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29年,德国为解决科隆与波恩间的交通堵塞问题而修建公路,此道被视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公路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当时的科隆市长阿登纳认为:未来的道路就是这个样子的。对此公路修建分析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德国经济高速发展 B.得益于汽车工业的发展
C.刺激了郊区购物中心出现 D.受到了高铁问世的启发
2.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交通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说明( )
A.中国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 B.交通网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所需
C.中国指导不同交通有序竞争 D.中国建立世界上最完善的交通网
3.如图为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统计图,据此可知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单位:次)( )
A.物流服务网络已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B.交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
C.“一带一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D.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友好
4.如表为2020年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表。据表可知( )
范围 高速铁路里程 (公里) 面积(万平方公里) 高速铁路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
东北 3712 79 47
东部 11543 92 125
中部 9966 103 97
西部 8589 688 12
A.高铁建设与各地经济水平相关 B.中国的路网规模引领全世界
C.中国高铁建设领先于时代要求 D.高铁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5.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中国的充电桩建设不断加快。下图所示为2015—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状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
A.低碳出行方式更趋便利 B.传统汽车产销结构受阻
C.民间资本主导交通发展 D.能源紧缺影响经济发展
6.1880年5月美国一个民间基层组织发起“好路运动”(Good Roads Movement),其宗旨就是呼吁政府平整道路。20世纪初“好路运动”达到了高潮。在该运动的影响下,从1914年到1920年,第一条横跨美国的水泥公路铺设完成,被命名为“林肯公路”。对于这段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好路运动”源于汽车的普及
B.“林肯公路”是世界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C.华工充当了“林肯公路”的主要劳动力
D.美国的空中航线已先于“林肯公路”开通
7.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分15秒 ——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怡园 45分55秒 46分35利 40秒
六渡桥 55分45利 56分15私 30秒
宝善街 58分5秒 58分50秒 45秒
居仁门 1时01分20秒 1时01分45利 25秒
硫口 1时04分30秒 ——
——根据《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编制
A.武汉公共交通事业领先全国 B.交通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观念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折射出武汉人们生活节奏快
8.2021年,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出通知,除游轮和液化天然气燃料船外,对其他所有船舶的收费上调6%。同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也宣布将对产生较高碳排放的船舶收取更高的“通行费”。这些通告的发布意在( )
A.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 B.强化运河的生态屏障
C.增加沿线国家的收入 D.从列强手中收回主权
9.下图为我国高速公路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B.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特征
C.我国高速公路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D.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
10.如图是2010—2018年全球航空货物运输量及增长情况。这反映了航空运输( )
A.健全了国际合作机制 B.推动人力物力全球流动
C.发展了全球运输网络 D.助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11.以下是关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建设成就。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
②中国大陆第一条 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
③中国第一条 地铁——北京地铁
④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 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2.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论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对此时天津交通概况解读正确的是( )
A.时人可选择铁路、电车、地铁出行 B.推动城市面积扩大与功能分区
C.城市公共交通始于20世纪20年代 D.为开放公众邮寄业务准备条件
13.现代交通运输高速发展。下列关于20世纪以来海陆空交通发展成果的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④①③②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14.如表为2020年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表。据表可知( )
2020年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表
范围 高速铁路里程(公里) 面积(万平方公里) 高速铁路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
东北 3712 79 47
东部 11543 92 125
中部 9966 103 97
西部 8589 688 12
A.中国高铁建设落后于时代要求 B.中国的路网规模引领全世界
C.高铁建设与各地经济水平相关 D.高铁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5.1830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开通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私人铁路公司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迅速扩张。随着大型路网优势的逐步显现,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为解决路网连结问题,议会于1846年立法规定铁路公司必须采用标准铁轨。材料反映( )
A.英国交通运输的多元化 B.交通发展促进社会变迁
C.英国铁路交通领先世界 D.交通变革促进了工业化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津浦铁路一直是重点投资对象。20世纪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连接在一起,才有了现在的京沪铁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沪铁路多次提速。同时,还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高铁技术迅速发展。2011年,京沪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京沪铁路的客运压力。
——摘编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2011)》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在①、②、③、④四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交通快速发展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 里程(公里) 投资主体和方式
1876~1912年 9100 1800 清政府拨款、赎回、商办。
7300 列强贷款直接投资
1912~1927年 4000 北洋军阀政府利用列强贷款
1928~1937年 3700 中外合办(官僚资本和西方垄断资本)
1928~1931年 900 省商合营
1937~1945年 1900 国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和滥发货币的办法。
1931~1945年 5700 日本利用掠夺中国的财富和中国劳工修建
900
1876~1949年 建成铁路26200公里,期间拆毁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陆剩余铁路仅22600公里。
——摘编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二 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采用社会融资的方式修建铁路。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从引进外源技术的“和谐号CRH1”,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最快的“复兴号CR400”,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截止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0474千米,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4.5万公里的“八纵八横”计划,也有望在原定的2030年前顺利完成。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的变化,并分析中国高铁发展迅速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后,将战国时期各国道路整合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开辟出通往岭南地区的水陆交通线。汉唐时期,南北道路交通空前加强,西北、东北、西南陆路交通进一步向外拓展。宋代,民间开辟且免征商税的私路出现,官路体系下驿路与县路之别正式制度化。元朝陆路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各个行省和统治区延伸,尤其是向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延伸更广。明代基本承袭了元代的陆路交通格局。清代根据驿站设置状况,将驿路分为三等:主要由北京通往各省城的官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的大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小路,官路和大路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需要。
——摘编自曹家齐《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
材料二 2008年底,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0302公里,一级公路54216公里,二级公路28522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例为10.72%。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199.56万公里,路面铺装率达到53.5%。公路密度由1949年的0.8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38.8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2.5万公里,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比例增加到98.54%和88.15%,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从高原到山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贫困老区的各个角落。公路养护里程475.7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8.2%。
——据李晶《中国公路建设60年:从8.07万公里到373万公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道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公路建设的新发展,并对其成就进行简要评价。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则有关马车的考古发现
哈萨克斯坦卡拉塔乌山脉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这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与甲骨文的“车”字完全一致
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及小双桥等商代早期遗址,均未发现马骨及两轮车辆遗存;目前尚未发现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3世纪)以前,中国境内的畜养家马与战车的遗迹
商代晚期的陕西西安老牛坡遗址与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发现的车马坑,马车构造与殷墟所见相同;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两轮马车,结构力学合理,制作工艺精良,且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绝非初创草成之作
从殷墟遗存看,中国制造的战车在各个方面已远超中亚、西亚地区。进入西周后,战车结构大体因袭商制,并加以改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之原型
——据于成龙《殷墟战车何以实证早期东西方文明互鉴 》等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 2015年以来,美国将自动驾驶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布了多项自动驾驶指导政策。美国自动驾驶关注点从小汽车自动化延伸至公交、货运物流,并推动港口、公路多模式多场景示范运营。2020年2月,中国多部门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美国以公路智能运维和车联网技术部署为契机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日本以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为载体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欧洲推动跨国统一的核心网络信息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摘编自韩广广等《美国〈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2020—2025〉解读及未来发展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后期马车的特点。
(2)材料二为近代早期有确切年代的绘有人力车的绘画,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人力车产生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各国加快智能交通建设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交通工具演变历程中得出的认识。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德国)。据材料“德国为解决科隆与波恩间的交通堵塞问题而修建公路”可知,德国修建高速公路的原因是因为汽车工业发展,汽车使用量增加,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正值经济大危机爆发之际,德国经济受到冲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购物中心仍旧位于城市,而不位于郊区,排除C项;高铁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加快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说明交通网建设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交通有序竞争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建立世界上最完善的交通网,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2021年中欧。根据材料可知,铁路网络对连接欧亚大陆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中亚、中东欧等沿线内陆国家。2014年,总计只有308个班次,且西行和东行不平衡;到2021年,总计开行达到15183班次。中欧班列不仅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货物贸易,也促进了中国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中欧班列推动沿线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C项正确;仅从中欧班列开行数来看不能看出物流服务网络的空间范围,排除A项;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但是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运输成本降低和中欧关系友好的结论,材料依据不足,排除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高铁密度大,西部地区经济相对发展慢,高铁密度小,说明高铁建设与各地经济水平相关,A项正确;材料并未与其他国家对比,无法说明中国的路网规模引领全世界,排除B项;材料对比了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的差异,主旨并非体现中国高铁建设引领时代要求,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高铁的密度,并未涉及高铁对城市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充电桩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的畅销,有利于民众的低碳出行,A项正确;B项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交通发展由国家掌握,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能源短缺,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0年至1920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林肯公路”铺设于1914-192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空中航线,美国的空中航线已先于“林肯公路”开通,D项正确;“好路运动”出现时汽车尚未发明,排除A项;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德国的科隆-波恩高速公路,排除B项;华工在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筑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非“林肯公路”,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由材料可知,汉口地区的公交时间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时刻表,由此建立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B项正确;依据材料信息无法断定武汉公共交通事业是否领先全国,排除A项;由材料中公共交通的调度时刻表无法推断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展示的是公交时刻运行表,不能反映出武汉人们生活节奏快,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除游轮和液化天然气燃料船外,对其他所有船舶的收费上调6%。同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也宣布将对产生较高碳排放的船舶收取更高的‘通行费’”等信息可知,埃及和巴拿马收取通行费是为了限制高碳排放的船舶,从而减少经过运河的碳排放,强化运河的生态屏障,B项正确;这些通告的发布是为了强化运河的生态保障,并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排除A项;征收通行费虽然能够增加沿线国家的收入,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2021年之前,埃及和巴拿马就早已经收回了运河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88年10月31日,历经四年时间,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D项正确;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在1932年,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科隆至波恩线),排除A项;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特征,排除B项;我国高速公路核心技术尚未实现自主创新,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10—2018年(世界)。根据材料柱状分布图可以看出,2010—2018年全球航空货物运输量在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全球航空货物运输量及增长情况并不能反映出国际合作机制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货物运输,和人力流动无关,排除B项;航空运输只是运输网络的一部分,其发展不能推动全球运输网络的发展,C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时间是1960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于1988年通车;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在1969年通车;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④,C项正确;A、B、D三项排序有误,排除。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天津市的发展从围绕旧城到沿河流、沿铁路和围绕电车道,都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说明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推动城市面积扩大与功能分区,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尚未出现地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公共交通的发展,但并非此时才开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市的变化,市内交通与较远距离的邮寄业务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2023年,墨脱公路全线通车。由此可知,正确的排序为④①③②;墨脱公路全线通车于2023年,②应处于最后,排除B项;“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开启于1964年,④应该处于首位,排除C项;英法海底隧道开通于1994年,应处于东海道新干线”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高铁密度大,西部地区经济相对发展慢,高铁密度小,说明高铁建设与各地经济水平相关,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高铁建设引领时代要求,排除A项;材料并未与其他国家对比,无法说明中国的路网规模引领全世界,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高铁的密度,并未涉及高铁对城市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0年(英国)。根据材料“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迅速扩张”“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议会于1846年立法”等信息,反映交通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和国家立法加强对交通运输管理等,体现了交通发展推动了社会变迁,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交通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交通领先世界,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英国铁路交通运输业发展,不能体现交通推动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发展特点:①: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②: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或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迅速;③: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④:20世纪40~50年代较为平稳发展(或稍有下降)。
主要经济因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或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
(2)快速发展的原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任答3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英国城市化的曲线图看出英国近代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①处是18世纪上半期,此时发展缓慢;②处是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此时发展迅速;③处是20世纪30年代,此时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④处是20世纪40—50年代,此时发展较为平稳。影响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产业的推动。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新中国建立后,交通建设能够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主要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等。
17.(1)特点:发展十分缓慢,受外国资本控制。
历史影响:近代中国铁路被列强控制,成为对华资本输出和武装侵略的重要工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迁和思想解放。
(2)变化:实现独立自主修建;由仿制到自主研发;铁路里程由落后到领先;技术开始对外输出等。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需要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的图表内容可知,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直接投资、贷款给中国修建、掠夺中国的财富修建的铁路占据了大部分,可得出近代中国铁路大部分受到外国资本控制;根据材料一的“1876—1912年,修建9100公里”与“1912—1927年,修建4000公里”可知,平均每年修建的铁路不超过300公里,可得出近代中国的铁路修建十分缓慢。影响:根据材料一的“列强贷款直接投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铁路被列强控制并且成为对华资本输出和武装侵略的重要工具;从铁路业发展的角度看,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的发展角度看,可得出近代铁路建设促进商品的流通,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的角度看,可得出近代铁路建设有利于社会风俗变迁和思想解放。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直接投资、贷款给中国修建、掠夺中国的财富修建的铁路占据了大部分到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可得出实现独立自主修建;根据材料“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从引进外源技术的‘和谐号CRH1’,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最快的‘复兴号CR400 ’”,可得出由仿制到自主研发;根据材料“截止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0474千米,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4.5万公里的‘八纵八横’计划,也有望在原定的2030年前顺利完成”,可得出铁路里程由落后到领先;根据材料“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得出技术开始对外输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便利技术引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促进铁路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进步促进铁路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运输的需要促进铁路发展。
18.(1)特点:政治、军事色彩浓厚;历代王朝高度重视;以都城为中心向外延伸;规模随开疆拓土而扩大;实现道路建设制度化;道路等级分明。(任答两点即可)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王朝统治;保持政令畅通,满足军事需要;密切各地之间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有效控制边疆,宣示王朝权威。(任答两点即可)
(2)新发展:速度快;质量高;路网规模大、密度高;农村公路实现普及。(任答三点即可)
简评: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性质;反映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任答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封建王朝道路建设政治、军事色彩浓厚;根据材料“汉唐时期,南北道路交通空前加强,西北、东北、西南陆路交通进一步向外拓展”,可得出历代王朝高度重视;根据材料“元朝陆路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各个行省和统治区延伸”,可得出以都城为中心向外延伸;根据材料“元朝陆路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各个行省和统治区延伸,尤其是向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延伸更广”,可得出规模随开疆拓土而扩大;根据材料“宋代,民间开辟且免征商税的私路出现,官路体系下驿路与县路之别正式制度化”,可得出实现道路建设制度化;根据材料“清代根据驿站设置状况,将驿路分为三等”,可得出道路等级分明。
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建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王朝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的建设有利于保持政令畅通,满足军事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的建设有利于密切各地之间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建设有效控制边疆,宣示王朝权威。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新发展:根据材料“2008年底,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可得出速度快;根据材料“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199.56 万公里,路面铺装率达到53.5%”,可得出质量高;根据材料“公路密度由1949年的0.8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38.86公里/百平方公里”,可得出路网规模大、密度高;根据材料“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2.5万公里,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比例增加到98.54%和88.15%,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从高原到山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贫困老区的各个角落”,可得出农村公路实现普及。
简评:可从修建道路的目的、快速发展的原因、作用等角度进行论述,如: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性质;反映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
19.(1)特点:技术含量高;形制较为成熟、完备;受到异域文明影响;用途多元(运输、军事等);影响深远。
(2)科技落后与现代化的需求,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出行需求;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增长,需求增多;传统工农业的破产,为其提供了较多的劳动力;适应了城市街道狭窄的需要;日本的推广和引用。
(3)提升国家战略能力的需求;提高交通利用率的客观要求;解决交通拥堵的现实需求;智能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4)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交通变革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交通变革;社会需求也是交通变革的重要原因;交通变革体现了国家综合发展水平。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商(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两轮马车,结构力学合理,制作工艺精良,且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绝非初创草成之作”,可得出技术含量高和形制较为成熟、完备;根据材料“从殷墟遗存看,中国制造的战车在各个方面已远超中亚、西亚地区”,可得出受到异域文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途多元(运输、军事等);根据材料“进入西周后,战车结构大体因袭商制,并加以改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之原型”,可得出影响深远。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7世纪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力车产生的原因是科技落后与现代化的需求,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出行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力车产生的原因是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增长,需求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力车产生的原因是传统工农业的破产,为其提供了较多的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力车产生的原因是适应了城市街道狭窄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力车产生的原因是日本的推广和引用。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2015年以来,美国将自动驾驶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布了多项自动驾驶指导政策”,可得出提升国家战略能力的需求;根据材料“美国自动驾驶关注点从小汽车自动化延伸至公交、货运物流,并推动港口、公路多模式多场景示范运营”,可得出提高交通利用率的客观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交通拥堵的现实需求;根据材料“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美国以公路智能运维和车联网技术部署为契机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可得出智能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4)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世界。综合上述材料,可从交通变革的原因来进行论述。如: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交通变革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交通变革;社会需求也是交通变革的重要原因;交通变革体现了国家综合发展水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