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4.4月相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4.4月相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10 09: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4.4月相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晚上,天空中出现了“超级。红月亮”(如图)。关于这一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兰溪白天短,夜晚长
B.月相是新月,容易出现日食现象
C.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直角关系
D.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2.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什么样子(  )?
A.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B.像地球上看到的新月
C.像地球上看到的上弦月 D.像地球上看到的下弦月
3.小科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中的(  )
A. B.
C. D.
4.下列诗句描写的月相属于上弦月的是 (  )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的周期相等,请问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在月球上看地球,将看到地球(  )
A.既有绕月球的转动,又有自转
B.只有绕月球的转动,没有自转
C.只有自转,没有绕月球的转动
D.既没有绕月球的转动,也没有自转
6.2003年10月1日是农历九月初六,从2003年10月1日起整个月的月相可能出现两次的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7.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中,是上弦月的是 (  )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春江潮月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所描述的月亮是 (  )
A.圆月 B.残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二、填空题
9.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1)如图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当天的日历,当天月相最接近图 。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十一月廿八
A. B. C. D.
(2)人类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且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   。
(3)所谓软着陆,是指探测器在接近月面时,利用推进器的反向推进,以降低着陆时的速度,这是利用了   原理。
(4)下列对月球背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有昼夜现象;②有空气和水;③有环形山;④温差比地球表面小
三、实验探究题
10.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A   ;B    ;C   ;D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11.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年度超级大月亮点亮夜空。当天地球处在如图甲中的    (填写字母)位置附近。超级月亮看起来比平时又大又亮,是因为它到达了近地点,如图乙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此时月球运行到图乙中的   (填“M”或“N”)点。
12.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2021年的端午节是6月14日。
(1)今年的端午节那天地球大概运行在图甲中的   (填字母)附近。
(2)今年端午节那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
13.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14.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四、解答题
15. 王维在《鸟鸣涧》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问诗句中描写的是什么月相
16.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17.2022年2月4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如图是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运行的示意图。
(1)立春这天,地球所处位置在图中 之间; (填字母)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从甲到乙位置的过程中,丽水的白昼时间慢慢变   ;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②位置时,观察到的月相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相可能是满月,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到9月23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A: 5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A错误。
B: 农历四月十五 ,月相可能是满月,容易出现月食,故B错误。
C: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故C错误。
D: 5月26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而在月球上看地球,则月亮不能完全遮挡太阳光,地球亮面对着月球,看到的则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解答】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地球亮面对着月球。
农历十五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此时在地球上看的是满月。
故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3.【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初七或初八;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解答】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为下弦月,其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因此从图中得知是下弦月.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分析:明显诗句中表明是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分析:根据上上上西西,和下下下东东,这两句总结月相变化规律的句子,可以知道半夜月亮从西边填空落下,正是发生上弦月的时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分析:根据月相发生的时间可以断定,但一轮明月傍晚的时候挂在东边天空时,发生的是满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分析:此景为满月)
附月相升落时间。
【解答】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上弦月(半夜月落)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黄昏一轮明月挂在柳梢,此景为满月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此景为满月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月相
【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根据地球与月球的位置关系及自转、公转情况,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做出判断。
【解答】由题意知,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的周期相等,也就是说,以月球上的某一点为参照物,整个地球相对于月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即看不出绕月球的转动。又因为地球的整个位置虽然与月球之间保持不变,但地球自身在发生转动,即总是变换着朝向月球的一面。故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在月球上看地球,将看到地球只有自转,没有绕月球的转动,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结合农历月和阳历月的长度解答。
【解答】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娥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月末出现残月。从六月初八到七月初八,可能出现两次的是上弦月。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结合诗词的时间来解答即可
【解答】A 在我国古代,残月多指下弦月,在上半夜和清晨可见.“晓风残月”,晓,即早上,清晨,可见是早上的下弦月;
B 诗中说,月落,又说夜半钟声到客船,故是半夜,而上弦月是出现在前半夜的西边天空,所以此为正确选项;
C 如楼上所说,写的是元宵节的事,故是满月;
D 也如楼上所说,“皎皎空中孤月轮”,也是满月;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解答】新月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上弦月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
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下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故选:C
9.【答案】(1)B
(2)相同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①③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2)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解答】 (1)农历每月二十八为峨眉月,即如图B。
(2) 人类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且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
(3) 探测器在接近月面时,对月面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所以“软着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月球有昼夜现象,但是没有空气,有环形山,温差比地球表面大。
故答案为:(1)B(2)相同(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①③
10.【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对照上图: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容易得到。所以这个图像记住,对解月相类的题目很好。
2.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时间上也可参考。具体而言可可看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月 相 同太阳出没比较 地球理论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地球实际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新月(初一) 同升同落 6时→18时 彻夜不见 0时
蛾眉月(初三、四) 迟升后落 9时→21时 18时→21时 3小时
上弦月(初七、八) 迟升后落 12时→24时 即0时 18时→24时 6小时
凸月(初十、十一) 迟升后落 15时→3时 18时→3时 9小时
满月(十五、十六) 此起彼落 18时→6时 (通宵可见) 18时→6时 12小时
凸月(十九、二十) 早升先落 21时→9时 21时→6时 9小时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早升先落 24时→12时 即0时 0时→6时 6小时
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 早升先落 3时→15时 3时→6时 3小时
【解答】
1.根据上图可知道: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分别是: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 )。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
故答案为:1.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 ;√ ; × 。
11.【答案】A;M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2.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制定的历法,阳历对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图甲中冬至(12月22日前后),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3.月球绕地球公转时,月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在近地点时势能小动能大,在远地点时势能大动能小;
【解答】(1)公历4月8日在春分3月21日和夏至6月22日之间,此时的地球应该运行在A位置附近;
(2)月球绕地球公转时,月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在近地点时势能小动能大,在远地点时势能大动能小。图中M点是近地点,此时月球运行到图乙中的M点。
12.【答案】(1)B
(2)A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从图中看出,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图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2021年的端午节是6月14日,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接近图B处。
(2)2021年的端午节是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五,月相接近上弦月。故选A。
13.【答案】(1)1圈
(2)不能
(3)相同的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绕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1)1圈;(2)不能;(3)相同的
14.【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15.【答案】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诗的译文: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从本诗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夜静”,“月出”。那么可以理解为在晚上12点左右月亮升起。
【解答】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二、三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故答案为: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16.【答案】(1)D
(2)B
(3)A;B;E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A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左右;B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2日左右;C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左右;D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22日左右;
【解答】(1)甲图中的月亮左半边亮,右半边暗,是下弦月,发生在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
(2)B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左右;所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B;
(3)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观点是:A. 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 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故答案为:(1)D(2)B(3)ABE
17.【答案】(1)D
(2)长
(3)满月(望月)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立春这天,2月4日,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和春分日3月21日之间,地球所处位置在图中丁甲之间;故选D。
(2)从甲春分日到乙夏至日位置的过程中,丽水的白昼时间慢慢变长。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②位置时,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观察到的月相是满月。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7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28.6%)
主观题(占比) 50.0(71.4%)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9(52.9%)
主观题(占比) 8(47.1%)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1(5.9%) 5.0(7.1%)
解答题 3(17.6%) 14.0(20.0%)
实验探究题 5(29.4%) 35.0(50.0%)
单选题 8(47.1%) 16.0(22.9%)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35.3%)
2 困难 (64.7%)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地球自转 2.0(2.9%) 5
2 月球的概况 5.0(7.1%) 9
3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5.0(7.1%) 16
4 地球公转 15.0(21.4%) 11,12,16,17
5 昼夜长短变化 2.0(2.9%) 1
6 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34.0(48.6%) 3,4,6,7,8,9,10,14,15
7 月相 68.0(97.1%) 1,2,4,5,6,7,8,9,10,11,12,13,14,15,16,1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