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9 老王(20张PPT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9 老王(20张PPT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7 21:21:48

文档简介

《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八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又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而且他们很多是追星族,每天关注的是明星,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
1、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你让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课中的问题。学生能流畅清晰有感情地表达课文内容。同学之间能互问互答,探究疑难问题。??
2、教学环节的层层深入,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明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除了教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我觉得,更应该教学生如何做人。现在的孩子,个个想当明星,个个崇拜明星,对生活中的那些卑微贫寒的人心存鄙弃,家世平凡的人,总是自怨自艾。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这样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今天让我们跟随杨绛去认识一位人力车夫老王,看看他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做小事的。(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生简单介绍。
师补充。(白板展示)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丈夫就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愧怍(kuì?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
骷髅(kū?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
将难写的词语写在作业本上
看准字形,咬准字音,全班齐读字词。
四、?走进文本,认识老王
?1、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文中的句子谈谈对老王的认识:
请用“这是一个________的老王,表现在_____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示:可以从职业、生活状况、身体情况、故事情节的角度来概括。(师白板展示)
生自由谈。
师总结。
合作探究
(一)走近老王
师白板展示:
精读课文8—16段内容,勾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赏析。提示:可以从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富有表现性的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
2、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①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直僵僵”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动的样子。 “镶嵌”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身体僵直的形态,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气,行动已经不方便了。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翳(yì):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形象而贴切地写出老王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还要登门给“我”送物品,令人感动。
③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骷髅,没有皮肉毛发的尸体。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是穷人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想着报恩,真的令人感动。
④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动作描写。“直”字用得好,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要登“我”的门给“我”送物品,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
⑤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老王发自内心的语言。两句简短的语言描写,以自己仅有的一点东西送给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老王对好心人的真情和敬重。说明老王对我这个好人一直是知恩图报。“赶忙止住”是出于老王真心,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极为老实、坦诚的人。
⑥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动作描写:“攥”字写出老王拿钱时紧张的心情。滞笨,呆滞笨拙。滞笨地。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可以看出当时老王的病已经很严重,叫人为他的身体、生活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⑦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明他行动已经不方便了,病已经很严重了。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教师总结: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人时,要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详写,这样就能做到人物鲜明,重点突出。
(二)说作者
1、老王是不幸的人,又是善良的人。那么,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呢?
同情、关心、爱护、帮助老王。
2、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A、 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C、关心老王的生活;
D、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
善良的人。
3、可是,当善良的老王去时,作者有什么感受?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拓展延伸
1、老王是社会众多平凡人物的一个代表,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穷苦人,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现在,像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还很多很多。请同学们看屏幕。(弱势群体组图)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说说你的看法。
3、每位同学都表示要多帮助弱势群体,请仿照下面例句说出你的心愿。
例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不幸的人送去温暖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给别人送去???????????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给别人送去???????????? ??;
假如我是一片云,?就给别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给别人送去?????????????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给别人送去??????????????;
七、老师小结
课件20张PPT。老王主讲教师:张卫卫
李庄镇沙墩初级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字 词 伛 攥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翳 滞笨
愧怍 yǔ zuàn huáng
pì tā dì
kū lóu yì zhì
kuì zuò速读课文 认识老王请用“这是一个________的老王,表现在_____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提示:可以从职业、生活状况、身体情况、故事情节的角度来概括。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活命”生活——打了一辈子光
棍,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残疾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
塌败的小屋凄凉艰难的老王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老王收入低,居住条件差,老王的生活“苦”。苦精神——被人瞧不
起,受侮辱他需要钱,但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愿意尽义务,非常讲感情,讲仁义,有良心,关心人,老实厚道,善良纯朴,知恩必报。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受人好处,总也不忘,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感谢我善良淳朴的老王善把三轮车周围装上半寸高边缘走近老王: 精读课文8—16段内容,勾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赏析。提示:可以从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富有表现性的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跳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对老王的友好表现在哪里?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品质?善 我们周围的“老王” 这个在街上卖红薯老人的三轮车链条被城管人员剪断,前轮钢丝被城管踩断,老人靠着墙哭泣。我们周围的“老王” 王致中,17岁,?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我们周围的“老王”我们的生活被太多假象所蒙骗,以至于缺少了真爱与关怀,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街边的乞讨,都是有组织的集团操纵,为此人们忽略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或许这个也需要我们思考些什么。冷暖相依相依为命 你认为应如何对待自己周围的“老王”?关注“老王”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_____,就要给别人送去____;把自己的想法按照以上的句式表达出来。 同一片天空,不一样的生活。每个人由于境遇的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即便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人生好起来,让世界美起来。 请记住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大家!郯城县李庄镇沙墩初级中学
张卫卫再见《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表现普通人的爱,前三篇课文侧重于体现亲情,感受亲情。《老王》这篇课文则是由亲情上升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由“小”爱上升到“大”爱。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杨绛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叙述语句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令人回味无穷。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刘老师: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这点来说,王老师这节课的目标设计的是很合适的。?
付老师: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这也是比较合理的,在具体的课堂中落实的也较好。
周老师:“关注老王”环节设计的也很好。“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李老师:“评说老王”环节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阅读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概括选文的内容。 2.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老王的什么? 3.老王送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我”给他钱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我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请你想像一些老王接过“我”给他钱的心理是怎样的? 5.文中对老王的死运用的是什么描写?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6.当我得知老王死后,总觉得心上不安,为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7.文章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但也存在着不足。因将两课时内容压缩为一课时完成,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力不从心,如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结论下得过早;最后展示弱势群体组图时,应该由学生读的文字改为自己读;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仿句练习改为课后作业等,整个教学过程有些前松后紧,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或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学生透彻理解教材、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