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8 19:0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厦门六中高一语文半期考
厦门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令题;
审核: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
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愿,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接梦》全书,共有诗词歌赋180余首,属于曹雪芹创作的有140余首(《红楼梦》前80回)。这
些诗词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如果从《红接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
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从唐传奇开始,经
宋元话本,明清的长篇、短篇小说,最后到晚清的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可以说这种形式一直在沿用。但这种
形式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作品中起多大作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唐传奇中
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把白居易的《长根歌》全诗抄录,
又有什么必要呢?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
无的黄笔。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他一方面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对它们进行了改造、丰窗
和发展,使之能够为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服务,为作者总体的艺术构思服务。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是《红接梦》中出现诗词最多的一回,这些诗词绝对不是什么“赞赋闲
文”。《红楼梦》前五回是整个故事的开端,尤其在前四回中,通过“接外孙贸母惜弧女”和“葫芦僧判断
葫芦索”,将林黛玉和薛宝奴两位女主人公一前一后送入费府。伴随着黛玉、宝仅的登场,宝玉、凤姐、贾
母等重要人物也一一亮相。那么十二钗中还有其他人物怎么办?是否也需要像钗黛那样逐一介绍呢?如果这
样,那才真正成了费笔闲文,使人读来毫无情趣。所以,当介绍了宝黛钗等人后,作者就在第五回通过宝玉
梦境,利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对十二奴及其他重要人物进行了一一介绍,而且草蛇灰线、若隐若显,让人产
生一种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可见,这些诗词歌赋,不仅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
术构想。
第二十二回中编了许多灯速诗。如果记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谜游戏看待,岂不鼻负了作者的一备苦
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黛玉的“焦首朝朔还慕暮,煎心日日复
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卓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紧密的
联系。
由此可见,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呆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受到极
大的限制。包括像林黛玉这样的人物,去掉地的诗词,地给读者的印象也仅仅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娇小姐而
已,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林黛玉。
(摘编自刘保忠《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