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课件 (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课件 (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08 08:06: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 DNA 分子有关,在颁发时,英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已经在四年前因病去世。很多科学家为富兰克林的英年早浙感到惋惜,认为不该忘记她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那么,富兰克林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富兰克林为 DNA 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什么贡献
事实:
1.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果莫过于遗传学中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在此之前,人们对于 DNA 分子结构还不甚了解。许多科学家都在为此探索。
2. 英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X射线穿过潮湿状态下的 DNA 纤维形成明暗交替的衍射图像,再把从不同角度获得的同一纤维的衍射图像综合起来,分析组成的原子如何排列。
3.1952年,富兰克林不断地完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张 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图片(图2-2-1)。她通过解析,推断DNA分子可能由两条链组成。这对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掀起了对DNA的研究热潮。当时两位年轻科学家在富兰克林关于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片的启发下,最终揭示了DNA分子结构。他们所建立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具有哪些特点呢
沃森和克里克解开了 DNA 分子结构之谜
在富兰克林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DNA分子时,其他科学家也在为探索DNA分子结构进行不懈的努力。
20世纪30年代后期,瑞典科学家证明了DNA分子是不对称的。20世纪40年代后期,科学家又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通过计算得出DNA分子的直径约为2nm。
1951年,奥地利科学家查哥夫在定量分析几种生物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后,发现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量总与胸腺嘧啶(T)的量相当,鸟嘌呤(G)的量总与胞嘧啶(C)的量相当。
当时,沃森和克里克也在一起研究 DNA 分子结构。与其他科学家相比,他们年轻,知识和经验也相对缺乏,但他们非常注意吸收其他科学家的成果和建议。他们学习并利用当时一些化学家建构蛋白质分子模型的方法来研究 DNA 分子结构。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富兰克林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片对他们的启发很大。
他们又参考了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关于图片的说明,在1953 年提出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图2-2-2)。据说,1953年2月28日克里克冲进剑桥大学校园内的“老鹰”酒吧,大声宣布:他和沃森“已经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大约两个月后的4月25日,他们撰写的千字论文(图2-2-3)发表在《自然》上,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沃森和克里克因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与威尔金斯一起,于1962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 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成为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沃森和克里克认为:DNA 分子的立体结构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这两条链按照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内侧。DNA 分子中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对中,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和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图2-2-4)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四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例如,一个DNA分子如果有 4000 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就可能有 44000 种排列顺序,而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可能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特定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 分子的特异性,而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导致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设计和制作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实践:
1.一位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纸片制作了一种简易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图2-2-5)。
2.小组同学分析该模型的优缺点后,再确定本组的制作计划,并分工准备各种材料。
3.绘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设计图,确定模型的大小(如高度与直径的比例)、维系立体构型的方式等。
建议:先考虑模型和DNA分子各部分结构的数量关系,再考虑空间关系。
4.用准备好的各种材料分别制作相关配件(如脱氧核糖、磷酸、碱基),再将各种配件整合在一起,逐步完成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
5.根据设计图,检查已经完成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对模型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
6.全班展示制作的模型,开展小组内自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确立之后,科学家们对DNA分子结构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脱氧核苷酸链只是DNA分子的一级结构,双螺旋结构只是二级结构,在双螺旋的基础上还有进一步的螺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不仅揭示了DNA的分子结构,还为探索遗传物质如何复制、遗传信息如何传递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DNA 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那么,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的呢?科学家推测,既然DNA分子的两条链是互补的,那么每条链都应该能作为复制的模板合成互补链,形成两条子代DNA分子。如果把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分子的过程称为 DNA 分子的复制,那么,DNA 分子究竟是怎样复制的呢
有人提出“全保留复制模型”,即亲代的双螺旋形态结构完全不变,其子代只是全新的复制品;也有人提出“分散复制模型”,即亲代的 DNA 会分散进入子代复制品的每条链中,亲代和子代的 DNA 都是旧 DNA 和新 DNA 的混合体;还有些人提出“半保留复制模型”,即以亲代 DNA 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链,再与互补链组成子代 DNA。
当然,在研究中仅有推测是远远不够的。揭示 DNA分子究竟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需要实证。两位美国科学家非常巧妙地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实验,终于揭示了DNA分子复制的奥秘。
DNA 分子是如何复制的
事实:
1.在合适的条件下,细菌大约每 20 min分裂一次,一个细菌分裂一次可以产生两个子代细菌。
2.为了弄清DNA分子的复制方式,1958年美国科学家米西尔森和斯塔尔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巧的实验(图2-2-6)。
研究表明,在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在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中,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精确进行(图2-2-7)。
进一步研究表明,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在细胞中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和酶的参与下,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正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确保了遗传信息代代传递的连续性。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