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1课
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说明】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情感饱满,结构清晰,语言凝练,是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情感的典范。语文教学应该"先是科学的,再是艺术的"(张化万语)。本文作为单元首篇课文,结合单元要求,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制定教学目标。本目标以综合性学习单元为基础,结合了本单元学习要求和五年级学生"以段落学习为基础过渡到篇章结构学习"的语文能力训练点。本文教学重难点是"运用板书辅助,排列句序等策略,领会课文概括又分类的描写方法。"学习时,可能会显得理性,学生感到枯燥,可以运用融情想象,图片、视频辅助等手段使教学过程富有变化和动态。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不同方面的有关资料的意识。
2.运用板书辅助,排列句序等策略,领会课文概括又分类的描写方法。
3.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自豪感,为深刻体会圆明园被毁的痛惜、痛恨奠定情感基础。
教学准备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思考课后题,搜集并阅读、整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资料。
2.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文字、图片、影像资料,适时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平时上网吗?上网可以干什么?(搜集资料,是上网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可以搜集哪些类型的资料呢?(文字,图片,影像)
Google自己。网上实践操作。你看,像刚才这样,我们是在浏览、搜集信息。
一、资料辅助,明晰题意,铺垫情感
1.板书课题,学生借助资料说清"圆明园"字形。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请浏览老师搜集到的资料,能不能抓住关键信息来告诉大家"圆明园"三个字的含义?
出示资料:圆明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建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醒随机板书:圆明园)
你看,一个地名的来历,帮助我们快速记住了这个地方。
2.揭题。这个象征圆满无缺、明光普照的皇家园林却在150年前的10月被毁灭了,化为了一片废墟,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段落重组,理清结构,锁定内容
1.请放声地自由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并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毁灭"?
(交流后PPT出示)
2.出示第二、三、四自然段,想想这些段落写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自由说,说得大体完整后点评并点拨: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质疑: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中间三段话却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或许心里有疑问吧?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哪一个自然段写得最具体?我们走进去园中去看看。
三、反复比照,归纳写法,激发情感
(一)研读第三段,体会课文概括又分类描写的魅力
1.读通段落,分句检测。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有好些地名和四字词语,咱们争取自己读正确,把这一段读通顺。读完后划一划,园中写到了什么景观? 指名四生分句朗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四生都读完后,请生正音,随机强化读音。
2.交流景观,补充板书
请生自由地说有什么景观,教师随机板书。
大家刚才读着说着"有……也有……,不仅有……还有……",圆明园中的景观带给你什么感觉?
3.研读概括方法
我也是这么想,到底有多少?老师上网查了资料,圆明园中的景观多达1000多处,老师也翻阅了关于圆明园的书,这本厚厚的书中介绍到的景观也不过100处。而第三自然段只用了174个字就包括了全部景观。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1)聚焦"亭台楼阁",体会概括的魅力
我们走进一处景观去看看。(出示:第三自然段,亭台楼阁加红。)
交流"亭台楼阁"。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里的亭台楼阁就是指--一类建筑。③类比拓展
像这样四个字代表了一类事物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出示:"风雨雷电"、"鸟兽鱼虫"
④想象丰富内容
一个词中浓缩了那么丰富的建筑景观。老师读着"亭台楼阁"这个词,眼前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境:
圆明园内,有精巧别致的线法亭,有玲珑剔透的牡丹台,有红柱黄瓦的烟雨楼,有清雅宁静的文渊阁,有鲜花竞放的丛芳榭,有古色古香的九曲廊。
(2)迁移学法,想象练笔
①出示第三自然段,景观加红,指导练笔
你能不能也选择一处景观,可以是"买卖街",也可以是山乡村野或者可以是蓬莱瑶台等,展开想象,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的眼前仿佛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②交流
③小结回扣
一处处景观在我们的想象中如画卷般展开。作者为什么不像大家那样来写圆明园的景观呢?
(1000多处,174个字,能写尽吗?)
④迁移运用意识训练
就像我们参观世博园。有多少人去过?听说有280多个场馆,有200多个国家参与。我们在介绍时,也可以像课文那样概括写。
4.研读分类结构
(1)比较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课文到底怎样有序地介绍景观?交流,启发学生补全板书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教师将大、小作为一个范例引导。
大小、闹静、实幻、中外 ③我们拿起书,配合着欣赏这些景观。
(指着板书)男同学读读前一类,女同学读读后一类。
没读出变化,教师指导第一句。
这么恢宏的皇家园林,想看吗?
④播放视频
教师随机介绍"民族建筑","海晏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民族建筑,这里有一个个的景观群:如正大光明,方壶胜境,上下天光,坦坦荡荡,洞天深处,长春仙馆,淡泊宁静,同乐园,汇芳书院,圆明园中景观群最著名的就有四十景,每个景观群里又有很多景观。海晏堂是西洋景观中最大的宫殿,十二只生肖兽面人身铜像每次2小时依次喷水,正午时刻,十二属相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现在来到大水法,这个喷水池叫"群狗逐鹿"。
所以圆明园又被称为"万园之园"。(出示)
⑤齐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⑥这样的园林,连乾隆皇帝自己都沉醉了。写下了诗句:
出示: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⑦配乐引读。
(二)方法迁移,对比概括
1.出示文物图片,请生归类介绍。
(1)理解包含的概括方法。
圆明园中还藏有大量的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四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又是把上下2500多年,数量达1000多万件的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统统包含进去的呢?自己读读。
随机板书:上自……下至……
(2)是啊,一个"上自……下至……"就像个大括号,把所有文物概括在里面了。雨果曾说过:即使把法国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圆明园媲美。所以课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齐读。
2.分类概括仿写(机动环节)
(指着板书),现在如果我们学着第三自然段的样子,用既概括又分类的方法来试着介绍这些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的时候,你又会怎么介绍呢?
出示图片
四、结课存疑,点明学法,启发搜集
圆明园的建筑是如此宏伟,历史文物是如此珍贵。如果我们今日还能领略到那辉煌的情景,将会多么自豪。然而,当1860年的10月,这一切被毁灭,化为灰烬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震撼呢?
建议同学们搜集各种资料,了解火烧圆明园的过程,想想课文一、五自然段中的哪些词、哪些句概括了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在下节课学习时和同学交流分享。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民族建筑(中)殿堂(大)亭台楼阁(小)
"买卖街"(闹)山乡村野(静)
各地名胜(实)诗情画意(幻)
西洋景观(外)
上自……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