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写诗歌》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写诗歌》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6: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写诗歌》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诗歌的核心知识与诗歌的主要特征,我选取了“贴切的意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境”、“抒情言志”等关键词初步构建本单元核心概念。考虑到诗歌的体裁还包括现代诗,基于以上关键词我们又加上了现代诗的特征——“形式自由”。最终提炼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养导向,厘清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能够通过模仿,尝试用精练的语言,适当的节奏,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写两三行诗。
学习难点:能够在老师搭建的支架下,尝试创作一首抒发对母校热爱之情的小诗。
二、说支架搭建
基于写作教学目标搭建了情境支架,以感恩节临近为时空背景,班级发出“以爱为名,为你写诗”的活动倡议,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热爱,搭建了真实的情境,营造了自由创作的轻松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用范文支架,策略支架、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诗歌现场创作的有效性。重视过程性评价,以评价量表来去修改完善优化自己的作品。
三、说写作评价
利用创设的评价标准与诗歌核心知识作为支架,让学生去创作一首抒发爱校的诗,结合感恩节即将来临的背景,送给学校自己创作的诗歌为礼物,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审美教育,同时也饱含了育人价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修改、展评、反思,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过程性指导。
需要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在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中,我们设计了评价量表,借助评价量表来跟踪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学习状况,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为你写诗”主题诗歌创作评价量表。同样从内容、形式两个维度评价,明确诗歌感情基调,让学生积极运用和发挥想象与联想的思维,以诗歌的体裁描绘画面,学会凝炼语言和创作诗歌。从形式上有别于短文写作,以诗歌特有的结构形式,要求学生突出诗歌的韵律美与建筑美。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诗歌,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教材分析】
作为一种全新的单元设计形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单元形式,将一直以来的课文组织形式,改变为以任务为先导,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所选择的四个单元考虑到了文体与活动的关系,体例结构大致相同,包括三个任务,从文本阅读到活动·探究”单元以活动为载体,强调综合,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板块之间在能力训练上呈现清晰的递进关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由“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个板块组成。“自主欣赏”是诗歌阅读教学板块,“自由朗诵”和“尝试创作”是诗歌活动实践板块。三个板块之间互有联系,不能彼此割裂,孤立开展。我们在教学时既要注意板块内部教学的整体性,也要注意板块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联系,统整板块之间的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再落到写作,体现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
查阅历年来中高考作文要求可以发现,写作体裁往往不局限于说明文、议论文等传统形式,还包括诗歌写作。因此,“如何创作一篇好的诗歌”也成为了目前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审美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师要利用好语文新课标中的任务群,并且基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的认知水平开展整体作为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文学形式,新诗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好的学习文本。《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够掌握诗歌写作能力。大多数学生对新诗创作保有浓厚兴趣,新诗抽象的语言、自由的抒情符合初中生充满幻想的青春期心理特点。然而,新诗却是语文教学中最不受重视的文体,教学方式单一,练习时间短,导致学生的理解比较片面,艺术趣味比较褊狭。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需要一双描绘生活的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还不够细腻,没能在生活和写作之间搭起桥梁。这是学生新诗创作起笔难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因为新诗创作与观察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观察能力更是审美感知能力的一个激发点。教师要做的是触动学生欣赏美的心灵,酝酿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反过来促进其新诗写作,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2.需要一张妙语连珠的嘴。人类对美的表达永远落后于对美的感知,即使是作家也会有言不尽意的无奈。如何将感官接收到的生活符号转化为灵动的诗歌语言,如何将情感情绪流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学生既没有方法,也没有头绪。但只要开始表达了,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如何给学生一个开始表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几个支点去玩语言、用语言,是新诗教学的重要内容。
3.需要一颗自信勇敢的心。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从创作起点就否定自己,不免让人心痛。此时用言语去鼓励学生是苍白无力的,学生心里有一个审美评判标准,只有当学生写出让自己也欣赏的文字,才能真正建立起信心,打开新诗创作的大门。
【写作教学目标】
从文化自信这个角度,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创作诗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抒发表达情感。
从思维能力角度,设定的目标是:通过运用联想和想象诗歌的意境,分析归纳诗歌写作的评价标准,掌握现代诗歌写作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从审美创造角度,设定的目标是:通过评价语言文字,感受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情感美,涵养高雅情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从语言运用维度,设定的单元目标是感恩节前夕创作一首献给母校的诗作为真实情境任务,运用已有的语言储备、阅读方法、写作策略开展诗歌创作。
“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歌不仅仅是用来读的,也非常适用于青少年表情达意。此课中群诗整合教学,主动挖掘了诗歌的“写作型文本”的功能,对九上现代诗歌单元进行整合,引领学生分类建群。在求同比异中聚焦于作者表达不同情感所选意象的差别,教给学生创作诗歌的技法。
【写作教学支架搭建点与支架类型】
综合运用情境支架、范文支架、游戏支架、表格支架、问题支架、评价支架
【写作评价】
“以爱之名,为你写诗” 诗歌创作评价量表
【教学流程】
一、分类建群,情境导入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和地域,拔动人们心弦。咱们九上第一单元就是一个诗歌单元,我知道咱们班开学这几天来都在朗读背诵这些诗歌,大家对这五首诗歌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把这五首诗歌构成一个诗歌群,我们给这个诗歌群再分类建群,比如以“爱”为感情基调,以现代诗为体裁建一个群,你会添加哪些群成员?
爱的对象可以千差万别,但是表达爱的方式却可以异中有同。适逢感恩节到来之际,本班发出“以爱之名,为你写诗”的活动倡议,给我们亲爱的学校写一首诗歌来表达我们对学校的热爱吧。
(本单元单元导语任务一即为“自主欣赏”,强调独立阅读,这都是在提醒教师与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要重在学生自己的体悟,重视学生自己的感受。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造真实情境,搭建情境支架,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欣赏的兴趣。)
二、将文改诗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外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行、分节表达,这样,诗歌才会有结构美,才会有旋律美。这并不难,我们只需要把要表达的意思逐行呈现,有时候为了表强调,可以把某些词语与句子分开,单独成行。请同学们试着将毕淑敏的这段文字变成诗歌的形式:
(屏显)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化泥泞,露水的地面变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明确:(屏显)
如果真是那样,
我们的精神小屋,
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
在微风中
就悄无声息地坍塌。
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
白雪的顶棚变化泥泞,
露水的地面变成了沼泽,
江米纸的窗棂破裂,
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
你的精神,
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小结:我们简单一分行,这便成了一首极美的生活感悟类的小诗,所以写诗并不难,精练语言诗成行,改段式表达方式为分行表达方式,这就有了诗的形式。
(说明:板书——精练语言诗成行)
三、改字成韵
诗歌还讲究韵律美,现代诗歌不要求必须押韵,但很多时候,为了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会让末字押韵,有时会隔行押韵。
课例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就是采用的隔行押韵:第一小节第一行末字是“天”,第三行末字是“变”,押ɑn韵;第二小节“烟”、“前”,继续押ɑn韵;第三小节“妍”、“圆”,继续押ɑn韵;第四小节“鲜”“莲”,还是押ɑn韵;第五小节“燕”、“暖”、“天”,也是押ɑn韵。可见这首诗是隔行押韵,一韵到底。
课例2:穆旦的《我看》:第一小节第二句末字“草”,第四句末字“潮”,都是押an韵;第二小节“里”、“地”,押i韵;第三小节“画”、“发”,押a韵;第四小节“息”、“逸”,押i韵;第五小节“游”、“流”,押iu韵,可见这首诗是隔行押韵,每节换韵。
(设计理念:运用范文支架,提炼方法。在师生的共同分析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现代诗歌注意讲求节奏,音韵和谐。)
实践演练:再来读一首俄国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这首诗在翻译成中文诗的过程中,有一点小瑕疵,即没有讲究押韵。你能把红色的字改一改,让这首诗歌读起来更有韵律之美吗?
(屏显)
像这样细细地听
茨维塔耶娃(俄国)
像这样细细地听,如河口
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
像这样深深地嗅,嗅一朵
小花,直到知觉慢慢消失。  
像这样,在蔚蓝的空气里
溶进了无底的渴望。
像这样,在床单的蔚蓝里
孩子遥望记忆的蓝天。
(说明:学生思考、动笔。同桌交流,讨论展示。)
生1展示:“慢慢消失”改为“渐渐没有”,把“蓝天”改为“天堂”。
(屏显)
像这样细细地听
诗人:茨维塔耶娃(俄国)
翻译:飞白
像这样细细地听,如河口
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
像这样深深地嗅,嗅一朵
小花,直到知觉化为乌有。  
像这样,在蔚蓝的空气里
溶进了无底的渴望。
像这样,在床单的蔚蓝里
孩子遥望记忆的远方。
小结:这首诗,我们改后就成了隔行押韵,再读起来,就琅琅上口了。末字押韵小节强,我们有时候为了找个合适的韵脚,就得反复推敲。(说明:板书——末字押韵小节强)
(设计理念:利用游戏支架,大胆改编翻译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灵活,并符合新课标探究理念。)
四、补句成画
我们常常说诗情画意,诗情和画意并肩出现。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延展诗意的画面。联想,让平凡之物散发美的光彩,想象,让平面的语言变得立体起来。如毛泽东《沁园春·雪》,诗人望到了什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全景,再由眼前之景展开联想,将视野延伸,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近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景,更妙的一笔是,一个“须”字,由联想之景,想象到未来美好之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呢?我们既可以借助同类事物的延展,也可以借助矛盾事物的组合,还可以进行时空转换式的想象。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合适的意象。诗歌是借助意象来抒发情感的。
生勾画,思考。
(屏显)
《我爱这土地》用________抒写“爱”,这些意象________。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________抒写“爱”,这些意象________。
《我看》用_________________抒写“爱”, 这些意象________。
请同学们勾画出三首诗歌的意象,试着用一个词概括每首诗意象群的特点,并比较三首诗选用意象的不同之处。
(说明:学生思考、动笔。同桌交流,讨论展示。)
(设计理念:利用问题支架,给学生创设探究任务)
小结:《我爱这土地》用阔大的群像来象征受苦受难中的祖国,表达对祖国挚痛的热爱;《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柔美的、明亮的、色彩鲜艳的事物来抒发对生命的爱和赞颂;《我看》用春风、春草、流云等富有生机的事物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屏显)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雪化后那片鹅黄,
你像;
新鲜
初放芽的绿,
你是;
柔嫩,
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小结:《我爱这土地》中永远”表示时间长,“汹涌着”写出力量,“我们”写人群,“悲愤”抒写情绪。诗人从多个角度赋予意象丰富的意蕴,来抒发厚重而深沉的感情。意象本身所承载的情感是比较隐蔽的、不太鲜明的,诗人通过对意象进行个性化、倾向性的描述,诗句的情感就浓厚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句短小,节奏明快,多用短句修饰、描绘。《我看》中“悄悄”“静静”“慢慢”这些叠词,给人一种自由自在、安然恬静的感觉。
三首诗歌在抒发情感时,都选用了具体的物象,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即使选用的同样事物,描述不同,情感表达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同样写风,艾青笔下是“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林徽因写出的是“风的软”,软软的风,而穆旦眼中则是“悄悄揉过丰润青草”的春风。所以,情感的表达常常融汇在对意象的贴切描述上。
(屏显,共读)
选“物”要适当
写“物”需贴切
实践演练: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小试身手。大家仿用《我爱这土地》的句式章法,改写《我看》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屏显)
小诗仿写:
艾青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假如我是……
……
……
发挥联想和想象,选取合适的意象,补句组合成诗。
(学生思考、改写)
生1:假如我是一阵轻风/我要抚摸娇艳的花朵/亲吻辽阔的大地/拥抱田野里每一棵青苗/为什么我总在歌唱?/因为我对大自然爱得真挚。
生2:假如我是一棵树/我会把你笼罩在阴凉下/直到我生命的尽头/然后我死了/树叶都铺垫在你的脚下。
生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被细雨点洒着的土地/这永远流淌着我们的欢乐的河流/这惬意地吹拂着的柔软的风/和那来自亲人的无比温柔的晴空/然后,我飞了,连灵魂也翱翔在爱的世界里/为什么我的目光坚定而深情?/因为我对生活爱得执着。
(说明:板书——捕捉意象描画面 联想想象诗意扬)
(设计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运用上一环节学到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注重过程性的生成。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提高鉴赏能力。)
五、点句成金
用课文中的意象仿写,是低层次的。自已选择物象,描述物象,就有了创造性。写什么呢?凉爽的秋天来了,新学期开始了,校园里热闹起来,初三的奋斗生活也响起来号角。这样的秋天,这样的校园,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也让你溢起热爱的情感?大家看,这是我随手拍的咱们校园的图片:
(出示天空、晚霞、亭子、花园、银杏树、教学楼等图片)
晴朗辽阔的天空,操场上空灿烂的晚霞,绿意盎然的亭子和长廊,长满小手掌形树叶的银杏树与高大的教学楼相映成趣。当然,还有我没有拍到的学习场景、课间活动、读书场面等等。请大家自由选择意象,用《我看》或任一首诗的形式,也可以自定形式,创写一首诗歌,抒发你对校园热爱和感受吧。
(屏显)
_____版《我看》
我看……
……
我看……
……
我看……
哦,让我的……与……合流!
……
(学生写作五分钟,出示评价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设计理念:出示评价表,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升)
生1:《我看》:我看一片飘逸的斑斓的晚霞/犹如百花鲜妍的冠冕/装饰在校园的上空/我看一棵柔嫩翠绿的银杏/与生机勃勃的校园相映/我看操场青葱的簇簇矮草/让奔跑染上无限诗意/哦,让我的灵魂与校园合流/让勤奋和执着永驻我心里。
生2:《我看》:我看一阵清晨的微风/悄悄拂过茂盛的青草/我看一片美丽的彩霞/静静流向校园上方/我看一排大树摇晃着枝条/无意沉醉了读书的学子/哦,让我的身影与校园相随/让初中生活永记我心中。
生3:《我看》:我看一个雄伟广阔的学校/他的名字叫做知达/我看校园里充满朗朗书声/知达学子在分秒必争/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沉醉了凝望天空的眼睛/哦,让读书声与自然合奏/让认真与勤奋的人儿收获笑容。
生4:《我看》:我看下课后拥挤的人流/匆忙掠过斑驳树影/我看学子挥洒着汗水/沉入深远的题海之中/我看试卷慢慢老去/无意催生出凝望它的泪珠/哦,逝去的多少时光和笑容/我枉然在笔记里勾画/哦,让我的呼吸与课堂合流/让思考和惜时留驻我心里/让奋斗燃起青春永不止息!
(设计理念:设置情境支架,学生进行根基扎实地思考、生发,助学生一臂之力。设置策略支架,借助既有的知识框架,便于有效迁移。)
小结:诗歌,是美的抒情,没有情感,诗歌就没有了生命力。“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这也是写诗的境界。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真诚而热烈,单纯而执着,将诗人的情感推至高潮。而余光中《乡愁》一诗,全诗无一愁字,但却寓情于“这头”、“那头”的距离之中,这是间接抒情。而大家竟然在结尾用到了好的抒情句,尤如画龙点睛,有点石成金之效,诗歌因为有这样的句子,而真情流露味深长。
(说明:板书——真情流露味深长)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假如你的好朋友或师长或父母生日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首诗,把你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他(她)。
附学生习作、写作成果:
祝福
请原谅我的一路沉默,
如同黑夜中静静的灯火。
我只想把祝福修剪成,
黎明时的第一缕曙光。
不管你有没有醒来,
都暖暖地挂在你的窗口。
总评:这首生日祝福诗篇幅短小,语言含蓄凝练,但感情真挚。作者把自己的祝福比作“黎明时的第一缕曙光”,表达了对朋友深切温暖的祝福。同时,“暖暖地挂在你的窗口”十分具有画面感,美好温馨。
课 后反思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分享,学生的写作习得并未得到强化。而利用支架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自主支持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指导或提出期望,在生本学习中促进学生投入,并达成学习目标。有些时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是缺少具体的情境,以致于无法根基扎实地进行思考、生发,本节课本人设置感恩节献诗这一具体情境支架,助学生一臂之力。提供策略性的写作支架,需要借助学生既有的知识框架,才便于有效的迁移。而既有的知识框架可由课内阅读文本的学习习得。所以整堂课教材中的范文引路,让学生通过诵读、仿写等形式完成两三行小诗的习得,为最终自由书写打下基础。在作文评改中建议除了对照评价量表进行修改,还可向学生提供其他策略框架,比如:巧用修辞,巧用色彩词等。当然,不同的策略框架应因文而异,并非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