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10、《论语》十二章孔子画像孔 子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四书:
五经: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人生教科书。
疏 通 文 意 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
学习方法:第一、 四、五、十二章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章 比一比:
看谁背的快 ~~~成语归纳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表示承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红色
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