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军市,下表是典籍中对军市的相关记述。军市的出现( )
典籍 内容
《战国策·齐策》 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
《商君书》 令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藏)
《史记》 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收入)皆自用飨(奖赏)士
A.体现了“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B.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直接管理
C.适应了战争需要,遍及边疆地区 D.是导致诸侯割据的主要因素
2.下图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上流贵族女子佩戴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其外壁是一个银球,内层则放置则一个装香料的香盂,运用巧妙的重力设计,使得无论佩戴者如何晃动,香盂总能保持平衡,不至倾覆。它的制作朝代最有可能是( )
A.商 B.周 C.秦 D.唐
3.据20世纪初出土的苏美尔乌尔王朝时期的泥板文书记载,乌尔王朝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每条商贸道路设有驿站,为商旅提供服务。材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乌尔王朝( )
A.对外贸易的繁荣 B.国内市场的形成 C.文化交流的频繁 D.商业规模的扩大
4.据记载,古巴比伦时期,借贷活动的内容丰富,涉及到诸多领域。神职人员、政府官员、以及贫困自由民等各种人群都积极参与到借贷活动中。古巴比伦时期活跃的借贷活动,反映了当时( )
A.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B.全民逐利增财的价值导向
C.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 D.生产要素组合趋向多样化
5.日本有关于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的资料中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生绢、白绫及大量瓷器。宋代海上贸易发达的条件是(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宋朝国家实现统一、国力强盛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使用
6.北宋末年有诗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作为史料,该诗可以佐证泉州( )
A.海外贸易的繁盛 B.积极鼓励海外移民
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渔业捕捞技术的提高
7.高昌国(460—640年)是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的,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地方政权。图中《高昌延寿五年赵善众买舍地契》订立于公元628年,是敦煌文书中一份典型的土地买卖契约。该“地契”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 )
延寿五年戊子岁三月十八日,赵善众从孙廻伯、范庆悦二人边买五城辛场中舍地……钱即日毕,舍地即日付。……三主和同立券。券城【成】之后,各不得反悔。悔者壹罚二入不悔者。…… 清【倩】书道人酉□ 时见范□ 临坐张师□
A.高昌国注重规范土地交易秩序 B.唐王朝已经实现对新疆地区的完全统治
C.封建官府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D.民间契约只维护买主的正当权益
8.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曾经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且在忽必烈手下工作了17年,后来他从海路经波斯湾回到威尼斯,又在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捕。他在狱中口述的《东方见闻录》记载了大量关于中国的信息。他不可能记载的“中国信息”是( )
A.不管走到哪,都可以用纸币进行支付
B.刺桐(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
C.中国人来拜访我……有的要学数学,有的对伦理科学感兴趣
D.杭州除了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店铺外,还有十个大广场或市场
9.政治的混乱也导致租庸调的实物税征收困难,于是唐朝政府开始通过两税法征收铜钱。这一变化使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但铜钱不便于大量运输,各地的节度使也禁止铜钱外流。为了不被节度使和强盗发现,当时的商人开发出了一种既安全又便捷的汇款技术。当时商人开发的“汇款技术”是( )
A.会子 B.“飞钱” C.庄票 D.汇票
10.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基本上叫“番”或者“洋”,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
A.区域农作物品种不断更新 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
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
11.清朝信贷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道光年间山西翼城县郭汝魁在县属开设协兴号钱铺,“与魁新粟行银钱往来,遇有条买粮粟时无钱开发粮价,写帖开明粮粟斗数,暂令粜粮人持帖至郭汝魁钱铺兑使钱文,迟日如数归给。”据此推断,清代金融机构( )
A.参与商业活动运行的过程 B.开始从事借贷业务
C.“帖”具备了庄票的功能 D.通过兼并迅速发展
12.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朝贡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郑和数次下西洋的框架的话,它也有助于解释其后来终止的原因——因为朝贡体制一旦走上运行轨道,就不再需要永乐皇帝耗费巨资遣使回访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郑和下西洋因财政困难无以为继 B.朝贡贸易体制有相对规范完整的程序
C.朝贡贸易限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D.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方式
13.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所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郑和下西洋 B.佛教的传播 C.中国火药的外传 D.玉米传入中国
14.清朝乾隆年间,山西平遥城内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北大街、城隍庙街、衙道街等几条主要街道店铺林立,不少店铺以经营大批量、大宗的商品中转业务为主。据此可知,当时平遥( )
A.长途贸易兴盛 B.集镇开始出现 C.商人势力强大 D.市场分工明确
15.法国汉学家安田朴在《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中写道:“在广大的中亚、西亚地区很少发现可以肯定是从陆路运来的北宋器物,这是和当时的政治形势相对应的。”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宋朝( )
A.积极发展远洋航运 B.被迫转向闭关自守
C.对舶来品加征关税 D.推动边境贸易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18.中非商贸与文化交流
史料1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唐代至五代时期的中国陶瓷
史料2 殊奈,昆仑人也,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余日。习俗、文字与婆罗门同。绝远,未尝朝中国。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根据殊奈属昆仑民族,并距越南北部交州三个多月海程推测,殊奈当在亚丁湾附近,是东非桑给人居住的国家)
——【唐】王溥《唐会要》卷98
(1)指出上述史料在唐代中非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中非交往在唐代始于贞观年间。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非交往发展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唐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流通领域产生飞钱……接近于现在的汇票……商人把款项交给某地的某一机构或商家,领取票证,然后持票到所属道府,核对凭据无误后,提取款项。……除飞钱外,唐代还出现了类似于近代支票性能的信用票据……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货币代用券——交子、关子和会子。明中叶后,商品货币经济进入新阶段……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流通日广,为长途大宗贸易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高春平《论中国古代信用票据飞钱、交子、会票、票号的发展演变》
史料二 “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它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中世纪的欧洲,国家之间及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通过定期集市进行。当时的欧洲货币种类繁多,伪币横行,于是出现了以专门鉴定、估量、兑换货币为业的钱窗,称为兑换人。需要现款的商人可以向兑换人借款,按期票规定的日期归还,并付给利息。这样,兑换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银行家。信贷业务开始发展起来。
——摘编自周振《“古代没有银行”?》
史料三 石仓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乾隆至道光时期,石仓就形成了极其活跃的土地市场、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在石仓,大至数千亩之山场、十几亩的水田,小至一个棚屋,甚至一棵树,在进行权利转移时,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当事者都会订立契约。石仓七村村民阙龙兴家中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契约,是中国体量最大的客家契约文书藏品。石仓契约全面展现了石仓传统时代土地关系、民间借贷、工业生产、宗族与社会等历史关系,通过买卖契约、账本、家谱、分家文书等资料,还原了那份历史记忆,主要记录了嘉庆、道光、光绪多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反映生产生活过程的地契、田契、卖女典妻契约、婚约、证书执照、祖宗字画等。
——摘编自《解读契约文化,回归历史文脉——浙江石仓契约博物馆》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金融领域发展演变的特征。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隋唐和中世纪欧洲古代银行形成初期的异同。
(3)史料三主要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涉及部分史料中对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军市的记载,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我国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的控制,春秋战国时期军市的出现,说明“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A项正确;B项符合先秦时期的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商业直接管理,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部分史料对军市的记载,据材料无法得出军市的出现适应了战争需要,遍及边疆地区,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主要是因为中央王权衰弱,地方诸侯的独立性导致,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葡萄是汉朝之后通过张骞通西域,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所以最有可能得出现的朝代是唐朝,D项正确;在商朝时期还没有葡萄,排除A项;在周朝时期还没有葡萄,排除B项;在秦朝时期还没有葡萄,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乌尔王朝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每条商贸道路设有驿站,为商旅提供服务”可知,苏美尔人非常注重对外贸易的管理,注重对外贸易的通道配套设施的建设,说明苏美尔对外贸易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外贸易,与国内市场的形成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出文化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外贸易的发展,无法据此得出商业规模扩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时期(西亚)。据材料,在神职人员、政府官员的借贷肯定不是因为生活困难,而是出于经商、投资等经营性目的以获取利润,故这些借贷活动从侧面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A项正确;古巴比伦时期活跃的借贷活动中,借贷人身份多样,涉及众多领域,在这些人中,贫困自由民的借贷主要是为了维持生计,通过借贷来度过难关,排除B项。借贷发达和封建生产关系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生产要素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生绢、白绫及大量瓷器”及所学可知,宋代海上贸易发达的条件主要有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的应用,D项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体现了官府对海外贸易的监管,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国家实现统一、国力强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朝贡”贸易,是指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材料未涉及这种贸易体制,且宋代之前就有“朝贡”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北宋(中国)。由材料中“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可知,泉州山地多,耕地少,但却是本国商人出海经商的重要港口,展现了福建泉州的对外贸易较为发达,A项正确;材料强调泉州海外贸易繁荣,并未涉及移民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渔业捕捞技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 赵善众从孙廻伯、范庆悦二人边买五城辛场中舍地……钱即日毕,舍地即日付。……三主和同立券。券城【成】之后,各不得反悔。悔者壹罚二入不悔者”可知这是628年高昌国的一份地契,契约规范了土地交易秩序,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土地买卖的现象不能体现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契约维护买卖双方权益,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民众对科学不够重视,不会出现“中国人来拜访我……有的要学数学,有的对伦理科学感兴趣”的现象,C项符合题目的要求,C项正确;宋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元朝继续使用纸币,且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这时会出现“不管走到哪,都可以用纸币进行支付”的现象,但这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排除A项;泉州是元朝的第一大港,这时会出现“刺桐(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的现象,但这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排除B项;元朝时期,杭州的商业繁荣,会出现“杭州除了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店铺外,还有十个大广场或市场”的现象,但这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但铜钱不便于大量运输,各地的节度使也禁止铜钱外流。为了不被节度使和强盗发现,当时的商人开发出了一种既安全又便捷的汇款技术”和所学可知,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B项正确;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时间不符,排除A项;到了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时间也不符,排除C项;汇票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现代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宋到明清的时候传进来的基本上叫“番”。 这个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贸易线路的改变,叫“胡”的是走西域的陆路传进来的,叫“番”的是走海路传进来的,可以看到一个海权逐渐替代路权的过程,其中暗含着贸易轨迹的转变,C项正确;名字的变化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无关,排除A项;胡或番的称谓不能反映民间接受态度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物种的传播及称谓的变化与西方殖民侵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如遇无钱开发粮价,可以写帖开明粮粟斗数,暂令粜粮人持帖兑使钱文,而后如数归还即可,这与“庄票”的功能相似,因此可以推断,“帖”具备了庄票的功能,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帖”的功能,而非说参与商业活动运行的过程,排除A项;开始从事借贷业务,说法与材料描述不符,“帖”具备了庄票的功能,而非借贷业务,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兼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提到,朝贡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郑和数次下西洋的框架,同时也有助于解释其后来终止的原因。这里的关键是理解“朝贡体制一旦走上运行轨道,就不再需要永乐皇帝耗费巨资遣使回访了”,这意味着它有了一套相对规范和完整的程序,使得中国不再需要通过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来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了,B项正确;财政困难是原因之一,但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这是终止下西洋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到“民间贸易的发展”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朝贡贸易限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方式”不是材料的主旨,其主旨是“朝贡贸易体制有相对规范完整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A项正确;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从印度开始,经中亚、新疆、河西走廊传入内地,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国火药的外传主要是依靠丝绸之路,排除C项;玉米传入中国是从美洲、欧洲等地传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本题的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山西平遥城内很多店铺从事大批量、大宗的商品中转业务,这说明当时平遥长途贸易兴盛,A项正确;集镇在南宋时期就开始发展起来,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商人势力强大,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店铺较多,没有体现市场分工,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法国汉学家安田朴提到,在广大的中亚、西亚地区很少发现可以肯定是从陆路运来的北宋器物,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对应,由于陆路贸易受阻,宋朝寻求其他贸易路线,比如海路,因此,宋朝积极发展远洋航运来弥补陆路贸易的不足,A项正确;转向闭关自守是发生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宋朝是否加征了关税,排除C项;材料所给的情景反映的是对外贸易,而不是民族间的边境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物种交流;红花是一种优良的染料和经济作物;红花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
(2)影响: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绘画艺术发展;给当地种植园的非洲奴隶带来灾难。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物种交流;红花是一种优良的染料和经济作物;红花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可知,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绘画艺术发展;给当地种植园的非洲奴隶带来灾难。
17.(1)政策:实行开明政策,鼓励阿拉伯商人来华贸易。具体包括,提供搬运、代管货物等便利;给予价格优惠;不收取过高商税;给予商人一定程度上的法律特权;尊重商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2)共同影响:促进工商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政策:据材料“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得出提供搬运、代管货物等便利;据材料“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得出给予价格优惠;据材料“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得出不收取过高商税;据材料“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得出给予商人一定程度上的法律特权;据材料“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得出尊重商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据材料“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并综合上述信息可得出唐朝实行开明政策,鼓励阿拉伯商人来华贸易。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共同影响:据材料“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创设榷易署”得出唐宋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工商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据材料“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得出增加财政收入;结合所学,唐宋时期的贸易对象包括海外各国和少数民族政权,贸易也是人员、文化交流的过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8.(1)史料价值:史料一为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二为时人的史学著作,属文献史料,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相互印证,可以用来研究唐代中非经济文化友好往来的历史。
(2)特点:和平交往、双向交流;存在双方人员直接往来;经济贸易交流密切;海上陆上交往并进,以海路为主。原因:唐朝方面:稳定的政治局面;开明的外交政策;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海陆交通的畅通。非洲方面:非洲文明历史悠久;东非海岸的商业城邦兴起。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史料价值:据史料1“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唐代至五代时期的中国陶瓷”可得出史料1为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据史料2落款“【唐】王溥《唐会要》卷98”可得出史料2为时人的史学著作,属文献史料,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相互印证,可以用来研究唐代中非经济文化友好往来的历史。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中非交往在唐代始于贞观年间。”可得出和平交往、双向交流;据材料“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可得出存在双方人员直接往来;据材料“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可得出经济贸易交流密切;据材料“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可得出海上陆上交往并进,以海路为主。
第二小问原因:唐朝方面:据材料“中非交往在唐代始于贞观年间”可得出稳定的政治局面;结合唐朝的对外政策可得出开明的外交政策;结合唐朝的经济发展可得出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据材料“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可得出海陆交通的畅通。非洲方面: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非洲文明历史悠久;据材料“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可得出东非海岸的商业城邦兴起。
19.(1)从实体货币到信用凭证;从现金清算到票据结算;从政府广泛参与到民间力量增强。
(2)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异:中国的是在统一时期城市中出现;欧洲的是在分裂时期国家及城乡间的贸易中产生;欧洲早期银行具有现代银行的特征。
(3)特点:契约应用非常广泛。影响:界定了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使社会形成重诺守约、讲求信用的伦理氛围;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除飞钱外,唐代还出现了类似于近代支票性能的信用票据”可得出,从实体货币到信用凭证;“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可得出,从现金清算到票据结算;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政府广泛参与到民间力量增强。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隋唐中国和中世纪欧洲。相同: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不同: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古代银行出现于隋唐时期,当时中国是统一时期,而欧洲的古代银行却是在中世纪时期出现的,那个时候的欧洲是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的;中国的古代银行出现在城市中,而欧洲的古代银行则是产生于城乡间的贸易中;“按期票规定的日期归还,并付给利息。这样,兑换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银行家”可知,欧洲早期银行具有现代银行的特征。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特点:据材料三“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当事者都会订立契约”可得出,契约应用非常广泛;
影响:据材料三“石仓契约全面展现了石仓传统时代土地关系、民间借贷、工业生产、宗族与社会等历史关系,通过买卖契约、账本、家谱、分家文书等资料”可得出,据所学知识可知,界定了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据所学知识可知,契约还可以使社会形成重诺守约、讲求信用的伦理氛围,这样的界定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