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基础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基础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8 10: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基础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苇絮(xù) 捆绑(bǎng) 扒(bā)开
B.劫(jié)难 嘴唇(chún) 荤(hūn)菜
C.祈(qǐ)求 嘱(zhǔ)咐 纸屑(xuè)
D.沮(jǔ)丧 遗(yí)憾(hàn) 一声不吭(kē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B.两个人嘟嘟囔囔说了一阵。
C.雪在芦花鞋脚下咯吱咯吱地响着。
D.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叫道:“站住!”
3.将词语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天到晚总是 。
A.手不释卷 B.爱不释手 C.大显身手 D.手忙脚乱
4.关于朋友相处的秘诀,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朋友间彼此信任。 B.朋友不懂的作业,告诉他方法。
C.朋友犯的错,帮助隐瞒。 D.意见不同时,与朋友沟通。
5.下列哪个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 )
A.悬梁刺股 B.凿壁偷光 C.韦编三绝 D.纸上谈兵
二、填空题
6.默写《独坐敬亭山》,注意写出作者和朝代。
, 。
,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带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时间一长,孟子和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一个市场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孟子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7.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孟”指的 ,名叫 。( )
A.孟子 亚圣 B.孟子 孟轲
C.孔子 孟轲 D.孔子 亚圣
8.用下列哪个词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最恰当?( )
A.事不过三 B.知错就改
C.择邻而居 D.知子莫若母
9.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
A.城外公墓旁 学堂旁 市场旁 B.学堂旁 市场旁 城外公墓旁
C.市场旁 学堂旁 城外公墓旁 D.城外公墓旁 市场旁 学堂旁
10.孟母两次带孟子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11.从“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尤其需要注意平舌翘舌、前后鼻音等。
C:“祈求”的“祈”读音应为qí;“纸屑”的“屑”读音应为xiè。
所以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飘飘悠悠:指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
嘟嘟囔囔:形容穿著的衣服皱折而不舒展,或者自言自语。
咯吱咯吱:形容受挤压的声音;方言,动词,挠痒痒、搔痒;一种面食。
咔啦一声:一个象声词汇。
B选项中的句子是两个人在说话,但是“嘟嘟囔囔”指的是自言自语。B选项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3.A
【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它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A 手不释卷: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B 爱不释手: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
C 大显身手:指充分地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
D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结合“获得过诺贝尔奖”可知科学家非常勤学,所以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关于朋友相处的秘诀,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并不能帮助朋友隐瞒错误。要帮助朋友改正错误才是正确的。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识记。
悬梁刺股:是主人公用绳子吊住脖子,用剪刀刺大腿,保持头脑清醒来学习。悬梁刺股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凿壁偷光: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所以D选项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
6.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全诗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B 8.C 9.D 10.第一次搬家是怕儿子沉迷送葬的游戏;第二次搬家,是担心儿子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将来会变坏。 11.我体会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以及母爱的伟大与奉献。
【分析】7.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
结合“孟子名叫孟轲,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可知选B。
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孟母的三次搬家都是因为周围环境或邻居影响孟子成长,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才三次搬家,最终搬到了学堂边。所以最恰当的是“择邻而居”。故“择邻而居”正确,选C。
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阅读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
熟读短文可知,孟母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第二次住在市场的旁边,第三次住在学堂旁边。所以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孟子和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可知,第一次搬家是怕儿子沉迷送葬的游戏。
结合“孟子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可知,第二次搬家,是担心儿子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将来会变坏。
11.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
此题为阅读拓展题目,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围绕故事主题即可。例: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