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1: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为了揭开这些奥秘,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不断地假设,反复地推理,严密地求证,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相。每个奥秘的揭开过程都充满了曲折和反复。因此,阅读《昆虫记》便成为让人惊叹不已、欲罢不能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在法布尔那个时代,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等,极少去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不重视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法布尔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曾这样反驳当时有些人对他的责难:“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
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
探究提示:1.精读书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实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做好观察笔记。
【专题特训】
1.【新题型】结合你对《昆虫记》整本书的阅读,判断下列对昆虫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B.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剪”下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C.解剖被毒蜘蛛咬伤“会哭闹”的小麻雀后,发现它的神经被麻醉了。
D.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解析:C.原文中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所以选项内容与原文不符。故选C。
2.【新题型】读完《昆虫记》,小语惊叹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以野外观察法研究自然界中的生灵。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与小语一起跟着法布尔学观察,体会其科研精神。
 爬上果树看螳
螂而忘了时间 
 孜孜不倦、积极探
索、专心致志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
  探究提示:1.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科学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核心知识点】
【专题特训】
1.【新题型】下面是班级“《昆虫记》中作者的探究精神”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昆虫记》内容,将对话补充完整。
  老师: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 (1)   ,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因此,我们阅读《昆虫记》就要注意体会作品所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以及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探究精神。例如作者通过反复试验证明红蚂蚁不能靠(2)  . 认出回家的路,而是靠(3)   。请你再举出一个体现作者探究精神的事例。
 普及科学知识 
 准确的记忆力 
 嗅觉
你:(4)  .
.
.
.
.
 法布尔提出了大头黑步甲会因地表环境改变而
采取假死之外逃生方式的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把大头
黑步甲放在木头上、玻璃上、沙土上,还有松软的泥土地
上,发现它始终采取假死的方式,于是得出假设不成立的
结论。
2.【综合阅读·新考向】在学校组织的名著阅读交流会上,针对八年级上册所涉及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两本书,张浩同学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初读《红星照耀中国》,如偶遇一位风尘仆仆的长者,虽交流有些困难,待深谙其身世后会愈加敬重;随意翻开《昆虫记》,就像一下子闯进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邂逅了不少自然界的朋友,找回了童年的奇趣。”
  请从《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两本书中任选一部,简析张浩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 是纪实作品,用纪实手法忠实地描绘了红色中国的真实情况。所写内容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阅读时须清楚把握作品所写事实,最终获得启迪。
示例二:《昆虫记》 是科普作品,真实有趣地再现了昆虫世界。其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深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喜欢)。
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探究提示: 1.从写作的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
2.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核心知识点】
【专题特训】
1.【新题型】阅读名著,要有合适的关注点,如下表所列。请参照示例,补充表格。
摆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
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
幼虫落地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
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描写蝉
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等内容,观
2.【新题型】小星摘抄了《昆虫记》中一段描写七星瓢虫的精彩片段,想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批注,请你帮助他完成。
【片段】七星瓢虫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示例一:“吓退”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瓢虫身上的颜色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写出瓢虫身上的颜色有阻吓作用的特点。读来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示例二: 把瓢虫鼓鼓的身体比喻为“半粒豌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瓢虫体形特点。读来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这个寓言是造谣,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震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我不是说哀恳吗 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 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作者笔下的蚂蚁与蝉与寓言中的蚂蚁与蝉有什么不同 (2分)
作者笔下的蝉是勤苦的生产者,蚂蚁是贪婪霸道的掠夺者;(1分)但寓言中蚂蚁是勤奋的劳动者,而蝉则是好逸恶劳的享乐者。(1分)
2.《昆虫记》让人读来情趣盎然。请结合选文分析作者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4分)
①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如选文将蚂蚁描述成“厚着脸皮去抢劫”的掠食者,先是“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胆子”变大后竟然要将蝉赶走,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蚂蚁与蝉的关系;(2分)②语言诙谐,行为活泼:如选文中用“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传神地描述昆虫口渴难耐的情形,以“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再现了蚂蚁贪婪掠夺蝉的劳动成果的情形,让人如临其境。(2分)
3.事实与寓言完全相反,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 (4分)
事实是作者长期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符合客观生物习性的,是科学知识;(2分)寓言中关于蚂蚁与蝉的描述,是作者为了寄寓一定的人生道理而进行的想象,是文学虚构。(1分)二者的写作目的不同,要求各异。(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