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4.4月相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3年4月5日(农历闰二月十五)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日子。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2.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过程的是( )
A.A→B→C→D→E→F→G→H→A B.E→A→G→B→F→C→H→D→E
C.F→A→G→B→F→C→H→D→F D.E→D→H→C→F→B→G→A→E
3.从地球上看,金星与月球相似,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研究人员利用仪器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在时间单位中,1公历年约365天,1农历月约30天,1天有24小时。这些计时单位与某些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接近于( )
A.地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
B.月相变化周期,地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C.地球自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公转周期
D.地球公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5.2018年6月27日月球大致在左下图轨道面A处的位置,该天最接近的月相是( )
A. B. C. D.
6.2013年8月13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晚上的月相是( )
A. B. C. D.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景,指的大致是 ( )
A.初一的新月 B.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C.十五、十六的满月 D.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8.我国传统佳节“春节”和“中秋节”的月相分别是( )
A.满月、上弦月 B.满月、新月
C.新月、上弦月 D.新月、满月
9.2012年5月6日晚,出现了本年度离地球最近、最圆的月亮,又称“超级月亮”(如图所示)。此时的月相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二、填空题
10.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一。
(1)当时地球公转到如图中 之间位置(填选项)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当天晚上的月相是 (填月相的名称)
11.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如图甲是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当晚的月相与图乙中的 相似,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12.为了纪念意大利科学家 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4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这个天文年对我们浙江也有特殊的意义,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在杭州、宁波、舟山一带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日全食,这一天是农历初一,这天的月相是 。
1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 、 、 三者相对在一 (填“月”或年”)内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 照亮的月球部分的 也有规律地变化,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14.月球绕地球一周,也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约为 天,称为 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 、 、 ,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 确定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为新月;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农历十五为满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为下弦月
【解答】A.图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故A错误;
B.图为满月,时间为农历十五,故B正确;
C.图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初八,故C错误;
D.图为新月,时间为农历初一,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其形成的原因: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②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解答】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做月相,从初一的新月开始,新月整夜不见月亮,然后从右边变亮慢慢增大,到了初十五满月后,又从右边慢慢变小,所以正确的图为B;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满月月相”时,太阳、金星、月球位置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结合图片分析。
【解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图中当金星位于甲处时,金星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故看到了圆圆的金星,在地球上可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因此此时金星位于图中甲,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解答】地球上的一年是地球公转的周期,而农历的一月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的,1天24个小时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由图可知,当月球处在A位置时,太阳、地球、月亮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表面被太阳照亮,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为满月,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在月相圆缺变化过程中,初七八为上弦月,此时能看到半个月面是亮的,圆面朝西。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初七时的月相为上弦月,在地球上能看到半个圆的月亮,月面朝西,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解答】根据理解可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中描述的月相发生的日期与时间并根据如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日出日没时刻、月出月没时刻,根据题意黄昏时月亮升起的日期应该在农历十五、十六。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解答】因为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中秋节是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在一个月中会有圆缺的变化,其中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我们能看到一个圆的月亮,这时的月相称满月。
【解答】由题中信息“2012年5月6日晚,出现了本年度离地球最近、最圆的月亮”可知,最圆的月亮应该是指满月,C选项正确。
故选C
10.【答案】(1)A
(2)新月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清明节为峨眉月,农历初一为新月.
【解答】 (1)太阳光的右上方为甲丁之间为凸月,太阳光的右下方为丁丙之间为凸月,甲乙之间为峨眉月,清明节是峨眉月,因此清明节时,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的位置。
(2)上弦月为农历初七初八,凸月为农历十一、十二,满月为农历十五、十六,新月为农历初一,而题目中是农历三月初一,因此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新月。
故答案为:(1)A;(2) 新月
11.【答案】B;自西向东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月相图,我们要看懂它并深刻理解它。看到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就能知道月相;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 自西向东。
【解答】(1)由图我们可以看到日、地、月三者是垂直的关系,而且月球的右半边被照亮,所以是上弦月;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故答案为:(1)B;(2)自西向东
12.【答案】伽利略;新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我们对于伽利略望远镜和月相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于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从而撩开了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从月初到月末月相变化依次应该是:朔月→新月→月初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望(满)月→下凸月→下弦月→残月→月末蛾眉月,这一天是农历初一,月相为新月。
故答案为:伽利略 新月
13.【答案】太阳;地球;月球;月;太阳光;形状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月相的形成。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 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 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如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是 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又如满月时地球在月亮和太阳中间。所以月相的变化主要是这三者之间是空间位置变化而形成的。
【解答】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 太阳、地球、月球 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 月中有 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 太阳光 照亮的月球部分的 形状 也有 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太阳;地球;月球;月;太阳光;形状。
14.【答案】29.53;朔望;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朔望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月相的变化及其相关的知识。
1.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 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个月 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 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2.
如图为一个月相周期的形成示意图。从新月开始按箭头方向,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
【解答】
月球绕地球一周,也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约为 29.53 天,称为 朔望 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 朔望月 确定的。
故答案为:29.53 ;朔望;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朔望月。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3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8.0(71.7%)
主观题(占比) 15.0(28.3%)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2(85.7%)
主观题(占比) 2(14.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5(35.7%) 35.0(66.0%)
单选题 9(64.3%) 18.0(34.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地球公转 2.0(3.8%) 4
2 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15.0(28.3%) 1,6,7,8,10,12
3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6.0(11.3%) 4,11
4 月相 47.0(88.7%) 1,2,3,4,5,6,7,9,10,11,13,1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