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5课《一双手》(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届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5课《一双手》(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7 16: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43一双手姜孟之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呢?这是谁的手?“天下第一奇手”
32岁的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
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朗读课文,圈点批注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
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
3、用“——”在文中画出抓住“手”的特点的一个语句;
4、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手”的语句。
5、把圈点过程中感悟到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1、课文题目明明是“一双手”,作者为什么偏偏列举出“各种各样手”,而且又是一双双“未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手呢?是不是走题了?
烘托映衬,以众多的“各种各样的手”中突出了一双手。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2、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一双手”给作者最初的印象的?主要是哪几句话? 第四段,
“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3、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一双手,说明一双手有哪些“奇”的特征? 4、请同学根据从文中找出“一双手”的“粗→老→硬→干→色深→厚”的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第7段: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第8段: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第8段: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第9段: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第18段: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 。(比喻) (细节)(对比)视觉触觉——手背——手心
——手指——手指的各 个部位
——手的粗糙
5、用“老松木”比喻这双“奇手”好像还没有完全表现出张迎善手的特征,这双手还有哪个特征没有表现出来呢? 大6、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手的“大”的呢?怎么来写手大的呢?第5段,“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的裹住了”是写大的。
第17段,“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是写手大的。(对比)(数据)奇丑 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手指像细草般柔软灵活,雪白的皮肤像凝脂一般光洁平滑) 1、张迎善才32岁,年轻的他却有如此“苍老”的手,为什么他的双手会变得如此的粗、老、干、硬、厚、色深的呢? “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用“铁铸”与“肉长”比较,用“铁铸”衬托人“肉长的”,说明血肉之躯胜过钢铁,这就极为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的坚硬和他坚忍不拔的精神。
“亏得”一次,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
“1000多棵”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到1985年就造林33垧,······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奇手 奇迹创造语言
描写侧面
描写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品析。看着这双手,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那透过这双手,你有没有看到什么呢?联 想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勤劳无私、乐于奉献、淳朴实在的劳动者

李春燕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垅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李灵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周火生
一位普通退休教师,骑着三轮车,载着图书,跑遍了江苏省昆山市的90余所中小学,风雨无阻地“义卖图书”;16年来,他通过义卖等方式捐资超过500万元,援建安徽省金寨县10余所希望学校,把当地650余名孩子送进课堂,被称为“希望老人”。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双“天下第一奇手”, 请大家拿起你的笔抓住特征运用细节描写为你的父母,我们班的同学和你的老师(任选其一)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写作练习2、课外阅读《祝福》、《阿Q正传》 假如张迎善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写一段话颁奖辞。 颁奖词: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邰丽华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颁奖词: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费俊龙、聂海胜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