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 教案
教材分析
《观潮》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文章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自然景观已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可能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缺乏直观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大潮的震撼与美丽。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背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等)、课文录音、生字卡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收集有关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同时,老师可以配合视频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背景知识,如历史上的大潮、地理环境等,让学生对大潮有更全面的了解。
师生互动: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一条条白色的巨龙在江面上奔腾,潮水声震耳欲聋,非常震撼!
老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观潮》所描绘的景象。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描绘这一壮观景象的呢?
学生:是的!
老师: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震撼人心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可以巡视,纠正发音错误和指导朗读技巧。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是段落或全文,老师要纠正语病和停顿问题。
3.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如: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精彩?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4.老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强调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品读课文,感受壮观
1.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再次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深入感受大潮的汹涌澎湃。这段视频生动地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大潮的汹涌澎湃。
(2)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圈出描写大潮的词语和句子。学生通过朗读和圈画,深入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景象,并从中找出了描写大潮的词语和句子。
师生互动:
老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描绘出大潮的壮观?
学生:“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老师:很好!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潮比喻成白色城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潮的高大和壮观。还有同学找到了其他句子吗?
学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老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浪潮比作白色战马,声音形容得如同山崩地裂,生动地描绘了大潮的迅猛和力量。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朗读和圈画,我们深入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景象,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感受大潮的雄伟气势。
学生齐声朗读这两句话,进一步感受大潮的壮观。
通过描述再次播放视频、学生自由朗读、师生互动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大潮的雄伟气势,为后续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的喜悦和惊叹之情。
师生互动:
老师:(在学生朗读后)你们读得真好!我仿佛也看到了那壮观的景象。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用更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大潮?大家可以借鉴他的描述,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学生A:(尝试用更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潮)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老师:太棒了!大家可以借鉴这种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大潮的壮观景象。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比赛开始前,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如让学生们注意朗读的语调和节奏,让他们的朗读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和点评,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同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潮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后,可能会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大潮的景象。同时,学生们可能会感受到大潮的壮观与震撼,对自然景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们在全班交流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呢?”学生们可能会回答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的细节描写等。教师可以通过点拨,让学生们认识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大潮的壮丽与震撼。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交流,学生们可以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们更加投入到朗读的情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老师可以再次强调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们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不仅欣赏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还学习了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通过作者的描绘,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这在我们今后的写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找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尝试着分析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或者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一处自然景观,如何通过观察和表达将其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们将今天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五、拓展延伸
1. 欣赏其他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如黄山云海、长江三峡、珠穆朗玛峰等,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这些图片和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并尝试用文中的描写手法来描绘它。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他人的描写方法和语言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师生互动: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能不能选一处你最喜欢的,用我们刚学的描写方法来描述一下呢?
学生A:我选择的是黄山云海,它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学生B:我比较喜欢长江三峡,那里的山峦叠嶂,水流湍急,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老师:非常好,大家描述得都很生动。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练习,将你们喜欢的自然景观用我们刚学的描写手法写出来。
写作练习
(1)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曾经去过的自然景观,或者自己想象中的自然景观,写一篇描绘其壮观景象的短文。
(2)提供写作指导:指导学生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景观的美丽和壮观。
(3)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写作练习: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完成一篇关于大潮的写作练习,并尝试运用所学到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将大潮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规范和要求。
2. 收集资料:学生需要收集更多关于自然景观的资料,包括其他著名的自然景观、景观的特色和成因、景观的美丽和神秘之处等。这些资料可以为学生们以后的分享和交流做好准备,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不仅欣赏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还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用文字和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珍惜我们身边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学生们可以通过多阅读、多写作、多交流的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和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