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押题:押第14~16题 乡村和城镇(江苏卷)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容量及人口问题 2022年江苏卷16~18题人口增长 1.以区域地图、人口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结合春运、产业转移、城市化等问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以图表形式考察城乡空间结构,根据地区发展状况、典型城市考察城镇化及城市辐射功能。 1.了解热点时事趋势…… 2.掌握我国人口实际状况和城镇化状况,了解世界知名城市。
人口迁移及影响 2023年江苏卷17~19题农牧业扩散、人口迁移 2021年江苏卷11~13题人口迁移原因及特点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乡景观 2023年江苏卷14~16题村寨土地利用结构 2023年江苏卷25题城镇空间布局、城镇景观 2022年江苏卷1~3题聚落景观 2021年江苏卷14~16题乡村聚落空间演变
乡村振兴、城镇化 2023年江苏卷24题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2022年江苏卷21~23题乡村发展 2021年江苏卷20~22题城市群发展
考向01 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容量及人口问题 (2022年·江苏卷16~18题)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 1.人口数量的变化 解题技巧为: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是增长的,当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表示人口较为稳定,当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表示人口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京、沪 B. 黑、吉 C. 粤、鄂 D. 渝、黔 17. 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 “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 “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 向城市群集聚 B. 向中西部迁移 C. 沿长江带集聚 D. 分布更加均衡 减少的。 2.人口问题 3.中国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对策:调整生育政策,施行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孩子,延迟退体、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等。 4.环境人口容量 解题技巧为:要理解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是不变的;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水平(反比关系)。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C 17. D 18. A
【解析】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
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所以选C。
1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1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确,D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所以选A。
考向02 人口迁移及影响 (2023年·江苏卷17~19题)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收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 A. 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 B. 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 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 D. 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18. 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 A. “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 解题技巧为:掌握人口迁移的特点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的特点: 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总体上表现为有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海地区迁移,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特点,在二战以后主要表现为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经济因素(主要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战争、宗教等。
B. 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C. 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 D. 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19. 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人口扩散迁移 B. 交通工具变化 C. 文化语言交流 D. 聚落规模扩大 (2021年·江苏卷11~13题)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 A. 对外交通条件 B. 文化交流习惯 C. 经济活动方式 D. 人口迁移政策 12. 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 A. 地域性 B. 等距性 C. 均衡性 D. 同向性 13.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A. 政府机构外迁 B. 城市规模扩大 C. 首都功能优化 D. 公共服务升级 3.人口迁移的影响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17.由图可知,欧亚“草原之路”,沿线没有高大的山脉,地势相对平坦,地理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D正确;地广人稀,不利于东西方农牧业交流,A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的路线上,B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业为主,而东亚农牧业中心为以种植业为主,其生产条件并不相似,C错误。故选D。
18.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使得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类型更加多样,模式更多,B正确;由图可知,“绿洲之路”相比“草原之路”较近,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与“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关系不大,A错误;中亚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农生产区域受气候的影响不会向东移动,C错误;西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只是在绿洲地区发展种植业,其规模较小,D错误。故选B。
19.人口扩散迁移,是文化语言交流、聚落规模扩大的原因,所以“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扩散迁移,A正确CD错误;交通工具变化不是其主要驱动力,B错误。故选A。
【答案】11. C 12. A 13. C
【解析】11.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错误;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C正确。故选C。
12.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CD错误,故选A。
13.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
考向03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乡景观 (2023年·江苏卷14~16题)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为“我国中部山区某传统村寨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早期铁索桥位置选择在两河交汇处的上游,主要考虑的是( ) A. 村寨布局 B. 洪水威胁 C. 地形坡度 D. 方便劳作 15. 早期风雨桥成为村寨重要公共建筑空间的原因是( ) A. 日常使用频率高 B. 远离村民的住宅 C. 便于接待外村人 D. 建筑成本比较低 16. 该村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恢复村寨传统特色的最大挑战是( ) A. 街巷景观还原 B. 传统住宅修缮 C. 精神家园重塑 D. 基础设施完善 (2023年·江苏卷25题)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萨索斯岛历史悠久,早期居民多从事农矿业;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渐移 1.乡村的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布局 (1)乡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 农业用地:包括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 居住用地:不同的地形,聚落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集中分布,有的分散分布; 公共设施用地: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板时,村落出现缇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功能的用地类型。 (2)乡村空间结构布局: 公共设意用地位于乡村中心; 居住用地位于公共设施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 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城镇功能区
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 材料二左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1)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评价“双子镇”模式对萨索斯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022年·江苏卷1~3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 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 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3.三大功能区判断方法 4.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表现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其中,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经济活动的收益决定。 ①距市中心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内部地租分布如下图所示。
C. 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 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2. 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 风干海鱼 B. 晾晒衣物 C. 堆放薪柴 D. 圈养牲畜 3. 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景观是( ) A. 林海 B. 冰川 C. 雪原 D. 极光 (2021年·江苏卷14~16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功能区竞争力B. 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 促进劳动力就业 D. 提高城镇化水平 15. 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 I B. II C. III D. IV 16. 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 A. 集聚扩大 B. 原地保护 C. 均衡布局 D. 分散迁移 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中心,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2)其他因素 5.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和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要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14.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山区,两河交汇处的上游地区河流水量较小,受洪水威胁较小,利于保障铁索桥的安全,B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河交汇处的上游与下游距离村寨差异较小,A错误;两河交汇处的上游与下游地形坡度差异较小,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农田和果园主要分布在村寨周围,铁索桥位置对劳作的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农耕小路依靠风雨桥跨越河流,说明风雨桥在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成为早期村寨重要的公共建设空间,A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风雨桥距离村民住宅较近,B错误;风雨桥不是接待场所,C错误;风雨桥建设成本较高,D错误。所以选A。
16.街巷景观还原、传统住宅修缮、基础设施完善都属于基建工程,相对实施难度较低,ABD不符合题意;精神家园建设为意识层面的,相对难度较大,需要的时间较长,C符合题意。所以选C。
25.【答案】(1)古镇:多位于内部山区,沿河谷分布;新镇:多位于沿海。
(2)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依山而建,利用山地地形;建筑排列紧密,节省土地;坡面屋顶,利于排水;石木建筑,就地取材。
(3)新镇与古镇并存,增加旅游资源多样性,吸引更多游客;新镇的生活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舒适度;新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古镇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多位于岛屿内部,多沿河流分布;新镇位于岛屿沿海地区。
(2)根据材料信息“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多坐北朝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古镇传统建筑多依山而建,可以很好的利用山地地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筑物排列紧密,可以节省建筑空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屋顶坡面较大,当地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当地为山区,便于就地取材。
(3)有利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岛屿古镇与新镇并存,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镇多为现代建筑,生活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体验和舒适度,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新镇的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提高游览价值;古镇为传统建筑,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不利影响:古镇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不完善,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
3.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
【答案】14. B 15. D 16. A
【解析】14.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I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15.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为主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为主,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
题意不符,C项错误,本题选D。
16.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本题选A。
考向04 乡村振兴、城镇化 (2023年·江苏卷24题)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科显示: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均超100万,跃居我国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下表为“2021年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 (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简述4个县级市优势产业形成的相似条件。 (2)依据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优势产业类型,分析其人均GDP较昆山存在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说明优势产业对4个县级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促进作用。 (2022年·江苏卷21~23题)近四十年来,我 1.城镇化 (1)城镇化的表现 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镇化最重赛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郊区城市化 (3)逆城市化 (4)再城市化 2.世界城镇化进程
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 多元化 B. 内向化 C. 等级化 D. 中心化 22. 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 城市近郊型 B. 边远山区型 C. 搬迁撤并型 D. 特色保护型 23. 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历史文化传承 B. 工业与信息化 C. 自然环境变迁 D. 交通区位变化 (2022年·江苏卷16~18题)近年我国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城市群(广东省9个城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 (1)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分三个阶段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 A. 行政管辖关系 B. 经济发展水平 C. 风俗习惯差异 D. 人口规模结构 21.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 ) A .单核多中心结构 B. 双核多中心结构 C. 多中心网络结构 D. 核心边缘结构 22. 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 ) A. 旅游观光 B. 生产加工 C. 消费市场 D. 对外联系 5.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此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答案】(1)对外开放早,产业起步早(产业区位好);产业基础好,产业发展快;专业化生产协作好,生产效率高;产业集聚强,产业创新环境好。
(2)相对较低。三市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较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
(3)产业规模大,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强,容纳劳动力多,城镇化进程快。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对外开放时间较早,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区位较好,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较好;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协作条件较好,生产效率较高;区域产业集聚,便于信息的交流与融合,产业创新水平较高。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人均GDP低于昆山。晋江优势产业为体育鞋服,慈溪优势产业为小家电,义乌优势产业为小商品,均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昆山优势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较高,附加值较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昆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高,说明三地的企业规模较小,小于昆山的企业规模。
(3)优势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促进城镇化进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地的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集聚效益较强,能够发挥集聚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
【答案】21. A 22. A 23. B
【解析】21.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I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II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II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II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22.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II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II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选项排除。故选A。
23.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II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III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20. A 21. C 22. D
【解析】20.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行政管辖关系,因为珠三角城市群均属于广东省管辖;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均为多个省份的合作,A正确;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比珠三角城市群更高,B错误;风俗习惯差异对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影响没有行政管辖关系影响大,C错误;三个城市群均是人口稠密区,人口规模结构差异不大,D错误,本题选A。
21.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多中心网络结构,结合所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
门、广州、深圳可以叫做中心城市,它们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故C项正确,ABD错误。
22.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对外联系,因为香港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国际市场,利于对外联系,D正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澳门主要是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A错误;生产加工主要是惠州、东莞等城市的定位,B错误;消费市场主要是广州的定位(国际贸易中心),C错误,本题选D。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甘肃武威·二模)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与其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存在失衡现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数量经历了先减后增的过程,2002年为14518.2万人,2017年为14688.1万人。下图示意俄罗斯各联邦2002和2017年的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02—2017年,俄罗斯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 B.向南 C.向北 D.向东
2.推测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数量下降 B.中央联邦区虹吸作用强
C.自然环境快速恶化 D.乌拉尔联邦区就业率高
3.俄罗斯人口分布格局会导致( )
①东部城市发展减缓 ②人力资源不足 ③社会公共服务不均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A 2.B 3.C
【解析】1.读图可知,俄罗斯人口分布西多东少,人口重心偏西。2002-2017年,除了中央联邦区人口增加,其他联邦人口均有所下降,中央联邦区在俄罗斯西边,故人口重心进一步向西移动,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由已学可知,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位于欧洲,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环境条件好,人口总量大,是俄罗斯人口密集区域之一,中央联邦区的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人口迁移引力。读图可知,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与其相邻,2002-2017年人口减少数量大,主要原因是人口向中央联邦区迁移,中央联邦区虹吸作用强,B正确;人口出生数量下降有可能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但影响并不会很大,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说明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自然环境快速恶化,排除C;读图可知,乌拉尔联邦区2002-2017年人口减少,说明其就业率不高,排除D。故选B。
3.读图联系已学可知,俄罗斯人口的分布格局是西多东少,欧洲部分多,亚洲部分少。东部地区人口稀疏,城镇化水平低,加上人口净迁出,城镇化进程会减缓,①对;人口分布不均衡会导致人口稀疏的西伯利亚联邦区、远东联邦区经济发展缓慢,国土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基础建设滞后,各项公共服务不足,③对;人力资源不足和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俄罗斯人口增长缓慢、生育率低造成的,不是分布不均导致的,②④错。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24·湖南·二模)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人口数据来看,我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趋势加速到来。虽然2023年三季度结婚登记的对数略有上升,但是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并未显现,已是不争的事实。完成4-6题。
4.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并未显现的原因有( )
①生育观念改变 ②生育基础削弱 ③生育成本提高 ④功利性生育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就目前来看,2024年出生人口和生育率可能会有小幅反弹,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部分家庭在疫情期间积压的生育计划逐渐释放
②2023年结婚对数有所增长
③龙有吉祥寓意,龙年存在生育小高峰
④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有关生育率持续下滑带来的影响,错误的是( )
A.政府债务压力增大 B.储蓄率和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
C.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 D.医药、养老、医疗等行业发展快
【答案】4.A 5.A 6.B
【解析】4.由所学可知,现阶段低生育意愿的原因已经从死亡率驱动转向功利性生育消退和成本约束驱动,④错;生育基础削弱、生育观念改变、生育的机会成本和直接成本高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①②③对。故选A。
5.由材料“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并未显现”可知,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以前就已经实施,2024年生育政策没大的变动,可见2024年的小幅反弹与④无关,④错;部分家庭在疫情期间积压的生育计划逐渐释放,由材料可知,“2023年三季度结婚登记的对数略有上升”,中国人受“龙”文化思想的影响,龙有吉祥寓意,龙年存在生育小高峰,这些是导致2024年出生人口和生育率可能会有小幅反弹的主要原因,①②③对。故选A。
6.由材料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趋势加速到来”。因生育率持续下滑,我国将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担期,未来养老负担、社保支出和政府债务压力都将增大,A不符合题意;因生育率持续下滑,中国人口红利即将结束,面临“未富先老”局面,经济潜在增速下滑,人均收入水平降低,老年人在经济发展中属于“消费型”人口,未来储蓄率和投资率将逐渐下降,消费率将逐渐上升,B符合题意;因生育率下滑、晚婚、不婚率和离婚率提高、人口流动等因素,家庭规模小型化将成为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C不符合题意;因生育率下滑,导致老龄化加剧,对医药、养老、医疗等需求上升,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4·江西·二模)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据此完成7-8题。
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净迁出阶段
7.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 )
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
B.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
C.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
D.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8.依据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B.有利于缓解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
C.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扭转迁移现状 D.有利于缓解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
【答案】7.D 8.A
【解析】7.读图可知,1953-1964年人口性别在横轴以上,人口在净迁入,A错误;1964-1982年人口净迁入,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增加,B错;2000-2010年净迁出男性人口比重大,不能表明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C错误;2010-2020年为人口净迁出性别比约为100,即迁出人口中,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也约为100,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D正确。故选D。
8.结合图示可知,东北三省人口现状为人口大量迁出,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当地劳动力减少,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当地的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B错。扭转迁移现状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需要多种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单一的旅游业难以扭转现状,C错。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返乡,交通压力大,D错。故选A。
(2024·湖北·二模)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位于美国西海岸,是美国人口第一大州。下表是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部分县人口、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9-10题。
县名 县人口/人 面积/km2 县首府 首府人口/人 首府为中心连同一些其他小城市的人口/人
洛杉矶 9519338 10548 洛杉矶 3694820 12365627
圣迭戈 2813833 10890 圣迭戈 1223400 2813833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776733 121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776733 4123740
沙斯塔 163256 9805 雷丁 80865 163256
9.下列关于加州人口及城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加州各县城市化水平相同 B.旧金山的城市辐射功能最强
C.加州各县的人口密度差异大 D.从美国东北老工业区迁入加州的人口少
10.洛杉矶是加州第一大城市,制约洛杉矶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 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答案】9.C 10.A
【解析】9.由材料可知,加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都很高,但各县城市化水平不相同,A错误。洛杉矶的城市人口规模大,以该城市为中心连同一些其他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也最大,城市腹地广,城市辐射功能最强,B错误。由于加州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大,故人口密度差异大,C正确。美国东北老工业区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D错误。故选C。
10.加利福尼亚州地理条件相差悬殊:自北向南,从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洛杉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水资源短缺是影响该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科技水平与开放程度高,会增加人口容量,BD错误。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但不是制约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 A。
(2024·天津·一模)杭州作为第19届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共设有42个竞赛场馆。图1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外观如江水波动、丝般飘逸的莲花瓣设计成为该场馆亮点。图2为筹备阶段,某学者提出的三种体育场馆分布与该城市空间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文信息推测,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是( )
A.钱塘江文化、丝绸文化 B.诗词文化、宋韵文化
C.钱塘江文化、宋韵文化 D.诗词文化、丝绸文化
12.杭州没有选择内置集群式布局场馆的主要原因是( )
A.主城区基础设施陈旧 B.主城区土地价格较高
C.主城区公共交通繁忙 D.主城区环境污染较多
【答案】11.A 12.B
【解析】11.由材料“外观如江水波动、丝般飘逸的莲花瓣设计成为该场馆亮点”可知,江水流动体现钱塘江文化,丝般飘逸的莲花瓣设计体现丝绸文化,A正确,没有体现诗词文化和宋韵文化,BCD错误,故选A。
12.内置集群式布局场馆在城市主城区内,土地价格高,拆迁成本高,增加场馆的建设成本,B正确,主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陈旧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A错误;主城区公共交通繁忙、主城区环境污染较多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2024·安徽黄山·二模)双核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江苏北部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构建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发展模式,主要是因为两地( )
A.空间距离邻近 B.地域文化相似 C.区位功能互补 D.资源禀赋相近
14.促进双核结构形成的前提是( )
A.两地交通条件改善 B.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C.两地腹地范围扩大 D.门户城市等级提升
15.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模式有利于( )
①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②提升苏北地区经济集聚效益
③促进连云港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④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3.C 14.A 15.C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连云港和淮安是江苏省规模较大的两大城市,两座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其区位和功能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C正确;连云港和淮安均在江苏省内,两城市间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资源禀赋相近都是两城构建双核结构城市的有利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因素,AD错误。故选C。
14.促进双核结构形成的前提是两地交通条件的改善,时空距离缩短,经济联系增强,A正确;双核结构形成,有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两地腹地范围扩大、门户城市等级提升,BCD是双核结构形成后的结果,因此,BCD错误。故选A。
15.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模式有利于提升苏北地区经济集聚效益,②正确;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④正确;重点发展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不会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均衡发展,①错误;江苏省的中心城市是南京,双核结构不会形成中心城市,会形成多极化发展,③错误。因此,②④正确,①③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模)南田岛地处东海之滨,四面环海,岛上以山地、丘陵为主,外围多为崖壁、滩涂,海岸曲折陡峭。海岛农渔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岛上村落众多,多顺应山海地形,村落建有供奉龙王、佛像的村庙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教堂等。近年来,南田岛山村电视、网络大幅普及,民居景观传统石屋与新式建筑和西式别墅错落交织,村落用地趋于紧张。据此完成16-18题。
16.南田岛山地乡村( )
A.发展空间结构单一 B.聚落布局比较随机
C.特色公共空间衰落 D.内部空间结构同化
17.南田岛传统民居多以石建屋,主要考虑当地( )
①石材资源丰富 ②建筑技艺精湛 ③海洋灾害频发 ④山河融合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为实现南田岛山地乡村空间优化,需( )
A.激活特色产业,促进工业发展 B.优化产业布局,村落协作发展
C.营造个性人居,优化生活空间 D.重塑生态格局,禁止空间扩张
【答案】16.C 17.C 18.B
【解析】16.南田岛地处海滨,空间独特,以山地、丘陵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受海洋灾害影响大,生产空间依托山地、丘陵海湾,发展空间多元,A错;村落多顺应山海地形,生活空间多基于生产活动形成有
机布局,B错;南田岛山村村落建有供奉龙王、佛像的村庙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教堂等,随着经济发展,村中电视、网络的普及,以及在城镇化、老年化背景下,村民对公共空间的依赖程度降低,加上村落用地紧张,使得村落特色公共空间逐渐衰落,C正确;近年来海岛经济快速发展,村中出现大量西式别墅、新式建筑,体量、形态、色彩与传统村落风貌形成巨大反差,内部结构异化,D错。故选C。
17.南田岛传统民居多以石建屋,主要是因为海岛常受海洋影响,海浪、海潮、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干扰,以石建屋,可“抗风耐蚀”,也体现了村落与山、海的融合适应,③正确,④错误;当地石材资源丰富,就地取材,成本低,①正确;以石建屋未体现出建筑技艺精湛,②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8.激活特色产业,促进工业发展,对于乡村空间优化来说,虽然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乡村经济,但过度发展工业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故A错误。优化产业布局,村落协作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有利于乡村空间优化,故B正确。营造个性人居,优化生活空间,虽然能够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仅仅是生活空间的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空间发展的问题,C错误。重塑生态格局,禁止空间扩张,虽然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但禁止空间扩张过于绝对,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B。
(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新型城镇化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其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了农民从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而新型城镇化是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的社会结构。随着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从青壮年迁移到青壮年带着老人和孩子一同迁移(家庭式迁移)的变化趋势。完成19-20题。
19.下列措施中最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 )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商品房价格③改革户籍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家庭式迁移”的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 B.现代交通条件便利
C.获取更高的家庭收入 D.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答案】19.B 20.A
【解析】19.材料信息表明,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即把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接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市民,①符合题意;提高商品房价格,会使大量进城人员因房价昂贵而无法变为城镇居民,②不符合题意;改革户籍制度,可以更方便地让农业
转移人口变成市民,③符合题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让农业转移人口解决后顾之忧,放心成为市民,④符合题意。故选B。
20.由于我国城市或大城市社会经济条件比农村或小城市好,如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条件都是这样,到城市或大城市务工经商人员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往往举家迁移,因此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家庭式迁移”的新趋势,A正确;现代交通通信发达,人口流动和交流更加便利,但“家庭式迁移”主要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B错误;家庭式迁移是老人和儿童随青壮年人口一同迁移,其中只有青壮年人口是劳动力,对获取更高家庭收入的作用较小,C错误;当前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排除D。故选A。
(2024·安徽合肥·二模)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的鄂温克族人曾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形成一种移动的生态迁移聚落。这种聚落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称为“乌力楞”。“乌力楞”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获品平均分配等制度。图示意鄂温克族人生存空间格局。据此完成21-22题。
21.“乌力楞”选址主要考虑当地的( )
A.地形和水源 B.气候和土壤 C.军事和交通 D.政治和文化
22.“乌力楞”蕴含的地域文化有利于鄂温克族人( )
①稳定食物来源 ②抵御野兽侵袭 ③适应气候变化 ④开垦肥沃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1.A 22.A
【解析】21.“乌力楞”选址靠近河流,便于获得水源,且位于河流凸岸,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地形相对平坦,便于聚落建设,主要考虑地形和水源,A正确。气候、土壤、军事、政治文化等均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故选A。
22.鄂温克族人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四周多原始森林,便于捕猎,靠近河流,便于捕鱼,可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且“乌力楞”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便于抵御野兽侵袭,①②正确。与适应气候关系不大;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并非定居开垦农田,所以与开垦肥沃土地无关,③④错。故选A。
二、综合题。
23.(2024·湖南娄底·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及乡村人口数据比较可得到变化率。下图是全国312个主要城市地区人口数据变化率分布图。出现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的城市有21个,其中城镇人口缩减比例超过 10%的城市达到14个。
(1)推测现阶段我国出现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的城市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并说出影响因素。
(2)指出有效遏制地区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可行性的措施。
(3)同为经济强省,广东省比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率增加明显,试分析原因。
【答案】(1)地区:东北地区。影响因素:①资源枯竭,主体产业类型转型调整中;②城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③城镇对乡村的吸引力弱;④国内其他地区发展速度快,对劳动力吸引力大。
(2)①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②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投资者投资,扩大就业;③实施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理顺政商合作渠道;⑤发展积极稳妥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⑥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助力。
(3)①广东省珠三角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吸引劳动力数量多;②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经济发展较均衡,人口流入地更分散;③广东省工业发展历史晚,区域经济差异大,农村人口流出意愿强;④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对人才素质要求高。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现阶段我国出现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的城市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影响因素包括,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现阶段资源枯竭,主体产业类型转型调整中;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城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就业机会减少,收入下降,城镇对乡村的吸引力弱;国内其他地区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对劳动力吸引力大。
(2)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投资者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总量;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理顺政商合作渠道;发展积极稳妥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基本养老服务发展;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助力。
(3)与江苏相比,广东省珠三角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吸引劳动力数量多;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经济发展较均衡,人口流入地更分散,流入江苏省比例相对降低;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广东省工业发展历史晚,区域经济差异大,农村人口流出意愿强,城市人口变化率增加更明显;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对人才素质要求高,人口流入比例较低。
24.(2024·广东惠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图1),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甘孜州城镇化率31%,县市多为小型城镇,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依次为70.8%、3.0%、26.2%。该地常规工业发展困难,近年九龙、白玉等县凭借其水力、矿产资源优势工业发展较快。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影响,该州没有实现人口大规模流动,坚持走高原型生态产业主导的有限城镇化道路。图2示意2014年甘孜州下属县市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
(1)分析甘孜州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2)九龙、白玉两县工业化未能明显带动城镇化,请推测原因。
(3)说出甘孜州走有限城镇化道路的益处。
【答案】(1)地处西部山地高原区,对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且作为生态屏障,工业开发受限;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素质较低;工业基础薄弱等。
(2)受生活方式及文化观念影响,农业人口向工业(城镇)转移意愿较低;城镇规模小,(设施、公共服务匮乏)对人口吸引力不足;两县资源型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较低(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少)。
(3)利于该地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利于藏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减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及压力;利于藏区经济(特色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解析】(1)由材料可知,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交通条件较差,对外交往不便; 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展工业受到限制;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依次为70.8%、3.0%、26.2%,农业占比大,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素质较低;工业占比小,工业基础较差。
(2)由材料“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影响,该州没有实现人口大规模流动”可知,受生活方式及文化观念影响,农业人口向工业(城镇)转移意愿较低;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城镇的规模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对农村的人口的吸引力小;材料中提到两县主要以水力、矿产资源优势发展工业,这些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小,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小。
(3)有限城镇化建设以生态保护为主,走绿色城镇化之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利于该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当地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可以减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镇化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有限城镇化减少新型工业对区域的经济结构的冲击,利于藏区经济(特色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5.(2024·湖南常德·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重构是对现有居民点进行景观要素的重建及聚落结构上的重组,可以实现聚落功能上的重塑。某村庄地处雪峰山,是集古树林、梯田、古寨于一体的瑶族传统村落,2009年该村所在的雪
峰山大花瑶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土地资源,引起村落居民点的空间重构。截止2021年,该村形成了包括古树林、禁山碑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花瑶挑花传习所、文体广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村落景观文化、社会交往核心区。下图示意该村各村民小组位置(a)及2009—2021年居民点空间分布演变(b、c)。
(1)指出该村落民居建筑的空间分布形态,并说明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民居建筑功能的转变。
(2)长冲组民居建筑相对保持稳定,试简述其原因。
(3)说明该旅游型传统村庄居民点空间重构对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答案】(1)类型:条带状。功能变化:从传统单一居住向“居住+经营/旅游”复合式转变
(2)位于旅游发展外围区(距离村落核心区较远),且交通不便,受外部因素影响弱。
(3)(民居建筑增加经营性功能)村民收入多元化,就业途径增多,收入增加;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回流;传承和发扬花瑶文化,强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解析】(1)由图(a)可知,该村落民居建筑沿河分布居多,呈条带状分布;由材料可知,功能变化由原来的单纯的居住到现在的功能多元化,有居住、旅游、经营等多种功能。
(2)由图(a)可知,长冲组民居距离村落核心区较远,且有山相隔,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开发程度低,民居建筑相对保持稳定。
(3)该旅游型传统村庄居民点空间重构使得村民由原来的传统农业收入变成收入多元化(农业+旅游+经营),就业途径增多,居民收入增加;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回流,留住了一批乡村人口;传承和发扬花瑶文化,传统文化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柱。
26.(2024·天津宁河·二模)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城市为中心,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下图为城市群规划时期长珠潭地区示意图。
(1)描述长株潭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的特征。
图中绿心区域总面积528平方千米,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区域内严控房地产开发,将建设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和高品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中心。
(2)列举3种绿心区域适合发展的产业部门: 、 、 。
(3)简述绿心区域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作用。
株洲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重点发展交通装备产业。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2016年湖南省提出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构建以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三大动力产业为
核心的产业体系。国产高铁“大脑”网络控制系统、高铁“心脏”牵引传动系统等核心系统均出自这里。目前,其电力机车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已形成了制造、运营、配套和衍生产业于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
(4)指出株洲建设“中国动力谷”的有利条件。
【答案】(1)主要沿湘江、沿铁路线分布,各城市建成区围绕绿心区域或分散布局, 长沙比株洲和湘潭城市建成区面积大。
(2)生态农业 文化创意 休闲旅游
(3)保护和美化环境,联系三个城市,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4)工业基础好,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产业协作好。
【解析】(1)考查学生对区域图分布特征的描述,据图可知,长株潭城市建成区主要沿着铁路和沿河流延伸,三大城市建成区围绕绿心区域分布,三个城市相互距离较远。其中长沙城市建成区面积最大,株洲城市建成区面积次之,湘潭城市建成区面积最小。
(2)绿心区域作为生态用地,可以发展高品质的生态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以及休闲旅游业等对环境破坏小的产业,既保护了城市环境,又有效利用了空间。
(3)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可知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屏障,起到联系三个城市的作用,同时为三个城市的发展预留了发展空间,作为城市绿心,可以起到保护和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的场所等。
(4)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说明株洲地区产业发展早,工业基础雄厚;2016年湖南省提出建设“株洲 中国动力谷”的战略,说明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据图可知,株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电力机车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已形成了制造、运营、配套和衍生产业于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说明该产业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广阔,且产业链完整,产业协作条件好。
27.(2024·湖北·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石村位于浙江省磐安县,地处海拔530多米的火山台地上。该村古建筑大多采用黑色玄武岩(乌石)砌墙,农业是乌石村主要收入来源,村民到处毁林造田但收入微薄,导致人口大量外流。自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乌石村将470多间乌石老屋完整保留下来,由村干部带头发展农家乐。目前,乌石村共有农家乐约200家、床位约4000张,80%村民从事农家乐行业。乌石村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理念。下图示意乌石村某农家乐景观。
(1)说明乌石村古建筑大量采用乌石作为建材的原因。
(2)从地理角度分析乌石村践行“两山”理念对保护古建筑的作用。
(3)请结合下列关键词,拟定一个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推进乡村振兴举措的演讲提纲。
关键词:乌石村古建筑、“两山”理念、村民、农家乐、千万工程
【答案】(1)该村位于火山台地,乌石广布,石料资源充足,便于就近取材;以乌石为房屋墙体,防范火灾作用更强;土层较薄,烧制砖块的原料不足,(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运入砖块费用较高;以石头为墙体的民居较为牢固和安全。
(2)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该村保留古建筑;改善生态环境与旅游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集体与村民收入;经济发展又为保护古建筑提供了资金保障,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又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3)示例:中国村民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特色的乌石古建筑;乌石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被村民保护并用作旅游资源;乌石村开展农家乐留住了农民、发展了农业(产业)、保护了农田,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范例;类似乌石村将“两山”的理念落实的村庄还有成千上万个,也将带动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解析】(1)本题考查古建筑建筑特点形成的原因。可对比乌石和其他建筑材料展开分析。由材料“530多
米的火山台地上”可知该地位于火山台地上,玄武岩分布广泛丰富,可就地取材。用乌石(玄武岩)造房子就可以减少砖木的使用,一方面相比较于木制房子,有更好的防火作用。另一方面该地土层薄,烧制泥砖的原料不足成本较高,采用外运成本又比较高,用乌石可以节约建筑费用。最后是乌石作为墙体较为坚硬牢固,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2)“两山”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该理念的指导践行下,可以很好的保留并保护古建筑,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古建筑的保护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改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集体与村民的收入,同时经济的发展还能为古建筑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3)演讲纲领需要包含我国进行乡村振兴的措施,同时还得包含一些关键词,如“乌石村古建筑”、“两山”理念、农村元素如村民、农家乐、千万工程等。比如“中国村民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特色的乌石古建筑”突出中国乡村振兴的因地制宜措施等,还可以是比如:乌石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被村民保护并用作旅游资源;乌石村开展农家乐留住了农民、发展了农业(产业)、保护了农田,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范例;类似乌石村将“两山”的理念落实的村庄还有成千上万个,也将带动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28.(2024·甘肃·一模)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的现象,并逐渐演化为农村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的“空心化”。
材料二:“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方式,村集体将农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以发展休闲居住、养老、旅游、文化创意等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
(1)分析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给农村带来的不利影响。
(2)简述“共享村落”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答案】(1)城市就业机会多,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迁往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劳动力(人才)外流;村内房屋,土地闲置,影响粮食安全等。
(2)“共享村落”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流;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吸引资金流入乡村,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土地、房屋利用率,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增加农民收入;有助
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一进行分析可知,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大量人口选择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这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村庄出现“人走房空”的现象。不利影响:农村“空心化”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大量农田和房屋被闲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农村常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这些人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关爱和照顾;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村发展缺乏人才支持;此外,村内房屋、土地的闲置可能影响粮食安全,因为这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粮食的安全。
(2)依据材料二中的内容推知,“共享村落”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为:通过将农民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进行流转交易,发展休闲居住、养老、旅游、文化创意等活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流农村,缓解劳动力外流问题;此外,通过“共享村落”模式,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吸引资金流入乡村,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土地、房屋利用率,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模式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使乡村振兴得到全方位的支持。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押题:押第14~16题 乡村和城镇(江苏卷)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容量及人口问题 2022年江苏卷16~18题人口增长 1.以区域地图、人口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结合春运、产业转移、城市化等问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以图表形式考察城乡空间结构,根据地区发展状况、典型城市考察城镇化及城市辐射功能。 1.了解热点时事趋势…… 2.掌握我国人口实际状况和城镇化状况,了解世界知名城市。
人口迁移及影响 2023年江苏卷17~19题农牧业扩散、人口迁移 2021年江苏卷11~13题人口迁移原因及特点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乡景观 2023年江苏卷14~16题村寨土地利用结构 2023年江苏卷25题城镇空间布局、城镇景观 2022年江苏卷1~3题聚落景观 2021年江苏卷14~16题乡村聚落空间演变
乡村振兴、城镇化 2023年江苏卷24题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2022年江苏卷21~23题乡村发展 2021年江苏卷20~22题城市群发展
考向01 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容量及人口问题 (2022年·江苏卷16~18题)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 1.人口数量的变化 解题技巧为: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是增长的,当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表示人口较为稳定,当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表示人口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京、沪 B. 黑、吉 C. 粤、鄂 D. 渝、黔 17. 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 “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 “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 向城市群集聚 B. 向中西部迁移 C. 沿长江带集聚 D. 分布更加均衡 减少的。 2.人口问题 3.中国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对策:调整生育政策,施行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孩子,延迟退体、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等。 4.环境人口容量 解题技巧为:要理解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是不变的;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水平(反比关系)。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02 人口迁移及影响 (2023年·江苏卷17~19题)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收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 A. 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 B. 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 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 D. 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18. 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 A. “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 B. 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C. 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 D. 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19. 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人口扩散迁移 B. 交通工具变化 C. 文化语言交流 D. 聚落规模扩大 (2021年·江苏卷11~13题)我国城镇化快速 解题技巧为:掌握人口迁移的特点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的特点: 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总体上表现为有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海地区迁移,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特点,在二战以后主要表现为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经济因素(主要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战争、宗教等。 3.人口迁移的影响
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 A. 对外交通条件 B. 文化交流习惯 C. 经济活动方式 D. 人口迁移政策 12. 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 A. 地域性 B. 等距性 C. 均衡性 D. 同向性 13.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A. 政府机构外迁 B. 城市规模扩大 C. 首都功能优化 D. 公共服务升级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03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乡景观 (2023年·江苏卷14~16题)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为“我国中部山区某传统村寨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乡村的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布局 (1)乡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 农业用地:包括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 居住用地:不同的地形,聚落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集中分布,有的分散分布; 公共设施用地: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板时,村落出现
14. 早期铁索桥位置选择在两河交汇处的上游,主要考虑的是( ) A. 村寨布局 B. 洪水威胁 C. 地形坡度 D. 方便劳作 15. 早期风雨桥成为村寨重要公共建筑空间的原因是( ) A. 日常使用频率高 B. 远离村民的住宅 C. 便于接待外村人 D. 建筑成本比较低 16. 该村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恢复村寨传统特色的最大挑战是( ) A. 街巷景观还原 B. 传统住宅修缮 C. 精神家园重塑 D. 基础设施完善 (2023年·江苏卷25题)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萨索斯岛历史悠久,早期居民多从事农矿业;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渐移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 材料二左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缇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功能的用地类型。 (2)乡村空间结构布局: 公共设意用地位于乡村中心; 居住用地位于公共设施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 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城镇功能区 3.三大功能区判断方法
(1)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评价“双子镇”模式对萨索斯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022年·江苏卷1~3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 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 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 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 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2. 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 风干海鱼 B. 晾晒衣物 C. 堆放薪柴 D. 圈养牲畜 4.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表现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其中,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经济活动的收益决定。 ①距市中心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内部地租分布如下图所示。 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中心,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2)其他因素
3. 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景观是( ) A. 林海 B. 冰川 C. 雪原 D. 极光 (2021年·江苏卷14~16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功能区竞争力B. 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 促进劳动力就业 D. 提高城镇化水平 15. 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 I B. II C. III D. IV 16. 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 A. 集聚扩大 B. 原地保护 C. 均衡布局 D. 分散迁移 5.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和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要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04 乡村振兴、城镇化 (2023年·江苏卷24题)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科显示: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均超100万,跃居我国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下表为“2021年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 (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简述4个县级市优势产业形成的相似条件。 (2)依据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优势产业类型,分析其人均GDP较昆山存在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说明优势产业对4个县级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促进作用。 (2022年·江苏卷21~23题)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镇化 (1)城镇化的表现 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镇化最重赛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郊区城市化 (3)逆城市化 (4)再城市化 2.世界城镇化进程 (1)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21. 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 多元化 B. 内向化 C. 等级化 D. 中心化 22. 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 城市近郊型 B. 边远山区型 C. 搬迁撤并型 D. 特色保护型 23. 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历史文化传承 B. 工业与信息化 C. 自然环境变迁 D. 交通区位变化 (2022年·江苏卷16~18题)近年我国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城市群(广东省9个城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 A. 行政管辖关系 B. 经济发展水平 C. 风俗习惯差异 D. 人口规模结构 21.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 ) 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分三个阶段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此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A .单核多中心结构 B. 双核多中心结构 C. 多中心网络结构 D. 核心边缘结构 22. 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 ) A. 旅游观光 B. 生产加工 C. 消费市场 D. 对外联系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甘肃武威·二模)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与其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存在失衡现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数量经历了先减后增的过程,2002年为14518.2万人,2017年为14688.1万人。下图示意俄罗斯各联邦2002和2017年的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02—2017年,俄罗斯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 B.向南
C.向北 D.向东
2.推测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数量下降 B.中央联邦区虹吸作用强
C.自然环境快速恶化 D.乌拉尔联邦区就业率高
3.俄罗斯人口分布格局会导致( )
①东部城市发展减缓 ②人力资源不足 ③社会公共服务不均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湖南·二模)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人口数据来看,我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趋势加速到来。虽然2023年三季度结婚登记的对数略有上升,但是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并未显现,已是不争的事实。完成4-6题。
4.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并未显现的原因有( )
①生育观念改变 ②生育基础削弱 ③生育成本提高 ④功利性生育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就目前来看,2024年出生人口和生育率可能会有小幅反弹,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部分家庭在疫情期间积压的生育计划逐渐释放
②2023年结婚对数有所增长
③龙有吉祥寓意,龙年存在生育小高峰
④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有关生育率持续下滑带来的影响,错误的是( )
A.政府债务压力增大 B.储蓄率和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
C.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 D.医药、养老、医疗等行业发展快
(2024·江西·二模)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据此完成7-8题。
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净迁出阶段
7.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 )
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
B.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
C.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
D.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8.依据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B.有利于缓解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
C.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扭转迁移现状 D.有利于缓解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
(2024·湖北·二模)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位于美国西海岸,是美国人口第一大州。下表是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部分县人口、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9-10题。
县名 县人口/人 面积/km2 县首府 首府人口/人 首府为中心连同一些其他小城市的人口/人
洛杉矶 9519338 10548 洛杉矶 3694820 12365627
圣迭戈 2813833 10890 圣迭戈 1223400 2813833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776733 121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776733 4123740
沙斯塔 163256 9805 雷丁 80865 163256
9.下列关于加州人口及城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加州各县城市化水平相同 B.旧金山的城市辐射功能最强
C.加州各县的人口密度差异大 D.从美国东北老工业区迁入加州的人口少
10.洛杉矶是加州第一大城市,制约洛杉矶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 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2024·天津·一模)杭州作为第19届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共设有42个竞赛场馆。图1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外观如江水波动、丝般飘逸的莲花瓣设计成为该场馆亮点。图2为筹备阶段,某学者提出的三种体育场馆分布与该城市空间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文信息推测,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是( )
A.钱塘江文化、丝绸文化 B.诗词文化、宋韵文化
C.钱塘江文化、宋韵文化 D.诗词文化、丝绸文化
12.杭州没有选择内置集群式布局场馆的主要原因是( )
A.主城区基础设施陈旧 B.主城区土地价格较高
C.主城区公共交通繁忙 D.主城区环境污染较多
(2024·安徽黄山·二模)双核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江苏北部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
完成13-15题。
13.构建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发展模式,主要是因为两地( )
A.空间距离邻近 B.地域文化相似
C.区位功能互补 D.资源禀赋相近
14.促进双核结构形成的前提是( )
A.两地交通条件改善 B.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C.两地腹地范围扩大 D.门户城市等级提升
15.淮安—连云港双核结构模式有利于( )
①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②提升苏北地区经济集聚效益
③促进连云港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④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模)南田岛地处东海之滨,四面环海,岛上以山地、丘陵为主,外围多为崖壁、滩涂,海岸曲折陡峭。海岛农渔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岛上村落众多,多顺应山海地形,村落建有供奉龙王、佛像的村庙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教堂等。近年来,南田岛山村电视、网络大幅普及,民居景观传统石屋与新式建筑和西式别墅错落交织,村落用地趋于紧张。据此完成16-18题。
16.南田岛山地乡村( )
A.发展空间结构单一 B.聚落布局比较随机
C.特色公共空间衰落 D.内部空间结构同化
17.南田岛传统民居多以石建屋,主要考虑当地( )
①石材资源丰富 ②建筑技艺精湛 ③海洋灾害频发 ④山河融合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为实现南田岛山地乡村空间优化,需( )
A.激活特色产业,促进工业发展 B.优化产业布局,村落协作发展
C.营造个性人居,优化生活空间 D.重塑生态格局,禁止空间扩张
(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新型城镇化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其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了农民从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而新型城镇化是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的社会结构。随着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从青壮年迁移到青壮年带着老人和孩子一同迁移(家庭式迁移)的变化趋势。完成19-20题。
19.下列措施中最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 )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商品房价格③改革户籍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家庭式迁移”的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 B.现代交通条件便利
C.获取更高的家庭收入 D.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2024·安徽合肥·二模)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的鄂温克族人曾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形成一种移动的生态迁移聚落。这种聚落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称为“乌力楞”。“乌力楞”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获品平均分配等制度。图示意鄂温克族人生存空间格局。据此完成21-22题。
21.“乌力楞”选址主要考虑当地的( )
A.地形和水源 B.气候和土壤
C.军事和交通 D.政治和文化
22.“乌力楞”蕴含的地域文化有利于鄂温克族人( )
①稳定食物来源 ②抵御野兽侵袭 ③适应气候变化 ④开垦肥沃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23.(2024·湖南娄底·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及乡村人口数据比较可得到变化率。下图是全国312个主要城市地区人口数据变化率分布图。出现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的城市有21个,其中城镇人口缩减比例超过 10%的城市达到14个。
(1)推测现阶段我国出现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的城市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并说出影响因素。
(2)指出有效遏制地区城镇和乡村双重负增长可行性的措施。
(3)同为经济强省,广东省比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率增加明显,试分析原因。
24.(2024·广东惠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图1),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甘孜州城镇化率31%,县市多为小型城镇,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依次为70.8%、3.0%、26.2%。该地常规工业发展困难,近年九龙、白玉等县凭借其水力、矿产资源优势工业发展较快。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影响,该州没有实现人口大规模流动,坚持走高原型生态产业主导的有限城镇化道路。图2示意2014年甘孜
州下属县市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
(1)分析甘孜州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2)九龙、白玉两县工业化未能明显带动城镇化,请推测原因。
(3)说出甘孜州走有限城镇化道路的益处。
25.(2024·湖南常德·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重构是对现有居民点进行景观要素的重建及聚落结构上的重组,可以实现聚落功能上的重塑。某村庄地处雪峰山,是集古树林、梯田、古寨于一体的瑶族传统村落,2009年该村所在的雪峰山大花瑶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土地资源,引起村落居民点的空间重构。截止2021年,该村形成了包括古树林、禁山碑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花瑶挑花传习所、文体广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村落景观文化、社会交往核心区。下图示意该村各村民小组位置(a)及2009—2021年居民点空间分布演变(b、c)。
(1)指出该村落民居建筑的空间分布形态,并说明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民居建筑功能的转变。
(2)长冲组民居建筑相对保持稳定,试简述其原因。
(3)说明该旅游型传统村庄居民点空间重构对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26.(2024·天津宁河·二模)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城市为中心,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下图为城市群规划时期长珠潭地区示意图。
(1)描述长株潭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的特征。
图中绿心区域总面积528平方千米,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区域内严控房地产开发,将建设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和高品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中心。
(2)列举3种绿心区域适合发展的产业部门: 、 、 。
(3)简述绿心区域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作用。
株洲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重点发展交通装备产业。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2016年湖南省提出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构建以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三大动力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国产高铁“大脑”网络控制系统、高铁“心脏”牵引传动系统等核心系统均出自这里。目前,其电力机车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已形成了制造、运营、配套和衍生产业于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
(4)指出株洲建设“中国动力谷”的有利条件。
27.(2024·湖北·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石村位于浙江省磐安县,地处海拔530多米的火山台地上。该村古建筑大多采用黑色玄武岩(乌石)砌墙,农业是乌石村主要收入来源,村民到处毁林造田但收入微薄,导致人口大量外流。自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乌石村将470多间乌石老屋完整保留下来,由村干部带头发展农家乐。目前,乌石村共有农家乐约200家、床位约4000张,80%村民从事农家乐行业。乌石村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理念。下图示意乌石村某农家乐景观。
(1)说明乌石村古建筑大量采用乌石作为建材的原因。
(2)从地理角度分析乌石村践行“两山”理念对保护古建筑的作用。
(3)请结合下列关键词,拟定一个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推进乡村振兴举措的演讲提纲。
关键词:乌石村古建筑、“两山”理念、村民、农家乐、千万工程
28.(2024·甘肃·一模)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的现象,并逐渐演化为农村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的“空心化”。
材料二:“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方式,村集体将农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以发展休闲居住、养老、旅游、文化创意等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
(1)分析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给农村带来的不利影响。
(2)简述“共享村落”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