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翠英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第一阶段学业质量评估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翠英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第一阶段学业质量评估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08 15:35:13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翠英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第一阶段学业质量评估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汕头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腐蚀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自制酸碱指示剂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用明矾净水即得软水.
【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金属生锈主要是和空气中的水分以及氧气等物质作用,故 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腐蚀 ,选项正确;
B、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选项正确;
C、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遇到酸碱性溶液时颜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故可自制酸碱指示剂 ,选项正确;
D、区分硬软水使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有大量浮渣的是硬水,明矾净水是利用沉降使水中不溶物沉淀下来,无法除去水中可溶性物质,故无法得到软水,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 A、根据金属生锈条件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的用途分析;
C、根据酸碱指示剂分析;
D、根据硬软水的鉴别以及转化分析。
2.(2024·汕头模拟)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B.制作叶脉书签 C.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D.检验液体的酸碱性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荷叶浸入后被腐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敞口放置氯化钠溶液,不会发生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紫甘蓝浸出液遇酸碱性溶液变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
3.(2021·泰安)“庄稼一枝花,要靠肥当家”。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K2CO3 C.CO(NH2)2 D.NH4NO3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合肥料要求肥料至少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的两种;
A、含有N、P两种,符合题意;
B、仅含有K,不符合题意;
C、仅含有N,不符合题意;
D、 仅含有N,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复合肥料要求肥料至少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的两种分析。
4.(2020九上·南岗期末)食品的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下列食品中含维生素相对较多是(  )
A. 酱牛肉 B. 豆腐
C. 凉拌西蓝花 D. 纯碱馒头
【答案】C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B、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C、凉拌西蓝花富含维生素,故符合题意;
D.馒头中富含糖类,故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分析
5.(2024·汕头模拟)化学学习注重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高锰酸钾+汽油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放出大量的热 B.高锰酸钾溶解,液体变为紫红色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有气泡产生,触摸试管外壁发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浓硫酸加水稀释的时候会放出大量热,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因此不会出现溶液变为紫红色的现象,选项错误;
C、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
D、镁排在氢前,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因此有气泡冒出,且会放出热量,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分析;
B、根据溶解现象分析;
C、根据铁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金属和酸反应分析;
6.(2024·汕头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验满氧气
C.测定溶液pH D.过滤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选项正确;
C、测定pH时应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直接伸到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选项错误;
D、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气密性的检查分析;
B、根据氧气的验满分析;
C、根据pH的测定方法分析;
D、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
7.(2024·汕头模拟)战“疫”有化学,消毒来担当。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常用二氧化氯、酒精、臭氧、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消毒剂的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ClO2属于有机物 B.2个臭氧分子可表示为3O2
C.NaClO中钠离子的符号为Na+l D.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二氧化氯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选项错误;
B、数字在化学式前表示分子个数,臭氧的化学式是,故 2个臭氧分子可表示为,选项错误;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表示为,选项错误;
D、酒精即乙醇,化学式:;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
B、根据数字在符号周围的意义分析;
C、根据离子的书写分析;
D、根据乙醇的化学式书写分析。
8.(2024·汕头模拟)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来干燥的是(  )
A.NH3 B.CO2 C.O2 D.N2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氨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钠 干燥,符合题意;
C、氧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
D、氮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不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分析。
9.(2022·开封模拟)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的天和核心舱,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如图为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8
B.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
D.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33=2+8+x+5,得x=18,说法符合题意;
B、砷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说法不符合题意;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砷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分析。
10.(2021·禅城模拟)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流感。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食子酸溶液pH>7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没食子酸溶液显酸性,pH<7,说法不符合题意;
B.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D.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B、 根据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各个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11.(2024·汕头模拟)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B.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1℃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6
D.t2℃时,将30g物质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a>b>c ,选项正确;
B、如图所示,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使c析出晶体需要将其饱和溶液升温,选项错误;
C、 t1℃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选项错误;
D、 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则将30g物质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故所得溶液质量为,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
B、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
C、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
D、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数的关系分析。
12.(2024·汕头模拟)绘制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价态一类别”二维图就是其中的网络图之一。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态一类别”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名称是氧化铁
B.①反应可能是Fe2O3+3Al3AlO+2Fe
C.⑤反应可能是FeCl3+3NaOH=Fe(OH)3+3NaCl
D.⑤~⑨全部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因为A是一种氧化物,且其中铁元素显+2价,所以该物质是氧化亚铁,故A错误;
B、①反应可能是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⑤反应是由氯化铁转化为氢氧化铁,可能是,故C正确;
D、反应⑨是由铁转化为氯化亚铁,铁是一种单质,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价类图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析;
13.(2024·汕头模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和CO2的分子结构不同,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受腐蚀
C.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D.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物质一定含有CO32-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不同分子构成,因此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B、铝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常温下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表面阻止其进一步氧化,比铁制品更不容易被腐蚀,选项错误;
C、阴离子带负电,但是电子也带负电,故选项错误;
D、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除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类外还有氢前的活泼金属,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原子的构成和离子的分类分析;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14.(2024·汕头模拟)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的变色情况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溶液呈酸性
B.向无色的厕所清洁剂中滴加B指示剂,溶液变为粉红色
C.乙溶液的pH值可能为13
D.向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加入乙溶液,最终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甲溶液使指示剂B指示剂为无色,使A指示剂为黄色,则甲溶液pH,在0-6.2之间,小于7,则显酸性,选项正确;
B、厕所清洁剂显酸性,故可以是B指示剂显无色,不是粉红色,选项错误;
C、乙溶液使A为蓝色,B为粉红色,即乙pH在10-14之间,可能为13,选项正确;
D、 根据上述选项分析可知,向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加入乙溶液 ,甲乙会发生中和反应,最终乙过量后会先碱性,则使A指示剂变为蓝色,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分析指示剂变色以及酸碱性与pH的关系分析。
15.(2024·汕头模拟)如表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物质 操作
A 鉴别 Na2CO3和 Na2SO4溶液 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B 除杂 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H2SO4 加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C 分离 铁粉和铜粉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D 制备 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加入足量水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都有沉淀生成,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后即可得到硫酸铜溶液,选项正确;
C、铜和铁都排在银的活动性前,因此都会和硝酸银反应,原物质被反应,无法分离,选项错误;
D、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会和水反应,无法制备熟石灰即氢氧化钙,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常见的钡盐沉淀分析;
B、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分析;
D、根据碳酸钙的性质分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6 题 7分,第 17 题 8 分,第 18-21 小题各 10 分,共 55 分。)
16.(2024·汕头模拟)(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氢原子   ②3个铵根离子   
③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④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缺少   (填元素符号)元素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②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进行防护。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答案】(1)2H;3;;
(2)Ca;乳化;过滤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 ① 数字在元素符号前表示原子个数, 2个氢原子 表示为2H; ②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3个铵根离子 表示为3 ; ③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水分子,表示为
(2) ① 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故填:Ca; ② 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③ 口罩 可以隔绝空气中的较大颗粒物,类似与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物,故填:过滤;
【分析】(1)根据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以及意义分析;
(2)根据人体中元素与健康以及乳化现象和过滤原理分析。
17.(2024·汕头模拟)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屠呦呦团队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用水浸取后,蒸发水分时,高温下被破坏了呢?于是采用沸点更低的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于质量为282,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科学家在青蒿素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
(化学式为C15H24O5),双氧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水溶性好。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
回答下列问题。
(1)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3)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双氢青蒿素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序号)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4)“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这一变化明了   
(5)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也可以采用燃烧法。甲烷(化学式 CH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产物。
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实验1的目的是   
③实验2,向外抽拉注射器,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是   .
【答案】(1)温度;284
(2)15:22
(3)②①③
(4)通过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物质
(5)CH4+2O2CO2+2H2O;验证甲烷燃烧有水生成;广口瓶中长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屠呦呦采用沸点更低的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青蒿素。所以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2)根据青蒿素化学式可知,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15: 22;
(3)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分离提纯、确定结构、人工合成,故填②①③;
(4)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不是同种物质。一 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这一变化说明通过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物质。
(5) ① 甲烷和氧气 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② 实验1,发现烧杯内壁有小水滴,则说明生成了水,验证甲烷燃烧后有水生成;
③ 实验2,向外抽拉注射器,使甲烷燃烧后的生成物进入石灰水,由于甲烷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除去石灰水变浑浊,故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是 广口瓶中长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2)根据化学式元素质量比计算;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5)根据甲烷燃烧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分析。
18.(2024·汕头模拟)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础实验】
I.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从A-E 中选填字母编号);
II.实验室常用   (填药品)来制取氢气,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气体。
(2)【跨学科实践】
小明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Ⅰ.比较图 2 中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字母,下同)。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ⅠⅠ.将产生的CO2依次通入如图3所示的装置中,观察到丙中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   ,丁中   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1)2KMnO4K2MnO4+MnO2+ O2;AC;锌粒和稀硫酸;a
(2)B;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 H2O= H2CO3;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 (1)、【基础实验】
I、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物是固体加热型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C或D,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可能会含有空气,不如排水法纯净,故填:AC;
II、实验室采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F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从短导管即a管口导入,则空气会从b口排出,故填:a;
(2)、【跨学科实践】
I、甲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提起水瓶后与醋酸分开则反应停止,伸入后接触继续反应,故起到控制反应发生于停止的目的,故选:B;
II、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
化学方程式是:;
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会聚集与烧杯底部,则充满空气的气球会上浮,故填: 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 。
【分析】(1)I、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分析;
II、根据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分析;
(2)I、根据图示,分析装置优点;
II、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分析。
19.(2024·汕头模拟)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热值高的清洁能源,是未来主要能源。制氢、储氢和用氢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制氢:可利用太阳能和化石燃料来制备氢气,方法如下图所示。
储氢:氢气储存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
金属氢化物储氢是把氢以氢化物的形式储存在金属或合金中,比液化储氢和高压储氢安全,并且有很高的储存容量,下图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
(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
用氢:目前,作为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氢气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能”具有的优点是   (填一点即可)
(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上述图中获得H2最理想的方式是   
(3)用作碳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低温、高压储氢的原理   。
(5)结合图示,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填序号)
A.LaNi5H6 B.LiAlH4 C.Mg2FеH6 D.Al(BH4)3
(6)2m3储氢材料Mg2FеH6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   kg。
(7)氢氧燃料电池是将   能直接转化为   能的装置。一定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答案】(1)氢气热值高(或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2)光分解水
(3)单质
(4)分子之间有间隔,降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5)D
(6)300
(7)化学;电;2H2+ O22 H2O
【知识点】绿色化学;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根据短文可知,氢气具有燃烧热值高 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等优点;
(2)根据图示可知,光分解水,无需消耗更多能源,是获取氢气的最理想的节能方法;
(3)纳米碳管即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4)根据短文内容可知, 低温、高压储氢 是利用了氢气分子之间具有间隔,而降温加压会使间隔变小则起到储存氢能的目的,故填: 分子之间有间隔,降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5)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Al(BH4)3作为储氢材料时, 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都最高,故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Al(BH4)3,故选: D;
(6)由已知可知,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Mg2FeH6的体积储氢密度为150kgm3, 则2m3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故填:300;
(7)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根据题意,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1)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2)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3)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4)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5)根据短文图示分析;
(6)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7)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20.(2024·汕头模拟)已知碳酸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H2CO3=H2O+CO2↑,类比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获知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类似,受热后会得到三种氧化物,“学化学,爱化学,用好化学”学习小组对草酸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一: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猜想二:三种氧化物可能是 CO2、CO 和   (填化学式)。
(2)【阅读资料】
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Ⅱ.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 CO,会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探究】学习小组为验证猜想二,将草酸受热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 A、B、C装置。
【实验结论】当观察到装置 A 中变蓝、B 中变浑浊、C中   的实验现象时,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反思】
①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还有一个缺陷是   ,处理方法是   
②草酸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红;H2O
(2)出现黑色沉淀;CO2+Ca(OH) 2=-CaCO3+H2O
(3)装置导管末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装置末端加一小气球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或装置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将尾气点燃);H2C2O4 CO2+CO+ H2O;分解反应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 (1)、【提出猜想】
猜想一:根据题意,草酸与碳酸类似,故可以使石蕊变红,故填:红;
猜想二:根据草酸化学式可知其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因此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水,故填:;
(2) 【实验结论】 根据结论是猜想二正确,即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根据资料可知一氧化碳通入氯化钯溶液 会产生黑色沉淀,故 C中 出现黑色沉淀;
B中的反应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3)、 ① 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因此该实验缺陷是: 装置导管末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 一氧化碳燃烧后会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因此处理方法是 : 装置末端加一小气球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或装置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将尾气点燃) ;
② 根据题意,草酸加热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以及题干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以及分解反应的定义分析。
21.(2024·汕头模拟)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浓度,取该硫酸溶液100 g,向里逐滴滴加10%的氢氢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40 g.
(1)消耗NaOH 溶液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答案】(1)40
(2)解:设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H2SO4 + 2NaOH = Na2SO4 +2H2O
98 80      
100gx 40g×10%      
x=4.9%
答: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本题。
1 / 1广东省汕头市翠英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第一阶段学业质量评估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汕头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腐蚀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自制酸碱指示剂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用明矾净水即得软水.
2.(2024·汕头模拟)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B.制作叶脉书签 C.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D.检验液体的酸碱性
A.A B.B C.C D.D
3.(2021·泰安)“庄稼一枝花,要靠肥当家”。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K2CO3 C.CO(NH2)2 D.NH4NO3
4.(2020九上·南岗期末)食品的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下列食品中含维生素相对较多是(  )
A. 酱牛肉 B. 豆腐
C. 凉拌西蓝花 D. 纯碱馒头
5.(2024·汕头模拟)化学学习注重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高锰酸钾+汽油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放出大量的热 B.高锰酸钾溶解,液体变为紫红色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有气泡产生,触摸试管外壁发热
A.A B.B C.C D.D
6.(2024·汕头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验满氧气
C.测定溶液pH D.过滤
7.(2024·汕头模拟)战“疫”有化学,消毒来担当。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常用二氧化氯、酒精、臭氧、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消毒剂的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ClO2属于有机物 B.2个臭氧分子可表示为3O2
C.NaClO中钠离子的符号为Na+l D.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8.(2024·汕头模拟)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来干燥的是(  )
A.NH3 B.CO2 C.O2 D.N2
9.(2022·开封模拟)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的天和核心舱,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如图为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8
B.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
D.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10.(2021·禅城模拟)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流感。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食子酸溶液pH>7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1.(2024·汕头模拟)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B.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1℃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6
D.t2℃时,将30g物质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12.(2024·汕头模拟)绘制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价态一类别”二维图就是其中的网络图之一。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态一类别”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名称是氧化铁
B.①反应可能是Fe2O3+3Al3AlO+2Fe
C.⑤反应可能是FeCl3+3NaOH=Fe(OH)3+3NaCl
D.⑤~⑨全部是复分解反应
13.(2024·汕头模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和CO2的分子结构不同,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受腐蚀
C.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D.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物质一定含有CO32-
14.(2024·汕头模拟)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的变色情况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溶液呈酸性
B.向无色的厕所清洁剂中滴加B指示剂,溶液变为粉红色
C.乙溶液的pH值可能为13
D.向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加入乙溶液,最终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15.(2024·汕头模拟)如表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物质 操作
A 鉴别 Na2CO3和 Na2SO4溶液 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B 除杂 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H2SO4 加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C 分离 铁粉和铜粉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D 制备 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加入足量水中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6 题 7分,第 17 题 8 分,第 18-21 小题各 10 分,共 55 分。)
16.(2024·汕头模拟)(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氢原子   ②3个铵根离子   
③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④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缺少   (填元素符号)元素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②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进行防护。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17.(2024·汕头模拟)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屠呦呦团队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用水浸取后,蒸发水分时,高温下被破坏了呢?于是采用沸点更低的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于质量为282,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科学家在青蒿素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
(化学式为C15H24O5),双氧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水溶性好。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
回答下列问题。
(1)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3)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双氢青蒿素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序号)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4)“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这一变化明了   
(5)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也可以采用燃烧法。甲烷(化学式 CH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产物。
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实验1的目的是   
③实验2,向外抽拉注射器,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是   .
18.(2024·汕头模拟)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础实验】
I.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从A-E 中选填字母编号);
II.实验室常用   (填药品)来制取氢气,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气体。
(2)【跨学科实践】
小明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Ⅰ.比较图 2 中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字母,下同)。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ⅠⅠ.将产生的CO2依次通入如图3所示的装置中,观察到丙中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   ,丁中   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19.(2024·汕头模拟)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热值高的清洁能源,是未来主要能源。制氢、储氢和用氢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制氢:可利用太阳能和化石燃料来制备氢气,方法如下图所示。
储氢:氢气储存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
金属氢化物储氢是把氢以氢化物的形式储存在金属或合金中,比液化储氢和高压储氢安全,并且有很高的储存容量,下图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
(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
用氢:目前,作为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氢气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能”具有的优点是   (填一点即可)
(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上述图中获得H2最理想的方式是   
(3)用作碳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低温、高压储氢的原理   。
(5)结合图示,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填序号)
A.LaNi5H6 B.LiAlH4 C.Mg2FеH6 D.Al(BH4)3
(6)2m3储氢材料Mg2FеH6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   kg。
(7)氢氧燃料电池是将   能直接转化为   能的装置。一定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0.(2024·汕头模拟)已知碳酸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H2CO3=H2O+CO2↑,类比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获知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类似,受热后会得到三种氧化物,“学化学,爱化学,用好化学”学习小组对草酸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一: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猜想二:三种氧化物可能是 CO2、CO 和   (填化学式)。
(2)【阅读资料】
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Ⅱ.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 CO,会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探究】学习小组为验证猜想二,将草酸受热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 A、B、C装置。
【实验结论】当观察到装置 A 中变蓝、B 中变浑浊、C中   的实验现象时,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反思】
①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还有一个缺陷是   ,处理方法是   
②草酸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1.(2024·汕头模拟)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浓度,取该硫酸溶液100 g,向里逐滴滴加10%的氢氢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40 g.
(1)消耗NaOH 溶液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金属生锈主要是和空气中的水分以及氧气等物质作用,故 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腐蚀 ,选项正确;
B、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选项正确;
C、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遇到酸碱性溶液时颜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故可自制酸碱指示剂 ,选项正确;
D、区分硬软水使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有大量浮渣的是硬水,明矾净水是利用沉降使水中不溶物沉淀下来,无法除去水中可溶性物质,故无法得到软水,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 A、根据金属生锈条件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的用途分析;
C、根据酸碱指示剂分析;
D、根据硬软水的鉴别以及转化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荷叶浸入后被腐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敞口放置氯化钠溶液,不会发生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紫甘蓝浸出液遇酸碱性溶液变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合肥料要求肥料至少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的两种;
A、含有N、P两种,符合题意;
B、仅含有K,不符合题意;
C、仅含有N,不符合题意;
D、 仅含有N,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复合肥料要求肥料至少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的两种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B、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C、凉拌西蓝花富含维生素,故符合题意;
D.馒头中富含糖类,故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浓硫酸加水稀释的时候会放出大量热,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因此不会出现溶液变为紫红色的现象,选项错误;
C、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
D、镁排在氢前,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因此有气泡冒出,且会放出热量,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分析;
B、根据溶解现象分析;
C、根据铁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金属和酸反应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选项正确;
C、测定pH时应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直接伸到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选项错误;
D、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气密性的检查分析;
B、根据氧气的验满分析;
C、根据pH的测定方法分析;
D、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二氧化氯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选项错误;
B、数字在化学式前表示分子个数,臭氧的化学式是,故 2个臭氧分子可表示为,选项错误;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表示为,选项错误;
D、酒精即乙醇,化学式:;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
B、根据数字在符号周围的意义分析;
C、根据离子的书写分析;
D、根据乙醇的化学式书写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氨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钠 干燥,符合题意;
C、氧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
D、氮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不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33=2+8+x+5,得x=18,说法符合题意;
B、砷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说法不符合题意;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砷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没食子酸溶液显酸性,pH<7,说法不符合题意;
B.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D.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B、 根据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各个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a>b>c ,选项正确;
B、如图所示,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使c析出晶体需要将其饱和溶液升温,选项错误;
C、 t1℃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选项错误;
D、 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则将30g物质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故所得溶液质量为,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
B、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
C、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
D、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数的关系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因为A是一种氧化物,且其中铁元素显+2价,所以该物质是氧化亚铁,故A错误;
B、①反应可能是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⑤反应是由氯化铁转化为氢氧化铁,可能是,故C正确;
D、反应⑨是由铁转化为氯化亚铁,铁是一种单质,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价类图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不同分子构成,因此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B、铝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常温下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表面阻止其进一步氧化,比铁制品更不容易被腐蚀,选项错误;
C、阴离子带负电,但是电子也带负电,故选项错误;
D、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除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类外还有氢前的活泼金属,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原子的构成和离子的分类分析;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甲溶液使指示剂B指示剂为无色,使A指示剂为黄色,则甲溶液pH,在0-6.2之间,小于7,则显酸性,选项正确;
B、厕所清洁剂显酸性,故可以是B指示剂显无色,不是粉红色,选项错误;
C、乙溶液使A为蓝色,B为粉红色,即乙pH在10-14之间,可能为13,选项正确;
D、 根据上述选项分析可知,向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加入乙溶液 ,甲乙会发生中和反应,最终乙过量后会先碱性,则使A指示剂变为蓝色,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分析指示剂变色以及酸碱性与pH的关系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都有沉淀生成,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后即可得到硫酸铜溶液,选项正确;
C、铜和铁都排在银的活动性前,因此都会和硝酸银反应,原物质被反应,无法分离,选项错误;
D、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会和水反应,无法制备熟石灰即氢氧化钙,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常见的钡盐沉淀分析;
B、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分析;
D、根据碳酸钙的性质分析。
16.【答案】(1)2H;3;;
(2)Ca;乳化;过滤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 ① 数字在元素符号前表示原子个数, 2个氢原子 表示为2H; ②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3个铵根离子 表示为3 ; ③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水分子,表示为
(2) ① 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故填:Ca; ② 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③ 口罩 可以隔绝空气中的较大颗粒物,类似与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物,故填:过滤;
【分析】(1)根据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以及意义分析;
(2)根据人体中元素与健康以及乳化现象和过滤原理分析。
17.【答案】(1)温度;284
(2)15:22
(3)②①③
(4)通过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物质
(5)CH4+2O2CO2+2H2O;验证甲烷燃烧有水生成;广口瓶中长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屠呦呦采用沸点更低的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青蒿素。所以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2)根据青蒿素化学式可知,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15: 22;
(3)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分离提纯、确定结构、人工合成,故填②①③;
(4)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不是同种物质。一 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这一变化说明通过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物质。
(5) ① 甲烷和氧气 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② 实验1,发现烧杯内壁有小水滴,则说明生成了水,验证甲烷燃烧后有水生成;
③ 实验2,向外抽拉注射器,使甲烷燃烧后的生成物进入石灰水,由于甲烷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除去石灰水变浑浊,故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是 广口瓶中长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2)根据化学式元素质量比计算;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5)根据甲烷燃烧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分析。
18.【答案】(1)2KMnO4K2MnO4+MnO2+ O2;AC;锌粒和稀硫酸;a
(2)B;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 H2O= H2CO3;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 (1)、【基础实验】
I、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物是固体加热型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C或D,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可能会含有空气,不如排水法纯净,故填:AC;
II、实验室采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F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从短导管即a管口导入,则空气会从b口排出,故填:a;
(2)、【跨学科实践】
I、甲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提起水瓶后与醋酸分开则反应停止,伸入后接触继续反应,故起到控制反应发生于停止的目的,故选:B;
II、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
化学方程式是:;
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会聚集与烧杯底部,则充满空气的气球会上浮,故填: 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 。
【分析】(1)I、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分析;
II、根据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分析;
(2)I、根据图示,分析装置优点;
II、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分析。
19.【答案】(1)氢气热值高(或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2)光分解水
(3)单质
(4)分子之间有间隔,降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5)D
(6)300
(7)化学;电;2H2+ O22 H2O
【知识点】绿色化学;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根据短文可知,氢气具有燃烧热值高 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等优点;
(2)根据图示可知,光分解水,无需消耗更多能源,是获取氢气的最理想的节能方法;
(3)纳米碳管即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4)根据短文内容可知, 低温、高压储氢 是利用了氢气分子之间具有间隔,而降温加压会使间隔变小则起到储存氢能的目的,故填: 分子之间有间隔,降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5)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Al(BH4)3作为储氢材料时, 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都最高,故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Al(BH4)3,故选: D;
(6)由已知可知,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Mg2FeH6的体积储氢密度为150kgm3, 则2m3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故填:300;
(7)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根据题意,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1)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2)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3)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4)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5)根据短文图示分析;
(6)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7)根据短文内容分析;
20.【答案】(1)红;H2O
(2)出现黑色沉淀;CO2+Ca(OH) 2=-CaCO3+H2O
(3)装置导管末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装置末端加一小气球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或装置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将尾气点燃);H2C2O4 CO2+CO+ H2O;分解反应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 (1)、【提出猜想】
猜想一:根据题意,草酸与碳酸类似,故可以使石蕊变红,故填:红;
猜想二:根据草酸化学式可知其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因此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水,故填:;
(2) 【实验结论】 根据结论是猜想二正确,即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根据资料可知一氧化碳通入氯化钯溶液 会产生黑色沉淀,故 C中 出现黑色沉淀;
B中的反应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3)、 ① 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因此该实验缺陷是: 装置导管末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 一氧化碳燃烧后会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因此处理方法是 : 装置末端加一小气球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或装置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将尾气点燃) ;
② 根据题意,草酸加热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以及题干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以及分解反应的定义分析。
21.【答案】(1)40
(2)解:设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H2SO4 + 2NaOH = Na2SO4 +2H2O
98 80      
100gx 40g×10%      
x=4.9%
答: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本题。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