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6课《在太空中理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6课《在太空中理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8 07: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 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不免要想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嫦娥、玉兔、桂花树吗?那茫茫的银河中有牵牛、织女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不是一种偶然?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其它文明?有没有人类的朋友??从古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从没有停止过探寻!太空之旅杰瑞·M·利宁杰 在太空中理家
-杰瑞·M·利宁杰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1958年,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
1969年,美国阿波罗2号首次实现载人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发射成功。
1986年,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进入运行轨道。
1995年,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实现对接。
1998年,“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六名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成为造访国际空间站的首批客人。
2000年,美俄三名宇航员搭乘“联盟”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成为国际空间站的长期住户。
2001年,俄罗斯“联盟”号顺利升空,把第一个平民旅游者美国富翁蒂托送上太空参观国际太空站。
2003年,中国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完成载人太空飞行,中国成为第三个完成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 俄罗斯 和平号空间站美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国际空间站 宇宙
飞船向浩
淼的太空
飞去。在太空舱内锻炼身体在跑步机上锻炼 在实验
中,笔和手
电筒是漂浮
在空中的。在




觉着陆一小时后与家人团聚1.阅读第一段,感受太空生活和地面生活
的差异,想想为什么。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介绍了他在太空中理家的那些方面的情况,介绍最多的是哪件事?你怎样看这件事?
3从10—27段所述事情中选出一件你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听,注意讲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段):概括在太空中生活与地面 生活的
差异和不容易。
第二部分(2—27段):介绍自己在太空中理家的各方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28段):总结太空生活既“不太方便”又不令人“厌烦”
的两个方面,指出“我们毕竟是前线的冒险者”,显出其积极、乐
观、富于牺牲和奉献精神。
结构特点: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 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宇航员精神——
探索、奉献、牺牲
中心: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阅读28段,结合全文,总结本文中心。 理解、感悟 在利宁杰132天的太空生活中,险情与困境从未间断过。
他和伙伴们在缺乏足够的补给与受到从生锈的管道里泄漏
的防冻剂气体呛害的情况下,与一次一次的系统故障抗争;
他们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供电完全中断,呆在漆黑一片的飞
船里随着失控的空间站在宇宙中翻滚;他们曾经无能为力
地看着飞船像一艘无人驾驶的货船以每小时18000英里的
速度向他们冲撞过来;他们曾经面对空间站上三英尺高的
使金属融化的火焰而束手无策,任其蔓延……太空飞行并
不是太空旅游,也不是上九天“览月”,太空也不是天堂或
世外桃源,太空生活更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舒适平静,
而是时时刻刻充满着危险。 据不完全统计,从第一个人上天以来,在太空飞行中曾
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各种类型的事故数十起,其中有4起为严重
事故,导致14名宇航员丧生。其中最严重的事故是1986年挑
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飞机爆炸使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价值
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顷刻之间化为灰烬。这次事故使美国航
天飞机的飞行计划推后了两年,经济损失达20多亿美元,政
治、军事损失难以估计。
既然太空生活并不容易,太空飞行中经常发生人员伤亡
等事故,时时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当宇航员?为
什么太空飞行计划还不断地进行?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你认
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宇航员。
课堂小结吃食
跑步
长高
穿衣
洗漱
睡眠分说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太空生活。总结作为“前线的冒险者”必须作出牺牲。在太空中理家冒险精神
探索精神
奉献精神
牺牲精神
无畏精神
乐观精神作业 1 课外阅读《太空漂流记》。
2 查阅你最关注的航天科技资料,和同学
交流。中国未来太空站”神七“升空 我们来了结合课文,拓展科学知识。 文章不仅将我们带入了崇高的精神世界,也将我们引入到丰富的知识殿堂,结合文章有关的事理解说,谈谈你们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如:太空无地心引力,无压力,容易失重,吃流质,肌肉缺乏锻炼,容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中国未来太空站谢谢各位领导与教师的指导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