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2024】科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专题17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航2024】科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专题17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8 23:12:38

文档简介

专题17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命题重点】能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刻度尺、量筒等)进行安全操作,针对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画出相关装置图,题型较分散:选择、填空、实验等都会出现。
高频考点1:基本操作
考点解读:
【典例1】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显微镜调焦 D.称量液体的质量
【答案】A
【解析】1、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要距离试管口一定位置滴加液体;
2、点燃酒精灯用火柴,不能用别的酒精灯直接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显微镜调焦时两眼同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4、天平使用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解答】A、图示操作中滴管在试管口上方一定距离滴加液体,操作正确,A正确;
B、图示操作中用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操作不规范,B错误;
C、图示操作中进行显微镜调焦时眼睛没有注视目镜,操作不规范,C错误;
D、图示实验中左盘放了砝码右盘放了物体,正确操作应该是左物右砝,D错误。
高频考点2:基本实验
考点解读:
【典例2】(2023·衢州)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气体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注意事项、检验氧气的方法及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A、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长颈漏斗下端要浸入液面以下,在液面以上会使气体逸出,装置需要纠正,符合题意;
B、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伸入倒置集气瓶口,操作不需纠正,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气体是否为氧气,要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操作不需纠正,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将硫伸入到瓶底预留水的集气瓶中,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操作不需纠正,不符合题意;
高频考点3:气密性检查
考点解读:
【典例3】(2022·南湖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过滤 D.氢气还原氧化铜
【答案】B
【解析】A、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
D、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特点及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解答】A.测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B正确。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
D.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为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错误。
高频考点4:气体制取
考点解读:
【典例4】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 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刷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 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 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   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   。
(3)【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   。
【答案】(1)速度
(2)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3)水可以降低温度,减缓反应的速度
【解析】(1)在反应过程中,如果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度过快,也会造成溶液浓度的增大,从而对实验探究的问题产生影响;
(2)氧气产生的速度其实就是气泡生成的速度,可以用相同时间比体积或相同体积比时间的方法来确定速度的大小;
(3)分析对实验的描述中哪个因素发生改变,从而确定猜想的因素即可。
【解答】(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速度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3)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变量是温度,因此该实验基于的假设为:水可以降低温度,减缓反应的速度。
高频考点5:净化与除杂
考点解读:
【典例5】(2023·温州)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3)【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2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检验。
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
(4)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H2O、CO2、CO
(2)气体净化
(3)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检验CO2
(4)H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根据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含有水,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将原二氧化碳除去,经过反应又生成了二氧化碳,即原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2) 装置C和D是除去原有二氧化碳,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气体净化 ;
(3)加热CO与空气混合气体时易发生爆炸,为验证气体中有二氧化碳,需在CO反应前检验,所以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并检验CO2;
(4) H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通入气体进入H,装置内空气已排净;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移走蒸发皿
【答案】A
【解析】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试管口。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预热过的坩埚钳夹取。
2.(2021·金华)下列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向试管中加固体 C.倾倒液体 D.收集氧气
【答案】B
【解析】A、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固体药品取用原则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要看瓶塞、试剂瓶口和标签三处分析;
D、根据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分析。
【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加固体,要横持试管,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缓缓直立,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3.(2023·衢州)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考虑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式时,是否能选用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是否能选用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②③⑤需要考虑
4.(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②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若用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解析】根据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要收集干燥氧气,需将气体通过碱石灰干燥后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及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 ,不符合题意;
B、 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中会含有水蒸气,不能得到干燥氧气,不符合题意;
C、 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符合题意;
D、 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③连接,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收集气体不干燥,不符合题意;
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测定空气中O2体积大致所占比例 用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
C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将CO2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
D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D、根据除杂原则分析,除杂时所加物质只能与杂质反应且不能引入新杂质;
B、根据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分析;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既能与杂质氯化氢反应,又能与原物质二氧化碳反应,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不能代替红磷测氧气体积分数,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酚酞不能检验碳酸的生成,错误;
D、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正确。
二、非选择题
6.(2023·温州)小舟要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实验室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
[实验原理]Zn+H2SO4=ZnSO4+H2↑
[发生装置]根据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状态,小舟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收集装置]为了得到干燥的氢气,小舟设计了如图丙的装置,装置中液体a可以是   。
【答案】乙;浓硫酸
【解析】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答】由实验原理可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时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择乙;
干燥的氢气一般可用浓硫酸的吸水性。
7.(2021·金华)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二氧化锰、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下列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答案】(1)MnO2 2KCl+3O2↑或2H2O2 2H2O+O2↑或2KMnO4 K2MnO4+MnO2+O2↑。
(2)⑥③②④①⑤
【解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
(2)根据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分析。
【解答】(1)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有2KClO3 2KCl+3O2↑或2H2O2 2H2O+O2↑或2KMnO4 K2MnO4+MnO2+O2↑ ;
(2)加热固体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再加热、收集气体,然后集满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顺序为 ⑥③②④①⑤ 。
故答案为:(1)2KClO3 2KCl+3O2↑或2H2O2 2H2O+O2↑或2KMnO4 K2MnO4+MnO2+O2↑;(2) ⑥③②④①⑤ 。
8.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上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①②③④⑤器材外,还需   (填序号)
(2)小明组装装置后,开始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答案】(1)⑦⑨⑩
(2)没有在熄灭酒精灯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有:铁架台、试管、棉花,酒精灯和插有导管的单孔胶塞;收集装置有:集气瓶,水槽等;
(2)氧气收集完毕后,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后撤导管,那么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气压会减小,这时水槽里的水会沿着导管逆流进入试管,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解答】(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上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①②③④⑤器材外,还需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即⑦⑨⑩;
(2)小明组装装置后,开始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没有在熄灭酒精灯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
9.(2023·温州)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答案】(1)可能是(2)取出导管再进行验满
【解析】(1)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导管在集气瓶中也会占有一定的体积,当取出导管后,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肯定小于瓶子的容积,即集气瓶还没有收集满,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溶液②中没有未溶的白糖存在,因此它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取出导管再进行验满。
10.(2020·湖州)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它在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他设计的合成路线如图乙所示:
(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
(2)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铜,“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3)得到的产物是一种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晶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特定的形状。
【答案】(1)CuSO4 (2)乙醇 (3)熔化温度(熔点)
【解析】(1)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铜和水,所以溶液A中一定存在生成的硫酸铜;
(2)由图甲可知, 硫酸四氨合铜随乙醇的体积分数的增大溶解度减小,所以要从B溶液中析出 硫酸四氨合铜 ,可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乙醇,再过滤、洗涤、干燥;
(3)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和特定的形状;
1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   。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1)BD
(2)氢元素
(3)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
【解析】(1)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选择看气体密度与溶解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实验中干扰因素要用对比实验排除分析。
【解答】(1)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B,二氧化碳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D;
(2)因高锰酸钾中不含氢元素,所以不能生成水;
(3)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 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 ,所以要补充二氧化锰与水混合的实验;
12.(2023·衢州)某混合气体由CO、CO2、H2、水蒸气中的两种组成。小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所用药品均足量,反应均完全)。
(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丁之间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气密性良好,甲装置中广口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丁处酒精灯,再通人混合气体,过一会点燃乙处酒精灯,先观察到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一会 观察到乙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则原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是    。
【答案】(1)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 (2)①CO2 H2;②CO2 CO
【解析】(1)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解答】(1) 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丁之间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气密性良好,气体不能排出,则甲装置中广口瓶内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
(2)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丁处酒精灯,再通人混合气体,过一会点燃乙处酒精灯,先观察到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过一会观察到乙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有氢气或CO还原了氧化铜,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说明不含水蒸气,则原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是 ①CO2 H2;②CO2 CO ;
13.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___(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________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_ .
【答案】(1)长颈漏斗;乙
(2)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F;NaHCO3+HCl=NaCl+H2O+CO2↑
(3)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B装置可以利用气体的压强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乙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
(2)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原因是: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F,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装置G中的现象为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14.(2023·衢州)小科利用以下“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未知气体X的性质。
(1)变化→性质:小科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向左侧塑料瓶里倒入足量的气体X,观察到试纸A不变红,试纸B比C先变红。据此推测气体X有哪些性质?   
(2)性质→变化:通过学习知道,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如图乙,小科向充满气体X的烧瓶中注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预测将出现的现象,并写出对应的原因。   
(3)性质→应用:根据以上性质,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X,可将气体X干燥后,再选用下图中的   (填字母)方法进行收集。
【答案】(1)气体X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烧瓶,原因:气体X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
(3)B或E
【解析】(1)根据倒入X的现象确定其性质分析;
(2)根据X与氢氧化钠反应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
(3)根据X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分析。
【解答】(1)X能倒入容器, 试纸B比C先变红 ,说明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可证明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 气体X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 ,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烧瓶 。
(3) X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X,可将气体X干燥后,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B或E。
故答案为:(1) 气体X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 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烧瓶 ,气体X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 ;(3)B或E。
15.(2021·金华)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7.3克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气的体积。
(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甲图中的   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   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请计算能收集到多少升氢气。(计算结果精确到0.01%)(4)反应结束后,发现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计算值要大,请分析可能原因(写出两点).【答案】(1)B和D
(2)气泡,松手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
(3)解: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7.3克×5%=0.365克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Mg+ 2HCl=MgCl2+ H2↑
73   2
0.365克   m
=
m=0.01克
V= = =0.11升
答:能收集到0.11升的氢气。
(4)反应放热使反应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镁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气体(或“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读数时量筒内的液面高于水槽液面”、“量筒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量筒内水没有装满”等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2)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那么当试管中的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会从烧杯的管口处排出,形成气泡。松手后,温度下降,试管内气压减少,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会被吸入导管形成一段水柱。
(3)首先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然后根据镁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生成氢气的体积。
(4)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偏大,可能是气体温度高引起的,也可能是里面混有其它气体,比如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中的水蒸气,还可能是量筒内水没有装满等角度解答。
【解答】(1)反应物金属镁为固体,而稀盐酸为液体,且不需要加热,因此选择“固液常温型”,也就是发生装置选择B;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D。
(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松手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7.3g×5%=0.365g;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Mg+ 2HCl=MgCl2+ H2↑
73   2
0.365克   m

解得:m=0.01g;

(4)反应结束后,发现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计算值要大,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使反应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镁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气体(或“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读数时量筒内的液面高于水槽液面”、“量筒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量筒内水没有装满”)。
16.(2023·温州)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   。
(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
【答案】(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2)二氧化碳逸出,空气进入:且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3)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解答;
(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它们会不断的从上面的小孔逸出,进入空气,从而使电子秤的示数减小;
(3)分析电子秤示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尝试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逸出,空气进入:且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3)①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随着氢气的逸出,空气会慢慢进入桶内,从而使电子秤的示数增大,直到最后示数变成5.39g;
②由于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因此它会聚集在纸筒的上面,即正放时氢气的逸出速度大于倒放时的速度,则正放时电子秤的示数增大速度大于倒放时,如下图所示:
17.(2023九下·义乌模拟)为进一步确定湖边收集的气体的组成,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提出猜想】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H4、CO2、CO和H2O。
【查阅资料】CO+CuOCu+CO2 CH4+4CuO4Cu+CO2+2H2O
【设计方案】: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猜想”的实验探究。已知:A为储气罐,存放湖边收集的气体;B中装有浓硫酸;C中装有CuO;D中盛装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E中装有氢氧化钙溶液。
【讨论与交流】
(1)该系列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写出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尾气处理方法   。
(2)请你设计完成如图方框内的实验方案(选用下列装置,按连接顺序填写)   。
(3)原气体中若含有CH4,则D中的现象是   。
(4)老师认为以上设计仍有缺陷,不能确定CO气体是否存在。小王同学和小李同学想通过定量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于是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E装置中的试剂改为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对D、E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进行称量,数据计入下表中:
  反应前 反应后
D装置 100g 103.6g
E装置 120g 125.5g
你认为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后能否得出原气体中含有CO的结论,并简要分析:   。
【答案】(1)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
(2)2、1、3
(3)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4)能,由方程式可知,D装置增重质量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产生水的质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克,而E装置增重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为5.5克。
【解析】(1)根据CO实验尾气可点燃或收集处理分析;
(2)根据检验气体时要先验证水,再检验其它气体分析;
(3)根据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分析;
(4)根据D装置增重质量即为生成水质量,E增重质量为二氧化碳质量,由方程式中质量关系确定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再由二氧化碳总质量确定CO存在分析。
【解答】(1)CO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的尾气可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
(2)要证明气体成分,需先验证水并除去水,再检验二氧化碳并除去,然后利用一氧化碳和甲烷能与氧化铜反应,通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验证甲烷和一氧化碳,方框中为验证水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即2、1、3。
(3)原气体中若含有CH4,与氧化铜反应后有水生成,D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4)D装置增重质量即为生成水的质量,生成水为3.6克,设甲烷生成3.6克水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CH4+4CuO4Cu+ CO2+ 2H2O
  44 36
  x 3.6g
44:36=x:3.6g
x=4.4g,而生成二氧化碳总质量为E装置增重质量,即5.5克,说明原气体中含有CO。
故答案为:(1)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2)2、1、3;(3)白色固体变成蓝色;(4)能,由方程式可知,D装置增重质量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产生水的质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克,而E装置增重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为5.5克。
18.(2023·衢州)小明在参考书上看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的两种实验装置:图1用酒精灯(火焰温度400℃~ 500℃左右)加热,图2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加热。小明产生了疑惑: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他猜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产物的成分可能不同。于是他按图组装装置并检查好气密性,进行探究:
①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装入等量氧化铁粉末,连接装置,开始实验。当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时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②小明把两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分别倒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发现黑色粉末均能被磁铁吸引。根据已有知识他判断黑色粉末可能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③为进一步确定成分,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Fe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Fe3O4不能。于是他分别取等量黑色粉末装入两支试管,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情况如下表:
实验记录表
粉末来源 产生气泡的情况
图1装置 未观察到气泡
图2装置 大量气泡
由此,小明确定两装置中产物的成分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   ,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   气体生成。
(2)在②中小明是利用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进行判别的。
(3)结合①②③实验结果,小明判断图1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O2
(2)物理
(3)CO+3Fe2O3 CO2+2Fe3O4
【解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需先排尽装置内空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根据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3)根据所给实验现象确定图1中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方程式分析。
【解答】(1) 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发生爆炸,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通入一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空气, 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2) 在②中小明用磁铁吸引黑色固体,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判别。
(3) 图1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加入稀硫酸未观察到气泡,说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则图1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Fe2O3 CO2+2Fe3O4 。
19.(2023·衢州)在医院,吸氧的患者每小时消耗600L氧气,费用为4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成本是多少呢?小科在图甲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和水,用注射器吸入20mL过氧化氢溶液并全部注入锥形瓶中,测得装置的总质量变化如图乙。
(1)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2)根据实验数据,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20mL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已知上述20mL过氧化氢溶液的成本为0.4元,若在实验室用同样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600L氧气(密度取1.4g/L),需要的成本是   元,可见在实验时应节约药品。(不计其它成本)
(4)小科连接图甲和图丙装置,用注射器另取4mL同样的过氧化氢溶液,通过直接测量氧气的体积来计算成本。若不考虑导管对实验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
A.广口瓶中的水面上有少量植物油,能防止氧气溶于水
B.实验前图丙装置中广口瓶内的水量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C.读数时量筒中的水面高于广口瓶内的液面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
D.测得氧气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增加的水的体积减去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答案】(1)1.4
(2)设20mL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 2H2O+ O2↑
68 32
x 1.4g
x=2.975g
(3)240
(4)A;C;D
【解析】氧气是氧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化学式O2,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是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包括有机化合物的腐败)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在金属的切割和焊接中。是用纯度93.5%~99.2%的氧气与可燃气(如乙炔)混合,产生极高温度的火焰,从而使金属熔融。冶金过程离不开氧气。为了强化硝酸和硫酸的生产过程也需要氧。不用空气而用氧与水蒸气的混合物吹入煤气气化炉中,能得到高热值的煤气。医疗用气极为重要。
【解答】(1)从乙图中质量的变化量中可以看出完全分解的氧气质量为413.7-412.3=1.4克;
(3)若在实验室用同样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600L氧气(密度取1.4g/L) ,氧气的质量=600L×1.4g/L=840克;
是20mL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质量的600倍,所以所需的过氧化氢的成本=0.4元×600=240元;
(4)氧气微溶于水,所以B有影响,B错误;ACD都是合理的;A中广口瓶中的水面上有少量植物油,能防止氧气溶于水,导致测得的体积减小,正确;C:读数时量筒中的水面高于广口瓶内的液面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因为此时右边的液体压强大,B正确;D:测得氧气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增加的水的体积减去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正确,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也会使得甲中气体像丙中压入,D正确;
题型分析
聚焦高频
专项练习
9专题17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命题重点】能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刻度尺、量筒等)进行安全操作,针对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画出相关装置图,题型较分散:选择、填空、实验等都会出现。
高频考点1:基本操作
考点解读:
【典例1】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显微镜调焦 D.称量液体的质量
高频考点2:基本实验
考点解读:
【典例2】(2023·衢州)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 B. C. D.
高频考点3:气密性检查
考点解读:
【典例3】(2022·南湖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过滤 D.氢气还原氧化铜
高频考点4:气体制取
考点解读:
【典例4】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 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刷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 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 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   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   。
(3)【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   。
高频考点5:净化与除杂
考点解读:
【典例5】(2023·温州)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3)【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2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检验。
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
(4)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   。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移走蒸发皿
2.(2021·金华)下列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向试管中加固体 C.倾倒液体 D.收集氧气
3.(2023·衢州)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4.(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②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若用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测定空气中O2体积大致所占比例 用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
C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将CO2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
D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6.(2023·温州)小舟要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实验室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
[实验原理]Zn+H2SO4=ZnSO4+H2↑
[发生装置]根据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状态,小舟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收集装置]为了得到干燥的氢气,小舟设计了如图丙的装置,装置中液体a可以是   。
7.(2021·金华)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二氧化锰、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下列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8.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上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①②③④⑤器材外,还需   (填序号)
(2)小明组装装置后,开始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9.(2023·温州)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10.(2020·湖州)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它在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他设计的合成路线如图乙所示:
(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
(2)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铜,“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3)得到的产物是一种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晶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特定的形状。
1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   。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12.(2023·衢州)某混合气体由CO、CO2、H2、水蒸气中的两种组成。小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所用药品均足量,反应均完全)。
(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丁之间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气密性良好,甲装置中广口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丁处酒精灯,再通人混合气体,过一会点燃乙处酒精灯,先观察到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一会 观察到乙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则原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是    。
13.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___(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________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_ .
14.(2023·衢州)小科利用以下“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未知气体X的性质。
(1)变化→性质:小科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向左侧塑料瓶里倒入足量的气体X,观察到试纸A不变红,试纸B比C先变红。据此推测气体X有哪些性质?   
(2)性质→变化:通过学习知道,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如图乙,小科向充满气体X的烧瓶中注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预测将出现的现象,并写出对应的原因。   
(3)性质→应用:根据以上性质,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X,可将气体X干燥后,再选用下图中的   (填字母)方法进行收集。
15.(2021·金华)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7.3克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气的体积。
(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甲图中的   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   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请计算能收集到多少升氢气。(计算结果精确到0.01%)(4)反应结束后,发现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计算值要大,请分析可能原因(写出两点).
16.(2023·温州)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   。
(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
17.(2023九下·义乌模拟)为进一步确定湖边收集的气体的组成,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提出猜想】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H4、CO2、CO和H2O。
【查阅资料】CO+CuOCu+CO2 CH4+4CuO4Cu+CO2+2H2O
【设计方案】: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猜想”的实验探究。已知:A为储气罐,存放湖边收集的气体;B中装有浓硫酸;C中装有CuO;D中盛装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E中装有氢氧化钙溶液。
【讨论与交流】
(1)该系列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写出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尾气处理方法   。
(2)请你设计完成如图方框内的实验方案(选用下列装置,按连接顺序填写)   。
(3)原气体中若含有CH4,则D中的现象是   。
(4)老师认为以上设计仍有缺陷,不能确定CO气体是否存在。小王同学和小李同学想通过定量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于是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E装置中的试剂改为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对D、E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进行称量,数据计入下表中:
  反应前 反应后
D装置 100g 103.6g
E装置 120g 125.5g
你认为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后能否得出原气体中含有CO的结论,并简要分析:   。
18.(2023·衢州)小明在参考书上看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的两种实验装置:图1用酒精灯(火焰温度400℃~ 500℃左右)加热,图2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加热。小明产生了疑惑: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他猜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产物的成分可能不同。于是他按图组装装置并检查好气密性,进行探究:
①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装入等量氧化铁粉末,连接装置,开始实验。当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时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②小明把两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分别倒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发现黑色粉末均能被磁铁吸引。根据已有知识他判断黑色粉末可能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③为进一步确定成分,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Fe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Fe3O4不能。于是他分别取等量黑色粉末装入两支试管,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情况如下表:实验记录表
粉末来源 产生气泡的情况
图1装置 未观察到气泡
图2装置 大量气泡
由此,小明确定两装置中产物的成分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   ,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   气体生成。
(2)在②中小明是利用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进行判别的。
(3)结合①②③实验结果,小明判断图1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23·衢州)在医院,吸氧的患者每小时消耗600L氧气,费用为4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成本是多少呢?小科在图甲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和水,用注射器吸入20mL过氧化氢溶液并全部注入锥形瓶中,测得装置的总质量变化如图乙。
(1)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2)根据实验数据,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20mL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已知上述20mL过氧化氢溶液的成本为0.4元,若在实验室用同样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600L氧气(密度取1.4g/L),需要的成本是   元,可见在实验时应节约药品。(不计其它成本)
(4)小科连接图甲和图丙装置,用注射器另取4mL同样的过氧化氢溶液,通过直接测量氧气的体积来计算成本。若不考虑导管对实验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
A.广口瓶中的水面上有少量植物油,能防止氧气溶于水
B.实验前图丙装置中广口瓶内的水量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C.读数时量筒中的水面高于广口瓶内的液面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
D.测得氧气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增加的水的体积减去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题型分析
聚焦高频
专项练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