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点要明确》支架式写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点要明确》支架式写作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6: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点要明确》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课前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初步掌握提出观点,并明确表达观点的相关方法。
2.通过借鉴课文和学习同学优秀例文,学会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凸显观点。
3.在思考社会生活、分析社会现象以及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训练,初步掌握提出观点,并明确表达观点的相关方法。
2.在思考社会生活、分析社会现象以及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二、说支架搭建
本节写作教学,意在引导学生能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准确表达观点。解决议论文写作中如何明确表达观点、凸显观点的问题。
针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我教学设计以此为线,设置“头脑风暴”--“范例引路”--“方法总结”——“实战演练”——“成果评价”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头脑风暴”环节,我使用情境支架。用网络图片将学生引入情境,有效地引起学生关注、思考,积极发表看法,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的观点铺垫。
“范例引路”环节,我使用了范文支架、句式支架、结构支架等。使用本单元课文和学生熟悉的《敬业与乐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经典议论文作为范例,利用学生对其观点表达方式及在文中的呈现方式印象深刻,引导学生归纳“观点要明确”的方法,降低学习“明确表达观点”的难度。
写作时,我搭建资料支架。成果的评价时,我搭建了评价支架。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和分档,在写作与评价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业设计,我采用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完成习作。
三、说写作评价
以评促学,搭建评价支架。设置三个等级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梯度,由学生自评和互评完成。
教学设计
1【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议论文”的一些相关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观点要明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指导课,这节指导课重在指导学生能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学习明确表达观点的相关方法,能认真思考生活和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文体写作大多是记叙文和应用文,关于议论文写作,学生刚开始接触,还处于不知如何去写议论文的初级阶段。因此,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提出观点,学生就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不知道什么是观点。二是表达观点时,不够准确、简洁和鲜明。三是不会在文中突出地表达观点。本次写作训练主要解决明确表达观点的问题
4【写作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初步掌握提出观点,并明确表达观点的相关方法。
2.通过借鉴课文和学习同学优秀例文,学会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凸显观点。
3.在思考社会生活、分析社会现象以及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5【写作教学重难点】
1.通过训练,初步掌握提出观点,并明确表达观点的相关方法。
2.在思考社会生活、分析社会现象以及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6【写作教学支架设置点与支架类型】
7【写作评价】
以评促学,搭建评价支架。设置三个等级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梯度,由学生自评和互评完成。若能有机融合,则特别表扬。
【教学流程】
1
环节一:导入新课
2022年7月6日,网上曝出江苏街头的一幕:一位母亲骑着电动车接送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是因为人行道崎岖难行,还是电动车电力不足,这位母亲下车推着电动车艰难前行。人行道上不太平整,这个母亲推起车来很是费劲,好几次都险些摔倒,但是后座上的孩子却始终安坐,丝毫下车的意思都没有。
视频一经传出,便引发了网友热议。
师: 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 思考,发言。)
预设:
“孩子太不懂事了!没有感恩之心!”
“惯子如杀子,这样宠孩子一定会有后悔的那一天。”
“只能说慈母多败儿,现在不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长大以后孩子的价值观扭曲,倒霉的还是父母。”
“母亲太惯孩子,孩子太不懂事,两个都有问题。”
……
教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不乏精彩之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统帅,提出论点,是一篇议论文最起码的要求。刚刚大家说的这些句子,都可以成为议论文的观点吗?
答案是否定的。
那如何明确的表达观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议论文写作“观点要明确”。
2
环节二:回顾所学,认识观点
1.范例引路:
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议论性文章 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2.方法归纳:
(1)观点指观察事物时所处的态度和立场,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
(2)观点句大多用“是”“要”之类的词作连接。常用明确的判断句表述出来。
3.牛刀小试
材料一:读下面这段文字,判断哪一句是观点。
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深夜。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吗
学生活动:
(1)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会诊,找出例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2)全班交流。小组轮流发布会诊结果。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梳理:
这段文字会产生“勤能补拙”与“惜时如金”两派观点的情况。观点提出后的材料并不是来证明观点的。所以议论文的观点明确,首先必须要作者对观点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勤能补拙的关键是勤、拙二字,居里夫人是勤的,但她并不拙,对观点似是而非的认识,是导致观点模糊的原因之一。
3
环节三:探寻规律,明确句式
环节三:探寻规律,明确句式
1.示例引路:
①从“是什么”的角度,它的常见句式是“……是……”。
例如: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___________。
②从“为什么”的角度,它的常见句式是“……可以/能够/有利于/将会/只有……才……”。
例如:课前预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亲情的沟通。
勇敢面对困难,将会___________。
③从“怎么样”的角度,它的常见句式是“……要/需要/应当/必须……”。
例如:我们需要全面辩证地思考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人应当敬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___________。
2.方法总结:
【教师引导】那么在写作中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 请大家回顾一下。
①从“是什么”的角度,它的常见句式是“……是……”。
②从“为什么”的角度,它的常见句式是“……可以/能够/有利于/将会/只有……才……”。
③从“怎么样”的角度,它的常见句式是“……要/需要/应当/必须……”。
3.牛刀小试:
材料二:
小马要过河,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蹚过。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顺利地过了河,水不深也不浅,刚好没过膝盖。
根据上面材料有同学表达出了以下的观点,请你逐一判断观点是否明确。如果不明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
②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
③真知也许从实践出。( )
④不要过于迷信他人经验,要敢于主动尝试。( )
小组合作分析: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 )
理由:句式表达不准确。
改正:从怎么样的角度——“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从是什么的角度——“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一种人生智慧。”
从为什么的角度——“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知。”
②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 )
理由:疑问句式不能用来表达观点,必须用结论明确的陈述句。
改正:从怎么样的角度——“我们应当坚信自己。”
③真知也许从实践出。( × )
理由:观点必须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改正:从是什么的角度——“真理是从实践中得出的。”
从为什么的角度——“只有敢于实践,才能获得真理。”
从怎么样的角度——“真理的获知,需要将实践作为检验标准。”
④不要过于迷信他人经验,要敢于主动尝试。( √ )
理由:观点鲜明,结论明确,表达的句式也准确无误。
师生共结:几种观点不明确的情况:
一是态度不明确,模棱两可,含混其辞,没有鲜明的立场;
二是论说范围过宽,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
三是语言不简洁,句式不准确。
4
环节四:明确位置,凸显观点
师:有了明确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把它突显出来,怎样在文章中把它凸显出来呢
1.示例引路
(1)用题目表明观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在开篇亮明观点。如《敬业与乐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在结尾总结观点。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观点还可以放中间,是一个过渡性句子。如《怀疑与学问》
2.方法归纳
3.牛刀小试
材料一: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回答中,剧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样画。”可见,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材料二:成功需要挫折。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历挫折,我们才能拥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经历挫折,我们才能拥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经历挫折,我们才能拥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经历挫折,我们才能拥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潇洒;经历挫折,我们才有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综上所述,成功需要挫折!
学生活动: 找出材料中的观点,看作者如何凸显观点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完成。
全班交流:小组轮流发布结果。
师生共结:
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对于写作高手,论点无论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都不会影响到论点的鲜明性。但对于初学者,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最好把论点放在开头,因为这样做才能达到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鲜明效果,也为后文的论述创造了便利条件。而且考试作文,一篇议论文的字数不多,应尽快地摆出论点,是文章中心明确,所以,一般都把论点置于文章的开头。
5
环节五:针对所学,实战演练
运用所学,判断课后第一题,哪种表述可以作为观点?根据材料,你还可以确立什么观点?
小组活动,班级交流。
1.根据确定的关于“好奇”的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50字。)
2.搭建支架
名言警句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约翰·曼森·布朗
名人事例
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到了牛顿的头,他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好奇,于是有了万有引力的发现。富兰克林对闪电的好奇,曾冒着这生命危险常识捕捉雷电,让他对电学的研究更进一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好奇,才有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质量与物体下落快慢无关。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氯气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张标签了事。直到以后一位法国科学家证实是新元素溴,李比希才恍然大悟。
3.列写提纲 完成写作
请同学们阅读上面论及“好奇”的语段,根据选定的观点,列出写作提纲。
预设: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略写)
(2)列举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事例,论证“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的观点。(详写)
(3)发出号召,我们应该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略写)
4.展示交流 师生共评
(1)学生自评 (2)小组内互评 (3)师生共评
若能有机融合,则特别表扬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 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300字。
提示:(问题支架)
1. 深入思考,要确立什么观点?用什么句式明确地表达出来?
2. 选取什么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3. 能否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
4. 在什么位置凸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