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下册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三)(考试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册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三)(考试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08 05:47:58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湘教2019)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非粮化”行为具有差异化影响,转入10亩(1亩≈666.67平方米)以下土地的农户会“趋粮化”,转入10~20亩土地的农户无显著差异,而转入20亩以上土地的农户倾向于“非粮化”。下图示意土地流转对耕地“非粮化”的作用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限制作用)
1.土地流转中,转入10亩以下土地的农户会“趋粮化”,反映了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 )
①资金投入更多②市场风险更高③经济效益更低④占地规模更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方政府应该( )
A.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价格 B.补贴大规模种植粮食农户
C.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 D.抑制农户小规模土地流转
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人口和经济状况下,为了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过程,水资源消费和消纳水污染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是将水资源相关消耗折算成水域面积的综合核算方法。下图示意2010一2021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高于北京和天津,主要是由于河北省( )
A.人均水资源量少 B.水资源短缺
C.农业生产耗水量大 D.水源水质差
4.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B.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C.降水量较平均值偏多 D.水源质量不断提升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其有机融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疗养、会务论坛、科普宣传等产业,初步形成了新型渔业模式。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平原海岸,受黄海影响较大。下表示意2022年我国辽宁、山东、江苏三省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及其三种类型示范区数量(单位: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辽宁省 山东省 江苏省
养护型示范区 6 0 2
增殖型示范区 27 41 1
休闲型示范区 1 18 0
5.与辽宁省、山东省相比,江苏省海洋渔业相对薄弱,主要是由于江苏省( )
①海域面积很小,缺少洋流流经 ②附近海域海水较浅
③渔业技术水平极低 ④黄海水文动力、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多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随着我国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不断增加,将会( )
①改善海洋生物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②实现渔业资源的增碳增收
③降低海洋渔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是( )
A.能源结构 B.减少排放 C.人为抵消 D.收集封存
8.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相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打造中西部地区新能源基地
B.摆脱对国际能源供给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C.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提高钢铁、铝和塑料等高耗能产品的回收利用率
9.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据此完成问题。
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 B.2005-2019年贵州波动下降
C.2005-2012年河南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
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稻谷、豆类、薯类、小麦、玉米)总产量变化。近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2003年有所下滑。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稻谷玉米小麦豆类 B.豆类稻谷小麦玉米
C.稻谷小麦玉米豆类 D.小麦稻谷豆类玉米
11.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下滑,原因最可能是( )
A.市场需求量锐减 B.自然灾害频发
C.农业劳动力短缺 D.粮食品质下降
12.近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得益于( )
①耕地面积大量增加②粮食价格提升③作物品种更新迭代④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从1869年发现大熊猫,到2018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149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大熊猫国家公园( )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
14.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15.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B.迁地保护濒危植物
C.就地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D.保护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碳汇是指通过多种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或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为农田碳循环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农田碳循环系统中( )
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碳汇功能 B.农作物转化为饲料,可减少碳排放
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效果越差 D.秸秆还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增加
17.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是( )
①增施化肥②推广生物质能源③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④实施轮作休耕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城市荒野”是指城市中以自然而非人为主导的土地,尤其指那些在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呈现自由生长景象的地貌,如自然林地、湿地、无人管理的田园、河流廊道、被遗弃的场地等。在城市开发中,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任其自然演替是建设“城市荒野”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城市荒野”可以为城市提供的支撑服务功能是( )
A.缓解热岛效应 B.提供洁净水源 C.补给地下水量 D.保障粮食安全
19.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建设“城市荒野”的行为主要发生在( )
A.大城市中心 B.大城市边缘 C.小城镇郊区 D.乡镇旁农村
羊卓雍错邻近雅鲁藏布江,是藏南最大的封闭性湖泊。1997年,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设计上并不消耗羊卓雍错水量发电,其工作原理为:西藏电网电力负荷低谷时,从雅鲁藏布江抽水入羊卓雍错,电力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完成下面小题。
20.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运营后,对羊卓雍错的影响是( )
A.盐度下降 B.面积扩大 C.生态破坏 D.水量增加
21.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
A.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B.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有天然水道连接
C.西藏地区常规能源缺乏,电力供应不足 D.西藏电网电力利用峰谷现象明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石油进口国,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消费结构与快速增长的用能需求,导致中国长期依赖海外油气进口。国际能源署和某大型石油公司预测,2030年中国石油海外依存度或将高达80%,天然气海外依存度或将高达50%。下图示意1965~2017年中国石油产消差额与海外依存度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中国石油产消差额发生转折的时段是( )
A.1973~1977年 B.1985~1989年 C.1993~1997年 D.2013~2017年
23.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消费结构是( )
A.多煤、少油、缺气 B.多新能源、少常规能源
C.多可再生能源、少非可再生能源 D.多油气、少煤炭
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由图可知( )
A.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
C.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
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不需关注
25.若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 )
A.北京 B.江西 C.贵州 D.辽宁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西坡,西部靠近太平洋地区有海岸山脉,是全球第一大锂储量国,还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天然盐沼卤水锂矿床。中国企业在锂矿开发和加工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10月1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智利总统会见中国某公司代表,商定在智利北部投资建设最大年产能12万吨的磷酸铁锂工厂。
(1)分析智利阿塔卡玛盐沼形成的地形、气候因素。(4分)
(2)分析中国公司在智利建立锂矿加工厂的有利条件。(8分)
(3)从中国资源、环境安全角度,说明在智利进行锂矿开采加工的意义。(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陆数海算”是指陆地上的数据到海底算。海底数据中心由岸站、水下中继站、水下数据终端和海缆组成。2010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稳定增加,随之带来的高碳排、重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凸显。目前,全球数据中心主要通过海底电缆互联。2023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国际海缆的登陆站点之一)附近海域下水。下图为陵水海底数据中心位置示意图。
(1)分析海南陵水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有利条件。(6分)
(2)简述“陆数海算”对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8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青藏高原的城市经历了快速的扩展过程。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高耸的路基对藏羚羊的季节性迁徙造成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脆弱的高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下左图为青藏高原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青藏铁路沿线景观图。
(1)海拔对青藏高原城市扩展的限制作用趋于 (填“增大”、“减小”),由此指出其城市土地的扩展方向 。(4分)
(2)推测铁路建设对藏羚羊活动区变小,空间形态变得破碎化、形成割裂区,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6分)
(3)从产业的角度,阐述铁路建设对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作用。(8分)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非粮化”行为具有差异化影响,转入10亩(1亩≈666.67平方米)以下土地的农户会“趋粮化”,转入10~20亩土地的农户无显著差异,而转入20亩以上土地的农户倾向于“非粮化”。下图示意土地流转对耕地“非粮化”的作用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限制作用)
1.土地流转中,转入10亩以下土地的农户会“趋粮化”,反映了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 )
①资金投入更多②市场风险更高③经济效益更低④占地规模更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方政府应该( )
A.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价格 B.补贴大规模种植粮食农户
C.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 D.抑制农户小规模土地流转
【答案】1.A 2.B
【解析】1.土地流转规模在10亩以下的农户,自身经济实力有限,而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且市场风险较高,①②正确;粮食作物价格波动较小,收益更低,③错误;经济作物的占地规模不一定比粮食作物更大,④错误。故选A项。
2.根据材料可知,小规模土地流转农户一般种植粮食作物,大规模土地流转农户多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方政府应重点对大规模种植粮食农户进行种粮补贴,从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项正确;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不利于促进土地流转,A项错误;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可能会导致农业劳动力过剩,不利于经济发展,且材料主要侧重“耕地非粮化”,而不是农业劳动力不足,C项错误;抑制小规模土地流转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土地流转以后,农民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不但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贫富差距,合理的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共同富裕。
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人口和经济状况下,为了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过程,水资源消费和消纳水污染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是将水资源相关消耗折算成水域面积的综合核算方法。下图示意2010一2021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高于北京和天津,主要是由于河北省( )
A.人均水资源量少 B.水资源短缺
C.农业生产耗水量大 D.水源水质差
4.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B.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C.降水量较平均值偏多 D.水源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3.C 4.B
【解析】3.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人口和经济状况下,为了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过程源消费和消纳水污染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高于北京和天津,主要可以从经济结构和用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人均水资源量少不一定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高,这取决于用水效率和用水方式,A项错误;水资源短缺是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高的一个因素,但根据题干,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是随着年份变化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水资源短缺作为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高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河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耗水量大,因此可能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C项正确;水源水质差可能会导致水资源利用受到限制,但不一定直接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高,D项错误。故选C。
4.依据图文材料可知,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虽然增加了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量,但并未直接解释为什么水资源生态足迹会随时间而下降,A项错误;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产值所需的水资源量减少,这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下降,B项正确;降水量较平均值偏多虽然可能会增加水资源量,但并不能直接解释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C项错误;水源质量不断提升虽然有利于水资源的利用,但并不能直接解释水资源生态足迹随时间的变化,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消纳水污染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水污染的吸收、转化和降解能力,消纳水污染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一种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维护水环境的健康和稳定。生态生产性面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和产品的能力,这里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是指为了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处理水污染所需的水域面积。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其有机融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疗养、会务论坛、科普宣传等产业,初步形成了新型渔业模式。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平原海岸,受黄海影响较大。下表示意2022年我国辽宁、山东、江苏三省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及其三种类型示范区数量(单位: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辽宁省 山东省 江苏省
养护型示范区 6 0 2
增殖型示范区 27 41 1
休闲型示范区 1 18 0
5.与辽宁省、山东省相比,江苏省海洋渔业相对薄弱,主要是由于江苏省( )
①海域面积很小,缺少洋流流经 ②附近海域海水较浅
③渔业技术水平极低 ④黄海水文动力、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多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随着我国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不断增加,将会( )
①改善海洋生物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②实现渔业资源的增碳增收
③降低海洋渔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5.D 6.C
【解析】5.与辽宁省、山东省相比,江苏省濒临黄海,其海域面积并不小,且有沿岸流(洋流)流经,①错误;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或粉沙淤泥质平原海岸,附近海域海水深度较浅的同时受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影响,水文动力、地形地貌等条件复杂多变,因此江苏海洋渔业相对薄弱,②④正确;江苏省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渔业技术水平不会太低,③错误。故选D。
6.海洋牧场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不断增加,可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大幅增值,改善生物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修复海域生态环境,最终降碳增收,同时渔业产量增加,可以降低部分粮食需求压力,能够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①④正确,②错误;我国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不断增加,有利于加快海洋渔业与其他产业的高度融合,③错误。故选C。
【点睛】海洋牧场的开发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海洋鱼类资源,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是( )
A.能源结构 B.减少排放 C.人为抵消 D.收集封存
8.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相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打造中西部地区新能源基地
B.摆脱对国际能源供给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C.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提高钢铁、铝和塑料等高耗能产品的回收利用率
【答案】7.A 8.C
【解析】7.由图可以看出,随着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高,碳排放数值明显降低,即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减少碳排放,从而实现碳中和,说明能源结构才是其中的核心,A项正确;碳排放在总量上并没有减少,而是转化为可以处理的形式,B项错误;碳中和核心上是能源进步而非人为抵消,C项错误;收集封存不能减少碳排放总量,所以不能实现碳中和,D项错误。故选A。
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碳中和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多清洁源如水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能源,有利于打造中西部地区能源基地,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对国际能源供给的依赖,从而提升国家的能源安全,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碳中和虽然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但是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只是排放二化碳之后使用其它方式将其吸收,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提高我国钢铁、铝等产品的回收利用率,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进一步实现碳中和,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睛】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吸收的量相抵消,最终净排放量为零的状态。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即限制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出1.5摄氏度以内。
9.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据此完成问题。
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 B.2005-2019年贵州波动下降
C.2005-2012年河南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05-2012年浙江服务业碳强度升高,2012-2019年浙江服务业碳强度下降,A错误;2005-2019年贵州服务业碳强度持续升高,B错误;2005-2012年上海服务业碳强度增幅最大,C错;2012-2019年上海服务业碳强度降幅最大,D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稻谷、豆类、薯类、小麦、玉米)总产量变化。近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2003年有所下滑。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稻谷玉米小麦豆类 B.豆类稻谷小麦玉米
C.稻谷小麦玉米豆类 D.小麦稻谷豆类玉米
11.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下滑,原因最可能是( )
A.市场需求量锐减 B.自然灾害频发
C.农业劳动力短缺 D.粮食品质下降
12.近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得益于( )
①耕地面积大量增加②粮食价格提升③作物品种更新迭代④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0.C 11.B 12.D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粮食作物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产量较为稳定,加之与小麦相比,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高,所以甲应为稻谷,乙应为小麦;玉米用途广泛,产量增加趋势应较为明显,所以丙应为玉米;豆类种植面积较小,产量较小,丁应为豆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2003年处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期,部分耕地转为林地或其他经济作物用地,使得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加之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B正确,C错误。2003年,我国总人口仍然在增加,粮食市场需求量应当增加,A错误。粮食品质和粮食产量之间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B。
12.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作物品种更新迭代加快,利于粮食单产的提高,③正确;我国通过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提高平均单产,期间具体表现为单产高的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提高,而相对低产的豆类小麦及薯类种植比例持续下降,进而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④正确。近20年我国耕地面积并没有大量增加,①错误;粮食价格提升对总产量的影响不大,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近年来,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我国在粮食生产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加强了种子改良和良种繁育工作,提高了粮食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此外,我国还加强了粮食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检测能力。
从1869年发现大熊猫,到2018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149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大熊猫国家公园( )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
14.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15.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B.迁地保护濒危植物
C.就地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D.保护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答案】13.D 14.A 15.B
【解析】13.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公园没有集中连片分布,A错误;这些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B错误;公园分布区主要以山地为主,C错误;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差较大,受人类影响较小,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D正确。故选D。
14.河流上游因地势起伏大,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A正确;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B错误;岷江上游人口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上,C错误;岷江上游水质较好,生态文明建设不需要聚焦在清淤治污、提升水质上,D错误。故选A。
15.自然保护区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又叫就地保护,不是迁地保护,B错误,AC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点睛】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碳汇是指通过多种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或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为农田碳循环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农田碳循环系统中( )
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碳汇功能 B.农作物转化为饲料,可减少碳排放
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效果越差 D.秸秆还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增加
17.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是( )
①增施化肥②推广生物质能源③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④实施轮作休耕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6.D 17.D
【解析】16.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汇功能,A错误。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最终以能源耗散的形式流向大气,没有减轻碳排放,B错误。土壤中根系越发达,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固碳的效果越好,C错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作用,最终变为有机碳的形式储存在土壤中,即实施秸秆还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D正确。故选D。
17.大力增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且不能提高碳汇;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①②错误。使用地膜覆盖,减少了根系所在土壤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也可以减少农作物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提高农田固碳功能的措施:1.增加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使用;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3.提高化肥、农药、薄膜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土壤呼吸和肥料使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4.改变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采用轮作、套种减少资源浪费。
“城市荒野”是指城市中以自然而非人为主导的土地,尤其指那些在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呈现自由生长景象的地貌,如自然林地、湿地、无人管理的田园、河流廊道、被遗弃的场地等。在城市开发中,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任其自然演替是建设“城市荒野”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城市荒野”可以为城市提供的支撑服务功能是( )
A.缓解热岛效应 B.提供洁净水源 C.补给地下水量 D.保障粮食安全
19.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建设“城市荒野”的行为主要发生在( )
A.大城市中心 B.大城市边缘 C.小城镇郊区 D.乡镇旁农村
【答案】18.C 19.B
【解析】18.“城市荒野”作为城市斑块状的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为主导,而支撑服务与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供给服务有很大不同,支撑服务是维持自然系统的循环运动而使其保持稳定。缓解热岛效应是调节服务,A错误;提供洁净水源是调节服务和供给服务,B错误;补给地下水量是支撑服务,C正确;保障粮食安全可以认为是供给服务,但“城市荒野”没有进行粮食生产的功能,D错误。故选C。
19.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建设“城市荒野”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城市新开发区,按照郊区城市化的城市发展规律,一般大城市边缘容易发展为城市新开发区,在城市化之前这里一般为农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荒野既包括荒野景观,也包括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预的自然过程和生物。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它依照自然规律做功,并以其自身逻辑建立起深邃的秩序,是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要素。同时,城市荒野服务于人的审美启智,让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得以释放。如今我们所经历的生态文明正是一种崇尚野性的新的文明,而捍卫城市荒野则是人类走向更高层次文明的必经之路。
羊卓雍错邻近雅鲁藏布江,是藏南最大的封闭性湖泊。1997年,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设计上并不消耗羊卓雍错水量发电,其工作原理为:西藏电网电力负荷低谷时,从雅鲁藏布江抽水入羊卓雍错,电力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完成下面小题。
20.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运营后,对羊卓雍错的影响是( )
A.盐度下降 B.面积扩大 C.生态破坏 D.水量增加
21.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
A.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B.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有天然水道连接
C.西藏地区常规能源缺乏,电力供应不足 D.西藏电网电力利用峰谷现象明显
【答案】20.A 21.D
【解析】20.西藏电网电力负荷低谷时,从雅鲁藏布江抽水入羊卓雍错,电力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降低了羊卓雍错咸水湖的盐度,A正确;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设计上并不消耗羊卓雍错水量发电,水量与面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D错误;降低了盐度,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C错误;故选A。
21.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有利条件有:西藏电网电力利用峰谷现象明显,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电力资源,减少浪费,D正确;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关系不大,A错误;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没有天然水道连接,需要抽水,B错误;西藏地区经济落后,常规能源不缺乏,电力供应有剩余,C错误;故选D。
【点睛】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网中负荷低谷时的电力,由下水库抽水到上水库蓄能,待电网高峰负荷时,放水回到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又称蓄能式水电站,解决电力系统日益突出的调峰问题。发挥调压调相作用,保证电网电压稳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石油进口国,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消费结构与快速增长的用能需求,导致中国长期依赖海外油气进口。国际能源署和某大型石油公司预测,2030年中国石油海外依存度或将高达80%,天然气海外依存度或将高达50%。下图示意1965~2017年中国石油产消差额与海外依存度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中国石油产消差额发生转折的时段是( )
A.1973~1977年 B.1985~1989年 C.1993~1997年 D.2013~2017年
23.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消费结构是( )
A.多煤、少油、缺气 B.多新能源、少常规能源
C.多可再生能源、少非可再生能源 D.多油气、少煤炭
【答案】22.C 23.A
【解析】22.由图可知,1993~1997年,中国石油产消差额由之前的负值转为正值,石油产消发生转折,表明我国石油消费量增大,C正确;1973~1977年、1985~1989年基本上是产量大于消费量;2013~2017年消费量大于产量,ABD错误。故选C。
23.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受我国能源资源储藏量和开采量的影响,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量大,油气储量不足,且开采量少,所以长期以来形成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消费结构,A正确、D错误;煤炭属于常规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故常规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比重较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较少,BC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能源安全的应对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替代能源,降低依赖石油进口;多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开发节约并举,确立节能首要地位;加快石油储备建设,建立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开设石油期货市场,规避国际价格风险。
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由图可知( )
A.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
C.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
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不需关注
25.若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
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 )
A.北京 B.江西 C.贵州 D.辽宁
【答案】24.A 25.C
【解析】24.由图可知,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A项正确;由公式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反比,B项错误;根据图示信息,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东部地区省份,C项错误;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更需要关注,D项错误。故选A。
25.由图中数据可知,贵州传统人均GDP较低、绿色GDP指数较低,说明贵州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C正确。北京、辽宁人均GDP较高,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AD错误;江西绿色GDP指数较高,说明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B错误。故选C。
【点睛】绿色GDP(Green GDP),也称为可持续收入(Sustainable Income),是指在传统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后的生产总值。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西坡,西部靠近太平洋地区有海岸山脉,是全球第一大锂储量国,还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天然盐沼卤水锂矿床。中国企业在锂矿开发和加工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10月1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智利总统会见中国某公司代表,商定在智利北部投资建设最大年产能12万吨的磷酸铁锂工厂。
(1)分析智利阿塔卡玛盐沼形成的地形、气候因素。(4分)
(2)分析中国公司在智利建立锂矿加工厂的有利条件。(8分)
(3)从中国资源、环境安全角度,说明在智利进行锂矿开采加工的意义。(6分)
【答案】(1)该区域位于山脉之间的封闭盆地,地表径流挟带盐分在盆地汇集,而湖水又不能外泄,导致盐分不断增加(2分);该地受副热带高压、离岸信风以及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为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度越来越大(2分)。
(2)锂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2分);国内对锂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广阔(2分);开采加工技术先进(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劳动力成本低(2分)。(任答四点即可)
(3)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锂矿资源供应市场。(2分)保护我国锂矿资源战略储备,保障我国未来的资源安全(2分);减少锂矿开发和加工对国内环境的污染,保护国内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2分)。
【分析】本题以智利锂矿为材料,涉及盐沼成因、工业区位因素以及资源和环境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西坡,西部靠近太平洋地区有海岸山脉,智利阿塔卡玛盐沼位于山脉之间的封闭洼地,地表径流携带大量盐分在洼地内汇聚形成湖泊;该地地势较四周低,湖水无法排出,盐分没有外泄通道,不断集聚;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及离岸东南信风的影响,以及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蒸发旺盛,湖水盐分不断析出,导致湖泊盐度不断升高,形成盐沼。
(2)根据材料信息“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西坡,西部靠近太平洋地区有海岸山脉,是全球第一大锂储量国,还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天然盐沼卤水锂矿床。”可知,智利的锂矿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适宜发展锂矿加工产业;根据材料信息“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可知,我国对于锂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消费市场广阔;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企业在锂矿开发和加工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可知,我国的锂矿开发和加工技术较强;智利政府对我国公司投资锂矿加工厂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智利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
(3)能够增加我国的锂资源进口渠道,有利于保障我国锂矿资源的稳定供应,保障我国锂矿资源的战略储备,保障我国未来的锂矿资源安全;能够减少我国国内锂矿资源的开采,减少对国内环境的污染,保护国内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等。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陆数海算”是指陆地上的数据到海底算。海底数据中心由岸站、水下中继站、水下数据终端和海缆组成。2010
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稳定增加,随之带来的高碳排、重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凸显。目前,全球数据中心主要通过海底电缆互联。2023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国际海缆的登陆站点之一)附近海域下水。下图为陵水海底数据中心位置示意图。
(1)分析海南陵水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有利条件。(6分)
(2)简述“陆数海算”对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8分)
【答案】(1)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2分);近岸海水温度低,利于数据舱降温,降低运营成本(2分);陵水是国际海缆登陆站之一,便于与国际数据联系(2分)。
(2)海水对设备的散热冷却可减少能耗,有利于能源安全(2分);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生态与环境安全(2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轻土地压力,有利于粮食安全(2分);海底隐蔽,水下温度、压力相对稳定,有利于数据安全等(2分)。
【分析】本大题以海上数据中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服务业的区位、国家安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结合材料“海底数据中心由岸站、水下中继站、水下数据终端和海缆组成”,而陵水是国际海缆登陆站,有利于陵水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结合图中等温线信息分析可知,数据中心的设备需要降温,当地水温相对较低,有利于设备散热降温,降低能耗成本。
(2)国家安全主要包括能源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耕地粮食安全等。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数据中心设备需要降温,能耗较大,海水对设备的散热冷却减少能耗,保障能源安全;其次,由于借助自然水体降温,
降低能源消耗,也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陆数海算”是指陆地上的数据到海底算,“陆数海算”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轻陆地土地压力,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另外,海底环境较为隐蔽,且海洋中环境较稳定,有利于保护数据安全。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青藏高原的城市经历了快速的扩展过程。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高耸的路基对藏羚羊的季节性迁徙造成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脆弱的高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下左图为青藏高原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青藏铁路沿线景观图。
(1)海拔对青藏高原城市扩展的限制作用趋于 (填“增大”、“减小”),由此指出其城市土地的扩展方向 。(4分)
(2)推测铁路建设对藏羚羊活动区变小,空间形态变得破碎化、形成割裂区,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6分)
(3)从产业的角度,阐述铁路建设对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作用。(8分)
【答案】(1) 减小(2分) 向高海拔地区扩展(2分)
(2)建立野生动物廊道,确保活动区的连通性(2分);在藏羚羊大规模季节性迁徙时,调整铁路运行时间与频次(2分);减少铁路产生的污染对活动区的影响(2分)。
(3)铁路建设便于农产品运输,促进特色农业发展(2分);加快物资流通,带动地区工业发展(2分);促进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2分);促进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推动城市化发展(2分)。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的城市扩展、青藏铁路与藏羚羊迁徙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物多样性、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青藏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面积增大。但低海拔地区,尤其河谷地区的耕地资源有限,生态效益突出,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有限;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金和技术水平提高,城市土地逐步向高海拔地区扩展,海拔对青藏高原城市扩展的限制作用趋于减小。
(2)为减少铁路对藏羚羊活动区的影响,可建立野生动物廊道,确保活动区的连通性;此外,在藏羚羊大规模季节性迁徙时,可调整铁路运行时间与频次,为藏羚羊的迁徙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需减少铁路产生的污染对活动区的影响,保证藏羚羊活动区的良好生态环境。
(3)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减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加大。因高寒的地理环境,青藏高原的种植业和牧业均具有特色,铁路建设便于农产品运输,促进特色农业发展;铁路开通后,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可加快物资流通,带动地区工业发展;青藏高原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美学观赏性,铁路开通后,可促进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当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