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新时期外交政策进一步完善单元结构新中国外交 (基础) (突破)(调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及其主要内容.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四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1.“另起炉灶”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一边倒”外交
方针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尽展大国雄姿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1.结合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
3.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精读细读,合作交流,思考问题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内容:意义: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求同存异"方针面对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②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提出原因:
含义:
作用:同:
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尼赫鲁吴努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有人说,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环境 走 向 国 际 舞 台毛泽东访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研究性课题 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新中国外交成就展课件23张PPT。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新时期外交政策进一步完善单元结构新中国外交 (基础) (突破)(调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国第一年1953年1954年1955年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同苏联等17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习内容70年代外交成就——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研习拓展归纳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这一史实是( )年,在联合国( )届大会上,否定了美国提出的(“ ”),通过了( )、( )等23国的提案,得以实现的。其中支持的票主要是 ( )国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26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发展中研习双重代表权案结合教材,给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事件排序①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中美正式建交③ 基辛格访华④ “乒乓外交” 尼克松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 ③ ② ①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研习1“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
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利于改善国际地位
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研习2——两国共同利益要求 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材料一:
70年代,中国与6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1970年建交5国,1971年建交14国,1972年以后建交45国。
材料二: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1年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805亿美元,是1979年中美建交时的32.8倍。?据统计,自1979至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累计近6千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材料三:
“中美关系正常化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重要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和平,无疑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邓小平 推动70年代建交热潮的到来 推动两国的经济共同发展 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合则两利” 研习3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归纳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坚持改革开放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组织中(APEC)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海合作组织)
不结盟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图1:2000年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
图2:2001年在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图3: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六国总理
练一练1、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c 2、美国正式接受“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是在
A. 基辛格访华
B. 毛泽东同尼克松会谈
C.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D.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D3、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
D4、《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A.使中美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
B.使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使中美结成了反苏统一战线
A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②中日建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④②③C
A.建国初: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遏制中国中美关系回顾拓展2B.72年缓和、79年建交——团结中国C.新时期:有合作有对立,时好时坏——双方共赢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为下列照片写一个简要说明拓展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答案要点
(1)1972年。
(2)60年代后,美国对苏联的攻势从进攻转为防御(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长达20多年的对抗。答题方法归纳—
简介照片(时间、内容、人物等)
背景
影响拓展 1972年2月21日,北京机场,周恩来迎接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单元总结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4:参加日内瓦会议
55:参加万隆会议联苏反美与许多亚非国家建交反苏反美
“两只拳头回击”
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联美反苏维护世界和周边和平环境,
在世界舞台起着重要作用
联美联俄
和平外交
“一边倒”“一大片”“一条线”“全方位”课件30张PPT。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凯南在全世界人民在憧憬和平的时候会这样预言,凯南所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中的“战争”指的是又是什么样战争?P118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从盟友到对手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雅尔塔体系(1)概念: 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3)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5)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基础:美苏均势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2.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美国力量介绍: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美国:独占鳌头美国对战后世界的构想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政治:美国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经济:建立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9390万发炮弹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万架飞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战后苏联军事实力苏联:世界一流苏联战后世界的构想与西方大国平等,共同主宰世界推行社会主义革命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2.战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二、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3、“冷战”的表现2、“冷战”概念1、“冷战”开始(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冷战开始:(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3、美苏“冷战”的表现北约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
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
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看一看 想一想 观察左图,图中站着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片,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该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试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图中“医生”给“病人”开的“药”具体指什么???
2.“医生”所开“药”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马歇尔计划: (1)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2)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秩序,遏制共产主义3、美苏“冷战”的表现①欧洲:1949年在 和 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②亚洲:1948年朝鲜在美国和苏联的控制下分裂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美国先后分别于1950年和1961年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③美洲:1962年7月,苏联准备在_____建立导弹发射基地,引发了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最大危机。1962年10月危机结束。古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苏联三、“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三、“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1、积极影响
(1)美苏未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政体发展
(3)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4)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如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欧共体等,从而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2、消极影响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2003年江苏高考)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B(2006年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
两级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
国际格局C揭开“冷战”序幕的是( )
A.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确立
D.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D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D、干涉别国内政巩固练习CD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舞台上的几个大国的力量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战略优势在美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大大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衰落日本衰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影响大增妄图称霸世界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矛盾2、政治力量发生改变从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课件32张PPT。 第26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图说历史政治原因:欧洲的衰落、美苏争霸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图说历史经济原因: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图说历史思想因素: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 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早在17世纪,法国亨利四世就曾提出过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18-19世纪,卢梭和圣西门也提出过。近、现代欧洲历史上众多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丘吉尔等等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
欧洲各国的联合,需要
消除法国和德国之间长达
几个世纪的敌对与矛盾。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理之下…… ——法国外长舒曼图说历史直接因素:法德和解1.原因:①经济:欧洲的衰落——求发展②政治:美苏的影响——保安全 ④直接:法德的和解——是关键③思想:统一的心理——有渊源 根本原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2、过程: 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93年欧盟建立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蓝天金星旗3、影响:1950年西方主要
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美国与欧共体GDP
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对内:使欧共体经济实力大增
对外: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日本新干线电车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繁华的东京银座商业区 战后的日本战后初期的日本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二、日本的崛起 稿件素材: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
1. 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刚到日本的情景,满街都是残砖碎瓦……….,工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
2. “农地改革”废除了封建残余,按我们的模式改造了日本宪法,消除了大量的黑帮,街上太平些了。
3.朝鲜战争“特需”采购为日本带来约23亿美元,这及时的强心剂使丰田产量剧增40%,股市也随之飙升。
4.孩子们的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几十年来一直把国民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科技研发和教育上,日本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时候真令我嫉妒。
5. 他们抓住战后和平安定的时机确立了“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烟囱和发动机从此不停。这个策略也启发了后来的”亚洲四小龙”。
6.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接回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相机和松下的空调……………..重视科技和教育
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日本的崛起 ①进行民主改革1、原因: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客观①美国的大力扶植②朝鲜战争的刺激2、表现:
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主观④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
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
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
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
外交”。3、影响(1)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
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
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
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
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2.形成了日本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之势,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2004年9月,日本
首相小泉纯一郎在
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
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
上发表讲话称,日本
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3)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埃及总统
纳赛尔南斯拉夫
总统铁托印度总理
尼赫鲁不结盟运动发起人1.背景2.形成非集团、不结盟3.政策4.重要任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5.行动纲领6.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标志
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
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
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以史为鉴,你认为今天中国的发展,能从西欧、日本的崛起中获取哪些有益的启示?走进现实谈感悟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表现西欧日本不结盟
运动中国影响:美苏实力相对下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从头再来》《反败为胜》《团结就是力量》《走进新时代》《明天会更好》联合自强乘机而上合作崛起和平崛起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 1958年9月14日的清晨,戴高乐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进行了私下交谈,明确提出:“我们除了共同走一条路之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时,82岁的德国总理阿登纳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立刻绽开激动的笑容,因为他深信“德国的道路必须通向欧洲!”他等着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这表明( )
A.法德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和解
B.法德双方已经决定建立欧洲共同体
C.法德双方决定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
D.法德双方同意建立经济军事的同盟
解析:选A。结合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以及两人谈话的内容进行分析。欧共体的建立是在1967年,当时双方的合作仅限于经济合作,更谈不上军事同盟,因此答案为A。 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C 动动脑 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有利条件是:
A.扫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B.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C.重视教育
D.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订单 D 动动脑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亚非会议召开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 动动脑美国日法英德意欧共体
1967建立
1986年发展为
12国日本
80年代第二
经济大国三足鼎立相
对
独
立
外
交战后初期60年代相对独立外交奔驰发展史(节选自1950-2000段) 自① 年起奔驰的炼钢成本大大削减,业务主管告诉我来自法 国、意大利等国的煤钢改变了单一的国内供应情况,我们与法国再也打不起仗了。
在与E E C大量谈判之后,业务主管在 ② 年争得一笔特殊的大订单----欧洲原子能机构钢制构件。
在③年大奔业务量也随着三位一体的建立日益扩展与盟国在科技上的共享合作让大奔跑得越来越快、安全。
一直对我们抱有敌意的英国在 ④ 年也hold不住了,不得不加入我们的组织。在那里借着关税同盟的光我们大肆开拓市场。
到了70年代我们的竞争对手赫然而立的好像只有美国通用和日本的丰田Toyota。参加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成为战争的大后方支持中朝作战遭受侵略
抗美援朝强烈谴责不直接参与战争 战后的日本 日本新干线电车 繁华的东京银座商业区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10年国内
生产总值约合54,742亿美元,对外贸易额约
1.13万亿美元。截至2011年6月,外汇储备达
11379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拥有约3.1万亿
美元海外资产,是世界最大债权国。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夹缝中的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和美苏抗衡.1、联合的原因囧 ……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
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
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
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
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
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