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学案2.3伟大的抗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学案2.3伟大的抗日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18 11: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伟大的抗日战争
★考纲: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考点:1937—1945日本侵华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侵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发展及影响。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和不同后果的内在联系。中共为坚持抗战而进行的斗争和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阅读内容:无
★基础知识: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一)日军侵华的原因
1、根本: (既定国策、蓄谋已久 )
2、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 ”的武装侵略方针;
3、直接:为了摆脱 的影响
4、可乘之机: 。
5、西方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二)侵华过程:
1、进程:
⑴1931年, ,侵占中国东北;;
⑵1932年“ ”;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⑶1935年制造了“ ”;
⑷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制造 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很快,平津沦陷。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
⑸1937年8月,发动“ ,侵占上海1937年8月13日, 11月,上海失守。
⑹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 ;
⑺1938年,占领徐州、广州、武汉。至此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占领了中国 、 、 大片领土。
2、日军长驱直入的原因?


⑶ (三)日军的暴行:
1、 ;还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 ;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残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劳工与慰安妇;蹂躏妇女
4、野蛮的殖民统治
3、(四)殖民统治:
1、目的: ,为一步一步灭亡中国、实现其既定国策奠定基础。
2、表现:
⑴政治——“ ” 扶植傀儡政权;
⑵经济——“以战养战”野蛮掠夺;
⑶思想文化—— 和愚民政策。
⑷殖民统治
3、危害:日本再次践踏了 ,破坏了 ,攫取了在 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权,剥夺了许多中国无辜百姓的生存权,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2. 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态度:坚决反抗日本侵略) ⑴九一八后立即发表 ;⑵1935年发表“ ”、⑶召开 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⑷派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抗联(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东北军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
国民党爱国官兵 ⑴十九路军在 、 率领下迫使日军三易主帅;⑵长城抗战: 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⑶长城抗战-- 联合共产党员 ,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 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关内的救亡运动 ⑴ 罢工、募捐;⑵爱国 抵制日货;⑶爱国学生掀起“ ” 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⑷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间、经过、结果、意义⑸爱国民主人士: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讨论:1931~1937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① 。

③ 的号召、宣传与领导。
(2)特点:
① (区域和阶层):区域广,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
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东北军民;学生;国民党爱国力量;许多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这次运动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② 与 相结合。(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抗日必反蒋 )
③艰巨性
(3)影响:
①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③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④促使中国政局由内战、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了准备。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
⑴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⑵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⑶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⑷关键因素:国民党态度的转变
⑸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⑹实现标志:1937.9.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过程:
⑴1931年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⑵1935年 中日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⑶1936年 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⑷1937年,日本发动 (“ ”),全面侵华;
⑸1937年,发动“ ”,侵占上海,威胁南京
⑹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
⑺1937年8月22日红军接受改编
⑻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表现: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群众基础:全国各阶级、阶层的人民。
3、军事基础: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4、抗战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5、党派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基础上团结一致。
(三)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原因:
阶段: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了四大会战: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
◆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⑴洛川会议中共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⑵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⑶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2、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4年)
⑴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的主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1940年百团大战
少数民族的抗日等
⑵国民党正面战场:枣宜会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
背景:⑴国际:①1941.12.7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1942.1
⑵中共七大召开:时、地、内容、意义
过程:
①1944年春, 。
②1945年春,
③1945年5月,德国投降, 结束。
④1945年7月, 、 、 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⑤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 、 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关东军;美、英等国在太平洋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毛泽东发表《 》,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 ,9月2日正式签署
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
2、根本:
3、 4、 。
5、
6、 ;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提示: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归纳。)
1、国内:⑴抗日战争是 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⑵、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⑶、一场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战争
⑷、 坚实的基础
2、国际:
⑴、
⑵、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问题思考:
1.日本为何要首先侵略中国东北?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拓展延伸:
1. 1931—1936年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范围广,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北是抗日民主运动最早兴起的地区;1933—1935年,华北抗日民主运动逐步达到高潮,其他地区也积极响应。
②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④组织松散,大多以失败告终。
(2)影响:①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②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③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做了重要准备。
2.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比较
(1)含义:①前者是指国民党在正面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推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的路线。②后者是指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广泛地组织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依靠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抗战路线。
(2)不同路线之根源:①前者是国民党领导的,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②后者是共产党领导的,代表的是广大人民、中华民族的利益。
(3)不同点
①依靠的力量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②抗战的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师失地。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③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
(4)评价
①片面抗战路线是导致国民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洛川会议确立的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指导方针。中共根据这一路线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这一路线的制定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的特点
(l)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距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它是中国民族革命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它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体现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为抗战胜利提供军事保证。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胜利的有力配合。
★参考答案:
1、(1)日本早就想霸占东北(《马关条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就想割占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搁浅;通过日俄战争如愿已偿…1919年设立关东厅,建立关东军,1927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以图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2)东北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2、(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全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战后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团结、统一,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3、(1)相同点:①日本都是为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战争;②都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③两次战争中日本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等);④都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⑤两次战争日本都采取了先制造事端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方式;⑥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
(2)不同点:主要是结局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全面胜利。
(3)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
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 ( http: / / www.21cnjy.com )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②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 ( http: / / www.21cnjy.com )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