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17 21:32:49

文档简介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任务单)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达成目标】1.通过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A层)
2.通过小组讨论、指图、看微视频等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B层)
【学习任务】 A层
任务一:北方地区的位置—— 看课本第9页图6.3和正文第一段。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__________、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____________以北,东临________海和黄海。 (评价:能准确指图说出来或正确填图)
任务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看课本9-11页。
①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_____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______高原。
②气候:本区主要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温度带),属于_________(干湿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土壤:东北平原属于“__________”,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属于“__________”。
(评价:能准确指图说出来——地形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图、气候图)
任务三: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看课本11-12页和17-19页
1. 北方地区耕地多为________,主要种植________、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________、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评价:能结合区域图说出来)
2.分析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及措施(评价: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从自然环境分析)(P17页)
(评价: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东北地区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湿地面积______,生态环境_______,为此建立___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评价:能理解农业生产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层
1.结合课本第10页活动,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影响因素。
(评价:能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出不同城市之间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思考:为什么华北平原不能成为商品粮基地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
(评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微视频说出来。)
【课堂形式预告】 任务单问题交流——课堂展示、质疑、点拨——分层检测———梳理归纳
【困惑与问题】请写出(或标画出)你自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准备课堂上重点解决。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测评练习)
一、【基础过关】A层 (每空一分,共8分)
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__________、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________________以北,东临________海和黄海。
2、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属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温度带),属于__________(干湿地区)。
二【典例分析】
北方冬小麦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经常发生旱情。尤其春季,华北地区小麦正值拔节期,黄淮、江淮麦区进入孕穗抽穗期,干旱常常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收成。(14分)
(1)“黑土地”是指C    (地形区),“ 黄土地”指E      、F   ___ (地形区)。(3分)
(2)界线A     (山脉)。(1分)
(3)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 ____  ,华北地区旱灾多发生在______季,结合右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层)(4分)
(4)目前国家为解决华北缺水问题修建了      工程,你还有哪些解决缺水的妙招?请写出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这里成为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层)(3分)
三、【自我测试】(A层:1—3; B层:4—10)
“我最爱北国的秋天,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随风飘舞;果园里,山楂正红,苹果正香;田野里,棉花白、玉米黄……”根据文中对秋天的描述,完成1、2、3题。
1.文中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地形区(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下列气候类型与该地区相吻合的是( )
3.属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 B.油菜 C.青稞 D.小麦
4.右图中A所在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小麦、玉米、大豆—— —年一熟
B.水稻、油菜、棉花 —— —年两熟
C.冬小麦、水稻、花生 —— 两年三熟
D.谷子、油菜、甜菜 —— —年一熟
5. B所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  )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江汉平原
6.A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人口少 B.面积大 C.气温低 D.沼泽多
7.A地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人文条件是 (  )
A.平原广阔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水热条件好 D.土壤肥沃
8.“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是北大荒的真实景象,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是 (  ) A.纬度高 B.人烟稀少 C.降水稀少 D.沼泽遍地
9.关于北方地区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10.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 B.夏季高温多雨
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当地生产技术先进
四、梳理归纳,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一、教材分析
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节教材内容共设计了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黑土地??黄土地”。在此标题下,教材从地表景观特征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在此标题下,教材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介绍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东北三省农业的地位和生产条件,教材设计了“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活动。“活动”第1?题和第2题让学生认识东北三省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第3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这节课把这两部分内容放在了一起复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的自然环境、水土资源、农业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部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学不得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微视频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每个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讨、交流。也有少数学生的学习缺少自觉性,不会主动学习,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异,如果还像往常一样,齐步走,势必降低复习的效率。因此,分层施教显得格外重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任务的布置上,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分层要求,分层达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A层)
2.能结合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B层)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A层)
?? 2.通过小组讨论、指图、看微视频等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B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本节课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课件,电子白板的运用使学生交流展示时在地图上进行画图、标注位置、遮盖、拖动等操作成为可能,本节课上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学生进行展示时,在白板上画图、指图并阐述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
2.?利用录屏软件和PPT的相关技术,自己设计并录制的微视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分解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3.利用实物投影仪,很直观地展示了学生做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做的知识网络图,也可以挑选几份优秀的,利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有助于收集信息进行展示交流。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班内巡视,收集学生任务单中存在的问题,面上反馈矫正“三江自然保护区”。
针对任务单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交流2分钟。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圈划任务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效果好
活动一
?
1.利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黑土地、黄土地的对比表格,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2.提示学生:指图要准确,总结要全面,条理清晰。?
1.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土壤
2.看表格,分别说出黑土地、黄土地所属的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
?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可以把地图放大,在图上标画,展示思路更清晰。
2.?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从电子白板的资源库,拖出“我国的干湿地区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答案,提高认识。
活动二
?
(过渡)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但内部也存在着差异。
1.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及时补充。最关键的是运用图中信息阐述结论。
2.
1.看课本第10页和11页的活动,独立思考三个小题,时间3分钟。
2.针对没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讨论2分钟。
3.小组代表上台给大家讲解。
利用PPT的动画功能,依次展示齐齐哈尔与石家庄、石家庄与延安的气候差异及主要原因,效果非常好。
活动三
提示学生:
1.结合图,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2.第三小题,自然方面从地形、气候、土壤三方面答题;人文方面从人口和科技两方面回答。
3.看微视频,思考:为什么华北平原不能成为商品粮基地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
看课本和相关的资料,背3分钟。
1.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17???(从自然环境分析)★★
3.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自然和人文方面(19页)★★★
?
1.利用电子白板在图中圈画济南春季的气温和降水,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答题,这样效果很明显。
2.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一方面明确了华北与东北的自然环境的不同,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影响商品粮基地的因素。
分层练习
?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以便有重点的矫正。【典例分析】部分找两个学生进行板演
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基础过关】、【典例分析】和【自我测试】,及时用红笔矫正答案。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从电子白板的资源库,拖出“测评练习题”?,重点矫正,增加了课堂的生成性。
梳理归纳
教师强调评价
学生在学案上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建构的知识网络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整合教材。本节课把“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整合在一起,保证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2、采用微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视频“商品粮基地”的播放,让学生对枯燥的记忆转换为新的观赏点,将知识融入了微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分层教学让课堂走进学生。复习课的知识点涉猎广,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为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需求,从知识上隐性分层,让不同孩子的课堂充满需求的诱惑,为达到课堂的高效,让不同层次孩子学有所获铺好基石,真正做到让课堂为学生而设计,让学习的需求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
课件23张PPT。北方地区的 自然特征与农业 问题交流
针对任务单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交流2分钟。
展示、质疑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
1.地理位置
2.主要地形区及土壤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中温带暖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指图说出
北方地区
各地形区
对应的温
度带。 温度带指图说出
北方地区
各地对应的干湿地区。干湿地区指图说出
北方地区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中温带暖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概括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气候差异气候差异主要原因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及主要原因。 石家庄纬度、海陆地形、海陆齐齐哈尔比石家庄各月气温低,齐齐哈尔比石家庄降水量少。延安比石家庄各月气温略低,延安比石家庄降水量少。齐齐哈尔 延安由此看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要
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复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
2.能结合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问题——3分钟 理解背诵1.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P17 (从自然环境分析) ★ ★
3.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自然和人文方面(19页) ★ ★ ★※分析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②春季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措施:①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②发展节水农业 (喷灌、滴灌等)
③种植耐旱作物 ※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自然和人文方面(19页)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社会经济条件:
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⑤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思考:为什么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而华北平原不能成为商品粮基地?★思考:为什么华北平原不能成为商品粮基地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地形土壤气候自然条件农业人文条件人口技术水平政策等1.能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
2.能结合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回看目标 【基础过关】2分钟评价标准:一个空1分,共8分,有错别字本空不得分 1.大兴安岭 秦岭—淮河 渤
2.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暖温带 中温带 半湿润区【典型分析】 北方冬小麦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经常发生旱情。尤其春季,华北地区小麦正值拔节期,黄淮、江淮麦区进入孕穗抽穗期,干旱常常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收成。 1—5 A B D A B
6-10 C B C A A【自我测试】自我评价
全对得A ;错1个得B;错2个得C梳理归纳 自然特征
(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影 响农业生产人口技术水平政策等春小麦,
春种、秋收冬小麦,
秋种、夏收“黑土地”指

“黄土地”指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