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基础知识达标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五章(北师大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选题
1.以下是“有机食品”、“安全饮品”、“循环再生”、“绿色食品”的四个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详解】解:选项A、B、C均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选项D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如图,已知,,如果添加一个条件使,则添加的条件不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作答即可.
【详解】解:∵,
∴,即,
当时,由可证,故A不符合要求;
当时,由可证,故B不符合要求;
当时,由可证,故C不符合要求;
当,无法使,故D符合要求.
故选:D.
3.已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一边长为,另一边长为,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B. C.不能确定 D.或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长度.分情况考虑,当相等的两边是时或当相等的两边是时,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验证,然后求出三角形的周长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一边长为,另一边长为,
∴①当相等的两边是时,三边长为:、、,
∵,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②当相等的两边是时,三边长为:、、,
∵,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或,
故选:D.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以及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法则分别判断.
【详解】解:(a-b)(-a-b)=b2-a2,故选项A错误;
2a3+3a3=5a3,故选项B错误;
6x3y2÷3x=2x2y2,故选项C正确;
(-2x2)3=-8x6,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积的乘方、幂的乘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整式运算的计算方法.
5.下表是不同的海拔高度对应的大气压强的值,仔细分析表格中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海拔高度/m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大气压强/kpa 101.2 90.7 80.0 70.7 61.3 53.9 47.2 41.3 36.0
A.当海拔高度为2000m时,大气压强为70.7kpa
B.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越来越大
C.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m,大气压强减小的值是变化的
D.珠穆朗玛峰顶端(海拔高度为8848.86m)的大气压强约为45kpa
【答案】C
【分析】根据表格数据,依次判断各选项正确性即可.
【详解】A、当海拔高度为2000m时,大气压强为80.0kpa,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越来越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m,大气压强减小的值为10.5,10.7,9.3,9.4,7.4,6.7,5.9,5.3,大气压强减小的值是变化的,该选项符合题意;
D、珠穆朗玛峰顶端(海拔高度为8848.86m)的大气压强低于36.0kpa,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根据题意正确分析表格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折线是一条灌溉水渠,水渠从A村沿北偏东方向到B村,从B村沿北偏西方向到C村,若从C村修建的水渠与方向一致,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可得,进而得出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如图所示:延长到E,延长至N,
由题意可得:,
当保持与的方向一致,
则,
则,
故.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7.给出下列说法: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③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④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⑤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故①错误;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故②错误;
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可以是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故③错误;
所以正确的命题是④⑤,共2个.
故选B.
8.如图所示,AB∥CD,EF⊥BD,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为( )
A.50° B.40° C.45° D.25°
【答案】B
【详解】∵AB∥CD,
∴∠2=∠D,
∵EF⊥BD,
∴∠DEF=90°,
∴∠D=180°-∠DEF-∠1=180°-90°-50°=40°,
∴∠2=∠D=40°.
故选:B.
9.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是两个格点,若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为等腰三角形,则点的个数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分是腰长时,根据网格结构,找出一个小正方形与A、B顶点相对的顶点,连接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是底边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垂直平分线上的格点都可以作为点P,然后相加即可得解.
【详解】如图,分情况讨论:
①为等腰的底边时,符合条件的P点有4个;
②为等腰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P点有4个.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
10.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后,点C落在点E处,连接BE交AD于F,再将三角形DEF沿DF折叠后,点E落在点G处,若DG刚好平分∠ADB,则∠EDF的度数是( )
A.18° B.30° C.36° D.20°
【答案】C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C=∠BDE,∠EDF=∠GDF,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DA=∠GDF+∠BDG=2∠GDF,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及角的运算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折叠可知,∠BDC=∠BDE,∠EDF=∠GDF,
∵DG平分∠ADB,
∴∠BDG=∠GDF,
∴∠EDF=∠BDG,
∴∠BDE=∠EDF+∠GDF+∠BDG=3∠GDF,
∴∠BDC=∠BDE=3∠GDF,
∠BDA=∠GDF+∠BDG=2∠GDF,
∵∠BDC+∠BDA=90°=3∠GDF+2∠GDF=5∠GDF,
∴∠GDF=18°,
∴∠ADB=2∠GDF=2×18°=36°.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运算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变形可得:,因此可求出,,把和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
即,
∴求得:,
∴把和代入得: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熟记完全平方公式,通过移项对已知条件进行配方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在△ABC中,∠BAC 和∠ABC的平分线AE, BF相交于点O, AE交BC于E,BF交AC于F,过点O作OD⊥BC于D,在下列结论中:①∠AOB=90°+∠C;②若AB=4,OD=1,则S△ABO=2; ③当∠C=60°时,AF+BE=AB;④若OD=a,AB+BC+CA=2b,则S△ABC=ab.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可求解∠AOB与∠C的关系,进而判定①;过O点作OP⊥AB于P,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解OP=1,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判定②;在AB上取一点H,使BH=BE,证得△HBO≌△EBO,得到∠BOH=∠BOE=60°,再证得△HAO≌△FAO,得到AF=AH,进而判定③正确;作ON⊥AC于N,OM⊥AB于M,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可证得④正确.
【详解】解:∵∠BAC和∠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OBA=∠CBA,∠OAB=∠CAB,
∴∠AOB=180°-∠OBA-∠OAB
=180°-(∠CBA+∠CAB)
=180°-(180°-∠C)
=90°+∠C,故①错误;
过O点作OP⊥AB于P,
∵BF平分∠ABC,OD⊥BC,
∴OP=OD=1,
∵AB=4,
∴S△ABO=AB OP=×4×1=2,故②正确;
∵∠C=60°,
∴∠BAC+∠ABC=120°,
∵AE,BF分别是∠BAC与ABC的平分线,
∴∠OAB+∠OBA=(∠BAC+∠ABC)=60°,
∴∠AOB=120°,
∴∠AOF=60°,
∴∠BOE=60°,
如图,在AB上取一点H,使BH=BE,
∵BF是∠ABC的角平分线,
∴∠HBO=∠EBO,
在△HBO和△EBO中,
,
∴△HBO≌△EBO(SAS),
∴∠BOH=∠BOE=60°,
∴∠AOH=180°-60°-60°=60°,
∴∠AOH=∠AOF,
在△HAO和△FAO中,
,
∴△HAO≌△FAO(ASA),
∴AF=AH,
∴AB=BH+AH=BE+AF,故③正确;
作ON⊥AC于N,OM⊥AB于M,
∵∠BAC和∠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点O在∠C的平分线上,
∴ON=OM=OD=a,
∵AB+AC+BC=2b,
∴S△ABC=×AB×OM+×AC×ON+×BC×OD=(AB+AC+BC) a=ab,故④正确.
综上,②③④正确,共3个.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正确作出辅助线证得△HBO≌△EBO,得到∠BOH=∠BOE=6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微电子技术使半导体材料的精细加工尺寸大幅度缩小,某种电子元件的面积大约为平方毫米,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答案】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整数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解.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其中,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4.若的展开式中不含有x的一次项,则k的值是 .
【答案】
【分析】先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方法把原式展开,令一次项系数等于0,即可求出k的值.
【详解】解:
,
∵该展开式不含有x的一次项,
∴,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多项式乘多项式,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方法把原式展开.
15.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点在上,且,则 .
【答案】22°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DC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EDC.
【详解】∵∠A=62°,∠B=74°,
∴∠ACB=,
∵CD平分∠ACB,
∴∠ACD=∠DCB=22°,
∵DE∥BC,
∴∠EDC=∠DCB=22°,
故答案为:22°.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与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是的中线,它们相交于点O.若的面积是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答案】4
【分析】由是的中线,可得,,,根据,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解:∵是的中线,
∴,,,
∴,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顶点到中线交点的距离与中线交点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比值为.
17.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在AD边上,点G,H在BC边上,分别沿EG、FH折叠,使点D和点A都落在点M处,若,则 .
【答案】56°/56度
【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可得AD∥BC,得到∠DEG=α,∠AFH=β,由折叠性质可知,∠DEG=∠MEG=α,∠AFH=∠MFH=β,进而得到∠DEM+∠AFM=236°,根据平角的定义列式得到∠MEF+∠MFE=124°,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解.
【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
∴AD∥BC,
∴∠DEG=α,∠AFH=β,
由折叠可知:
∠DEG=∠MEG=α,∠AFH=∠MFH=β,
∴∠DEM+∠AFM=2(∠DEG+∠AFH)=2(α+β)=2×118°=236°,
∴∠MEF+∠MFE=360°-(∠DEM+∠AFM)=360°-236°=124°,
∴∠EMF=180°-(∠MEF+∠MFE)=56°,
故答案为:5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折叠,三角形内角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长方形的边的性质,折叠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
18.如图①,在三角形ABC中,AB=AC,AD⊥BC,E是AC中点,动点F沿B→A→E→B的路径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x(s),三角形FCD的面积为y,y关于x的变化图像大致如图②,已知BE=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点N的实际意义:动点F与点E重合时运动的时间与三角形FDC的面积的关系;
②AB=8;
③P点对应的数为17;
④a=8,b=11.
【答案】①②/②①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图②中,线段OM对应点F从点B→A;线段MN对应点F从点A→E,线段NP对应点F从点E→B.再根据图②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图②中,线段OM对应点F从点B→A;线段MN对应点F从点A→E,线段NP对应点F从点E→B.
则点N的实际意义是,动点F与点E重合时运动的时间与三角形FDC的面积的关系;故①正确;
∴AB=8,AE=b-8,BE=OP-b,故②正确;
∵AC=AB,点E是AC的中点,
∴AE=4,
∴b=12,
∵BE=6,
∴OP=12+6=18,故③错误;
当点F与点A重合时,△FDC的面积为14,
∵点E是AC的中点,当点F与点E重合时,
∴△FCD的面积为7,即a=7,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
【点睛】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将图①图②中点F中运动结合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9.计算(1);
计算(2)
【答案】(1);(2)
【分析】(1)先计算积的乘方运算,再计算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可;
(2)先计算零次幂,负整数指数幂,乘方运算,绝对值,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加减运算即可.
【详解】解:(1)
;
(2)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零次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含义,积的乘方运算,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熟记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1)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答案】(1);(2),6
【分析】(1)把原式化为,再利用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运算即可;
(2)先计算括号内的整式的乘法运算,再合并同类项,最后计算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再把,代入化简后的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1)
;
(2)
;
当,时,
原式.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化简求值,整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熟记运算公式与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
(1)画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
(2)的形状是___________三角形;
(3)若在上存在一点Q,使得最小,请在图中画出点Q的位置;
(4)若网格上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见解析
(4)5
【分析】(1)分别确定A,B,C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
(2)先标注图形,再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
(3)先确定C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再连接,交直线于即可;
(4)由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周围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详解】(1)解:如图,即为所求;
.
(2)如图,标注图形,
由图形可得:,,,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即为所求;
(4).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轴对称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网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掌握以上基础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
22.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交于点F,连接.
(1)填空:的度数为___________;的度数为___________;的度数为___________.
(2)试问:线段与的长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理由见解析
【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解:∵,,是边上的高,
∴,.
如图,连接,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
∴,
∴,
∴,而是边上的高,
∴,
∵,是边上的高,
∴,,
∴,
∴;
(2)线段与的长相等,理由如下:如图,连接,
∵,是边上的高,
∴,,
∴,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一块空地是由边长为(2a+3b)米,(2a-3b)米的两个正方形组成,计划在左侧留出一个长方形区域作水池,剩余阴影部分作花坛.
(1)根据图中的数据,用含有a、b的数据表示出花坛的总面积;(结果化为最简)
(2)若a=2,b=,求出此时花坛的总面积.
【答案】(1) ;(2)
【分析】(1)用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再化简,即可求解;
(2)把a=2,b=代入(1)中的结果,即可求解.
【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花坛的总面积为
;
(2)当a=2,b=时,
,
即此时花坛的总面积为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混合运算的应用,明确题意,准确列出代数式是解题的关键.
24.一辆货车从甲地到乙地,一辆轿车从乙地到甲地,两车沿同一条公路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已知轿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行驶,两车恰好在途中的服务区相遇,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同时以原速继续行驶,下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与货车行驶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图,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求的值;
(4)直接写出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与轿车相距30千米.
【答案】(1)300
(2)货车速度为,轿车速度为
(3)
(4)或
【分析】(1)由图像可直接得出答案;
(2)设货车的速度为,则轿车的速度为,然后根据图像可得它们在2小时相遇,则有,进而求解即可;
(3)由点含义可知两车相距,故可知解出即可;
(4)分相遇前两车相距 千米和相遇后两车相距千米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1)解:由图像及题意可得: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
(2)解:设货车速度为,则轿车速度为
由图像得:
解得:,
答:货车速度为,轿车速度为.
(3)解:由点含义可知两车相距,
解得;
(4)解:当两车在相遇前相距 时,则有:,
解得;
当两车在相遇后相距时,则有,
解得:,
货车出发或时,与轿车相距.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像,一元一次方程,读懂题意以及清楚函数图像是解题的关键.
25.【感知】如图1,,,,求的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过点P作,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
(1)按小明的思路,易求得∠APC的度数为 度;(直接写出答案)
(2)【探究】如图2,,点P在射线上运动,记,,当点P在B、D两点之间运动时,问与、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迁移】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B、D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O、B、D三点不重合),试着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从下面①和②中挑选一种情形,画出图形,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①点P在线段上;
②点P在射线上.
【答案】(1)110
(2),见解析
(3)选①,,见解析选,②,,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 ,即可得到答案;
(2)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由即可得到结论;
(3)①过点P作,则.再证得到.由即可得到结论.
②过点P作,.则.由即可得到.
【详解】(1)解:过点P作,
∵,
∴,
∴,,
∴,,
∴.
故答案为:
(2),理由如下:
如图1,过点P作,
∴.
∵,
∴,
∴.
∵,
∴.
(3)①如图2,,理由如下:
过点P作,
∴.
∵,
∴,
∴.
∵,
∴.
②如图3,,理由如下:
过点P作,
∴.
∵,
∴,
∴.
∵,
∴.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6.【初步感知】
(1)如图 1,已知 为等边三角形,点D 为边 上一动点(点D 不与点B ,点 C 重合).以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连接 .求证:;
【类比探究】
(2)如图 2,若点D 在边 的延长线上,随着动点D 的运动位置不同,猜想并证明:
① 与 的位置关系为: ;
②线段 、 、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拓展应用】
(3)如图 3,在等边 中,,点P 是边 上一定点且 ,若点D 为射线 上动点,以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 ,连接 、 .请问: 是否有最小值?若有,请直接写出其最小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平行;
(3)有最小值,5
【分析】(1)由和是等边三角形,推出,,,又因为,则,即,从而利用“”证明;
(2)①由(1)得,得出,,,则;
②因为,,所以;
(3)在上取一点,使得,连接,可证,,求得,得出是等边三角形,则,即点E在角平分线上运动,在射线上截取,当点E与点C重合时,,进而解答此题.
【详解】(1)证明:∵和是等边三角形,
∴,,,
∵,
∴
即
在和中,
,
∴;
(2)平行,,理由如下:
由(1)得,
∴,,
∴,
∴,
∵,,
∴;
(3)有最小值,理由如下:
如图,在射线上取一点,使得,连接,
∵和是等边三角形,
∴,,
∴,
∴,
由三角形内角和为,可知:,,
∴,
又∵,
∴,
∵,
∴,
在和中,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即点E在的角平分线上运动,
在射线上截取,连接,
在和中,
,
,
∴,
则,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
即当点E与点C重合,时,有最小值,
∵,
∴,
∴最小值为5.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添加辅助线、掌握相关图形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3-2024 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20. 22.
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违纪标记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 以上标记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
必须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笔填涂
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选择题填涂样例:
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正确填涂
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 [√] [/]
2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
每 小题 3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A] [B] [C] [D] 5 [A] [B] [C ] [D] 9 [A] [B] [C] [D] 23.
2 [A] [B] [C] [D] 6 [A] [B] [C ] [D] 10[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 [D] 11[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 [D] 12[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 8 小题,共 66 分.第 19-20 题每题 6 分,第 21-23
题每题 8 题,其他每题 10 分,解答 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
骤.)
19.(6 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 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数学 第 1 页(共 6 页) 数学 第 2 页(共 6 页) 数学 第 3 页(共 6 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4. 25. 26.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 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数学 第 4 页(共 6 页) 数学 第 5 页(共 6 页) 数学 第 6 页(共 6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基础知识达标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五章(北师大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有机食品”、“安全饮品”、“循环再生”、“绿色食品”的四个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已知,,如果添加一个条件使,则添加的条件不可以是( )
A. B. C. D.
3.已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一边长为,另一边长为,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B. C.不能确定 D.或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表是不同的海拔高度对应的大气压强的值,仔细分析表格中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海拔高度/m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大气压强/kpa 101.2 90.7 80.0 70.7 61.3 53.9 47.2 41.3 36.0
A.当海拔高度为2000m时,大气压强为70.7kpa
B.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越来越大
C.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m,大气压强减小的值是变化的
D.珠穆朗玛峰顶端(海拔高度为8848.86m)的大气压强约为45kpa
6.如图,折线是一条灌溉水渠,水渠从A村沿北偏东方向到B村,从B村沿北偏西方向到C村,若从C村修建的水渠与方向一致,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7.给出下列说法: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③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④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⑤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图所示,AB∥CD,EF⊥BD,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为( )
A.50° B.40° C.45° D.25°
9.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是两个格点,若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为等腰三角形,则点的个数是( )
A. B. C. D.
10.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后,点C落在点E处,连接BE交AD于F,再将三角形DEF沿DF折叠后,点E落在点G处,若DG刚好平分∠ADB,则∠EDF的度数是( )
A.18° B.30° C.36° D.20°
11.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12.如图,在△ABC中,∠BAC 和∠ABC的平分线AE, BF相交于点O, AE交BC于E,BF交AC于F,过点O作OD⊥BC于D,在下列结论中:①∠AOB=90°+∠C;②若AB=4,OD=1,则S△ABO=2; ③当∠C=60°时,AF+BE=AB;④若OD=a,AB+BC+CA=2b,则S△ABC=ab.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1 B.2
C.3 D.4
第II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微电子技术使半导体材料的精细加工尺寸大幅度缩小,某种电子元件的面积大约为平方毫米,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4.若的展开式中不含有x的一次项,则k的值是 .
15.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点在上,且,则 .
16.如图,是的中线,它们相交于点O.若的面积是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7.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在AD边上,点G,H在BC边上,分别沿EG、FH折叠,使点D和点A都落在点M处,若,则 .
18.如图①,在三角形ABC中,AB=AC,AD⊥BC,E是AC中点,动点F沿B→A→E→B的路径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x(s),三角形FCD的面积为y,y关于x的变化图像大致如图②,已知BE=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点N的实际意义:动点F与点E重合时运动的时间与三角形FDC的面积的关系;
②AB=8;
③P点对应的数为17;
④a=8,b=11.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66分.第19-20题每题6分,第21-23题每题8题,其他每题1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计算(1);
计算(2)
20.(1)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
(1)画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
(2)的形状是___________三角形;
(3)若在上存在一点Q,使得最小,请在图中画出点Q的位置;
(4)若网格上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的面积.
22.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交于点F,连接.
(1)填空:的度数为___________;的度数为___________;的度数为___________.
(2)试问:线段与的长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3.如图,一块空地是由边长为(2a+3b)米,(2a-3b)米的两个正方形组成,计划在左侧留出一个长方形区域作水池,剩余阴影部分作花坛.
(1)根据图中的数据,用含有a、b的数据表示出花坛的总面积;(结果化为最简)
(2)若a=2,b=,求出此时花坛的总面积.
24.一辆货车从甲地到乙地,一辆轿车从乙地到甲地,两车沿同一条公路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已知轿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行驶,两车恰好在途中的服务区相遇,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同时以原速继续行驶,下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与货车行驶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图,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求的值;
(4)直接写出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与轿车相距30千米.
25.【感知】如图1,,,,求的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过点P作,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
(1)按小明的思路,易求得∠APC的度数为 度;(直接写出答案)
(2)【探究】如图2,,点P在射线上运动,记,,当点P在B、D两点之间运动时,问与、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迁移】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B、D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O、B、D三点不重合),试着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从下面①和②中挑选一种情形,画出图形,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①点P在线段上;
②点P在射线上.
26.【初步感知】
(1)如图 1,已知 为等边三角形,点D 为边 上一动点(点D 不与点B ,点 C 重合).以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连接 .求证:;
【类比探究】
(2)如图 2,若点D 在边 的延长线上,随着动点D 的运动位置不同,猜想并证明:
① 与 的位置关系为: ;
②线段 、 、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拓展应用】
(3)如图 3,在等边 中,,点P 是边 上一定点且 ,若点D 为射线 上动点,以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 ,连接 、 .请问: 是否有最小值?若有,请直接写出其最小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基础知识达标测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D C C C B B D C A C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 14. 15.22°
16.4 17.56°/56度 18.①②/②①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66分.第19-20题每题6分,第21-23题每题8题,其他每题1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详解】解:(1)
;
(2)
.
20.【详解】解:(1)
;
(2)
;
当,时,
原式.
21.【详解】(1)解:如图,即为所求;
.
(2)如图,标注图形,
由图形可得:,,,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即为所求;
(4).
22.【详解】(1)解:∵,,是边上的高,
∴,.
如图,连接,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
∴,
∴,
∴,而是边上的高,
∴,
∵,是边上的高,
∴,,
∴,
∴;
(2)线段与的长相等,理由如下:如图,连接,
∵,是边上的高,
∴,,
∴,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
23.【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花坛的总面积为
;
(2)当a=2,b=时,
,
即此时花坛的总面积为 .
24.【详解】(1)解:由图像及题意可得: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
(2)解:设货车速度为,则轿车速度为
由图像得:
解得:,
答:货车速度为,轿车速度为.
(3)解:由点含义可知两车相距,
解得;
(4)解:当两车在相遇前相距 时,则有:,
解得;
当两车在相遇后相距时,则有,
解得:,
货车出发或时,与轿车相距.
25.
【详解】(1)解:过点P作,
∵,
∴,
∴,,
∴,,
∴.
故答案为:
(2),理由如下:
如图1,过点P作,
∴.
∵,
∴,
∴.
∵,
∴.
(3)①如图2,,理由如下:
过点P作,
∴.
∵,
∴,
∴.
∵,
∴.
②如图3,,理由如下:
过点P作,
∴.
∵,
∴,
∴.
∵,
∴.
26.
【详解】(1)证明:∵和是等边三角形,
∴,,,
∵,
∴
即
在和中,
,
∴;
(2)平行,,理由如下:
由(1)得,
∴,,
∴,
∴,
∵,,
∴;
(3)有最小值,理由如下:
如图,在射线上取一点,使得,连接,
∵和是等边三角形,
∴,,
∴,
∴,
由三角形内角和为,可知:,,
∴,
又∵,
∴,
∵,
∴,
在和中,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即点E在的角平分线上运动,
在射线上截取,连接,
在和中,
,
,
∴,
则,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
即当点E与点C重合,时,有最小值,
∵,
∴,
∴最小值为5.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基础知识达标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五章(北师大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有机食品”、“安全饮品”、“循环再生”、“绿色食品”的四个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已知,,如果添加一个条件使,则添加的条件不可以是( )
A. B. C. D.
3.已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一边长为,另一边长为,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B. C.不能确定 D.或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表是不同的海拔高度对应的大气压强的值,仔细分析表格中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海拔高度/m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大气压强/kpa 101.2 90.7 80.0 70.7 61.3 53.9 47.2 41.3 36.0
A.当海拔高度为2000m时,大气压强为70.7kpa
B.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越来越大
C.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m,大气压强减小的值是变化的
D.珠穆朗玛峰顶端(海拔高度为8848.86m)的大气压强约为45kpa
6.如图,折线是一条灌溉水渠,水渠从A村沿北偏东方向到B村,从B村沿北偏西方向到C村,若从C村修建的水渠与方向一致,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7.给出下列说法: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③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④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⑤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图所示,AB∥CD,EF⊥BD,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为( )
A.50° B.40° C.45° D.25°
9.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是两个格点,若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为等腰三角形,则点的个数是( )
A. B. C. D.
10.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后,点C落在点E处,连接BE交AD于F,再将三角形DEF沿DF折叠后,点E落在点G处,若DG刚好平分∠ADB,则∠EDF的度数是( )
A.18° B.30° C.36° D.20°
11.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12.如图,在△ABC中,∠BAC 和∠ABC的平分线AE, BF相交于点O, AE交BC于E,BF交AC于F,过点O作OD⊥BC于D,在下列结论中:①∠AOB=90°+∠C;②若AB=4,OD=1,则S△ABO=2; ③当∠C=60°时,AF+BE=AB;④若OD=a,AB+BC+CA=2b,则S△ABC=ab.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1 B.2
C.3 D.4
第II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微电子技术使半导体材料的精细加工尺寸大幅度缩小,某种电子元件的面积大约为平方毫米,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4.若的展开式中不含有x的一次项,则k的值是 .
15.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点在上,且,则 .
16.如图,是的中线,它们相交于点O.若的面积是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7.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在AD边上,点G,H在BC边上,分别沿EG、FH折叠,使点D和点A都落在点M处,若,则 .
18.如图①,在三角形ABC中,AB=AC,AD⊥BC,E是AC中点,动点F沿B→A→E→B的路径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x(s),三角形FCD的面积为y,y关于x的变化图像大致如图②,已知BE=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点N的实际意义:动点F与点E重合时运动的时间与三角形FDC的面积的关系;
②AB=8;
③P点对应的数为17;
④a=8,b=11.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66分.第19-20题每题6分,第21-23题每题8题,其他每题1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计算(1);
计算(2)
20.(1)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
(1)画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
(2)的形状是___________三角形;
(3)若在上存在一点Q,使得最小,请在图中画出点Q的位置;
(4)若网格上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的面积.
22.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交于点F,连接.
(1)填空:的度数为___________;的度数为___________;的度数为___________.
(2)试问:线段与的长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3.如图,一块空地是由边长为(2a+3b)米,(2a-3b)米的两个正方形组成,计划在左侧留出一个长方形区域作水池,剩余阴影部分作花坛.
(1)根据图中的数据,用含有a、b的数据表示出花坛的总面积;(结果化为最简)
(2)若a=2,b=,求出此时花坛的总面积.
24.一辆货车从甲地到乙地,一辆轿车从乙地到甲地,两车沿同一条公路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已知轿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行驶,两车恰好在途中的服务区相遇,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同时以原速继续行驶,下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与货车行驶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图,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求的值;
(4)直接写出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与轿车相距30千米.
25.【感知】如图1,,,,求的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过点P作,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
(1)按小明的思路,易求得∠APC的度数为 度;(直接写出答案)
(2)【探究】如图2,,点P在射线上运动,记,,当点P在B、D两点之间运动时,问与、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迁移】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B、D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O、B、D三点不重合),试着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从下面①和②中挑选一种情形,画出图形,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①点P在线段上;
②点P在射线上.
26.【初步感知】
(1)如图 1,已知 为等边三角形,点D 为边 上一动点(点D 不与点B ,点 C 重合).以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连接 .求证:;
【类比探究】
(2)如图 2,若点D 在边 的延长线上,随着动点D 的运动位置不同,猜想并证明:
① 与 的位置关系为: ;
②线段 、 、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拓展应用】
(3)如图 3,在等边 中,,点P 是边 上一定点且 ,若点D 为射线 上动点,以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 ,连接 、 .请问: 是否有最小值?若有,请直接写出其最小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