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考纲: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考点: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体会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
★阅读内容:年轻的反叛者
★基础知识
一、建党活动
1、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联合成立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2)理论准备:创办《 》宣传革命理论,这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为建党做理论宣传。
2、建立政党
(1)标志: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2)内容:通过了党纲,明确提出 的革命纲领,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
(3)意义:在俄国建立了主张 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二)理论指导
(1)一战时期
①指出一战的性质是 ,可将其变成国内战争。
②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 内获得胜利。
(2)二月革命后
①指出: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 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 的口号。
②《四月提纲》的意义
a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
b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七月事件后,写作《 》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实践指导
(1)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2)10月下旬,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巩固新生政权
1、面临局势
(1)首要问题是 ,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家经济。
(2)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
(3)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 扼杀在摇篮里。
2、措施
(1)外交上:领导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一战。
(2)经济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
(3)政治上: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 ,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军事上:领导全俄人民以极大热情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 的斗争中去。
3、结果:1920年底,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2)内容:实行 制、将全部工业没收为国有、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等。
(3)影响: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1921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农村骚乱和暴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2)实施:1921年3月
(3)内容:以 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及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4)评价:是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使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3、列宁晚年
(1)晚年探索
①现代化:1920年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共产主义就是 加上全国电气化”。
②民族关系:撰写文章,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③政权政党:在晚年,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进行论述。
(2)综合评价
①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②领导 ,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俄国、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问题思考:
1、列宁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从事了哪些活动?
2、在领导十月革命时列宁在理论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理论与实践探索?
★拓展延伸
1、在领导十月革命时列宁在理论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1)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策略和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
(2)发表《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写作了《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巩固新生政权
(1)政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苏维埃政权)
2、外交——(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3、军事——(组建红军,反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武
装干涉取得胜利)
4、经济——(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
2、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效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面临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了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等 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 策 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为迅速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到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取酬制 经济恢复,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前者特点:行政命令建设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影响(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损害农民利益——导致农民极大不满违背经济规律——导致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苦。
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
后者特点:根据国情,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影响: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练习巩固
1、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的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B.二月革命中 C.七月事件中 D.十月革命中
2、列宁主义形成的标志是
A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立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C《火星报》编辑部制定了党纲草案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
3、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相结合的标志是
A.列宁建立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B.列宁创办《火星报》
C.圣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建立 D.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4、“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马克思政党的出现。”这里的“新型”是指: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以暴力革命为手段
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 D.以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
5、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点是
A.领导不同 B.性质不同 C.主力军不同 D.结果不同
6、91年前,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中向全世界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宣告: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已经开始!因为就在这一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
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D.国际工人协会
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B.一战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备条件
8、1917年的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其中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在
A.推翻了沙皇君主专制政体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全国性的苏维埃政权
9、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10、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1、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说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为改变这种情形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加强工农联盟,恢复农业生产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允许农民用粮食交换工业品 D采取固定的实物税
1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平息农民的暴动和骚乱
C.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3、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产品的权利 B.禁止农产品的自由贸易
C.农民自由支配交纳国家后的剩余农产品 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C.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逐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16、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17、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它是产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不同
C.它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D.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8、十月革命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由此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改造中国的新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究竟是什么?”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想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思考:
⑴材料一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2分)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2分)成效怎样?(2分)
⑵材料二的措施体现了“新政”的实质是什么?(1分)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1分)
⑶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2分)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2分)
答案
基础知识: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火星报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革命 帝国主义战争 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苏维埃 国家与革命 结束战争 苏维埃政权 社会主义建设 莫斯科 反革命叛乱 余粮征集 粮食税 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
练习巩固1、B 2、D 3、A 4、C 5、B 6、A 7、B 8、C 9、A 10、A 11、B 12、D `13、C 14、A 15、C 16、A 17、D 18、A
材料题
⑴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2分)。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分)。效果:战时共产主义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分);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遗憾的是较早地停止了(1分)。
⑵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或资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分)。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⑶观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2分)。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或新经济政策中的正确部分)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或罗斯福新政中成成功以验)的经验教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