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桃花源记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桃花源记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8 23: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一、走 近 作 者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散文家,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jìng)节先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诗人、散文家,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他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故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二、文 体 知 识
记,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读 文 解 意
每组分别负责翻译一段内容,随机抽签决定多名“翻译专家”,每位翻译专家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朗读屏幕所示文段;
2.翻译屏幕所示文段;
3.提醒需要重点注意的字词。
三、读 文 解 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三、读 文 解 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关注字词:
(1)业:职业。(2)缘:沿着、顺着。
(3)逢:遇到。(4)夹岸:两岸,这里指溪的两岸。
(5)鲜美:新鲜美好。(6)落英:落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8)穷:尽。
(9)异:惊异,差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
三、读 文 解 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三、读 文 解 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关注字词:
(1)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2)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3)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4)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三、读 文 解 意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三、读 文 解 意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关注字词:
(1)旷:空旷,广大。(2)俨然:整齐的样子。
(3)属:类。(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5)相闻:可以互相听到。(6)悉:都。
(7)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指小孩。(8)怡然:快乐的样子。
三、读 文 解 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三、读 文 解 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关注字词:
(1)乃:于是,就。(2)所从来:从哪里来。
(3)具:详细。(4)要:同“邀”,邀请。
(5)闻:听到,听说。(6)咸:全、都。
(7)问讯:询问,打听消息。(8)云:说。
(9)避:躲避。(10)妻子:妻子儿女。
(11)邑人:同邑的人,同乡。
(1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三、读 文 解 意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三、读 文 解 意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关注字词:
(1)乃:竟然,居然。(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为:对、向。(4)叹惋:感叹惋惜。
(5)延:邀请。(6)至:到。
(7)停:停留,暂时住下。(8)语:告诉。
(9)不足:不值得,不必。(10)道:说,谈论。
三、读 文 解 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三、读 文 解 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关注字词:
(1)既:已经。
(2)得:得到,获得。这里是“找到”的意思。
(3)扶:沿着、顺着。(4)向:先前的。
(5)志:做记号。(6)及:到。
(7)诣:拜访。
三、读 文 解 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三、读 文 解 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关注字词:
(1)规:打算,计划。
(2)未果:没有实现。
(3)寻:随即,不久。
(4)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四、字 词 归 纳
古今异义
鲜美 古义: _
今义: _
仿佛 古义: _
今义: _
交通 古义: _
今义: _
_
新鲜美好。
(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似乎,好像。
交错相通。
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四、字 词 归 纳
古今异义
妻子 古义: _
今义: _
绝境 古义: _
今义: _
无论 古义: _
今义: _
_
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
不会改变。
四、字 词 归 纳
古今异义
延 古义: _
今义: _
不足 古义: _
今义: _
扶 古义: _
今义: _
_
邀请。
延长;(时间)向后推迟。
不值得,不必。
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沿着,顺着。
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
不倒。
四、字 词 归 纳
古今异义
向 古义: _
今义: _
志 古义: _
今义: _
先前的
朝着某个方向/方位
标记
志向
2. 通假字
便要还家: _
同“邀”,邀请。
四、字 词 归 纳
3. 一词多义
乃 见渔人,乃大惊: _
乃不知有汉: _
作 其中往来种作: _
设酒杀鸡作食: _
寻 寻向所志: _
寻病终: _
副词,竟然、居然。
副词,于是、就。
动词,劳作。
动词,制作。
动词,寻找。
副词,随即、不久。
四、字 词 归 纳
3. 一词多义
其 欲穷其林: _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
得其船: _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_
4. 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 _
_
(2)复前行: _
代词,那。
代词,自己的。
代词,他的。
代词,指渔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惊异。
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
五、研 读 探 究
在整体通读完《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后,你和你的同学一起交流了许多看法,但有一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于是,你打算与陶渊明来一场面对面的交谈。你戴上了耳机,闭上双眼,播放起了歌手伍佰的《Last dance》,等你再次睁开眼睛时,陶渊明就坐在你的面前。
五、研 读 探 究
陶渊明在听完你找他的缘由后,非常惊喜,于是沏好了茶,和你交流起来。
不等你开口,他先满怀期待地问你:“你觉得我笔下的桃花源美吗?你认为美在哪儿?”
任务一:请你回答上述问题,思考桃花源到底美在哪些方面?
五、研 读 探 究
环境美/生态美:
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中,“平旷”和“俨然”,可以感受出桃花源里“宽阔整齐”的特点,且土地肥沃,池塘粼粼,桑树高大,竹子青翠,可见环境十分优美。
生活美/社会美: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生活美好,共享安乐,无赋税徭役之苦,无战乱炮火之灾,有的是互敬互爱、互帮互助。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描绘出了桃花源道路通达,有序整齐,同时也体现了桃花源平静安宁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份“静”,所以才能听见鸡鸣犬吠相互交织的声音,亦可见桃花源生活静美。
人情美/民风美:
在面对“闯入者”渔人的到来,善良的桃花源人民并没有警惕和害怕,反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如此好客,这便是一种人情味,人与人之间温暖待人的美。
五、研 读 探 究
陶渊明看着远处的南山,赞许地点了点头。
你喝了一口杯中的茶,取出了带在身上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你小组讨论时整理的几条疑问。你挑选出了其中几条念给陶渊明听,希望能从他口中得到解答。
五、研 读 探 究
问题一:文中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问题二:您为什么要创作这篇文章呢?
问题三:都说“陶渊明独爱菊”,又是“五柳先生”,为什么在创作时,选择了桃花来写,而不是菊或柳呢?
……
五、研 读 探 究
陶渊明听完你的问题,仰头大笑起来,片刻后缓缓对你说道:“你和同伴们提的问题十分有趣,也非常专业,其实你只需要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你回忆了一遍《桃花源记》,似乎明白了什么。
五、研 读 探 究
你似懂非懂地看着陶渊明。
他站起身来,把你领出小舍,来到院中,院子的墙脚栽种着一排排笔直葱郁的豆苗,另一角生长着一簇簇淡黄秀丽的野菊。他开口给你提示了几条信息:
五、研 读 探 究
信息一: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更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晋太元中,战争频发,短短21年爆发战争60场。
信息二: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少年作诗“猛志逸四海,骞(qiān)翮(hé)思远翥(zhù)”;中年时见证家国衰颓,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又作诗“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chěng)”。本文写自公元421年,此时陶渊明已经归隐多年,深知无法改变乱世苦难,不愿干预。
五、研 读 探 究
信息三:魏人凡破南兖(yǎn)、徐、兖、豫、青、冀六州,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馀,春燕归,巢于林木。——《资治通鉴》
信息四:时谷价踊贵,斗直五百,人相食,死者太半。时关中饥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疫,盗贼公行,模力不能制。——《晋书》
五、研 读 探 究
问题二:您为什么要创作这篇文章呢?
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们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陶渊明虚构了“桃花源”这样一个理性社会,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和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剥削压迫,脱离悲惨境遇的美好愿望。
五、研 读 探 究
问题三:都说“陶渊明独爱菊”,又是“五柳先生”,为什么在创作时,选择了桃花来写,而不是菊或柳呢?
所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茂盛美丽,生机勃勃,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也寄托着人们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平安喜乐的美好愿景。
陶渊明同时代的文学家傅玄在其《桃赋》中写道“御百鬼之妖慝(tè)兮,列神荼以司奸,辟凶邪而济正兮,岂唯荣美之足言!”也就是说,桃树还有“避凶邪”“避祸乱”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向我们传达的是既祝愿百姓能有一个快乐安宁富足的生活,又希冀百姓能逢凶化吉,免遭战乱流离之苦。
六、悟 情 促 思
思考:联系桃花源外的世界,你想到哪些写民生疾苦的诗句?
我看到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我见那桃花源外: 。
对 比 诵 读
女生:欢快明朗 男生:沉郁悲怆
领读(女):我看到桃花源里——
全体(女): 。
领读(男):我见那桃花源外——
全体(男): 。
领读(女):我看到桃花源里——
全体(女): 。
领读(男):我见那桃花源外——
全体(男): 。
领读(女):我看到桃花源里——
全体(女): 。
领读(男):我见那桃花源外——
全体(男):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如诗如画,如醉如痴,正是这样一种安逸与平静使其成了人们逃避现实的最理想的安全区。
如今,许多城市都有一处被命名为“桃花源”的景点,“桃花源”成了美好生活与人间奇境的代名词。其实,一处风景也好,一篇文章也罢,都是人们寄寓精神的凭借,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象征、一个精神图腾。
桃花源可以在于一片田园山水,可以在于一则虚构故事,也可以在于你心中那块宁静之处。
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我们,是否也曾在某个时刻遇见过自己的桃花源呢?
1.请写一写你心中的“桃花源”,字数500字左右。
2.背诵《桃花源记》。
3.预习《小石潭记》。
作 业 布 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