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茶馆(节选)》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8 18: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茶馆》文学价值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而王蒙更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
它就是《茶馆》。
茶馆
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茶馆》创作背景及话剧知识。
2、理清戏剧情节,关注戏剧冲突,感受旧时代的黑暗社会现状。
3、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概括人物形象,及本文艺术特色。
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899~1966)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作者简介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
老舍之死
原因之一:理想幻灭
老舍的自尽是在一生的理想(开明的政治、自由的艺术、平等的人格)幻灭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壮选择。
原因之二:“义不受辱”的生命观
“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是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宗旨和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正像我的母亲。”(老舍)
老舍个性带有满人文化心态中特有的自尊与清高,“满人可以舍命,不能受辱”。
老舍之死的反思
鲁迅:“千万不要忘记驱人于自杀之途的环境!”
老舍的悲剧正是文革时代专制力量对知识分子进行压制迫害的悲剧现实的写照。
文体知识
话剧的三个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话剧的基本特点:(受到舞台的限制)
①空间和时间比较集中。如《雷雨》的故事就发生在周公馆内,《茶馆》的故事就发生在茶馆内。
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突出。如《雷雨》中侍萍和周朴园的矛盾就是非常突出的。
③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如周朴园的语言就是严厉、不容置疑的,体现出他霸道、不容反抗的性格。
解题
《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裕泰茶馆的衰败为背景,以茶馆掌柜王利发为线索,展现了戊戌变法后、军阀混战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变化,用老舍自己的话说,要表达“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
全剧折射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研读文本任务一:阅读文本,讲出故事梗概
茶馆
三幕剧
政治腐败,社会混乱
茶馆张贴“莫谈国事”
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
王掌柜坚持改良,苦苦支撑茶馆
第二幕 民国时期
国民党和美国兵横行,政治空前黑暗
茶馆被霸占,王掌柜被逼上吊
第三幕 抗战胜利
第一幕:
时间是1898年初秋,维新运动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 不久,裕泰茶馆开张。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第二幕:
是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茶馆改良了,一群大兵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给王利发送来了菜。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 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以抓逃兵为由,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
是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 这时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雇佣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儿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去西山找康大力)。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1、《茶馆》第一幕主要发生了什么故事情节?
(1)马五爷施威:二德子在常四爷面前抖威风,马五爷依仗吃洋饭的势力喝退二德子。
(2)康六卖女:康六因生活不下去被迫卖女儿求生存。
(3)常四爷骂洋货:刘麻子到茶馆兜售洋烟、洋表等洋货,引发常四爷对洋货入侵,白银外流的不满。
(4)鸽子之争:张家和李家因为鸽子发生争执,甚至到拿刀动杖的地步。
(5)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谦卑求情
(6)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仲义想收了房子,卖了地办工厂,进行实业救国。
(7)秦庞交锋:庞太监来茶馆,秦仲义不满谭嗣同被斩,讽刺庞太监,二人进行舌战。
(8)庞太监买妻,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了康顺子,常四爷因感慨“大清国要完”被认为是谭嗣同一伙被特务抓走。
序号 主要事件 矛盾冲突
一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二 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三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
四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 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
五 秦仲义意欲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六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七 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八 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梳理情节
思考探究
封建主义走狗VS民族资本家
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这场斗嘴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击败对手,对手主动弃权并不是认输而是不屑。秦仲义以退为进,嘴上自谦,但心中自负,没有输掉气势;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甚至不得不畏惧三分,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对手已经走远了,还要射上一箭,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思考探究
各阶层百姓VS戊戌变法革新派
“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的四人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①这里的茶客群像不容忽视,他们胆小怯懦,冷血无情,无聊乏味,苟且偷生,对为之奋斗的变法者不仅不同情,反而误解尤深,甚至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主张,以为他们是乱打乱闹捣鬼,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这也侧面反映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即脱离群众。
②他们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懒惰颓废,只要铁杆庄稼保住,哪怕被克扣一大半也不愿反抗,更不愿奋斗,奉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寄生哲学,认为维新派主张“自谋生计”是心眼狠毒的表现,所以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这帮愚昧麻木、自私颓丧的群众的,这群没有同情心又胆小懦弱的人不仅无法救国,反而会蛀空清朝,而大清国的覆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思考探究
民族资本家VS满清遗老
既然秦仲义与常四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一致,那二人的冲突又说明什么呢
秦仲义: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
常四爷:在常四爷看来,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有雄心但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冲突:二人在救国方向、路线和目标上存在分歧,思想矛盾。
戏剧冲突
这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却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封建帝国末日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一幕中的八个事件,主要就是通过对话来展开的。小组交流,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哪一个?从这一事件中的台词入手,结合文本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行为表现:多说好话,多请安,莫谈国事。
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人物形象
王利发
裕泰茶馆的掌柜、小商人阶级
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同情、但有限度
强硬、少怜悯
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
厌恶、仍笑脸相迎
乱世底层商贩维生之艰难 ↑
人物形象
乱世底层商贩
维生之艰难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偶有善意: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性格特点:有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爱憎分明,敢作敢当,富有同情心。
人物形象
常四爷
旗人、有闲阶级
对社会现状表达深切忧虑:
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感慨“乡下是怎么了”
同情她们,忧虑“大清国要完!”
“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晚清遗老中的正义爱国之士 ↑
人物形象
晚清遗老中的
正义爱国之士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性格特点: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
他游手好闲,整日只知喝茶玩鸟。
行为表现:二德子找茬,他好言相劝;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他维护朋友但又不敢出头。
人物形象
松二爷
旗人、有闲阶级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人物形象
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从何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性格特点:缺乏同情心,自信傲慢,敢于斗争
人物形象
秦仲义
民族资产阶级
人物行为表现:
让人将乡妇母女轰出去
居高临下,摆出主子的态度
针锋相对,不甘示弱
这一形象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
↑ 黑暗中的一道微光 ↑
人物形象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敢于反抗: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人物形象
刘麻子奸诈狠毒,通过人口拐卖牟取暴利。一方面在穷人跟前卖弄本事,一方面在权贵跟前奴颜屈膝。
唐铁嘴是江湖骗子,为人油滑,投机钻营,吸大烟自甘堕落。在茶馆骗吃骗喝,厚颜无耻。
刘麻子、唐铁嘴等
社会渣滓
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作者借由这些人物,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小茶馆大社会
鉴赏语言
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老舍
《茶馆》的语言魅力被人交口称赞,结合文本,探究《茶馆》的语言特色。
鉴赏语言
①精彩的潜台词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 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 但观众通过思考 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
鉴赏语言
①精彩的潜台词
P58
王利发: “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侧面交代了一个社会现实: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腐败,大量鸦片流入中国,腐蚀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灵魂。
鉴赏语言
①精彩的潜台词
P59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常四爷言辞犀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讽刺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鉴赏语言
①精彩的潜台词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③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④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①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
②最好放聪明点,不然既没有命,更发不了财!
③我还知道你秦仲义讲维新,威胁秦仲义。
④我没你庞总管威风,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P64
鉴赏语言
①精彩的潜台词
P67
茶客甲: “将!你完啦!”
这句话是作者有意加在结尾,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尾,也达到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鉴赏语言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
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
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生涯非常吻合。
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无赖与无礼;
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
①你外边蹓蹓吧。
②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了。
③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④尊家吃着官饷。
⑤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⑥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⑦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⑧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⑨您怎么这样闲在。
⑩嗻。
③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独特构思
①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茶馆》的结构是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中心人物,剧中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都只是大茶馆中的一个画面,由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
独特构思
②群像式的人物。
茶馆是个三教九流聚会处,容纳各色人物。
一是人物众多:《茶馆》第一幕里光有台词人物就22个;
二是人物杂陈:《茶馆》第一幕里,宫廷内的太监总管、吃洋教的小恶霸、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之中。他们合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巨幅画图。
独特构思
③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剧中没有尖锐的冲突。人物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与时代的冲突。它们连缀在一起,又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艺术特色比较
◆同样是表现戏剧冲突,您觉得《茶馆》第一幕的矛盾冲突与曹禺先生的《雷雨》有什么不同呢?
《雷雨》中的矛盾冲突是尖锐而集中的,是有中心人物的,主要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阶级立场的矛盾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茶馆》第一幕出场人物虽多,但不以某一个人为中心。王利发是与茶客交往,并没有像周朴园、鲁侍萍那样起到中心人物作用。剧中没有集中的尖锐的冲突,人物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
《茶馆》展现了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半个世纪的风云历程。你认为建国后在“裕泰茶馆”这一公共空间里可能会上演哪些故事?“裕泰茶馆”又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在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并进行续写。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