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写事》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课前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写作教学,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系统学习如何写事。对于叙事训练,教材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安排,包括: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抓住细节、怎样选材、学写故事、布局谋篇。对于七上第二单元《学会写事》,教材提到的训练点比较多。如: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习惯、把经过写清楚、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抓住细节、锤炼语言表达感情。把经过写清楚教材提供的训练方法是“出现矛盾——解决矛盾”。教参中提到“可在作文中设置一些波折,在叙述手法上做一些创新,如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一节作文教学课,不可能解决这么多训练点,又是第一次写事训练,不宜要求过高,因此,选择三个点来重点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六要素把经过写清楚(出现矛盾、解决矛盾)、运用细节描写把事情写生动、通过心理描写和抒情语句把情感表达深刻。
基于以上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范文分析、实践演练,学会写清六要素,进而使叙事清楚。并运用“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模式,把经过写细致;
2.通过范文分析、实践演练、讨论交流、展示评改 ,学会把细节写生动、写细腻;
3.通过范文分析、实践演练,学会把情感写细腻、写深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设计的整体构思和局部落实上,贯穿搭建了各种有效支架。整体以“写征文”的活动贯穿始终,设计了“把要素写清”“把细节写实”“把情感写细”三个教学环节,遵循了由表及里的顺序,逐渐突出写作的重点。这样的策略和程序支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充分参与思考,调整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摸索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写作思路与方法。
二、说支架搭建
“把要素写清”环节,搭建表格支架和范文支架。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明白如何写清楚文章的时间、地点要素,并清楚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把细节写足”环节,运用范文支架。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明白“把细节写足”的方法。
“构思”“起草”“校对”环节,运用程序支架、表格支架、问题支架,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突破难点。重视写作过程中构思立意的过程,促使学生在写作中习得能力。通过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思维走向深处。通过填写表格,促使学生把自己的写作过程具体化。
三、说写作评价
最后的“评改”环节,设置评价标准:搭建评价支架。学生根据具体的评价标准,及时发现不足及优势,客观评价自身现有写作水平和学习能力,从而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与方法学习。
教学设计
01
【课标要求】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02
【教材分析】
七上第二单元是进入初中后第一次系统学习如何写事。对于叙事训练,教材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安排,包括: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抓住细节、怎样选材、学写故事、布局谋篇。对于七上第二单元《学会写事》,教材提到的训练点比较多。如: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习惯、把经过写清楚、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抓住细节、锤炼语言表达感情。把经过写清楚教材提供的训练方法是“出现矛盾——解决矛盾”。教参中提到“可在作文中设置一些波折,在叙述手法上做一些创新,如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一节写作教学课,不可能解决这么多训练点,又是第一次写事训练,不宜要求过高,因此,本节课选择三个点重点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六要素把经过写清楚(出现矛盾、解决矛盾)、运用细节描写把事情写生动、通过心理描写和抒情语句把情感表达深刻。
本单元的课文中,《散步》着重于训练对事情经过的详细描写,尤其是在矛盾中展开情节。《秋天的怀念》可用作范例来训练细节描写及情感表达。
03
【学情分析】
七上第二单元写作训练是学生上初中第一次学习写事。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在阅读中、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已经知道概括叙事的一些要素,例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等记叙基本要素。因此,把六要素写清楚应该不算难事。学生的主要困难应在于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细节写生动,把情感写细腻。
04
【写作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范文分析、实践演练,学会写清六要素,进而使叙事清楚。并运用“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模式,把经过写细致;
2.通过范文分析、实践演练、讨论交流、展示评改 ,学会把细节写生动、写细腻;
3.通过范文分析、实践演练,学会把情感写细腻、写深刻。
05
【写作教学支架搭建点与支架类型】
表格支架、问题支架、例文支架、程序支架、评价支架
06
【教学流程】
[情境与任务]
(设计理念: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学习要点】
1.把要素写清,使叙事清楚;
2.把细节写足,使文章生动;
3.把情感写细,使文章生动。
要投稿,肯定文章要写得清楚、生动,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记事。
第一招:把要素写清
1.方法指导
(1)回顾《秋天的怀念》,分析课文四个片段中时间、地点要素是什么,原文是如何表述的。
明确:
作者在交代这些要素尤其是时间、地点要素时,有的是直接交代,有的是间接交代。间接交代可以通过环境以及特定事物、情节等来暗示,如“天上北归的雁阵”应该是在春天,“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北海的菊花”等可见是秋天,“四周的墙壁”可见作者在屋内,“背着我去看她”可见不在家里,可能是在医院。
(设计理念:运用表格支架和范文支架,在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如何写清楚文章的时间、地点要素,并清楚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2)阅读《散步》,完成事情过程的梳理。
明确:《散步》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中散步的事情,重点写了选择路线的经过。因为这最能体现一家人之间的关系,能表现“我”和妻子的责任担当。作者利用了设置矛盾的方法来使文章掀起波澜。所以,把记叙文的六要素写清楚,是记事清楚的前提。
(设计理念:运用表格支架和范文支架,在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把经过写清楚的方法。)
2.实践演练
下面这段文字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请你帮作者修改,要求:
(1)直接或间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梳理出整件事的发展脉络,突出有价值的过程。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交流展示:“丁零零……” 放学的铃声响了,(时间)我像往常一样,收拾好书包,飞奔出教室。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家看到我心爱的《海底两万里》了,我不禁亢奋起来,脚步不由得又加快了些。
“哎哟!”谁知一个没踩稳,走到校门口(地点、起因),我摔了个大马趴。这下可惨了,手被划破了个大口子。
我走到家门口,无精打采地敲开家门。开门的是奶奶。奶奶一见我这模样,着急地问:“孩子,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成这样了?”妈妈和爷爷也闻声跑了过来,在书房工作的爸爸拿来了医药箱,细心地帮我擦拭、包扎伤口,并询问我受伤的缘由。(经过)
看着一家人关切的神情,我的心里暖暖的。(结果)
经过刚才大家的共同修改,加入了具体的要素,文章比刚才清楚了,但仍然觉得不够生动。那么,接下来,老师再教大家一招。
(设计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运用上一环节学到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注重过程性的生成。)
第二招:把细节写足
方法点拨
圈点批注,欣赏课文佳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片段
明确:为了突出“我”脾气暴躁无常,以“突然”“砸”、“猛地”“摔”、“狠命地捶打”动作细节来表现;为了体现母亲蕴含着理解、担忧、焦急复杂感情,以“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扑过来抓住我的手”等动作以及“眼圈红红的”神态细节来表现。“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既想让我出去散心,又怕我不愿意出去的小心翼翼。
(设计理念:运用范文支架,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中 梳理“把细节写足”的方法。)
2. 实践演练
再改,要求:
(1)确定值得详写的若干环节;
(2)以两三个细节来着重描写。
3.交流展示
(1)同桌交流,适度润色;
(2)班级展示,评点完善。
示例:
“丁零零……” 放学的铃声响了,我像往常一样,收拾好书包,飞奔出教室。想到马上就可以看到我心爱的《海底两万里》了,我不禁亢奋起来。为了改掉我上课偷看课外书的毛病,妈妈禁止我带课外书去学校,我只得放学后乖乖地待在家里过瘾了。想到这儿,我的脚步不由得又加快了些。“哎哟!”谁知一个没踩稳,我摔了个大马趴。这下可惨了,手被划破了个大口子,校服裤子也“破了相”,书包里面的书也纷纷出来凑热闹,散得满地都是。(细节描写)我拖着受伤的身体狼狈地往家走。
我走到家门口,无精打采地敲开家门。开门的是奶奶。奶奶一见我这模样,托着我的手,眉毛拧成了“川”字,(动作、神态描写)心疼地问:“孩子,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成这样了?”妈妈和爷爷也闻声跑了过来。“你该不会在学校和别人打架了吧?”妈妈焦急地问道。“才没有呢。”我嘟囔着。还是爷爷会心疼人,说:“快快快,先进来,洗洗伤口。”(语言描写)这时,在书房工作的爸爸拿来了医药箱,一只手托着我的手,一只手轻轻地蘸取碘伏,轻柔地抹在我 的伤口上,边抹边轻轻吹气,(动作描写)并询问我受伤的缘由。我一边忍着疼,一边讲事情经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听我说完,奶奶在一旁心疼地说:“幸好没大事,以后走路慢一点儿,可得当心啊!"妈妈轻轻把我搂在怀里,摩挲着我的胳膊。爷爷说:“我乖孙抹了药就不疼了,咱们吃饭吧?吃了饭就更不疼喽!”我看着他们四个脑袋围拢我,说:“咱们家像在马戏团看猴子,围得热死我了”。大家哈哈大笑,“能笑了,说明不疼了!”说完纷纷四散,准备吃饭的东西。
小结:通过刚才的修改,这篇文章明显清楚、生动了许多,不过,似乎还少点感受。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片段,这里面可有一招写作的“终极秘籍”呢。
(设计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运用上一环节学到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注重过程性的生成。)
第三招:把情感写细
1. 方法点拨
(1)探究《秋天的怀念》相关语句效果。
……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明确: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和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文章正因为这真实真挚的情感而感人。
(2)思考《散步》相关语句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这些心理感受写出了“我”对母亲身体的担忧,对生命的庆幸、热爱以及中年人强烈的使命感。文章正因为有这些表述有了思想的深度。
(设计理念:运用范文支架,在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把情感写细的方法。)
2. 实践演练
三改文章,要求:
(1)揣摩情景和作者心境变化;
(2)在相关内容处穿插作者的感觉、感受或感想。
3.交流展示。
(1)学习小组内打磨佳作;
(2)班级展示,博采众长。
“丁零零……” 放学的铃声响了,我像往常一样,收拾好书包,飞奔出教室。想到马上就可以看到我心爱的《海底两万里》了,我不禁亢奋起来。为了改掉我上课偷看课外书的毛病,妈妈禁止我带课外书去学校,我只得放学后乖乖地待在家里过瘾了。想到这儿,我的脚步不由得又加快了些。“哎哟!”谁知一个没踩稳,我摔了个大马趴。这下可惨了,手被划破了个大口子,校服裤子也“破了相”,书包里面的书也纷纷出来凑热闹,散得满地都是。真倒霉!我拖着受伤的身体狼狈地往家走,路上的行人都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那神情,仿佛我犯了什么弥天大错!
我满腹委屈地走到家门口,无精打采地敲开家门。开门的是奶奶。奶奶一见我这模样,托着我的手,眉毛拧成了“川”字,心疼地问:“孩子,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成这样了?”妈妈和爷爷也闻声跑了过来。“你该不会在学校和别人打架了吧?”妈妈焦急地问道。“才没有呢。”我不满地嘟囔着。还是爷爷会心疼人,说:“快快快,先进来,洗洗伤口。”这时,在书房工作的爸爸拿来了医药箱,一只手托着我的手,一只手轻轻地蘸取碘伏,轻柔地抹在我的伤口上,边抹边轻轻吹气,并询问我受伤的缘由。我一边忍着疼,一边讲事情经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又觉得疼,又觉得委屈。听我说完,奶奶在一旁心疼地说:“幸好没大事,以后走路慢一点儿,可得当心啊!"妈妈轻轻把握搂在怀里,摩挲着我的胳膊。爷爷说:“我乖孙抹了药就不疼了,咱们吃饭吧?吃了饭就更不疼喽!”我看着他们四个脑袋围拢我,“噗嗤”一声笑了,本来噙在眼里的泪珠滚落下来,咧着嘴,说:“咱们家像在马戏团看猴子,围得热死我了”。大家哈哈大笑,“能笑了,说明不疼了!”说完纷纷四散,准备吃饭的东西。
我在朦胧的泪光中看着忙碌的家人,心里升起一股股暖流。这就是爱我的家人,是我力量的源泉。家,是我永远的避风港。
(设计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运用上一环节学到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注重过程性的生成。)
小结:经过刚才的三次修改,大家有没有清楚把事情写清楚、写生动的方法?
把要素写清
把细节写足
把情感写细
4.下面,我们带着刚才学到的方法,去构思《那一次,我真 》
(1)构思
请思考以下问题,填写下面的表格。(格子不够可以自己加)
①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结果分别是什么?
②这件事发生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矛盾?最后矛盾是怎么解决的?
③你准备重点描写哪几个细节?
④你准备在哪里写出什么情感?
(设计理念:运用程序支架、表格支架、问题支架,让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突破难点。重视写作过程中构思立意的过程,让学生在写作中习得能力。)
(2)起草
①写清楚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结果。
②经过部分应详写。
③经过部分要写出两三处细节描写。
④写出两三处细腻的情感。
⑤写完一个意思分一段,会让你的文章层次更清晰。
(设计理念:运用程序支架、问题支架,让学生在起草的过程中突破难点。重视写作过程中列纲起草的过程,让学生在写作中习得能力。)
(3)评改
根据以下标准给自己的文章打分,并修改。
(4)校对
①默读作文两次以上了吗?
②作文格式对吗?
③不通句子都修改了吗?
④错别字查字典解决了吗?。
⑤标点都用对了吗?
(设计理念:运用程序支架、问题支架,让学生在起草的过程中突破难点。重视写作过程中修改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修改中习得能力。
作业设计
运用课堂所讲的方法,修改今天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