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2015年秋季七年级半期学情调研
历 史
完成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总分 总分人
21 22 23
得 分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入下面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2.下列原始人类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3.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约6000年前,生活在今陕西西安半坡的居民,过着原始农耕生活。下列哪幅图属于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5.2014年4月5日举行的轩辕黄帝公祭典礼,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始祖黄帝的崇敬与感恩之情。下列人物中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 B.尧 C.舜 D.禹
6.《礼记》中所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什么制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私有制
7.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汉 D.秦朝
8.不顾民生、施行暴政往往是导致古代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下列古代统治者属于历史上的暴君的有
①夏启 ②夏桀 ③商汤 ④商纣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
1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11.不计前嫌、重用人才是齐桓公称霸的重要原因。齐桓公重用的人才是
A.孙武 B.白起 C.赵括 D.管仲
12.蒲松龄曾写: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里讲述的历史事件是
A.齐国称霸 B.晋国称霸 C.楚国称霸 D.越国称霸
13.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地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14.右图是战国形势图。在战国时期,群雄采取“合众势以攻一强”的策略。群雄“合纵”进攻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战国初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是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 ②各国君主的圣明 ③牛耕的推广 ④人口的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诸侯国是
A.楚军 B.郑国 C.蜀国 D.秦国
17.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历史的严谨性。下面是李婷婷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18.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开辟丝绸之路
19.人们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我国历史上某次革命的首创精神。和该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秦末陈胜、吴广 B.秦末项羽、刘邦 C.商汤 D.周武王
20.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3分共40分)
2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读《战国形势图》及材料: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三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4分)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各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招揽、任用贤能之士,实行变法。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4分)
(3)材料三中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4)请你以商鞅变法为例,说说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时期,“文字异形”,这给政令的推行和各地的文化交流造成重重阻碍。到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带,一般人都不认识,可见统一文字已成为当务之急。秦统一的当年,秦始皇即下令“书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赵高等人整理文字,废除其它各种异体文字,以简化秦文“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用于公文法令,通行全国。
——改写自《历史春秋网》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显示出最高的统治者是秦始皇。他从秦国的国君成为统一的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责分别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目的、作用。(4分)
23.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所以,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改写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改写自《史记 高祖本纪》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分)
(3)据材料二,说明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秦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据材料二,汉高祖刘邦的政策导致后来西汉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2分)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PAGE
七年级历史学情调研 第3页(共4页)三台县2015年秋季七年级半期学情调研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5 ACDDA 6—10 AABAB 11—15 DDCCC 16—20 DDBAC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3分共40分)
21.(14分)
(1)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 (4分)
(2)商鞅变法 (2分)推行县制;重视农业(奖励生产,或者重农抑商)(4分)
(3)奖励军功 (2分)
(4)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2分)
22.(13分)
(1)公元前221年(2分) 行政、军事、监察(3分)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4分)
(3)目的:推行政令,巩固统一(2分)
作用:促进各地的文化交流。(2分)
23.(13分)
(1)分封制(2分)
(2)中央集权制(或者郡县制)(2分)
(3)实行分封制(2分)
(4)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2分)
颁布推行“推恩令”(2分)
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2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