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复习课件+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复习课件+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18 11:11:42

文档简介

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主干梳理
一、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推行变法。
二、内容:
1.富国之法(核心)
措施
效果
作用
青苗法
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
1、促进生产发展
2、增加财政收入
3、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局面
农田水利法
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
募役法
保证了生产时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
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
市易法
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财政收入
均输法
2.强兵之法
措施
成就
作用
保甲法
维护了社会治安;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1、增强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
2、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提高战斗力;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设置军器监
提高武器质量和产量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唯才用人
三、评价:
1.结果:新法被废止,变法失败。
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失去宋神宗的支持;新法推行中的缺陷
2.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变法的历史作用
北宋积贫局面的改善: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国库充裕
北宋积弱局面的改善:军队战斗力增强,取得重大胜利
4.局限:性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调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统治危机,而且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
5.启示 :(1)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用人得当。
问题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P46-47思考,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探究二:阅读教材P47-48思考,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探究三:阅读教材第2、3课内容,理解王安石变法中富国之法和强兵之法具体措施的各自积极影响。
巩固练习
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司马光)批评青苗法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推行青苗法的提单官以多贷为有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假新法之名而徇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材料二 中国传统士大夫对聚敛之臣素所轻视,至于政府经商(均输、市易)、放利(青苗),更认为不成体统。……一般地主奸商,因奸利被夺,亦推波助澜,更增反对的声浪。……当时所有的名臣……或被告排斥,或自动求去。他(指王安石)全力提拔的吕惠卿却是暗中伤他、只求得保一已权位的奸人。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三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夫笼天下之货而司以官吏,……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然其果可行与否,犹未敢断言也。……现今之经济社会,惟有听其供求相调剂,而自至于平。所谓自由竞争者,实其不可动之原则也。……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青苗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1分)据材料一、二指出,青苗法为什么会招致社会议论和反对。(3分)
(2)据材料一、二,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3)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青苗法有什么缺陷?(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2分)
问题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P46-47思考,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原因:1.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繁重 2.连年战争 3.自然灾害
影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威胁北宋统治。
探究二:阅读教材P47-48思考,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积弱原因: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军权,以及冗兵使得军队战斗力弱,出现积弱局面。
积贫原因: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积贫局面。
巩固练习
1. (1)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原因: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富户为贫者担保,损害地主的利益;各级官吏强行摊派,徇私舞弊,增加农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认识不一;王安石用人不当。(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2)主要因素: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执政者要廉洁奉公、团结一心;用人要德才兼备;落实措施要到位。(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缺陷:国家把持借贷,与民争利。(2分)目的: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宣传维新变法。(2分)
课件26张PPT。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钦宗
1125-1127徽宗
1100-1125哲宗
1085-1100仁宗
1022-1063英宗
1063-1067神宗
1067-真宗
997-1022太祖
960-976太宗
976-997神宗
1067-1085想一想:看下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北宋面对着什么样的问题?
宋太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宋太祖(927---976)杯酒释兵权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使“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北宋的建立:
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兵”—集中军权“权”—集中行政权中央:分割宰相权力
地方: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察1.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2.消极:带来“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温故知新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辽宋西夏连年征战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一﹑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 1.社会矛盾尖锐积弱集军权、更戌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皇帝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冗兵﹑冗官 冗费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996年)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冗官”的形成“冗兵”的形成 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
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
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 冗
兵 ”问题。“冗费”的形成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
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
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3、庆历新政目的:
时间:
人物:
中心:
措施:
结果:
影响:挽救统治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整顿吏治改革文官升迁办法、严格恩荫制度
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
裁并州县、减轻徭役、厚农桑夭折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1、目的:2、核心内容:巩固封建统治富国强兵3、具体措施:措施 作 用 小 结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保证了灌溉,增加耕地面积,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1、促进生产发展
2、增加财政收入
3、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局面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
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增
加了政府收入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增
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富国理财之法3、新法明显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使国家富裕起来,但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请问,新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危害百姓的现象?①青苗法:一是一些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二是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
②免役法:免役钱太高,对贫苦百姓来说是沉重的负担措施 作 用 小 结 1、增强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
2、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减
少了军费开支。减少了政府开支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强国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惟才用人废除明经诸科
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重编教科书(儒家经典)
优异的太学生可直接做官
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提拔有志改革官员
打破按资升迁培养人才,发挥其才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
四、取士之法变法失败的原因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④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
会问题(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变法失败的原因三、变法的评价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
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A、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
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
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B、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
利于社会的进步。
C、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三、变法的评价 3、局限性A、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
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
统治危机。
B、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
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C、变法过程上,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
百姓的现象。 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的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3、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1. (1)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原因: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富户为贫者担保,损害地主的利益;各级官吏强行摊派,徇私舞弊,增加农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认识不一;王安石用人不当。(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2)主要因素: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执政者要廉洁奉公、团结一心;用人要德才兼备;落实措施要到位。(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缺陷:国家把持借贷,与民争利。(2分)目的: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宣传维新变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