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变成树之后的奇妙经历,体会想象的乐趣。
2.能够大胆想象,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二、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中奇妙的想象,理解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能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确保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把握。
提问:“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变成了树之后有哪些奇妙经历?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谁能回忆一下,“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
生:(回答)
师:很好,那么变成了树之后,“我”又有哪些奇妙经历呢?
生:(回答)
(二)深入理解与想象
1.朗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想:“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弄清变化的原因。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板书:真希望)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2.读句子,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出示第 4 自然段。引导想象我是怎么变的?
指导读出神奇。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出示《语文作业本》第 4 题。指名说、写一写、展示。
3.体会初变树的乐趣。
(1)读一读第5~8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感知鸟窝的形状美。
①课件出示树的图片,然后依次出现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鸟窝。
②学生进行补充填空。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 )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 )。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鸟窝里的幸福。
①学生汇报交流。
②课件出示句子:
句1: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句2: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④鼓励学生找出文中另一个设问句读一读,巩固设问句的特点及作用。
⑤找出这部分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如: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⑥多种形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体会现实的幸福。
(1)“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正是该吃饭的时候,我很饿了。)
但是没有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变成大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口水流下来了), 你从“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这段话中感受到什么 (“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
(2)同学们,这段话真有意思,让我们来一起合作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3)小动物们都不知道这是莹莹的口水,那谁知道 (英英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前半部分,生读后半部分。
(4)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了吗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英英身边,谁是不变的 (妈妈对英英的关心是不变的。)
(三)拓展与分享
1.讨论“我”变成树后的奇妙经历,如身上长出鸟窝、小动物们来做客等。
2.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棵树,你希望你的树上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
师:课文中“我”的经历真是奇妙有趣。现在,我想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棵树,你希望你的树上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
(学生闭眼想象)
师:好,现在请你们睁开眼睛,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你的想象故事。
(小组讨论)
3.小组讨论,每组分享一个想象的故事。
4.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鼓励大胆表达。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分享你们的想象故事呢?
(小组代表上台分享)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那么,你们觉得想象和现实有什么关系呢?
生:(回答)
5.讨论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但也要基于现实。
(四)课堂练习
1.学生尝试写下自己的想象故事,可以是一段话或一个小故事。
2.选择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
1.师: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那么多奇妙的想象故事,真是有趣极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保持这份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发现更多的美好。下课!
2.布置作业: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想象故事,并尝试给家人或朋友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