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是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课《古诗三首》的内容。《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设计理念
教学中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充分朗读、以诗品诗、补充资料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了解作者以情取景、情景交融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大部分学生对古诗只是停留在表层面,并没有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就是作者在被贬江宁,遇到途径此地的好友辛渐,挥笔写下的千古诗作。学生对王昌龄的了解仅限他是一位边塞诗人,对其人生境遇,“冰壶”之志并不了解。因此,课前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了解王昌龄的生平及相关的诗作。联系一脉之诗,了解一位诗人。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3个生字,会写“芙蓉”“壶”。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结合“玉壶”的典故及王昌龄的生平感受其清正廉洁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感受王昌龄纯洁的内心和正直的品格。
2.通过朗读古诗,拓展诗句,补充资料等方法,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趣读古诗,揭题解题
1.玩游戏,揭诗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板书诗题,指导书写。
2.读诗题,解题意。
【设计意图:通过对对子的方式,新旧知识衔接过渡,明确主题送别诗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3.三读古诗,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感知内容。读准、读通、读出韵味有梯度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多种形式的检测,充分调动学生展示自我朗读的积极性,让朗读成为古诗教学的主旋律。】
三、品读古诗,体会品质
1.寻找离别物
默读古诗,圈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读诗句。(板书:寒)
【设计意图:诗中融景,景中有物,物中传情。抓关键字词,品读想象,体会诗人内心。】
2.感悟离别情
王昌龄藏情于景,诗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他此时的心情?(板书:孤)
诗中这“楚山孤”仅仅还是楚山之“孤”吗?
资料补充:
王昌龄早年家境贫困,曾在嵩山学道,后来投笔从戎,参军报国,到过河陇、玉门等边塞之地,创作了许多边塞诗。
他在《出塞》中曾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从军行》中还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诗句中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王昌龄?(热血男儿、爱国之心)
【设计意图:以诗品诗,一个“孤”统领全诗之情,体会诗人藏情于景的写法。吟诵诗句,走近诗人,了解生平。】
3.想象离别景
就是这样一个心怀报国理想的王昌龄,为官以来却因莫须有的诽谤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贬谪中度过。再读诗句,想象情境。
【设计意图:补充资料,了解诗人人生境遇。深入理解“寒雨”“孤山”的意思,丰富画面,丰满人物形象。读出画面,读懂内心。】
4.品味离别志
出示图片(文天祥、谢婉莹)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借助注释,理解“冰心”。(板书:“冰心”)
怎样的“心”才是“冰心”?诗中谁也有这样一颗纯洁的心?(王昌龄)
资料补充,引读诗句:
面对朝廷政局动荡,贪官污吏一手遮天,一代贤相张九龄被贬,他挺身而出抱打不平,42岁被贬岭南。你看到了怎样的王昌龄?这正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43岁被贬任江宁丞,赴任途中。王昌龄作诗一首,直言不讳地提出对唐玄宗沉迷仙术在边疆肆意发动战争的不满。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王昌龄?这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51岁贬任龙标尉。《黔阳县志》中这样记载:他洞悉民情,爱民如子,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王昌龄?这还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品味“玉壶”。“ 壶”为何物?字理教学“壶”。
指导书写:壶盖要小,壶身要宽、壶底要稳。
王昌龄为何要将这一颗“冰心”放在这晶莹剔透的“玉壶”之中呢?(补充资料)
早在南朝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昌龄积极响应“玉壶行动”,被大家误以为他贪图权贵,对他排挤、诽谤、诋毁,不久他就被贬到了江宁。
此时的诗人身处异地,远离家乡,遭人诽谤诋毁,内心无比孤独,难怪他感到——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样的遭遇该是多么无奈、委屈啊!但他面对这样的处境却淡然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补充资料:《唐才子传》
小结:一代才子王昌龄,含冤离世。他一生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一心为国,清正廉洁,是一位有着“玉壶”之志的伟大诗人。怀着崇敬之情,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诗人借“玉壶”表心志。“玉壶”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通过“冰心”由表及里,通晓大意。由物到史,补充资料,化抽象于形象,领悟内涵。学生明白玉壶象征了人的“纯洁与正直”。化无形于有形,传授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搜集资料的意识。学生知其意,明其理,识其人。读一脉之诗,明诗人之志。】
四、对比诵读,领悟表达
小结:《芙蓉楼送辛渐》除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还表明了诗人的一种志向,平添了一种冰清玉洁的风骨。(板书:表心志)诗人表达的志向是……我们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出示导语)
没有这种高尚的品格,就没有这位伟大的诗人,更不会有经典的诗篇。再次吟诵全诗。
【设计意图:对比读送别组诗,感受异同之处,学习不同表达。回归单元主题,吟诵经典名篇,塑造高尚品格。】
五、课外迁移,拓展应用
1.背诵、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拓展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3.搜集“送别诗”制作诗集。(举办展览会或朗诵会)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习得方法,学以致用。学习一首诗,走近一位诗人;学习一首诗,走进一组诗。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意识,在搜集、整理中爱上古诗,在交流、分享中大量阅读古诗,积累古诗,赏析古诗,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拓展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3.搜集“送别诗”制作诗集。
六、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 孤
冰心 玉壶
表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