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教材分析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作为“中国的地理差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地理总论部 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 主要作用有两个: 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 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 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在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旨 在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地理区域差异性的理解和认识, 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的 自然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同时还能为后面复习第六章《认识省级 区域》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读图和析图能力,同时学生学过《北方和南方地区》一课,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因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读图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4.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本节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件,利用 多媒体播放诗词朗诵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电子白板探究学习内容,多次运用电子白板展示自学内容,展示地图,探究地图,运用地图, 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及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能力。大体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从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识,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诗词导入 多媒体播放诗词朗诵及所配背景图片,感受西北地区。 1、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古代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学生回忆学过的诗词,从中感受到诗人笔下描绘的西北地区壮阔的景色。 多媒体播放诗词朗诵及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一:西北地区区域概况 1、出示“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活动: (1)找出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说出位于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3)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地理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1、先自主学习,读图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3、小组派代表在电子白板前展示以上内容,其它小组可给予补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取长补短 交互式电子白板
探究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1、出示“西北地区”图,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说出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用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这一地形区得得自然环境) 2、 出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组织学生完成教材 “活动”,再引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气候特征,回顾八年级上册所学相关知识,总结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教师讲解并归纳: (1)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2)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3)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4)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1、先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出主要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成因。 2、学生读图后在电子白板前介绍,其它同学可给予补充。 3、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气候特征,回顾八年级上册所学相关知识,总结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 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展示、质疑纠错,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探究三: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状况 组织学生联系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完成教材P.16“活动”第2题(2)~(3)小题; 2、联系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将学过的知识前后联系,突出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探究四:西北地区矿产资源 出示“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在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学生读图析图在白板前展示所找出的矿产资源,教师可补充说明。 PPT展示: 1.突出地理学科用地图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探究五:青藏地区区域概况、自然环境特征、农牧业生产状况、交通运输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补充 学生根据学习西北地区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观看微视频,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利用微视频及学习任务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与范围 面积 人口 民族 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资源 农牧业生产 交通条件 学生利用表格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对本节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巩固。 PPT展示表格,培养学生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交互式电子白板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特色
本节课充分利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 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节课教师搜集各种地图、视频素材,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教师指 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 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提供了师生、生生交流的舞台,并为以后阶段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区域地理知道自然地理包含 的要素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准确了解区域的自然优势和不足,才能利于人类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进行生产活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