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六章第三节精炼卷
一、选择题
1.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要绕道很远,原因是( )
A.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 C.冰川广布 D.河网稠密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对于黄土的来源,科学家们广泛认同的假说是( )
A.风成说 B.水流说 C.地壳运动 D.冰川作用
3.下列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的是( )
A.土质疏松 B.植被稀疏
C.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D.千沟万壑
4.黄土高原塬、梁、峁和川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人能改造自然 B.坡度对地貌的影响
C.“风成说” D.流水侵蚀
5.万亩庄浪梯田是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了留住水和土而建的伟大工程,该场景可能出现在《航拍中国》哪一集?( )
A.浙江 B.甘肃 C.广东 D.福建
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2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A山脉( )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C.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7.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8.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民居是帐篷
B.冻土深厚,开发难度大
C.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D.为更好的利用土地,应大力发展工业
陕北米脂县境内的高西沟,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创造性地对每一座山采取生物措施进行治理,高原绿了,农民富了。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9.“冲成万条沟”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造成了当地严重的( )
A.水土流失 B.湖泊萎缩 C.凌汛危害 D.城市化问题
10.材料中“肥土”最终流入什么河道中(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11.“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是( )
A.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B.在沟里打坝淤地
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12.下列属于当地“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②碉楼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14.该地区( )
A.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B.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15.造成“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地理实验是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某中学在学习黄土高原时设计的地理实验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为了探究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同学们设计了一组水土流失演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四组演示实验说明了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别是( )
A.土质、降水、地形、植被 B.植被、土质、地形、降水
C.植被、地形、降水、土质 D.植被、土质、降水、地形
17.实验后同学们提出了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带平整土地,开垦农田
B.在缓坡地带种植树木和牧草
C.在陡坡地带修建梯田,种植玉米和小麦
D.在山脚地带修建挡土坝、护坡坝
1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种树种草,绿化荒山
B.退耕还林,精耕细作,发展生态农业
C.筑梯田,修堤坝
D.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耕地面积
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正式通车,在银西高铁沿线,遍布成片的鱼鳞坑。鱼鳞坑是指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的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如图为银西高铁线路和鱼鳞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鱼鳞坑主要位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20.银西高铁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冻土深厚,施工环境恶劣 B.地形崎岖,地下溶洞较多
C.干沟万壑,桥隧修建难度大 D.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填四大地理区域名称:甲 。界线①是甲区域和乙区域的分界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2)食醋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通常以粮食为原料。乙区域的醋生产主要是以 (粮食作物)为原料。将醋运往周边各大超市,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运输。
(3)②是 (地形区)黄河流经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是黄河下游流域面积较小,试简析其原因 。
22.读下列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包括 (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 (山脉)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2)黄土高原地处我国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该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的趋势为 。
(3)位于黄土高原的 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西安属于 省,从西安到兰州需走 (铁路名称)。
(4)图中R河是 (名称),该河流经 (地形区名称)后,成为世界上含 量最大的河流。
23.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 、② ,支流③是 。
(2)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 ,该地区的地貌特征是 ,支离破碎。
(3)该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导致这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气候原因是 。
(4)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数十年生态治理,现已经披上了绿装。请说出该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答案】6.A
7.D
8.C
【答案】9.A
10.A
11.D
12.B
【答案】13.B
14.A
15.D
【答案】16.D
17.C
18.【答案】D
【答案】19.C
20.C
21.【答案】(1)北方地区;气候(或气温和降水)
(2)水稻;公路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河流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
22.【答案】(1)2;太行山;秦岭
(2)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山西;陕西;陇海
(4)黄河;黄土高原;沙
23.【答案】(1)太行山脉;秦岭;渭河
(2)窑洞;沟壑纵横(或千沟万壑)
(3)水土流失;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4)①植树种草,恢复生态;②修建梯田和挡土坝;③退耕还林还草;④合理放牧,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梳理
1、位置范围:东起B太行山脉,西至C乌鞘岭,北连E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A秦岭
2、主要所跨省区:自西向东为——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3、黄土风情:民居—窑洞,民歌—信天游,白羊肚头巾,革命圣地—延安
4、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成因:“风成说”—— 黄土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2)地貌景观:黄土土质疏松,极易受流水的侵蚀。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墚、峁、川等黄土地貌景观。
(3)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其中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是黄土高原最大的两个川。
5、黄土高原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原因:长期的水土流失
6、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1)人多地少,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7、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肥沃土壤,破坏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破坏。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8、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保持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过度放牧牲畜数量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