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范仲淹
岳阳楼记
第三单元
学科素养
■语言运用
理解积累文言词汇,熟读并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
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审美鉴赏
学习本文叙事及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文化自信
感受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难点
四大名楼:特指山西永济鹳雀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
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导入形式1(图片导入)
导入形式2(评价导入)
当代作家梁衡先生曾经说:“他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以传统的文字,能表达一种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这“一文”就是《岳阳楼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千古名文,来欣赏范公如何妙笔生“花”。
导入形式3(文体导入)
八年级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和《核舟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第一课时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困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他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外放至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后在赴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认识作者
断齑划粥
范仲淹自幼丧父,随母亲改嫁到长山朱家,就读于长白山醴泉寺。他在生活十分困顿的情况下发奋苦读,常于寺中熬一锅粥,放凉后划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取山韭野菜,切成数段,用盐腌一腌就着吃。这样度过三年,终于考中进士。(《续资治通鉴》《湘山野录》《幼学琼林》等书对此都有记载)
齑(jī):酱菜或腌菜之类。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是范仲淹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借给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抱负,
另一方面勉励、规劝老朋友。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碑记、游记、杂记。
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文体知识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
滕(téng) 谪(zhé) 偕(xié) 隐曜(yào)
浩浩汤汤(shānɡ) 淫雨霏霏(yín fēi)
樯倾楫摧(qiáng jí) 薄雾冥冥(bó míng)
岸芷汀兰(zhǐ tīng) 心旷神怡(yí)
2.朗读指导
(1)读出骈句的节奏感、散句的错落有致。
(2)准确把握情感,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例如:
第1段以叙为主,语调应舒缓。
第2段写洞庭湖景象,气势雄壮,语调应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zhé
诵读技巧:用平和的叙述性语调朗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shānɡ
huī
诵读技巧:本段多骈句,四字句应两字一顿,读出对岳阳楼壮观气势的赞美之情。(骈散结合)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yín
yào
qián
qiánɡ
mínɡ
chán
诵读技巧: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悲伤、阴郁的感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zhǐ
tīnɡ
xié
诵读技巧: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喜悦的心情。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
五日。
诵读技巧:读出坚定又悲凉慷慨、意味深长的语气。
梳通文意
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小组成员一起尝试翻译分配的文段,同时也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翻译,可提出不同意见。
方法指导: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通读全文,上下推敲,译完通读。
五字真经:替、留、补、删、调。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到。
同“俱”,全,皆。
于是,就。
扩大。
同“嘱”,嘱托。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规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疏通文意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胜景、美景。胜,美好。
连接。
边际。
日光。
壮丽景象。
完备,详尽。
如此,那么。
至、到达。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
泛指文人。
表示推测,意思是“可能……吧”。
水势浩大的样子。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这里。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变化多端。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如此,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的政客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集,(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若夫淫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连绵不断的雨。
指天气放晴。
冲向天空。
光芒。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倾,倒下。
摧,折断。
昏暗。
隐藏,隐没。
这,这个。
指国都。
担心,忧虑。
说坏话。
寂寞冷清。
迫近。
译文:(有时)阴雨连绵,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到)虎在咆哮,猿在悲啼。(此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觉,(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疏通文意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日光。
极言广阔。
停息。
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芷,白芷
汀,小洲
有时候。
全。
圆形的玉。
形容草木茂盛。
哪有尽头。
一起。
持、执。
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疏通文意
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探求。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因为。
指朝廷。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这样。
在……之前。
在……之后。
如果没有。
一道。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因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在朝为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疏通文意
理清结构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①):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②~④):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不同感受
第三部分(⑤):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二层(③、④):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一层(②):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记叙
描写、抒情
议论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通读全文并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那么文章是如何来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诵读文章,自己归纳答案,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作业本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 背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