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9、古诗三首 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借、酒、何独、佳”6个字。2.能正确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释说出每首古诗所写的传统节日。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元日》,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意义导入 一、揭示单元主题,导入新课1.介绍单元主题,导入课文。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启发:回忆二年级学过的课文《传统节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二、新课学习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读好含有生字的词语“屠苏、杜牧、牧童”。随机正音:“苏”是平舌音;“兄”是后鼻音。3.教师提问: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你是怎么知道的 (1)引导学生联系注释和内容进行交流,回答问题。板书: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2)引导学生交流这几个节日都有哪些风俗习惯。相机引导并适度拓展。如: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还被定为“敬老节”。三、学习《元日》,感受节日情景1.板书课题。2.指名朗读古诗,读出节奏。3.指导学生品读诗句,理解诗意(1)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①结合图片,介绍“爆竹”:烧竹子时竹子爆裂会发出响声,古人用这样的方式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板书:放爆竹②出示新年放鞭炮的图片,播放鞭炮声,引导学生交流感受。预设: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人感觉很喜庆,很热闹。③指导学生理解“一岁除”:先理解“除”的意思(逝去),再理解“一岁除”的意思(一年已过去)④指名朗读“屠苏”一词,借助注释说说诗句中“屠苏”的意思。教师补充资料:古人合家欢聚饮屠苏酒,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年纪较长的在后。因为小孩过年长大了一岁,所以大家要表示祝贺;而老年人过年则是又老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祷长寿的意思。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中的诗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板书:喝屠苏⑤引导想象:大年初一全家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屠苏酒。人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预设1:老人乐呵呵地对孩子说:“新的一年到了,你们又长了一岁,祝你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预设2:孩子举起酒杯,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预设3:大人们边品着屠苏酒边说:“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的日子会一年更比一年好。”⑥学生朗读第一、二行诗句。(2)结合图片,指导学生理解第三、四行诗句。①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说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②出示“桃符”的图片,补充介绍: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在上面写上字或画上画,用以避邪祈福。后来桃符逐步演化成了今天的春联。诗中“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这样写使诗句的表达不重复又凝练。板书:换旧符③相机指导“符”字的书写: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第八笔竖稍短些,④学生朗读第三、四行诗句,(3)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和图片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节日情景,预设1:人们放鞭炮,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欢迎新年的到来,预设2:亲人们欢聚一堂,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相互说着祝福的话。预设3: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4.请学生诵读古诗,体悟诗情。(1)提问: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节日氛围 板书:欢乐 喜庆学生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1)请学生观察并交流“借、酒、何、独、佳”结构上的相似之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左窄右宽)(2)教师范写“酒”字,提示:“酒”字左边第一点稍高,左边写得窄一些,右边写得宽一些,注意不要漏掉第九笔横。(3)学生自主练写。
三、拓展迁移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四、课堂小结 六、总结全文,梳理学法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元日》,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读诗句,想象了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春节时欢乐喜庆的气氛。下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作业 背诵古诗《元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