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十六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第2课,主要讲述自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事业。本课内容不仅承接上1课《钢铁长城》,也为学生学习下一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课共包含两个子目,其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其二是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两个子目之间环环相扣,呈现递进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推进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间的合作交往,为之后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他们已经明白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离不开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在中国近代史学习中,学生已经看到中国从一个世界大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联系旧知有助于学生对比学习本课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有助于不忘历史,将一份爱国爱党的真挚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目标
基于2022年新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自主归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能通过时间轴归纳新中国在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时空观念) 3.认识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政治追求,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是取得外交成就的根本保障。(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难点:正确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形势,认识到综合国力是外交事业的根本保证。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出示视频)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是否已经感受到我国“外交天团”的霸气回怼呢?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们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讲授 第一篇 壹·困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知识点一:近代中国的外交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国外交。 【学生行为】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国外交史。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教师引导】(出示材料)根据材料和图片说说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旧中国的外交? 【学生行为】自由讨论:屈辱、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知识点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结合课本和材料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回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识拓展:建国初期,提出三大基本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教师拓展】(出示材料)建国初期,提出三大基本外交方针分别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一边倒”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学生行为】了解建国初期我国三大基本外交方针。 知识点三: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有利局势)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一起;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什么成就? 【学生回答】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①与苏联建交。 、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和表格)结合材料和课本81页,建国初期我国还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学生回答】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②同17个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通过表格,你们能发现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占多数。 【教师提问】我国同17个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有什么积极作用? 【学生回答】成功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知识点四:不利局势 【教师引导】(出示图片和材料)建国初期我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来自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那建国初期的外交有什么不利局势呢? 【学生回答】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知识点五:外交再次陷入困局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和图表)结合材料,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1950年后,新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 【教师引导】我们应怎样破局?让我们进入下一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二篇 贰·破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知识点一:背景 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印度总理尼赫鲁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和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是什么呢? 【学生行为】教师引导下答:1953年7月,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教师过渡】周恩来总理是如何消除他的顾虑的? 知识点二:提出过程 【学生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教师讲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学生行为】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涵和影响。 【教师引导】有人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大家合作探究。 【学生行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这个说法错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结合所学自由讨论,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项内容? 【学生行为】自由讨论,得出答案:中印边境冲突违背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内容;美军空袭叙利亚违背了互不侵犯内容;美国对台军售违背了互不干涉内政内容;中国对外援助符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内容。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确定: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学生行为】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同,也被联合国所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结合材料想一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①对中国: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对世界: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篇 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知识点一:日内瓦会议 【教师讲授】(出示课件)1954年4月至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学生行为】了解日内瓦会议概况。 日内瓦会议部分成果: 一、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 二、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 三、三国不得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也不允许任何外国在三国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教师提问】(出示会议部分内容)小组讨论:这三项协议内容分别对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什么内容 【1组回答】第一项协议体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组回答】第二项协议体现“和平共处”。 【3组回答】第三项协议体现“互不干涉内政”。 【教师归纳】从会议内容可以看出,日内瓦会议充分实践应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识点二:万隆会议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和材料)同学们知道“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吗?结合材料和83页相关史事,介绍“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学生回答】万隆会议召开前夕,危机四伏,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
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教师行为】(出示万隆会议相关视频)万隆会议召开前夕,危机四伏,召开中也是矛盾重重,充满了“火药味”,大会发言中一再出现攻击中国的言论。会议面临不欢而散的危险。面对这样的会议形势,我国是选择针锋相对、坚决驳斥,还是选择置之不理,沉默是金呢?请大家进行问题探究:假如我们采取这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行为】问题探究,得出这两种解决方案都有弊端,前者使得会议陷入僵局,协议失败;后者会导致纵容气焰,加深误解。 【教师讲授】(出示视频)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形势下,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总理精彩的演说粉碎了帝国主义的谣言,澄清了一些人的模糊认识。他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也驱散了一度笼罩在大会上的乌云,为各国所接受。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周恩来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学生行为】合作探究,回答:万隆会议体现了平等、宽容、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异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同指的是遭遇相同,都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维护和平的愿望等。 【教师提问】引导大家思考:“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何作用? 【学生行为】自由讨论,回答: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 我一生搞外交工作,还没有遇到一个像周恩来这样杰出的外交家。——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和材料)万隆会议结束后,中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加强了同
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周总理的政治智慧令人折服,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学生行为】知道周恩来总理的重要贡献。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岁月的洗礼,让答案不言自明。在周恩来26年的外交生涯中,到他逝世前,总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还包括美国和日本。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如今,中国的朋友更是遍天下,已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这些都充分说明: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已得到世界广泛认同!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四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