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医疗与公共卫生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数亿人的生命。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根除天花。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说明( )
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 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2.1841年,英国医生雒维廉评价中医:“不能这样推断,中国人在医学问题上的所有意见都仅仅是胡说,他们已经非常仔细地检验了疾病的本质和起因,一些用于控制传染病的规则和观念是决不能被轻视的。”以下可以提供佐证的史实有( )
①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②古代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以防治疫病
③明末吴有性提出“疠气”致病说,留下了医学名著《大医精诚》
④中国古人为防治天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某医药学著作的序中写到:“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下列有关该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B.体例完备且重视真伪辨析
C.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D.受此启发的研究问鼎诺奖
4.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这表明作者主张( )
A.天人合一,休养生息 B.尊重规律,对症下药
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以人为本,修身养性
5.《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帝王世纪》记载:“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行五藏,阴阳四时……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据此推断 ( )
A.中医学的起源多元化 B.文献史料需要相互验证
C.先秦传统医学已萌芽 D.以上文献均缺乏可信度
6.据《人民日报》报道,小厕所、大民生,正在开展的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 善,也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农村改厕被列为“十三五”必须完成的约束性任务……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国( )
A.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已全面建立 B.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C.农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 D.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
7.下表为近代西方一些国家在中国设立的部分教会医院的前生今世。据表格可知,近代这些教会医院的创立( )
名称 创建情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892年,原为美、加、英等国基督教会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1890年,原为美国基督教会创立的济南华美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长沙联合创建。
北京协和医院 1921年,原为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教会医院,
A.有助于通商口岸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B.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C.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成文化侵华同盟 D.顺应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需要
8.东晋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书名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这都是他在行医、游历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他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花钱买也很便宜,改变了以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该著作( )
A.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B.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C.首次提出对医生的伦理道德要求 D.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9.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医圣祠,了解“医圣”、“药王”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其中“药王”所著的典籍是( )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0.《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明代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医学在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 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对医药学的影响
C.政府重视医学家的临床经验 D.医学理论的创新多出于疫病高发期
11.抗美援朝、粉碎美帝国主义细菌战争期间,在中央防疫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仅半年时间,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千米,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这一运动( )
A.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
B.促进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
C.奠定了抗美援朝胜利的社会基础
D.改善广大城乡的医疗条件
12.《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人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并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尤其是书中所用的按自然属性对药物分类的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由此可见,李时珍( )
A.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B.已经具备了实验科学思想
C.对药材属性认识较深刻 D.集中药学之大成又有创新
13.下表是1933年由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写的《共产儿童读本》目录(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册数及课数 第2册第15课 第2册第19课 第5册第23课 第5册第25课
课题 吃东西要留心 种牛痘 消毒 死水与活水
A.中共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 B.苏区自然科学教育发展迅速
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D.日军利用化学武器发动侵略
14.如图为发生于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某些重大事件。它表明( )
从30年代开始,议会执法机关和多种民间组织对包括犯罪、健康状况不佳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展开一系列广泛的调查 1833年,议会颁布《工厂法》,限制妇女和儿童在工厂中的工作时间,限制童工和女工的使用 1848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条例》,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生活用水
A.经济发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B.通过立法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共识
C.工业革命有建设和破坏双重功效 D.关注民众福祉成为政府工作核心
15.恩格斯说:“不论自然科学或历史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5年,中共中央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之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体现了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B 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求“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乡村医生大量涌现。 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增大。
C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疾病的免疫。 体现了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D 2023年,河南省直医疗机构接入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逐步实现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等需求。 体现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的转变。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中华医学杂志》在重庆复刊,其卷头语写道:“本志自民元四年创刊以来,出版已达二十八卷。总会(指中华医学总会)迁渝后,学术空气,甚为浓厚,检以为本志有复刊之必要……俾国内医学学术之研究,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庶合中央抗建之旨,本会之幸,亦国家之幸”。
——摘编自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
材料二:《中华医学杂志》复刊初期的部分内容
卷号及期号 部分文章主题
1943年第29卷第2期 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
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
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
1944年第30卷第4期 神经病科医师之训练
1945年第31卷第1期 海外空运服务社之医疗问题
1945年第31卷第3期 空运手术队之降落问题
1945年第31卷第5期 国外麻醉问题
——据张爱林《近代医疗卫生杂志的传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复刊初期《中华医学杂志》内容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医学杂志》复刊的时代价值。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据于智华《中医》
材料二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材料三 从1998年到2010年,用了12年时间,我国医保制度覆盖13亿以上居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医保”体系。2016年11月17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标志着中国全民医保改革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
——孙淑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结合所学指出中医的重要观点和原则,并写出唐代中医药学的著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全民医保”体系的内容,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二十二年夏六月,丞相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有星孛于东北。是岁大疫。”“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操面对这样严重的灾情,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颁布了赈灾令,作了以下规定:“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等
材料二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调查,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感染者1200余万人,病牛约120万头,钉螺分布面积达148亿m 。血吸虫病的肆虐给流行区广大群众带来深重苦难,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诗词中所描述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情景,真实反映了当时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的原则,经过70余年的积极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摘编自操治国《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进展、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应对疫情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9.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历来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的突出成就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对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从总体上说,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殇》
材料二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71年,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在失败了190次之后,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屠呦呦医学研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在根除天花的过程中苏联和美国进行了合作,说明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C项正确;苏联和美国虽然合作,但是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没变,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医学的发展,排除B项;政治格局当时没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①正确,古代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以防治疫病,②正确,A项正确;明末吴有性提出“疠气”治病说,《大医精诚》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③错误,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及所学知识可知可知,该药学著作为《本草纲目》,其中对每种药物的名字、附释、土产、气味、用途等有明确的记载,反映了编著体例相对完备,重视辨析,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最早”提出辩证施治的原则,且材料内容与辨证施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并非《本草纲目》,排除C项;屠呦呦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稳定诺贝尔奖,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可知,作者认为人与天存在相呼应的地方,因此要尊重规律以对症下药,B项正确;材料有体现天人合一,未涉及休养生息,排除A项;材料表明作者主张尊重规律、对症下药,未体现他吸取其他医学成果,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以人为本,但未体现修身养性,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神农氏尝百草...伏羲...六气六腑”可知在先秦时期传统医学已经萌芽,C项正确;材料没体现起源的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文献史料的相互验证,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文献史料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农村厕所革命的持续进行主要得益于我国深入持续广泛开展的健康中国行动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D项正确;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已全面建立主要针对医疗卫生防疫,排除A项;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仅是对材料的概括,排除B项;农村厕所革命有利于促进农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近代西方教会在中国设立的一些教会医院,客观上传播了西医理论和西医医疗技术,普及了公共卫生知识,也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西医人才,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成都、长沙等地在近代并不是通商口岸,排除A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成文化侵华同盟与史实和材料不符,排除C项;1899年,美国提出独立侵华的“门户开放”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东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A项正确;《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排除B项;孙思邈首次提出对医生的伦理道德要求,排除C项;《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孙思邈被誉为“药王”,其中“药王”所著的典籍是《千金方》,C项正确;《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所著,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著成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可知,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都有总结前人经验,又对医学进行了发展,体现了医学在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A项正确;题干只是介绍了著作,未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排除B项;材料中的著作属于个人努力的结果,政府未参与,排除C项;无法判断医学理论的创新是在疫病高发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下领导人民开展了广泛的爱国卫生运动,将爱国运动、群众运动与卫生运动结合起来,这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具有鲜明特色,故A项正确;材料与乡村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改善广大城乡的卫生条件,而非医疗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人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并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尤其是按自然属性对药物分类的方法在世界上属于先进的分类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介绍了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这说明李时珍集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尤其是在分类方面,有所创新,D项正确;西学东渐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并无关系,排除A项;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并非通过实验科学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仅仅罗列了李时珍对于药材的分类,并不能判断出其对药材属性认识较为深刻,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中国)。根据“1933年”“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写的《共产儿童读本》”可知,读本内容是由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审定的。根据表格中的课题名称“种牛痘”“消毒”可知,这一时期的学生教育中有相当比重的内容是关于基本卫生观念的,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公共卫生事业,A项正确;表格中的课题名称与自然科学教育关系不大,排除B项;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日军与化学武器的相关内容,并且1933年时,日军活动范围尚未延至苏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由材料“对包括犯罪、健康状况不佳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展开一系列广泛的调查”“限制妇女和儿童在工厂中的工作时间”“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生活用水”,材料反映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针对存在的社会问题,通过调查、立法的途径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表明英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提升,A项正确;材料涉及到立法解决社会问题,但“成为共识”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针对工业革命期间存在的社会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不是强调工业革命的双重功效,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对民众福祉的关心是要缓和社会矛盾,并非政府工作核心,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55年,中共中央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之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体现了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可知,这体现了国家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重点,没有体现财政投入增大,排除B项《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主要应对儿童的免疫工作,“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范围过大,排除C项;“河南省直医疗机构接入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逐步实现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等需求。”根据材料可知,这体现以互联网导入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理效能,排除D项。故选A项。
16.(1)背景:全民族抗战;部分高校、医疗机构内迁。
(2)特点:内容多样;中西兼顾;注重实用(服务现实);战时特征或地方特色
(3)价值:传播医学知识;振兴医疗卫生事业;树立学术榜样;助推抗日救亡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背景:据材料“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庶合中央抗建之旨,本会之幸,亦国家之幸”可知,全民族抗战;据材料“总会(指中华医学总会)迁渝后,学术空气,甚为浓厚”可知,部分高校、医疗机构内迁。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据材料“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国外麻醉问题”“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可知,内容多样,包括抗疟、冻疮溃疡、麻醉、卫生新闻等;据材料“国产抗疟药材之研究”“国外麻醉问题”可知,中西兼顾;据材料“蜂蜜对于治疗冻疮溃疡及小外伤之用途”可知,战争期间,这些研究注重实用(服务现实),体现了战时特征,据材料“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可知,体现了地方特色。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价值:据材料二信息可知,通过杂志的文章,传播了医学知识;据材料“重庆市卫生新闻介绍”可知,有利于振兴医疗卫生事业;据材料“学术空气,甚为浓厚,检以为本志有复刊之必要……俾国内医学学术之研究,际兹抗战期间,不仅得以赓续,并能产生新的收获”可知,树立学术榜样;助推抗日救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学知识的宣传和研究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7.(1)途径:①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播;②阿拉伯人通过海路传播(或“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再传播到欧洲”);③通过来华的旅行者、外交官、传教士的系统翻译。
观点:药食同源。
原则:辨证施治。
成就:《千金方》和《唐本草》。
(2)原因:①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技术较为先进;②西学东渐,有识之士通过报刊、杂志进行推广。
影响:①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②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移风易俗;③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⑤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医的地位。
(3)内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历史意义:使全民病有所医,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和古代中国。途径:据材料“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得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播;据材料“阿拉伯人……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得出阿拉伯人通过海路传播(或“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再传播到欧洲”);据材料“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得出通过来华的旅行者、外交官、传教士的系统翻译。
观点:结合所学,药食同源是中医的重要观点。中医认为食品和药品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食品调理。原则:结合所学,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也即对于病人复杂的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候),进而确定治疗方法。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成就:结合所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原因:据材料并结合“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所学知识,从西医的成就、传入的方式等方面分析。据材料“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得出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技术较为先进;据材料“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科学画报》)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得出西学东渐,有识之士通过报刊、杂志进行推广。
影响:据材料“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得出促进思想解放和移风易俗。结合所学从对医学、对健康、对社会进步、对中医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得出推动近代医学发展,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促进了社会进步,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医的地位。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容: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历史意义:据材料“基本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医保’体系”得出使全民病有所医,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结合所学,从生活方式、卫生意识等方面分析,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8.(1)主要措施: ①.政府减免税收。 ②.赈济灾民。 ③.针对疫病施医送药。 ④.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⑤.斋戒祈祷,趋避疫病。 ⑥.发动民间医生与儒生等群体救助灾民。 (言之有理即可)
(2) 取得巨大成就原因: ①.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②.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有力地贯彻执行党和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 ③.群众的积极参与。 ④.实行现代防疫措施。 ⑤.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主要措施:根据材料“颁布了赈灾令,作了以下规定:‘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 ①.政府减免税收。 ②.赈济灾民。 ③.针对疫病施医送药。 ④.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⑤.斋戒祈祷,趋避疫病。 ⑥.发动民间医生与儒生等群体救助灾民。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原因: 根据材料“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的原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①.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②.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有力地贯彻执行党和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 ③.群众的积极参与。 ④.实行现代防疫措施。 ⑤.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19.(1)原因:传教士传医以促传教;租界示范和刺激作用;留学生带回的先进思想;政府的重视;列强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或近代西方医学的传播)。(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城市卫生状况的好转;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推动中国近代化;否定传统中医,具有一定局限性。(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中西医结合方法;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受古代中医理论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提高中医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原因:据材料“欧美传教士……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突出成就”得出传教士传医以促传教;据材料“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得出租界示范和刺激作用;据材料“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得出留学生带回的先进思想;据材料“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得出政府的重视;结合所学得出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刺激,重要背景是列强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西方医学的传播。影响:据材料“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得出有利于城市卫生状况的好转,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据材料“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得出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综上可得出推动中国近代化;据材料“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可得出否定传统中医,具有一定局限性。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原因:据材料“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得出中西医结合方法;据材料“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得出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据材料“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得出受古代中医理论影响。 意义:据材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并结合所学得出提高中医的国际地位;据材料“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得出推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