图中的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变小
D.乙图中的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3.如图所示,小雪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