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中国地理差异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梳理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①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即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C 高于0 C
年降水量 少于800mm多于400mm 高于800mm
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冬季结冰(气温) 有 无
河流流量 (降水) 流量小 流量大
耕地(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东北地区) 甘蔗
油料作物 大豆(东北平原)、花生(华北平原) 油菜(长江中下游平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平原)、两年三熟(华北平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交通运输 陆运 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5、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6、四大地理区域
青藏地区 代号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南方地区 Ⅰ 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降水
北方地区 Ⅱ 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势或地形
西北地区 Ⅲ 南方与北方:①秦岭—②淮河 气温、降水(或气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五章精炼卷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山脉的走向来看,图中山脉(秦岭)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图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雨季长短的影响,该地理分界线的南北两侧降水量也有明显差异,在A地最有可能测得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是( )
A.880毫米 B.860毫米 C.780毫米 D.800毫米
3.下列众多地理界线与图上地理界线大体一致的有( )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水田分布区与旱地分布区的分界线
④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⑤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⑥1月份0℃等温线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很大,有“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我国南、北方饮食差异反映出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题。
4.根据南、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南米北面”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玉米、谷子 B.水稻、大豆 C.玉米、高粱 D.水稻、小麦
5.我国南、北方的大致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
C.天山一阴山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
6.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栽培技术的差异 D.地势的差异
7.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海拔高度 C.行政区域 D.地理位置
8.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景观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位于图中丙区域和其他区域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南岭 D.横断山脉
10.图中甲、乙两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
A.1月0℃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
11.下列说法符合甲区域环境特征的是( )
①冬季河流结冰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④农田以旱地为主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⑥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⑦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A.①④⑦ B.①④⑤ C.②④⑥⑦ D.①③⑥⑦
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且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读图“我国某山脉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题。
12.关于图中字母A代表的山脉和序号①代表的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是( )
A.A—秦岭,①—太原 B.A—南岭,①―南昌
C.A―秦岭,①—西安 D.A―阴山,①―银川
13.A山脉是横亘在中国腹地上的一道巨大生态安全屏障,它被称为“世界生物基因库”
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相对闭塞,人类活动影响小
B.气候过渡地带,物种丰富多样
C.全年高温多雨,动植物种类多
D.河湖众多,海洋生物种类多样
14.我国的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只要是( )
A.气温差异和干湿程度
B.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差异
C.历史传统和行政区划
D.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湖北省会武汉的年降水量为( )
A.400mm以下 B.400mm~800mm C.800mm以上 D.1600mm以上
16.南京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7.确定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地理分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距海远近 D.纬度位置
小满(5月21日)前后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小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满”。华北地区民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是指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各小题。
18.“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9.“雨水开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满”,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0.当“小满不满”时,华北地区易出现( )
A.洪涝 B.干旱 C.寒潮 D.霜冻
二、综合题
2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① (填河流名称)一线。
(2) 工业基地位于甲地区,甲地区盛产稻米和淡水鱼,是我国著名的“ 之乡”,该地区的核心城市是 ,也是我国的超大城市。
(3)C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这里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4)D是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该地区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特有畜种是 。
2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B 地区,D 地区。
(2)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① 和河流② 。该线以南的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在 毫米以上,为 (干湿地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是 (粮食作物)的集中产区。
(3)A地区耕地类型以 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 。
(4)下图展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填字母代号)地区,这种民居屋顶坡度较 (大/小),墙体较高,反映了当地 (湿热/干冷)的气候特征。
23.读沿江通道示意图,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沿江高铁全线为设计时速350千米高速铁路。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长江横向经济带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支撑带,同时维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将形成开放新局面。
(1)规划中的沿江通道经过的城市A是 市,位于 (四大地理区域)地区。
(2)图中山脉①是 ;山脉①以西是 盆地,以东是 平原。
(3)列车沿长江通道运行,成都到上海比上海到成都所需能源更少,是因为 。
(4)沿江高铁通道沿线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为 (填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
(5)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_____)
A.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
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3.C
【答案】4.D
5.A
6.B
7.【答案】A
8.【答案】C
【答案】9.D
10.B
11.A
【答案】12.C
13.B
14.【答案】D
【答案】15.C
16.D
17.B
【答案】18.D
19.A
20.B
21.【答案】(1)淮河
(2)长江三角洲;鱼米;上海市
(3)二;干旱
(4)青藏地区;牦牛
22.【答案】(1)北方;青藏
(2)秦岭;淮河;0;800;湿润;水稻
(3)水田;亚热带季风;水稻
(4)A;大;湿热
23.【答案】(1)武汉;南方
(2)巫山;四川;长江中下游
(3)从上海到成都海拔越来越高
(4)西高东低
(5)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