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8 11:3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两国“路径相似”主要体现在( )
A.都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B.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开放
C.都是从农业和农村开始 D.政策和改革在两国落实过程相似
2.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 )
A.积极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化 B.开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为全球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
3.2007年,世界银行在《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报告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即新兴市场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经济增长的要求,而且假如这样一个国家没有能力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长期不足,有可能导致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倒退,其人均收入水平就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据此推知( )
A.长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B.长期保持基建投资高增长战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C.实施贸易保护的外向发展模式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D.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工业化道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4.关贸总协定第24条允许过渡性临时协定的存在,其要求这些协定必须载有“在合理期限内成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与进程表”,但并不要求建立自由贸易集团以及达成互惠安排要经过关贸总协定缔约国事前或事后的同意。这说明关贸总协定( )
A.挑战了多边贸易体制 B.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C.未根除保护主义观念 D.协调了国际商业合作
5.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创作了超人、美国队长等深受世界民众喜爱的超级英雄形象,但也被许多国家视为文化侵略。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文化多样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B.现代科技下文化认同方面危机加深
C.漫威英雄形象是国家人格化的体现 D.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观冲突问题
6.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复杂多变局面,克服困难和迎接挑战,相关国家通过提高技术含量、生产效率和降低资源浪费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发展绿色经济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发展数字经济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创新和发展。这些应对手段主要体现了( )
A.加强生态保护,探索增长新模式 B.深化国际合作,扩大市场新开放
C.注重技术创新,实现发展新途径 D.调整经济结构,增添发展新动力
7.1918年大流感的首个病例发现于美国堪萨斯军营,之后疫情迅速扩散至欧洲及世界地区。由于当时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对本国疫情进行了持续报道,这场流感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这一现象说明( )
A.世界战争加速了疫病的传播 B.新闻报道扭曲历史真相
C.政治立场决定历史事件命名 D.世界局势影响社会认知
8.1915年,英国设立军工部,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1916年,英国又成立劳工部,统筹调配全国人力;1918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英国开始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这些举措( )
A.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临时之举 B.借鉴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表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 D.推行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9.1909年,《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刊登了《女学生游万牲园》插画(下图),并配文“京师八角琉璃井女子师范学堂全堂学生,约五十余名,于上月二十八星期日,偕堂中各教习乘人力车至万牲园(中国最早的近代公共动物园)游览,于午后五句钟始回,颇称一时之盛云”。该插画反映出( )
A.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启蒙效果凸显 B.女性解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重点
C.近代文明传入影响晚清社会 D.男女教育平权问题得到解决
10.20世纪5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出现问题。1971年,新一轮美元危机爆发,44个成员国推行新的汇率政策。据此可知( )
A.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滑 B.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C.该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 D.浮动汇率被固定汇率取代
11.如图为1880-1996年世界贸易、金融、移民统计表,据图可知( )
A.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移民指数上升
B.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贸易、金融指数同步下降
C.二战后国际组织推动世界贸易、金融指数的上升
D.20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格局加强推动金融一体化
12.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学习唐代中央政府调节粮价、储粮备荒的常平制,推动《农业调整法》的颁布,从而为美国经济复苏立了大功。他把“常平”翻译为“cvrr-normal”, 该词至今仍常出现在美国经济法规中。这表明( )
A.常平制度指导罗斯福新政 B.大陆法系吸纳中国智慧
C.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进步 D.经济增长依赖宏观调控
1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超过40%,这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担当。亚投行不仅愿意与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也愿意向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国家开放,目的是全球的繁荣与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发起成立亚投行的目的是( )
A.挑战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 B.以便于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C.推进亚洲国家经济一体化 D.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14.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积极干预,并主张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问题,保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该思想形成的主要背景是( )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B.自由主义弊端阻碍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C.无产阶级斗争持续高涨 D.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
15.1994年4月,经过长达八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各成员方达成了一系列“最后文件”,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国际经贸关系的新秩序——全球范围内统一的国际经贸体制——也随之建立。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 )
A.开创了二战后新的国际贸易体系
B.彻底改变了国际经济旧秩序
C.有利于提高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D.推动实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法因因坚持金本位导致法郎汇价偏高,便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到1932年年末共有10个国家紧随其后实行贸易的完全配额或许可证制度;而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据1932年进口情况估计,其实际上物品的平均税率达53.2%,一战后重建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图和各园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政府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患贸易协定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患贸易协定,出口贸易增加了48.9%,进口增加了40.1%。《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成为美国在二战期间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独霸世界。钢铁、汽车、建筑是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园普遍重视并扩大钢铁的生产。为了缓解钢铁产能过剩,扩大钢铁出口,欧共体给予了出口补贴,这一举措引起了美欧之间的钢铁贸易摩擦。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对从欧共体进口的钢铁征收了高额反补贴税。后经双方谈判,欧共体同意对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实行“自动”出口限额。美欧矛盾暂时缓解,但并未得到根本碍决。
——摘编自彭波《千年贸易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国际经济体系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的表现,简析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互惠贸易谈判与“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与西欧贸易摩擦没有引发国家战争冲突的原因,并评价美国与西欧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举措。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材料二 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改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成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
——薛焕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特点,简要回答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搞私有制、市场经济,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就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你是否赞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18.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刘贞晔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材料二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材料三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6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三个阶段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靠贸易致富”的有效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并分析其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俄和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路径相似”主要体现在都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A项正确;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没有限定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开,排除B项;都是从农业和农村开始不是主要体现,排除C项;中国改革是从基层开始,后来逐步国家认可,苏俄是国家政府先行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可知,我国积极倡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为全球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D项正确;材料充分表明我国为全球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积极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开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说法不符合史实,早在材料时间之前就已经参与,排除B项;“一带一路”沿线也包括发达国家,“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说法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新兴市场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经济增长的要求”及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要素就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要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工业化道路,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D项正确;长期依靠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会影响本国工业化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排除A项;长期基建投资高增长战略过于依靠国家投资,不利于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工业化,进而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排除B项;贸易保护政策的外向发展模式过于依赖国际市场,不利于产业升级,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世界)。关贸总协定一方面要求在合理期限内成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与进程表,但同时又不要求建立自由贸易集团以及达成互惠安排要经过关贸总协定缔约国事前或事后的同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关贸总协定的权威性,并未能从根本上根除保护主义观念,C项正确;关贸总协定本身是鼓励多边贸易的,排除A项;上述规定并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排除B项;D项与材料所列规定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据材料可知,两大漫画公司的作品符合美国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向其他国家传播,被许多国家视为文化侵略,说明漫威英雄形象是美国国家人格化的体现,C项正确;美国电影并未受到抵制,只是有国家认为是文化入侵,但并未禁止美国电影,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科技发展和文化认同方面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二者的冲突,只是有国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关于应对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涉及科技进步、生态保护等方面,以提高技术含量、生产效率和降低资源浪费,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这些属于对经济发展进行结构调整的范畴,体现的主要应对思路是调整经济结构,增添经济发展的新动力,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深化国际合作和扩大市场开放,排除B项;A、C两项都只是应对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手段之一、均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应对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主要思路,排除A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世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大流感的首个病例发现于美国,之后疫情迅速扩散至欧洲及世界地区。由于当时只有西班牙对本国疫情进行了报道,这场流感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可见受一战的影响,真正的疫情发源地没有进行报道,中立国进行了报道,所以最终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这说明当时的世界局势影响了社会的认知,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疫情传播的速度,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新闻报道扭曲历史真相的结论,排除B项;历史事件命名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单纯由政治立场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统筹调配全国人力”、“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等信息可知,近代以来,英国政府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说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C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之后,排除A项;1915年时,苏俄尚未建立,更没有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凯恩斯注意经济思想的推行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根据图片和文字信息可知,万牲园是公共动物园,属于公共休闲场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的师生来此游览,说明部分女性已经接受了近代学堂教育,而公园和近代学堂都是近代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后的产物,这体现了近代文明传入影响晚清社会,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关注女性问题,但因一篇报纸的报道就得出“女性解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重点”不合理,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女性已获得教育权,但未涉及男性与女性接受教育权利的比较,不能说明男女教育平权问题得到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上的,20世纪5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出现问题,1971年,新一轮美元危机爆发,44个成员国推行新的汇率政策,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下滑,导致美国无力控制世界货币体系,A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是在1973年,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而非缺陷,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该体系崩溃的原因,而非汇率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80-1996年世界。根据题干统计表可知,二战后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 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促进了国际贸易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C项正确;20世纪初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而非初步形成,排除A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1939年)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整体下降,但并非完全同步,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但多极化仍然只是趋势,多极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学习唐代中央政府调节粮价、储粮备荒的常平制,推动《农业调整法》的颁布,从而为美国经济复苏立了大功。这说明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解决危机,促进社会进步,C项正确;常平制并未直接指导新政,而是被借鉴,排除A项;美国不是大陆法系而是普通法系,排除B项;经济增长依赖宏观调控说法片面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亚投行不仅愿意与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也愿意向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国家开放,目的是全球的繁荣与发展”可知中国发起成立亚投行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D项正确;中国成立亚投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而不是挑战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和便于调整国际收支平衡,排除AB项;亚投行的成员国中不仅仅包括亚洲国家,因此不能说时要推进亚洲国家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信 条。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终于在1929-1933年酿成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垄断资本 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这种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兴起,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公共开支,B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和国际政治局势,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产生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项;无产阶级斗争高涨属于自由主义弊端的表现之一,不能完整和准确说明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主要背景,排除C项;“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是指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主要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和冷战态势,与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4年(世界)。根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国际经贸关系的新秩序——全球范围内统一的国际经贸体制——也随之建立”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刺激了有效需求,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提高了生活水平,C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排除A项;“彻底改变了”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世贸组织的成立主要职能是调节国际贸易,并非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表现:西方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建立各区域贸易集团圈;主要国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贸易配额制等限制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含义:通过协商解决贸易冲突;加强在关税贸易方面的合作,为战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奠定了基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原因:二战后和平发展逐渐被世界接受;冷战期间维护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合作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美经济互补性强;通过谈判的方式缓解冲突。(答出两点即可)评价: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1931年,法因因坚持金本位导致法郎汇价偏高,便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可得出西方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根据材料“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政府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患贸易协定”可得出建立各区域贸易集团圈;根据材料“1931年,法因因坚持金本位导致法郎汇价偏高,便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到1932年年末共有10个国家紧随其后实行贸易的完全配额或许可证制度”可得出主要国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贸易配额制等限制措施。
第二小问含义,根据材料“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政府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患贸易协定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患贸易协定,出口贸易增加了48.9%,进口增加了40.1%。《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成为美国在二战期间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可得出通过协商解决贸易冲突;加强在关税贸易方面的合作,为战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奠定了基础。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与西欧。第一小问原因:根据二战后时代背景,由于经历了世界大战,人们认识到战争的巨大伤害,因此二战后和平发展逐渐被世界接受;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国际局势来看,冷战期间维护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合作的需要;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欧美经济互补性强;根据材料“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对从欧共体进口的钢铁征收了高额反补贴税。后经双方谈判,欧共体同意对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实行‘自动’出口限额。”可得出通过谈判的方式缓解冲突。
17.(1)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我不赞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引入某些资本主义成分;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也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苏联)。据材料“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材料“ 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可知,农业集体化;据材料“ 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可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20世纪(苏联)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成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及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所以我不赞同“新经济政策搞私有制、市场经济,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就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的观点,在说明理由时,主要结合新经济政策实质进行说明。可说明如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引入某些资本主义成分;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也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18.(1)特征:第一阶段是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寻求贸易垄断;第二阶段是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第三阶段是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强国靠贸易致富。
有效机构:关贸总协定。
(2)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
不利影响: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3)主要理念: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特征:据材料“第一阶段……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得出第一阶段是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寻求贸易垄断;据材料“第二阶段……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英国是霸权国”得出第二阶段是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据材料“第三阶段……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得出第三阶段是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强国靠贸易致富。有效机构: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利于加强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实质:据材料“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并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触动了某些国家的利益,他们谋求重塑新规则、谋取更多利益。可见逆全球化的实质是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不利影响:结合所学,逆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逆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还包括实行单边主义政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综上可得出逆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主要理念:据材料“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得出扩大对外开放;据材料“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得出互利共赢。
19.(1)作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原料、劳动力和广阔的销售市场。
加快乡村人口流动,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
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体制的建立。
(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促进英国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英国近代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对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对农村发展、对英国社会的角度展开,任答其中3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趋势: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逐渐消失;
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
原因: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走向衰落。
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压力大;
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工商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不断兴起。
中国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
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任答3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 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原料、劳动力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加快乡村人口流动,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体制的建立。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逐渐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可以从社会性质变化、经济形态变化、人地矛盾突出、社会性质变化、社会思想变化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即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走向衰落。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压力大;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工商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不断兴起。中国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