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汉书·平帝纪》记载:从公元8—253年的200余年间,有记载的大疫就达18次。如“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病者,舍空邸等二,为置医药”。古人重视公共卫生和疫病的防治,也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的寺庙病坊收治病人 B.《本草纲目》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C.为防治天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D.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非常重要的工程
2.明末清初,战争不断,疫病肆虐,江苏吴县吴有性弃科举而从医,留下了医学名著《瘟疫论》。嘉庆五年,江苏扬州李炳依据汉代中医临床学经典著作,结合自身的医学实践,对《瘟疫论》进行继承和扬弃,著成《辨疫琐言》。结合所学,李炳依据的经典著作是( )
A.《皇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唐本草》
3.张仲景:“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强调了顺应四时养生,预防疾病。他积累临床经验,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列属于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肘后备急方》
4.1817年出版的由邱嬉所著的《引痘略》,将英国的牛痘医术与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将上臂种痘部位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消泺、清冷渊二穴,并以经络脏腑理论作了诠释,促进种痘术在中国的推广。这反映了( )
A.中西方医学是同根同源 B.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
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推崇 D.西医开始传入至中国
5.中世纪的威尼斯处理黑死病的思路和方法对现代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仍有借鉴意义。据下表可知,当时威尼斯( )
消灭污染源 每天派出船只,在城内的水道里“巡逻收尸”;选择远离城市的偏僻荒岛,挖个大坑,把死者埋入其中,以杜绝尸体传染。
建立隔离区 国库出资在老拉撒路岛新建了专门医院,把威尼斯居民中有疑似症状的人都送到那里,集中隔离。
使用防疫面具 医生和黑死病患者接触时,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发明“鸟嘴式”防疫面具,后来由于使用不便,人们开始使用手帕掩住口鼻。
A.政府抗疫决心有待提高 B.有效遏制了黑死病造成的危害
C.疫病的防治手段多元化 D.城市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已建立
6.中世纪罗马教廷认为,水会携带疾病进入人体,禁止民众沐浴。而同时期的拜占庭人却推崇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养生观,保留了沐浴的传统,认为每天洗两三次澡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据此可知,拜占庭( )
A.教会权威服务于民众健康 B.医疗能力领先于同期西欧
C.医学理论承袭于古典文明 D.社会习俗受制于神秘主义
7.在西汉时期,政府为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具有抗疟疾的作用;隋唐时期有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古代疫病发生时,官员会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河道,这表明,中国古代疫病的防治( )
A.形成了一定的治理机制 B.政府承担了主要责任
C.已形成系统的防疫理论 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8.《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帝王世纪》记载:“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行五藏,阴阳四时……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据此推断 ( )
A.中医学的起源多元化 B.文献史料需要相互验证
C.先秦传统医学已萌芽 D.以上文献均缺乏可信度
9.朱熹虽然承认疫病有可能传染,但若因可能传染而躲避不照顾亲人,则“伤俗害理,莫此为甚”,故从恩义的角度,即便会感染也不当避。清朝出现了大量赞颂人们不避瘟疫照顾得病亲人而终无恙的记载。这反映了( )
A.朱熹不重视科学防疫措施 B.主流价值观影响防疫行为
C.政府注重基层的防疫治理 D.时人批判不顾病人的做法
10.1921年,广州市政府成立市卫生局,内设教育、洁净、防疫和统计四课,主管广州的卫生行政事务。卫生局将全市统划为六个卫生区,每区下设卫生事务所,设主任1人、区员2~4人。全市还设立一系列卫生防疫机构:市立传染病院、市立东郊麻疯院、市立肺痨防治院、市立卫生检验所、市卫生局掩埋队、广州市海港检疫所等。广州市政府的做法( )
A.推动了中医药学发展 B.有利于构建卫生防疫体系
C.实现了全民病有所医 D.促进了中西医技术的融合
11.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医圣祠,了解“医圣”、“药王”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其中“药王”所著的典籍是( )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2.恩格斯说:“不论自然科学或历史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5年,中共中央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之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体现了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B 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求“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乡村医生大量涌现。 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增大。
C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疾病的免疫。 体现了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D 2023年,河南省直医疗机构接入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逐步实现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等需求。 体现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的转变。
A.A B.B C.C D.D
13.瘟疫流行给国计民生带来重大损失,还会影响战争的胜负。历史上记录与战争有关的疫病有80起,占疫病流行总数的11%。下列对于疫病与战争的关联表达正确的是( )
A.伯罗奔尼撒战争时的鼠疫,致使斯巴达的政治转向
B.亚历山大感染疫病身亡后,统一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C.2世纪地中海爆发鼠疫,导致拜占庭帝国扩张乏力
D.明朝末年天花肆虐,客观上加速了明清政权的更替
14.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曾说,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材料中能够体现唯物史观的是( )
A.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具有决定作用
B.瘟疫是引起物质生活方式变迁的内因
C.文艺复兴运动决定了城市经济水平
D.生活方式变迁不能影响意识形态变化
15.古代中医的主流认识是思想及记忆由“心”主管。1599年,利玛窦刻印出版了《西国记法》一书,指出了“记含”(记忆)的器官在脑囊,其位置在“颅额后枕骨下”,所以人在想不出事时“其手不觉搔脑后”。利玛窦的上述学说( )
A.使西医成为主流医学 B.遏止了中医的发展
C.迎合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中华医学杂志》在重庆复刊,其卷头语写道:“本志自民元四年创刊以来,出版已达二十八卷。总会(指中华医学总会)迁渝后,学术空气,甚为浓厚,检以为本志有复刊之必要……俾国内医学学术之研究,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庶合中央抗建之旨,本会之幸,亦国家之幸”。
——摘编自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
材料二:《中华医学杂志》复刊初期的部分内容
卷号及期号 部分文章主题
1943年第29卷第2期 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
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
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
1944年第30卷第4期 神经病科医师之训练
1945年第31卷第1期 海外空运服务社之医疗问题
1945年第31卷第3期 空运手术队之降落问题
1945年第31卷第5期 国外麻醉问题
——据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复刊初期《中华医学杂志》内容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时代价值。
17.防疫和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二:“清洁”一词,中国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国人的清洁观念逐渐变得重要而明晰,清洁事物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
——据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医药学方面,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能掌握切脉、望色、听声等诊断方法和针灸、汤液、熨 帖等治疗方法。到了秦代,始皇焚书,但保留了医药书。淳于意是西汉文帝时的良医。《史记》里记载 了他的25例医案,各有病理、辨症、治疗和预后,可以看出淳于意的医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约在 西汉初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以问答形式解释人体的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对血液循环作了首创 性的论述,指出了切脉在诊断上的重要意义。书中对44类311 种病症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还提 出了“治病必求于本”和疾病预防的宝贵思想。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总结了长期以来的大量 药物学知识,记载了365种药物,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它详细地记载了药 物性能、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主治病症以及药物的配合运用。这两部书是中国医学体系和药物学体 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隋唐时期,国际医药交流更为广泛。隋唐以前,中国与国外的医药交流,特别是中医对国外的影 响主要在日本、朝鲜,从隋唐时代起则与印度、阿拉伯等有了更广泛的往来。在繁荣的中日文化交流 方面,医学仍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此时日本大量引进中国医学,他们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医药 学,大量输入中国医药书籍,甚至将中国兴办的医学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等几乎原样搬到日本,并以 《大宝律令》的形式形成制度。在此时期朝鲜医学也经历了与日本大致相似的情况,朝鲜化的中国医 学在朝鲜卫生保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同时也传播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印度所谓的“神州上药”,即指中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古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中医药交流产生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学理论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实现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以有机结合,并进行统筹规划。在医学上,传统的中医理论强调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严格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疗法,始终把患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整体观察、辩证论治。也正因如此,传统中医理论令推崇技术实验、病理分析的西方医学家颇感费解。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科学的权威已为近世多数哲学家所承认。此一权威,殊不同于教会的权威。科学权威,理智的力量也。人之于科学权威,可以拒绝,可以接受。拒绝,无须受惩罚。接受,无须出于保身家、保名誉之考虑。……再者,科学的权威,明一理有一理之权威,明二理有二理之权威。科学的权威,止于已明之理:不若天主教义,乃包罗万象之体系,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甚至世界之过去与未来,无一不在此体系之内。科学如有所见,仅以此时此物已有科学实证者为限。……科学的权威,尚有一点不同于教会的权威,……即科学作出的判断,曰此是暂时的结论,此有盖然性,科学的结论可加以修正,此是科学家共有的见解。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多数哲学家承认科学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A项正确;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排除B项;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排除C项;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 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李炳依据的汉代中医临床学经典著作是《伤寒杂病论》,B项正确;成书于战 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 理论著作,排除A项;《千金方》是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排除C项;《唐本草》在唐高宗时编修,是世界上最早由 国家颁行的药典,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B项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蕴含着中国古代卓越的哲学思想和东方智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将英国的牛痘医术与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将上臂种痘部位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消泺、清冷渊二穴,并以经络脏腑理论作了诠释,促进种痘术在中国的推广”体现的是邱嬉将西方医术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助推了种痘术在中国的推广,说明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受推崇,C项正确;中西方医学是两种不同的体系,非同根同源,排除A项;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劣,排除B项;西医是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黑死病肆虐期间,威尼斯当局采取了“‘巡逻收尸’制度”“在老拉撒路岛上新建了医院”“发明‘鸟嘴式’防疫面具”等一系列防治疫病的举措,说明当时威尼斯的疫病防治手段具有多元化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意大利威尼斯政府抗疫决心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威尼斯市当局应对黑死病的措施,无法直接得出疫病防治的效果,排除B项;仅有威尼斯政府为解决黑死病采取的应急措施,不能说明其建立了城市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罗马。根据材料“拜占庭人推崇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养生观,保留了沐浴的传统”可知,拜占庭的医学理论承袭于古典文明,C项正确;教会权威服务于民众健康不符合常识,排除A项;二者医疗能力无法对比,无法说明领先于同期西欧,排除B项;不能以拜占庭人对沐浴的观念得出整个社会受制于神秘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西汉时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东晋葛洪记载了青蒿具有抗疟疾的作用,隋唐时期寺庙病坊收治病人,政府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河道”,说明中国古代疫病有政府和寺庙病坊等进行救治,这表明中国古代疫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治理机制,A项正确;材料没有与其他力量对比,无法体现政府承担了主要责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已形成系统的防疫理论,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神农氏尝百草...伏羲...六气六腑”可知在先秦时期传统医学已经萌芽,C项正确;材料没体现起源的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文献史料的相互验证,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文献史料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至清朝(中国)。据题干“朱熹虽然承认疫病……从恩义的角度,即便会感染也不当避。清朝出现了大量赞颂人们不避瘟疫照顾得病亲人而终无恙的记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伦理道德如孝道使人们在面对疫病时,更倾向于照顾亲人而非保护个人健康,体现了道德价值取向对社会行为模式的塑造,B项正确; 朱熹的主张侧重于强调亲情与伦理义务,并非不重视防疫,排除A项;材料侧重于个人行为受价值观影响,而非政府行为,排除C项;材料题干中强调的是赞颂照顾病人的行为,而非批判不顾病人的做法,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广州市政府成立市卫生局,卫生局将全市统划为六个卫生区,每区下设卫生事务所,设主任1人、区员2~4人。全市还设立一系列卫生防疫机构:市立传染病院、市立东郊麻疯院、市立肺痨防治院、市立卫生检验所、市卫生局掩埋队、广州市海港检疫所等,这有利于构建卫生防疫体系,B项正确;成立卫生局不能直接推动中医药学发展,排除A项;实现了全民病有所医说法夸大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西医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孙思邈被誉为“药王”,其中“药王”所著的典籍是《千金方》,C项正确;《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所著,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55年,中共中央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之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体现了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可知,这体现了国家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重点,没有体现财政投入增大,排除B项《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主要应对儿童的免疫工作,“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范围过大,排除C项;“河南省直医疗机构接入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逐步实现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等需求。”根据材料可知,这体现以互联网导入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理效能,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公元前323年, 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他一手建立的亚历山大 帝国随之土崩瓦解,B项正确;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 重的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将军伯里克利 也未能幸免,雅典而非斯巴达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排除A项;2世纪地中海爆发鼠疫,导致罗马帝国而非拜占庭帝国扩张乏力,排除C项;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客观上加速了明清政权的更替,而非天花肆虐,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及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具有决定作用,由瘟疫引发的物质生活方式变迁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有巨大的影响,瘟疫只是引起物质生活方式变迁的外因,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瘟疫是引起物质生活方式变迁的外因,排除B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排除C项;中世纪市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影响着意识形态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依据材料“古代中医的主流认识是思想及记忆由‘心’主管”“利玛窦刻印出版了《西国记法》一书,指出了‘记含’(记忆)的器官在脑囊,其位置在‘颅额后枕骨下’”可知,利玛窦的《西国记法》丰富了古代西医对记忆的认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项正确;明朝时期,中国的中医仍然是主流医学,排除A项;遏止说法错误,排除B项;题干无法判断是否迎合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
16.(1)背景:全民族抗战;部分高校、医疗机构内迁。
(2)特点:内容多样;中西兼顾;注重实用(服务现实);战时特征或地方特色
(3)价值:传播医学知识;振兴医疗卫生事业;树立学术榜样;助推抗日救亡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背景:据材料“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庶合中央抗建之旨,本会之幸,亦国家之幸”可知,全民族抗战;据材料“总会(指中华医学总会)迁渝后,学术空气,甚为浓厚”可知,部分高校、医疗机构内迁。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据材料“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国外麻醉问题”“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可知,内容多样,包括抗疟、冻疮溃疡、麻醉、卫生新闻等;据材料“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国外麻醉问题”可知,中西兼顾;据材料“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可知,战争期间,这些研究注重实用(服务现实),体现了战时特征,据材料“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可知,体现了地方特色。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价值:据材料二信息可知,通过杂志的文章,传播了医学知识;据材料“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可知,有利于振兴医疗卫生事业;据材料“学术空气,甚为浓厚,检以为本志有复刊之必要……俾国内医学学术之研究,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可知,树立学术榜样;助推抗日救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学知识的宣传和研究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7.(1)条件:欧美来华传教士的积极呼吁;中国有识之士的推动;报刊的宣传;租界的示范作用;(任答两点即可)
(2)新内涵:“清洁”由个体性向社会性转变;关乎国家命运;被其纳入政府行政职能。(任答两点即可)
积极作用:促进民族觉醒;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发展;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纠正陋习。(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中国。关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条件,据材料“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可知,欧美来华传教士的积极呼吁;据材料“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可知,中国有识之士的推动;报刊的宣传;据材料“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可知,租界的示范作用。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据材料“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可知,被其纳入政府行政职能;据材料“清洁事物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可知,关乎国家命运;据所学可知,“清洁”观念一开始仅仅是个体观念,发展到后来“清洁”成为社会观念,可见“清洁”由个体性向社会性转变。
第二小问,关于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据材料“清洁事物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可知,“清洁”新内涵促进民族觉醒;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发展;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对卫生观念的重视推动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纠正陋习;对卫生观念的重视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8.(1)历史悠久;成就突出;逐渐形成医学体系和药学体系
(2)推动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交往;推动了中医在海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能掌握切脉、望色、听声等诊断方法和针灸、汤液、熨帖等治疗方法”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对血液循环作了首创性的论述,指出了切脉在诊断上的重要意义”得出成就突出。根据材料“这两部书是中国医学体系和药物学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得出形成医学体系和药学体系。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国际医药交流更为广泛”得出推动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交往。根据材料“在此时期朝鲜医学也经历了与日本大致相似的情况,朝鲜化的中国医学在朝鲜卫生保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同时也传播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印度所谓的“神州上药”,即指中药”得出户推动了中医在海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9.(1)思维特征: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推崇经验积累和技术实验的研究方法;重视实用的价值取向。
积极影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
(2)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冲击教会权威;科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科学具有理智的力量,可以实证和修正。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思维特征: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学理论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医学上,传统的中医理论强调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可得中国古代科学有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根据材料“传统的中医理论强调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严格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疗法,始终把患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整体观察、辩证论治”可得推崇经验积累和技术实验的研究方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特征还有重视实用的价值取向。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积极影响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冲击教会权威及科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根据材料“科学如有所见,仅以此时此物已有科学实证者为限。……科学的权威,尚有一点不同于教会的权威,……即科学作出的判断,曰此是暂时的结论,此有盖然性,科学的结论可加以修正,此是科学家共有的见解”可得科学具有理智的力量,可以实证和修正,也是近代西方多数哲学家承认科学的原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