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9 15:3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天亮前后,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启明星"缓缓升起;而在黄昏时分,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长庚星”缓缓沉落;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地球、金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及轨道如图所示,图中a、b均为金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启明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B.b为“启明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C.a为“长庚星”,出现在西面天空
D.b为“长庚星”,出现在东面天空
2.图甲是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昼长时间的变化,图乙是地球绕日公转。当该地昼长时间为图甲中P点时,地球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3.在杭州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4.冬至日有关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北半球昼长平分
5.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地球正运行在下图中的(  )位置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6.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当地时间7月13日结束,此时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7.相对于黑夜而言,四川的白昼较短时,应该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8.下列关于地球上五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④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小题.
华盛顿此时正值(  )
A.夏季清晨 B.夏季傍晚 C.冬季清晨 D.冬季傍晚
10.2015年2月13日马刺队与火箭队的常规赛于当地时间20:00在纽约(西五区)开始.CCTV5的现场直播时间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在的位置分别是(  )
A.2月13日9时① B.2月12日9时②
C.2月14日9时③ D.2月14日9时④
二、填空题
11.暑假刚开始时,一位学生乘火车沿京沪铁路线向北依次游览上海、南京、北京,并发现这三个城市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若不考虑经度差异,那么,这三个城市中日出时间最早的应该是     ,其次是     ,最晚的是     。
12.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    .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2)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3)在图2中的地轴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图用2B铅笔或签字笔)
(4)当太阳直射在图1中B点所在的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处附近.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    (长或短).
三、实验探究题
1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⑵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   。
⑶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   。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
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
⑸交流成果。
四、解答题
1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自2021年10月16日与空间站对接后开始太空飞行,空间站距离地面约为400千米,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在经历183天的在轨飞行后,神舟十三号于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 9时56分成功降落地面,标志着我国的航天航空技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 ;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自转。
(2)如图甲所示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神舟十三号返回的这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BC”、 “CD”、“DE" ),当天月相是图乙中的   。
(3)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现将神舟十三号的运动轨迹近似看成圆形且与赤道在同一平面上(图丙),计算其绕行地球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千米/时?(圆的周长公式L=2πr,π取3)
15.读地球公转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图2)回答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杭州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填“相同”或“不同”)。
(2)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3)今天是5月7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在图1中   之间。
(4)请你在图3中画出地球公转到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16.如图所示,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 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太阳直射在EF上,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________。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昼夜无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更替
(3)假设地球黄赤交角从23.5°变为35°,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
17.仔细读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五带分布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内不同的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南北两球季节相反。
(1)如果今天是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今天南半球按四季划分属于   。
(2)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因此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在   
之间,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为   时温带的划分界限与低中高纬的划分界限是一致的。
(3)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得夹角为90°,则地球上不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夜长短变化 ②四季变化 ③昼夜更替 ④昼夜半球 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⑥ D.①②⑥
18.2022年6月3日B农历五月初五习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栓五色线等。
(1)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取自于糯稻。糯稻属于    (选填“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2)看五色线时,能看到红色的线是因为红线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光。
(3)佩戴香囊时,我们会闻到香囊特殊的香味,香味形成的部位在   。
(4)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转,一边绕太阳公转。
①端午节那天,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②端午节那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昼夜交替;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启明星”和“长庚星”其实是金星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启明星"出现在天亮前后,所以启明星应该是在地球的东面;而“长庚星”在黄昏时分,应该在地球的西面。
【解答】A、“启明星”在地球的东面天空,a是启明星,所以A符合题意。
B、“启明星”在地球的东面天空,所以a是启明星,所以B不符合题意。
C、"长庚星"在地球的西面天空 ,b是长庚星,所以C不符合题意,
D、b是“长庚星”,"长庚星"在地球的西面天空 ,所以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春分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平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秋分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
P点是北半球白昼最长,为夏至日。
【解答】A.由乙图中可以发现整个地球被分为两半,一半位于昼半球,一半位于夜半球,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分,昼夜平分,因此a为春分,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的b,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昼最长夜最短,而甲图中P点白昼时间最长,B符合题意。
C.乙图中可以发现c表示整个地球被分为两半,一半位于昼半球,一半位于夜半球,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分,昼夜平分,因此c为秋分,C不符合题意。
D.乙图中的d,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昼最短夜最长,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杭州位于北半球,太阳在杭州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冬至日,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故选C。
【分析】考查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 地球公转到③点时是春分,④处是夏至,①处是秋分,②处是冬至、故选B、
【分析】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7月13日刚过了夏至,地球运动到d段,故选D
【分析】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7.【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四川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时,即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时都直射北半球,只有国庆节直射南半球。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注意随直射点的移动,南北半球的点昼夜情况的变化。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纬度23.5°),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是30°纬线,故①错误;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故②正确、③正确;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温带;故④错误;依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解答】读图可得,此时北极处于极昼期,北半球的华盛顿为夏季,华盛顿位于晨昏线上,此时随着地球自转,马上进入黑夜,华盛顿此时正值夏季傍晚.
【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10.【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解答】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及时间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纽约(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所以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为2月14日9时,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即冬至与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1.【答案】北京;南京;上海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不需要考虑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经度差异,所以日出时间早晚只需考虑纬度即可,当北半球是夏半年时,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早。
【解答】日出时间的早晚和昼夜长短关系如下:昼长日出时间早,夜长日出时间晚。 暑期时,北半球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此时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 ,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南京、上海,所以日出时间出现的顺序是:北京、南京、上海。
故答案为:北京;南京;上海
12.【答案】(1)20°E,23.5°N;西南
(2)A
(3)
(4)③
(5)长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1)读图分析可知,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20°E,23.5°N;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2)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当地球运动到②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①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④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③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5)春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长.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13.【答案】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由现象一与假设一的例子,可以由现象二得出假设二;
2、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太阳高度最大是直射点处90 ,向南北两极递减。一年中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解答】由上面的举例可知,假设二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 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可以通过测量 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故答案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14.【答案】(1)改变;自东向西
(2)AB;C
(3)解:s=2π(R速+h速)=2×3×(6371km+400km)=40626km
t=90min=1.5h
v= =27084km/h
【知识点】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根据速度公式解答。
【解答】(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
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 ,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故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自东向西自转。
(2)神舟十三号返回的这天为4月16日,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太阳直射点在AB之间。
当天为农历三月十六,月相为满月,故是图乙中的C。
15.【答案】(1)相同
(2)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3)丁甲
(4)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光总是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光总是从正北方向照射过来;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回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昼最短,夜最长;
3、图1中甲是夏至日(6月22日),乙是秋分(9月23日),丙是冬至(12月22日),丁是春分(3月21日);
4、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解答】(1)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时太阳总是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所以影子都是朝正北方向,是相同的;
(2)太阳直射B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D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昼最短夜最长。所以 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
(3)5月7日在3月21日和6月22日之间,所以地球运行的位置在图1中的丁甲之间;
(4)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画出图形为:
故答案为:(1)相同 (2) 昼变短,夜变长(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3)丁甲 (4)
16.【答案】(1)B
(2)A;B;D
(3)热带和寒带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和秋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
2、黄赤交角主要影响的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假如黄赤交角变为 0° ,太阳直射点将始终在赤道上,相当于春分和秋分时全年都是昼夜平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都将相同,无四季更替。昼夜现象依旧存在,昼夜温差仍是有的;
3、黄赤交角的度数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当黄赤交角变大后,太阳能直射的范围将增大,也就是热带范围增大,南北极圈(寒带)也将增大,温带的范围将减小。
【解答】(1)由分析可知,当太阳直射在EF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B选项正确;
(2)当黄赤交角变为 0° 时,太阳公转时不再倾斜着身子,此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A选项正确。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太阳直射角都不再发生变化,每一天都像是春分或秋分全年都昼夜平分,B选项正确。由于太阳高度不再变化每天同一地方能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不会出现四季更替,D选项正确。而由于自转仍旧存在,有昼夜变化和太阳的东升西落,所以昼夜气温是不同的,C选项错误。
故选ABD
(3)五带划分是与黄赤交角的角度是有关的,黄赤交角的度数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当黄赤交角变大后,太阳能直射的范围将增大,也就是热带范围增大,南北极圈(寒带)也将增大,温带的范围将减小。所以范围将扩大的是热带和寒带。
故答案为:(1)B(2)ABD(3)热带和寒带
17.【答案】(1)0°(或赤道);春季
(2)23.5°;23.5°N﹣23.5°S;30°
(3)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9月23日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其纬度是0°;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为春季.(2)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23.5°,因此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在23.5°S﹣23.5°N之间;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为30°时,热带的范围是30°S﹣30°N,北温带的范围是30°N﹣60°N,北寒带的范围是60°N﹣90°N,南温带的范围是30°S﹣60°S,南寒带的范围是60°S﹣90°S;五带的划分界限与低中高纬的划分界限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是一致的。(3)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变为90°,那么太阳会一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同一地区将不会再有季节的变化;但地球依旧自转,所以会有昼夜半球,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及地球公转,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8.【答案】(1)单子叶
(2)反射
(3)大脑
(4)B;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人的感觉;物体的颜色;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水稻含有胚乳,单子叶植物。
(2) 我们能看到的是反射的光。
(3)感觉形成在大脑。
(4)端午节 6月3日 还没到夏至。 初五月相接近上弦月。
【解答】(1) 糯稻只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
(2)能看到红色的线是因为红线反射了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3)香味是一种感觉,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
(4)① 春分3月21前后,夏至6月22前后。端午节位于两个节气之间。故选B。
②初五月相接近上弦月。上弦月右边亮。故选B。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78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6.0(33.3%)
主观题(占比) 52.0(66.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1(61.1%)
主观题(占比) 7(38.9%)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2(11.1%) 16.0(20.5%)
解答题 5(27.8%) 34.0(43.6%)
实验探究题 1(5.6%) 8.0(10.3%)
单选题 10(55.6%) 20.0(25.6%)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1.1%)
2 困难 (88.9%)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地球自转 15.0(19.2%) 11,14
2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17.0(21.8%) 9,10,15,16
3 种子的结构 5.0(6.4%) 18
4 地球公转 48.0(61.5%) 1,2,3,4,5,6,7,8,10,12,15,17,18
5 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9.0(11.5%) 2,9,16
6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4.0(43.6%) 3,8,13,14,15,16
7 昼夜长短变化 19.0(24.4%) 11,15,16
8 人的感觉 5.0(6.4%) 18
9 昼夜交替 2.0(2.6%) 1
10 物体的颜色 5.0(6.4%) 18
11 经纬网 10.0(12.8%) 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