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综述
(一)概念
1、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它所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其中的物质遗产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物质遗产 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是指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3、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4、双重遗产:是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5、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包括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与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条件、标准(P5)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的条件是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坏;
⑥与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第⑥项标准通常来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标准,来评价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能否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来,前五项标准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但是对于第六项来说,它需要满足前五项的其中的一项,然后第六项作为一个补充项可以列进去。我国的长城、故宫、明清皇陵、孔庙孔府孔林等因为和我们历史当中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及事件有关,所以它也可以满足这一项标准的要求。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P8)
1、历史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2、世界价值: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学术价值: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保护的理由
1)由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决定(P9)
A、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B、人类的共同财富(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C、不可再生性。
2) 面临破环、濒危的严峻形势(P4)
受到破环的原因有:自然灾害;战争;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
2、保护措施
1)制定《世界遗产公约》(P5)
内容:
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④规定了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方法(P6)
*⑤各缔约国应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P9)
意义:(P10)
①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为世界遗产的认定和保护制定了一个文明国家共同遵守的标准,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思想。
②推动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
2)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设立世界遗产中心(P5)
3)颁布《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及《濒临世界遗产清单》(P5)
4)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P6)
3、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P9)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指遗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必须保持历史的原貌。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4、合理利用——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注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P10)
二、“外国文化遗产荟萃”复习要略
课标导读
课标内容 课标解读
(1)了解吉萨和孟斐斯地区的金字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努比亚地区的拉美西斯二世遗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代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知道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列举吉萨金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塔建筑群中的经典之作;了解胡夫金字塔的主要建筑成就及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理解古埃及金字塔群建筑的意义。感受古埃及人的智慧与艰辛劳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2)讲述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3)描述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认识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的历史特点及其建筑艺术成就。 知道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了解帕特农神庙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理解其主要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认识雅典建筑艺术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
(4)简述奥林匹克遗址群的建筑风格,认识奥林匹克的含义和历史,讨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 知道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起源、发展,认识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特点,理解其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认识奥林匹克的含义,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讨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
(5)了解罗马古城的悠久历史及古建筑遗址群,认识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 知道罗马古建筑遗址群的建筑特色;。认识古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体会罗马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继承与创造的胸怀与能力。
(6)简述佛罗伦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文化发展的背景。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留给后人的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认识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地位。
(7)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同时又产生巨人的时代。
(8)知道集中反映文艺复兴成就的主要文化遗产,认识它们所表现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
(9)知道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奴隶交易的见证地,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 (9)了解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10)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 (10)知道德国法西斯的种族灭绝罪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形成民族平等、珍视人的生命权利、珍爱和平的意识。
知识梳理
一.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雄伟的金字塔群(P14)
(一)金字塔的来源及演变过程
1.建造条件
经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
政治:专制集权的确立和国家的统一
文化:陵墓文化("马斯塔巴" )
2、演变过程
“马斯塔巴”→阶梯状金字塔 →角锥体金字塔
(二)金字塔的分布、杰出代表和特征
1.分布:集中于孟菲斯和从吉萨到代赫舒尔一带。
2.代表:吉萨金字塔群,包括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其分布错落有致又遥相呼应。
3.特征:
(1)蕴含着鲜明的宗教性质。
(2)石结构建筑,具有稳定永久性。
(3)具有陵墓建筑的特征。
(三)金字塔超凡的建筑艺术
在现存的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最完美地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
外部:规模巨大、宏伟壮观
内部:构造复杂、艺术精美
科技含量: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四)金字塔之谜:金字塔建造之谜和狮身人面像的建筑目的之谜。
(五)金字塔群存在的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金字塔群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政治统治和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阶级结构等许多重要方面。金字塔的建造还和古埃及社会流行的生死观念、灵魂理念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古埃及法老时代文化非同寻常的证据。
2.建筑价值: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了人类伟大创造力的杰作。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昭示古埃及文明的伟大成就。其建筑形式对古代墓葬的影响和现代建筑艺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旅游观光及科研价值
(六)金字塔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1、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昭示古埃及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
3、承载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
4、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七)知识拓展:
1、狮身人面像:狮身代表力量与权力,而人面代表着智慧。
2、金字塔修成尖状(角锥体)原因:跟古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人崇拜太阳神有关。因为太阳光一照在尖形物上,人们就感觉到有一种炫目的色彩和光亮,人们就肃然起敬,所以埃及人认为这种形状就是跟太阳有关,就是崇拜太阳的一个象征。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一)雅典卫城
1.建设背景:
(1)著名的雅典城邦:面向海洋;小国寡民;工商业发达;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典型。
(2)始建于公元前800年,是为了祭 ( http: / / www.21cnjy.com )祀雅典城保护神——雅典娜。后来在伯里克利时代大规模重建,是为了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的伟大胜利,也是为了把雅典建设成为全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修筑时间、目的:
始建于公元前800年,是为了祭祀雅典城保护神——雅典娜。
3、组成:
雅典卫城包括山门、伊瑞克提翁神庙和帕特农神庙等建筑,是一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
4.布局和建筑特点:
(1)布局特点:自由、开放、人文、和谐
A、群体组合,布局巧妙(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统一);
B、不同风格的建筑物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有机统一;
C、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即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与雅典民主政治有关)。
(2)建筑特点:希腊柱廊式建筑
其建筑受到古埃及建筑的影响,用巨大坚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石块来建造柱廊式的神庙,象征人体美的柱廊风格发展为三种:多利亚式,体现男性的雄伟刚毅;爱奥尼亚式,体现女性的优雅柔和;科林斯式,体现了少女的纤柔娇丽。(体现人体美、人文主义)
5.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帕特农神庙
有“希腊国宝”之称的帕特农神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雅典卫城最主要的建筑,它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它和整个卫城的建造一样,采用古希腊柱廊建筑中最基本的多利亚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神庙外形雄伟壮观,内部雕饰精美,显示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光辉成就,是古希腊建筑留给世界的最重要遗产之一。
6.雅典卫城的价值:
希腊雅典的卫城建筑群是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既反映了古希腊城邦在民主制度鼎盛时期的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二)奥林匹亚遗址
1.奥林匹亚遗址群的位置、用途、布局(不规则)和建筑特色。
2.古代奥林匹亚竞技大会
(1)奥林匹亚竞技大会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起源: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
发展:比赛项目增加、时间延长;定期召开;形成共同“约定”的竞技精神(和平友谊、公平竞争等古代奥运精神)
衰落:希腊被罗马统治,393年奥林匹亚竞技大会消亡。
(2)古代奥运精神。
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1)1896年,雅典举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
(三)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1、古罗马城的历史(地理位置、形成时间及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建立)
古罗马濒临意大利的台伯河,公元前6世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取代共和国。
(罗马的强大、扩张及政治、经济状况也影响了罗马的建筑)
2、古罗马的代表性遗址
(1)大斗兽场——古罗马的象征
1)建成:公元80年。位于罗马城内台伯河东岸。
2)布局:观众席、表演区、地下室。
3)用途:主要用于斗兽和角斗
4)建筑特色:
A、规模大、功能多;
B、宏伟壮观;
C、阶级等级明显;
D、建筑设计水平高:罗马式的拱门和希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的柱式建筑相结合,在每个拱门两边都配以希腊式石柱,从而将建筑的力度和外观的美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注意“继承与创新”)
5)地位:古代世界最大的竞技场;是古罗马最宏伟壮观的建筑,也是古罗马的象征。
(2)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
1)建成:罗马帝国空前强盛的图拉真皇帝统治时期(公元98 ~117年)。
2)结构:拱门、庭院、大厅、图书馆、纪功柱、图拉真市场
3)特点:(层次分明、功能丰富;皇权和大一统思想)
A、广场层次分明,功能丰富(广场、市场、图书馆、大厅、陵墓、祭祀、开会等);
B、设计理念:既服务于皇权崇拜(如雕像、大厅、纪功柱等),又加强为市民公众服务的倾向(如图拉真市场、图书馆等);
C、充分体现大一统思想;
D、广场布局从开放逐渐走向封闭并且有纵深(体现“皇权思想”)。
E、不断吸收古希腊和东方的建筑风格。
(3)万神殿
1)建成:公元118~125年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
2)目的:崇拜以星宿为代表的希腊和罗马各天神
3)结构:门廊、正殿
4)地位: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古罗马建筑;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
5)建筑特点:
A集希腊柱式和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
B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圆形穹顶,把穹顶技术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顶峰,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的建筑(正殿的圆顶圆形大厅堪称罗马式圆顶建筑的典范,如此大跨度和大空间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首次出现);
C美学角度,体现了人与神联系和宗教情感。
3.古罗马城的价值:
(1)艺术价值:罗马人继承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腊的柱式建筑艺术,又完成了新的建筑技术革命,形成其粗犷豪迈、大气磅礴的建筑风格。对后世欧洲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对希腊柱、三角形门墙等的继承;发展:如罗马的拱门和圆顶式建筑等)
(2)社会(世界)价值:罗马建筑成为不同国家、各个民族互相沟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宝贵资源。
(3)史学价值:古罗马城的建筑群,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古代罗马国家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辉煌历史。为我们研究古罗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思考】古罗马城的建筑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古罗马城的建筑特点 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规模大 1、反映罗马帝国强盛;帝国的版图在不断扩大.(政治)2、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资源的充足和奴隶劳动力的丰富。(经济)3、反映了罗马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古罗马人粗犷、豪迈和磅礴气度。 (文化生活)
功能多
建筑设计水平高
不断吸收古希腊和东方的建筑风格。
大斗兽场:座位分配、举行角斗活动 。 说明罗马奴隶制的繁荣、等级明显和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生活。
广场的建筑也更加突出个人权力,炫耀个人功绩。 说明个人独裁的加强
与罗马有关的传说、历史事件…… 1、罗马人坚强、刚毅、冷峻的民族性格;2、有一定的民主性。
【思考】如何理解罗马建筑对希腊建筑的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发展:对希腊柱、三角形门墙等的继承,并由单一的希腊柱式发展为组合柱式和复合式;
创新:如罗马的拱门和圆顶式建筑等
总之,罗马人将希腊柱式与罗马拱券技术相结合,从而有机融汇形成罗马独特的建筑特色。——说明在继承基础上推陈出新。
继承优秀,弘扬传统,独树一帜,是古罗马建筑不灭的灵魂。
(注:拱券技术:外形为圆弧与半圆弧状,有良好承重力和装饰美化效果,是罗马的创新成果。)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一)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1.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运动摇篮的原因
(1)政治:城市共和国的逐渐形成,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以及《正义法规》的颁布。
(2)经济:出现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繁荣。
(3)文化上: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艺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助。
(4)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有丰富的古罗马文化的遗存,佛罗伦萨作为意大利的一部分,深受其益。
2.佛罗伦萨著名的文化遗产
(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A、修建时间:1418年招标,1471年完工。它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B、设计师和建造总监:布鲁内列斯奇
C、特点:体现公民精神,“以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体现创新精神:教堂穹顶巨大、轻巧而又高贵,在造型和结构上有大幅度的创新,展现给世人的是一种开阔明朗的风格;
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与周围的世俗建筑十分协调。
D、地位:是佛罗伦萨最高的建筑物;其大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它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思考】比较一下古罗马万神殿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穹顶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同:万神殿的穹顶是圆形,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穹顶是椭圆形;万神殿的穹顶在外观上半露半掩,后者的穹顶则通过鼓座全部展现出来。
说明: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家们逐渐抛弃中世纪的传统,开始向古希腊、古罗马寻求灵感。
B、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大穹顶在继承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上还有所创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诞生的标志,是新时代的报春花。
(2)乌菲齐博物馆:由著名画家兼建筑师乔治瓦萨里设计并监工,1581年竣工。是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3)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美第奇家族绘画藏品,还存在了许多重要的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作品。
【思考】乌菲齐博物馆和帕拉蒂美术馆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1、美第奇家族苦心经营艺术品收藏的情况上。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艺术品的珍爱。(这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一种体现)
2、将美术馆中的藏品与中世纪的艺术品进行比较,体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人文主义色彩。
(二)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
(1)西斯廷小教堂地位:罗马教皇的私人礼拜堂,文艺复兴盛期绘画艺术的宝库。
(2)西斯廷小教堂壁画内容、著名作品及创作者
A.内容:刻画不同年龄、性别、身份和处境的众多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B.著名作品及作者:
挂毯:十副,表现圣彼得和圣保罗等使徒的事迹
拉斐尔 壁画:《雅典学院》(以人为中心,展现高超的写实技巧和人文主义思想)
《创世纪》:小教堂最著名的壁画之一,无愧为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米开朗基罗 《最后的审判》:小教堂最著名的壁画之一
(3)西斯廷小教堂壁画艺术特点
A、创作方式: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
B、内容:画面场面宏伟,形象生动
C、题材:以宗教题材为主
D、主题:反映人文主义思想
2. 圣彼得大教堂
(1)修建目的: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威信
(2)修建时间:1506年-1626年。
(3)著名的设计师: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
(4)地位及建筑成就:
A、16世纪罗马暨意大利最大、最壮观的建筑
B、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C、创新的大圆顶设计
(5)特点:
(1)古典柱式成为建筑构图主题,尽显古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为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多用半圆形券、厚实墙体和穹顶;在建筑轮廓上讲究齐整、统一和条理性。
(2)建筑体现了反对封建神权、提倡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
【思考】
【史料补充】
圣彼得大教堂是其他教堂之母,所以它必须有柱廊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它像母亲一样伸出双臂,接受天主教徒,坚定他们的信仰;把异教徒重新聚集到教堂中来,并用真正的信仰去启迪无信仰的人。 ——贝尔尼尼
四.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1.奴隶贸易存在的时间:15世纪中期—19世纪,延续近四百年。
2.奴隶贸易存在的原因:
(1)美洲种植园和矿山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2)获利丰厚
3.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1)成为奴隶贸易集散地的背景:地理位置优良,距离南北美大陆最近的岛屿;
欧洲殖民者一直把该岛作为贩卖黑人奴隶的中转站。
(2)发展历史:从1444年历经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的争夺,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获得新生。
(3)标志性建筑:奴隶堡
A、时间:18世纪,荷兰殖民者修建。
B、作用:关押、屠杀、交易场所。
(4)警示意义: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肩负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使命。
时刻提醒人们牢记历史,从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的罪恶和暴行重演。
(二)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1.集中营建立的背景: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德国的反犹排犹运动;法西斯的犹太人种族灭绝政策。
2.集中营概况:
建立时间:1940年开始建造
规模:一个以奥斯维辛一号、二号、三号集中营为主营的庞大集中营群,也是一个集监禁营、劳役营和灭绝营为一体的大型集中营群。
1号营,:要是行政区
布局 2号营:灭绝营
3号营:监禁营和劳役营
设施:设施简陋,戒备森严。
最后的解放: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
3.集中营里的罪恶:“最后解决”方案;监禁;灭绝;掠夺;劳役;人体实验等。
4.警示意义:种族灭绝的例证;
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牢记历史,汲取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反省历史,珍惜和平。
三、中国文化遗产复习要略
1.课标内容
(1)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感受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3)了解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知道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艺术所呈现的藏汉合璧的风格。
(4)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
(5)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6)以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古村落等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城与古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7)了解昆曲概念;知道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对我国其他剧种的影响。感受昆曲作为“近代百戏之祖”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2.课标解读
(1)核心内容:
A.长城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B.秦陵兵马俑凸显出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
C.布达拉宫、大昭寺体现出藏汉人民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团结的精神;故宫、颐和园体现出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蕴含浓厚的政治色彩。
D.平遥古城中的古建筑和文物珍品的研究价值,平遥古城蕴含的文化内涵。
E.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以及杰出成就,明清时期皖南古村落民居建筑群形成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F.通过昆曲的特点,体会昆曲这样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进步的独特价值。
(2)基本线索:
A.长城的历史沿革、变迁,建筑风格、结构;
B.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
C.布达拉宫、故宫、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
D.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古民居的特点;皖南农村古民居西递、宏村的历史和特点。
E.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艺术特点,如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梳理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1、历代长城:
(1)春秋战国长城:
A.背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少数民族进攻中原
B.位置:诸侯国边境;中原北部
C.功能:防邻国,御匈奴(即防御性军事工程)
(2)秦长城(即“秦始皇长城”):
A.背景:匈奴崛起,进入河套
B.位置: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5000多公里
C.功能:抵御匈奴南下
D.意义:体现了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威力
(3)汉长城:
A.背景:秦汉之际,匈奴强大,威胁中原;
汉初和亲仍不能阻止匈奴南下;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反击匈奴,重修长城。
B.位置:西至盐泽,超过一万公里。
C.地位: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4)明长城:
A.背景(补充):明初和明中后期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的威胁,明后期女真人的威胁
B.位置: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
C.特点:位置向东向南倒退;历时最长(明200多年的统治未停止过修建)、工程最坚固、设备最完备的长城。
2、建筑风格:
(1)选材方法和原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
(2)风格: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和当地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3、防御体系:由城墙、敌台、关城、烽燧(也称“烽火台”)、城障、军用道路组成。
(1)城墙:
A.地位:长城主体
B.构造:墙基,墙顶内侧有女墙,外侧有垛口,另城墙上还建有敌台
C.功能:前沿阵地,战斗据点
(2)关城(关隘):
A.地位:长城防守重点,区域防线的支撑点
B.位置:重要关口,险要之处
C.名关:阳关、玉门关、嘉峪关、雁门关、居庸关、山海关等
(3)烽燧:
A.地位:重要组成部分
B.位置:长城沿线的山峰、高岗或易于瞭望之处
C.功能:报警设施
(4)城障:
A.地位:纵深防线
B.位置:长城险要地段
C.功能:供官兵驻守戍边
(5)军用道路:
A.地位:长城设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B.功能:大军出征,军情传递,军用物资运输
4、长城的文化内涵:
(1)防御性的军事工程:有效抵御牧民南下袭扰
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
(2)伟大的艺术作品: 装饰艺术:雕饰精美、精雕细刻、刀法娴熟、美观
文学艺术:产生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艺作品。
5、长城的积极作用:
(1)防御作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袭,保护中原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
(2)中外关系: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边疆开发:在长城沿线移民实边、垦荒屯田,有力推动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4)民族关系: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
(5)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并最终熔铸成勤奋智慧、坚忍刚毅、开放交流、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二、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
1、修建目的:秦王嬴政为了死后能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生前的无上尊严和容华富贵。
2、地域分布与发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境内的骊山北麓,又名骊山陵墓。发现于1974年,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建制布局:
(1)原则: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
(2)布局:秦始皇陵主要由寝殿、地下宫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陪葬墓、兵马俑坑、马厩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珍禽异兽坑等组成,其中地下宫殿是整个陵墓建筑群的核心。
(3)影响:对后代皇陵建制布局影响巨大。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
(二)秦兵马俑
1、兵马俑坑概况:是始皇陵中的一组陪葬坑,共分四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结构。有武士俑、陶马俑、战车等文物共八千余件。
(1)一号坑面积最大,由步兵和车兵组成长方形矩阵,大部分陶俑,以弓弩为武器。
(2)二号坑面积较小,外形像把曲尺,由弩兵、车兵、骑兵和混合方阵组成,所用兵器有弓、弩、戟等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
(3)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是兵马俑的指挥部。
2、编排特点:
(1)兵马俑编排: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
(2)四个坑编排:从一、二、三、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古代军队编列分别为右、左、中军和指挥部,组成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呈坐西向东排列,体现秦统一过程中自西向东横扫六国以及威武雄壮的气势。
3、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1)陶俑和陶马,造型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色彩明快、绚丽、对比强烈,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
(2)陶俑面部表情丰富、个性鲜明,具有大气磅礴和惟妙惟肖的形态。
(3)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4)以“大、多、精、美”征服世界,体现了两千年前的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
4、兵马俑的社会史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1)能直观感受古代军阵的排列特点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密的组织,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真实反映,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2)为研究探讨古代战争(兵种、武器、装备、布阵等)提供了真实的史料;
(3)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服饰、装备、面型、胡须、发髻等,提供了详实资料。
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一)布达拉宫
1.布达拉宫的位置、地位与”布达拉”的含义
位置:在西藏拉萨市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山上
地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含义:是梵文”普陀罗”的音译,指佛教圣地普陀山,意思是指是西藏的佛教圣地。
2.布达拉宫的由来
布达拉宫的前身是红山宫,是吐蕃赞普松赞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的,后来红山宫因遭雷击和战乱而被毁。清朝入关后,掌握西藏政教大权的达赖五世入京朝贺,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达赖五世回藏后,下令重建这座宫殿,改称布达拉宫。
3、布达拉宫的布局
布达拉宫分为白宫、红宫和僧舍三大部分。
白宫:是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
红宫:其主要建筑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达赖五世的灵塔殿规模最大)。红宫顶层中央的殊胜三界殿是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宇。
4、布达拉宫建筑风格与原因:
(1)风格:藏汉合璧。
藏族传统建筑风格:
①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即砖石外墙、平顶、小窗的外观风格。
②宫殿整体采用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采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
③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
④用经幡、宝瓶、摩羯鱼及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
汉族建筑风格: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
(2)原因:布达拉宫的修建是藏汉两族人民团结协作进行文化技术交流的成果。
初建时:招请过许多汉族工匠。
重建时:既有当地喇嘛参与设计,也有汉族工人参与施工。
康熙帝:派遣汉.满工匠进藏协助修建。
【思考】运用布达拉宫建筑风格和所珍藏的文物,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布达拉宫藏有汉、满、藏、蒙四种文字的经书;
2、清朝皇帝敕封历代喇嘛的金印金册;
3、红宫殊胜三界殿中供有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康熙帝长命牌位和乾隆帝画轴及清朝皇帝御书的扁额。
﹡4、十三世达赖亨堂内传记壁画中有1908年赴京觐见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场面。
(二)大昭寺
1、大昭寺简介
大昭寺在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安置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带来的两尊佛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 大昭寺内的千佛廊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
2.大昭寺的位置:在布达拉宫的东南,今拉萨旧城的中心。大昭寺坐东朝西。
【思考】大昭寺为什么坐东向西?
因为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唐朝是往西取经,所以她设计的这座寺门是面向佛教圣地。
4、大昭寺的建筑主体和建筑风格
1、建筑主体:经堂大殿
2、建筑风格:藏、汉、尼泊尔、印度建筑技术的合璧之作(能结合书本举例说明)。
5、大昭寺内的文物是藏汉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
(1)经堂大殿供奉文成公主入藏带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
(2)四周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
(3)寺内保存着乾隆帝颁赐的金瓶
(4)大昭寺前,还矗立着一块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
四、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1、故宫简介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000多间。
故宫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提为世界五大宫殿。
2、故宫的修建时间: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
3、故宫的布局
(1)城中之城:即从内到外,有三重,依次是:宫城、皇城、京城(明中期又建外城)
(2)中轴布局,左右对称: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及封建等级制
(3)前朝后寝,分外朝内庭两部:阴阳五行,和谐统一
名称 主要建筑 功能 特点
外朝 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重大典礼,发布命令(政治活动中心) 疏朗雄伟,阳刚之美
内廷 后三宫为中心,后面的御花园,两侧分别是东西六宫(三宫六院) 皇帝及家眷的生活区 严谨富丽,阴柔之美
(4)所有建筑面向正南方:体现一国之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
【思考】故宫四周的水系,对紫禁城的生活和生态环境起了什么作用?
排水泻洪,消防灌溉,加强防卫。
4、故宫的外朝和内廷
(1)疏朗雄伟的三大殿(外朝)
①分布:由南向北布置在故宫的中轴线上
②地位:政治活动中心,占据故宫最重要的空间
③概况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代表封建皇权的核心,是三大殿中的主体殿,也是三大殿中
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殿。太和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殿。
太和殿功能: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思考】太和殿的建筑、布局是怎样体现皇权至尊的?
提示:可从太和殿布局在中轴线上、殿前中轴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设置一道道高大的门楼和一进进广场(殿前有故宫最大的广场)、太和殿建在古代最高等级的三层台基上、采用最尊贵的屋顶形式(四个檐角用十个小兽)、九龙宝座、“金砖”铺地等方面考虑。
B、中和殿:三大殿中规模最小,供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之用。
C、保和殿:皇帝每年除夕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和朝廷的文武大臣的场所,也是举行殿试的地方。
(2)严谨富丽的内廷建筑
A、乾清门及广场:是紫禁城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
B、后三宫:即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按礼制要求,台基只有一层;装饰出现了龙凤彩画相间的情景,表现了皇帝、皇后共用寝宫的特点。
乾清宫:装饰考究,富丽堂皇。前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从雍正帝开始,皇帝都在养心殿居住和理政)
坤宁宫:明时为皇后寝宫,清代改成祭神和皇帝结婚洞房。
C、东西六宫:是众妃嫔居住的地方。
D、养心殿:从雍正帝开始,皇帝居住和理政的地方。
E、御花园:皇帝后妃游乐的地方。园内堆秀山上建有一个亭子,是紫禁城的最高点。
5、故宫建筑遵循原则
①遵循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封建传统礼制:前朝后寝制度;中轴对称。
②布局上体现阴阳五行学说:如外朝在前为阳,内廷在后为阴。
6、藏品丰富的文物宝库
我国最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收藏文物包括实物与图书文献两大类。
7、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
(1)建筑思想:一是故宫设计满足帝王理政、生活的要求,体现“家国一体”的思想;二是中轴布局,左右对称,体现封建等级秩序;
三是通过皇宫整齐严肃的建筑布局突显皇权至尊。
(2)建筑成就: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继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了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传统经验,同时又作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创新与改变,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3)建筑特点
A、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B、装饰豪华、精致巧妙; C、色彩华丽,壮丽辉煌
D、总体和谐统一中富于变化。
【思考】故宫建筑群是怎样体现“总体和谐统一中富于变化”这一特点的?
故宫建筑群的基本统一布局是“中轴布局,左右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规模庞大却布局井然有序、杂而不乱。中轴线贯通南北,故宫的重要建筑都严格对称地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分布着其他次要建筑,从而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故宫中轴线的南北延长线又是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城的中轴线,它把北京的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贯通了起来,使皇宫居于北京城的中心,有力地突出了皇权至尊无上的地位。
如果仅有统一就会变得单调,可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故宫在整体统一中又不乏疏密错落、高低起伏的变化。内廷与外朝相比,显然从属于外朝,因此,内廷布局相对紧凑,宫殿的规模、装饰也相对低一些。前三殿占据了故宫最重要的空间,而代表皇帝权威的太和殿又是三大殿中规模最大、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这种整体和谐统一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正是故宫建筑精华的集中体现。
五.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一)修建历史、功能结构、历史地位和特点
1、修建历史。
(1)清乾隆工程开始,取名“清漪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焚毁。
(3)1888年开始重建,名为“颐和园”。“颐和”一词,即是供慈禧“颐养天年”之意。(4)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遭严重破坏。
(5)新中国迎来新生。
2、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
(1)主要构成:万寿山和昆明湖,所有建筑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
(2)主要功能:分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
3、历史地位和特点:
(1)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2)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3)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如“借景”法等),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地布局园林建筑。
【思考1】“借景”和“抑景”,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两种造园手法。请查找资料,说明颐和园在哪些方面成功的运用了这两种手法?
答案: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变有限空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无限空间,是颐和园造园艺术的神来之笔,最著名的是西部的湖山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东部景福阁府借圆明园、畅春园;后山构虚轩、花承阁借圆明园到红山口的广阔平畴;前湖的畅观堂、藻鉴堂、冶镜阁借红山口、玉泉山、西山等,不胜枚举。通过这些借景园外的山水、田畴、村舍、寺观等诸景均被吸收为园中观赏的对象。
设置假山有时能起到“抑景”作用,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游玩来到仁寿殿后的假山中,前方的景物全被假山挡住了,好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但当你从曲折的山道绕过这座假山后,眼前会豁然开朗,一碧千顷的昆明湖展现在你的面前。
(二)主要景观
1、政治活动区:
以仁寿殿为中心,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次建筑为东宫门和重要大臣的值房。
2、生活居住区:
生活居住区以乐寿堂为中心,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等。
(1)乐寿堂:是中心建筑,是园内最好的居住和休闲场所,处处表现出封建礼制的森严。
(2)玉澜堂。珍贵历史价值在于它和戊戌政变有关。
(3)德和园:是专供慈禧太后看戏建造的,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也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有“京剧摇篮”之称。
【思考2】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主要建筑的风格?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主要建筑,都建成封闭的院落,再用游廊把它们连缀在一起,呈
现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
3、风景游览区(精华所在)
(1)万寿山前山。建筑华丽宏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了皇家威严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景区内的千步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仿照六和塔建造的,为古建筑的精品;雄踞全园最高处的是智慧海,整座建筑不用枋梁承重,有“无梁殿”之称。
(2)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人工水库。昆明湖中的长堤把水面一分为二,湖水、岛屿和堤岸景物交相辉映,呈现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昆明湖景区的白色石舫,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3)后山后湖景区。
A、四大部洲,呈现典型的藏式寺庙建筑风格,象征佛教世界,全部按照佛教宇宙观设计。
B、苏州街,是一条专供清朝帝后妃嫔 ( http: / / www.21cnjy.com )逛市的商业街,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将中国西部西藏式样的寺庙和江南水乡的临水街市浓缩在一个风景区里,高原风貌和水乡情趣相融,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C、谐趣园,造园手法是大园包小园。园内有碧水、亭、台、楼、榭、小桥等,呈现江南园林的风格。
【拓展】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分几类?各有何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大致有两类:皇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江南园林)两大类。
皇家园林的特点为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地面积较大,建筑物多而显得堂皇壮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私家园林多建于城市中,占地不大,园中有亭台楼阁,配以山水花木,以素雅精巧小中见大的风格见胜。
【思考3】颐和园汇聚了各种不同的园林风格,试举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颐和园主要典型的汇聚了皇家园林、江南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私家园林)风格。具有皇家园林气派,如规模宏大,占地达五万多平方米;建筑物达三千多座,宫殿式建筑多,气魄很大。
颐和园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爬山廊、拱桥、亭桥、平桥、舫、榭、漏窗、洞门、花街、铺地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以及某些小品、细部、装修,大量运用江南多种流派的堆叠假山的技法,对临水的码头、石矶、驳岸的处理,水体的开合变化,以平桥划分水面空间等也都借鉴于江南园林。具有江南园林风格如昆明湖风光、苏州街、谐趣园等。
【思考4】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它的造园艺术具有哪些突出的成就?
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创造性的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东部的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此外,颐和园还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六、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1、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1)地理位置:山西晋中盆地南端
(2)历史沿革:
西周周宣王:修筑土城;北魏:作为县治所在地;明初: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
(3)古城结构:
外观呈方形,建有垛口、敌楼、魁星阁;城墙四角筑角楼,城门外有瓮城,上有城楼;城墙外有护城河。
(4)古城布局: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5)特点: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6)价值(见“思考”题)
【思考1】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平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
(2)其建筑布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3)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 (对研究金融业的价值)
(4)其中的四合院古民居,它的布局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更是享誉中外。
(对研究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彩塑艺术的价值)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1)创立背景:平遥商业的繁盛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店铺商号密集,经营门类繁多,商务繁忙)。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
(2)“日升昌”性质: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
(3)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4)创立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平遥古民居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其特点如下: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日”、“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总之,同精巧秀丽的南方民居相比,平遥民居兼具了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
【思考2】平遥古城和古民居的设计布局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
(1)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2)古民居中四合院的设计布局在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
【思考3】日升昌的哪些经营作风值得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中吸取?
(1)雷履泰根据提兑中积累的经验和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需要,说服财东李大全出资将“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开创了我国民族银行业的新纪元。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需要吸取的。
(2)在对待一个沿街乞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老寡妇来兑取1200两白银的问题上,日升昌票号很好地体现其坚持诚信不欺的经营作风,而诚信经营正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所必须的一种经营理念。
七、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1、西递、宏村比较表
西递 宏村 相同点 不同点
地理位置 安徽黟县桃花源盆地的东南角 安徽黟县桃花源盆地的北缘
美称地位 1)桃花园里的人家;2)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1)中国画里的乡村;2)“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1)环境优美2)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3)徽派建筑艺术成就突出
布局 仿船形而建,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西递现存最大的祠堂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村落,街巷空间富于变化,前店后库的店铺结构。 仿牛形而建,层楼叠院和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籍2)以汪氏总祠乐叙堂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幽美的环境布局、古民居(承志堂)讲究的布局和富丽堂皇的装饰等。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天人合一”思想2、均以大祠堂为中心营建村落,体现宗族观念、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整个村落布局的外形特征不同:西递是船形特征,宏村是牛形特征
选址 依山傍水
历史发展 1)唐末五代:始祖胡昌翼居住在徽州婺源县考水2)北宋:胡氏五世祖胡士良举家迁至西递,耕读并举,逐渐繁衍壮大3)明代:胡氏家族纷纷外出经商成为徽商中的劲旅4)清代:经商致富的胡氏家族回故里大兴土木5)19世纪初,西递呈现繁盛景象 1)南宋:始祖汪延济从黟县奇墅村举家外迁到宏村定居2)明代:经商为官致富的汪氏族人纷纷回乡大兴土木3)清代:继续营建宏村,建成许多形制不同的古建筑 1)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2)始祖从外地迁徙而来3)经商致富后回乡大兴土木,扩建村落
民居特点 基本结构:采用二进、三进、四合多种建筑形式,设天井,对称布局,有马头墙、石板路、园林建筑等装饰:精美的“三雕”
村落水系 1)三溪环村而过方便村民生产和生活;2)修建开挖水口、水塘及广植树木能蓄水挡风、优化生态环境。 1)被誉为“中华一绝”。2)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3)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建成牛形村的布局4)明末清初:南湖的修成标志着牛形村布局的最终完成。 1)体现思想:天人合一2)体现理念:可持续发展,注重对水的循环利用和保护。3)作用:既解决生活、灌溉和防火用水,又改善居住环境,调节气温,美化村庄 西递:以自然水系为主,宏村:以人工水系为主。
2、西递“船形”村落
胡文光刺史牌坊——船的风帆,银杏古树——船的桅杆,古民居——船身
3、宏村“牛形”人工水系
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南湖为胃,月沼为肚,水圳为肠,桥为脚。
4、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发达,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有:
(1)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夹溪筑屋;
(2)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粉墙青瓦马头墙;
(3)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的载体: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等建筑实体上(即“三绝”);
(4)徽派建筑的艺术成就——三雕:砖雕、石雕、木雕。
徽雕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明代的雕刻朴拙古雅,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于平面的装饰美。入清以后,雕镂渐呈细腻,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
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饰,徽派木雕艺术的精品是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徽派砖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主要用来装饰民居的门楼、门罩和窗眉等。石雕多用于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础、漏窗、栏板以及石牌坊的横梁、柱头等处,代表作是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
5、徽州文化的主要特点:天人合一,贾而好儒
(贾而好儒:既能够通过经商致富,又继承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敦厚、勤劳、善良、坚忍不拔和重视教育等思想。)
【思考1】简述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意义。
(1)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
(2)调节气候,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3)营造了山村迷蒙空灵的意境,美化了环境。
【思考2】试从历史地位、聚居特性、文化内涵、建筑布局、村落水系、装饰特征等方面对西递、宏村加以比较。
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都深刻体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布局上都是围绕着某一个建筑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装饰上都是以徽州传统的“三雕”为主;建筑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在外经营致富的徽商返乡时带回来的等。
不同点:在整个村落布局的外形特性上西递是船形特征、宏村是牛形特征;村落水系中西递是以自然水系为主,宏村则是以人工水系为主等。
【思考3】为什么说宏村人工水系工程是“中华一绝”?它的价值何在?
答案提示: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村建成卧牛形,并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巧妙地安排水的流向,修成水道(古称水圳)。水圳经九曲十弯过村中的每家每户至村中的人工池塘──月沼。再流经村南人家注入村最南端的人工湖──南湖里,最终用于灌溉农田。月沼便是牛小胃,南湖是牛大胃。如今,这些通向村中的人工水系还在使用。水圳穿流于每户人家,被称作古代自来水工程。如此水系,堪称“中华一绝”。
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价值: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二、调节气候,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三、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美化了环境。
【思考4】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宏村人工水系的分析,结合当前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探讨“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的意义。
答案提示: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修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既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又调节了气候,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美化了环境。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在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经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导致生态的失衡、环境的恶化。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了经济、改善了生活的同时,又为今后我们发展经济制造了障碍和困难。
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依据自然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办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曾经用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去;今天,我们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相信一定也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考5】保护和开发永远是一柄双刃剑。请你就西递、宏村的保护,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设性意见。
答案提示:(1)保护西递、宏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原有的人文景观:作为皖南农村民居的典型代表,西递、宏村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对于这样独一无二的遗产我们要加强保护。(2)保持优良的水质:西递、宏村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以保护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及其原真性为特征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努力控制对自然的水质的污染。(3)保持人文文化背景:承传淳朴的民风,保持传统的民俗,创意相应的与“水”相关的文化节。(4)引导文化产业的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提倡诚信的经营作风。(5)总之,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西递、宏村;同时,我们在不危及古建筑本身及其所依存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开发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西递、宏村,从而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又可以筹集相应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对西递、宏村加以保护。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一.昆曲发展的由来与历史演变过程
1、昆曲的概念:又名昆山腔,昆剧,是中国古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戏曲声腔、剧种。它是在在结合南戏与北曲的基础上,根据江浙的方言、民歌演进而成,因源于昆山而取名昆剧。
2、历史演变:
(1)顾坚改进南曲演唱,形成“昆腔”(元末明初)。
(2)魏良辅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明朝嘉靖、隆庆年间)。
(3)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4)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为昆曲。
(5)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
(6)由于昆曲格律严格,文辞古奥典雅,节奏缓慢、剧本冗长、脱离实际,文学性、戏剧性不够,乾隆末年,优势地位让位给后来兴起的花部乱弹。
二.昆曲特点
1、唱腔:经过各种处理在节奏、主旋律、发音吐字上搭配控制有序,生腔缠綿婉转、妩媚清丽,富有很强的美感,被称为“水磨腔”。
2、演出形式: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戏。折子戏删除了软散的场子,选出剧中的精彩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弥补了当时剧本的冗长、拖沓、雷同的缺陷,给昆曲演出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
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实行的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而“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也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2、是一门将诗、乐、歌、舞、戏融为一体的戏剧形式,唱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华丽典雅。
3、一千多个曲牌专用于各种剧情场面,各种角色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感情,形成载歌载舞艺术特色。
4、剧中人物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行当是其他剧中角色行当的源头;服装、化妆、头饰、道具美轮美奂。
5、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四、昆曲的现状与启发
(1)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唱词艰深,不易听懂。
(2)启发:古老的文化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进步,才能有所继承、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