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醉翁亭记
第三单元
欧阳修
■语言运用
了解文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思维能力
培养语感,加深对重点语句、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审美鉴赏
把握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体会本文写景的方法。■文化自信
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和乐观精神。
重点
难点
导入形式1:同学们,还记得《滁州西涧》这首古诗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就是滁州西涧的美景。你知道吗 在滁州的琅琊山上还有一座著名的亭子,因宋代欧阳修的文章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作者的心声。
导入形式2:纵观我们的古代史,“谪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学史,无数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用他们灵动的笔触,抒发着他们灵魂深处的情怀。我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我们登上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醉翁亭, 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认识作者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写作背景
1.读准字音
2.范读课文,明确正确的朗读方法。
3.推荐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之美。
4.师生共读,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想象。
(一)美文共读
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滁
壑
蔚
琅
潺
辄
暝
chú
hè
wèi
láng
chán
zhé
míng
伛偻
携
洌
肴
蔌
觥
翳
yǔ lǚ
xié
liè
yáo
sù
gōng
yì
整体感知
2.范读课文
评价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读音 准确 准确 有错音
节奏 能够准确断句 基本达成断句准确的目标 断句不准确
情感基调 能把握感情起伏, 能注意写景与叙事的不同节奏 基本能读出写景与叙事的不同节奏和情感变化 不能读出节奏和情感变化
技巧方法 重音、停连运用准确, 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运用恰当 运用基本恰当 运用不恰当
文章层次 能够理清文章层次,从写景到叙事到抒情议论 基本能够理清文章层次,从写景到叙事到抒情议论 不能够理清文章层次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读准节奏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全文有21个“也”字,体会它们的妙处。
也 用法及意义 表达效果
表判断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①清晰地标明了各文段内容的层次,使人见了“也”字就一目了然。②使全文在整体上显得气韵悠长,不疾不徐,舒畅于怀,怡然于神;层次间过渡顺畅自然,节奏明朗。
表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也”举例: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④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⑤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⑦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⑧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⑨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⑩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
而
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与”或仍作“而”
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便”“然后”或仍作“而”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洌 起坐而喧哗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朝而往
暮而归 往来而不绝者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需重读。
而
“而”字在文中起到了减慢节奏、舒缓语气、轻微转折等作用。如“朝而往,暮而归”中的“而”充分表现了作者欣赏山水之乐而得之于心的闲情雅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中,“而”的使用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使文句整散结合,让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文的美感。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或仍作“而”
而乐亦无穷也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却”
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举例: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③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表顺承
⑤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顺承
⑥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
⑦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⑧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⑨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⑩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顺承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再读课文,细品一下,从这些“也”“而”中,你还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情趣 试着去“也”“而”,读一读,比较一下。
“也”“而”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仔细品来,似在漫不经意的叙述中,有一股任性自得的惬意,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请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美文共译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环绕着滁州城。
代词,它,指滁州城。
格外,特别。
山谷。
茂盛的样子。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拟声词,形容水声。
居高面下。
(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第一段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就。
所以。
意趣,情趣。
在于。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寄托。
领会。
建造。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树林里的雾气散开。开,消散,散开。
昏暗。
开放。
茂盛。
花。
浓密的绿荫。
早晨。
穷尽。
乐趣。
第二段
至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连词,用于句首,表示过渡,另提一事。
在树下休息。
背着东西的人。
弯腰曲背,此处指老人。
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陈列,摆开。
清。
野味野菜。蔌,菜蔬。
第三段
靠近。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尽兴地喝酒。
管乐器。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弦乐器。
投壶的投中了目标。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苍老的容颜
倒下的样子
相当于“于、在”。
觞与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随即,不久。
返回。
跟随。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前一个“乐”是“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快乐”。
记述。
用。
为,是。
第四段
好一个别有深意的“乐其乐”!
滁州的山水抚慰了醉翁的心灵,他亦以文章赞美了滁州的山水,以德政庇护了滁州的百姓。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回眸醉翁亭,背诵文章,致敬太守。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背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3. 完成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