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以下关于西周初年诸侯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诸侯国都是由周王的宗亲建立
B.诸侯独立性大,无需向周王进献贡物
C.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D.大的诸侯竞相争霸,操纵政治局面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A:诸侯国都是由周王的宗亲建立,说法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C项符合题意;
D: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竞相争霸,操纵政治局面,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2.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成更华丽的步障50里,这个故事反映出( )
A.紫色丝绸比织锦更为昂贵
B.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据守州郡
C.西晋贵族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D.“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A:题干未体现紫色丝绸比织锦更为昂贵,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据守州郡,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成更华丽的步障50里”可知,西晋贵族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晋统治的相关史实。
3.七年级某同学在浏览器中搜索“元曲四大家”“《窦娥冤》”,他想了解的人物是( )
A.郑光祖 B.白朴 C.马致远 D.关汉卿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中《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故选项D符合题意;
A.郑光祖,不符合题意;
B.白朴,不符合题意;
C.马致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识记《窦娥冤》的作者。
4.下列资料可用于研究( )
论文:《玉米、甘薯、马铃薯的引进与种植》 文章:《青花瓷之美》 视频:应天府棉纺织业的发展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宋朝商业的繁荣
C.元朝手工工艺的进步 D.明朝经济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它们共同显示了明朝经济的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宋代商业的繁荣,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 元朝手工工艺的进步 ,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看出这是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纺织业,再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5.下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北洋军阀:“宋案”→复辟帝制→军阀割据; 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继续探索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答案】A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制造“宋案”、复辟帝制、军阀割据,资产阶级进行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继续探索救国道路,这反映了中国的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没有完全体现题干信息,不符合题意;
C.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全体现题干信息,不符合题意;
D. 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题干中没有体现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大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这一论断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C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大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期间,不符合题意;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D.“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在解放战争末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注意理解识记备选项出现的时代背景回答。
7.小超暑假随父母去湖北旅游,想去看看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便借助手机地图查找到了这座桥的位置。该桥修建于( )
A.民国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从1953年到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B符合题意;
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A不符合题意;
文革时期在1966年——1976年,C不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在1978年以后,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即可作答。一五计划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其背景、目的、主要任务,取得的成就及意义。
8.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炮兵”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成为“国之利器”。“二炮”指的是( )
A. 海军部队 B.空军部队
C.陆军部队 D.战略导弹部队
【答案】D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主要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D符合题意;
海军部队,与题干无关,排除A;
空军部队,与题干无关,排除B;
陆军部队,与题干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导弹部队的知识。难度较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火箭军”,掌握导弹部队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9.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图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 )
A.公历的缘起 B.庄园的出现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成为后来公历的基础,所以根据“儒略历”可知可以用来解读公历的缘起,A项正确;
BCD项与儒略历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0.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第一国际成立
【答案】B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也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过程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1.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
A.高尔基 B.列夫·托尔斯泰
C.凡·高 D.巴尔扎克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书.罗曼·罗兰曾在《名人传》里对他进行赞扬.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写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文学艺术家代表人物,让学生正确认识列夫·托尔斯泰 ,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某地方电视台准备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播放下列四部影视作品,请你为影视部的导演确定播出的先后顺序。它们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诺曼底大风暴》 ③《决战斯大林格勒》④《不列颠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莫斯科保卫战》发生于1941年底,②《诺曼底大风暴》即诺曼底登陆,发生于1944年6月, ③《决战斯大林格勒》即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年到1943年,④《不列颠之战》 发生于1940年下半年,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来排序回答。
第Ⅱ卷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王安石变法: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 主持变法。主要措施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变法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答案】王安石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其主要 措施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变法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故答案为:
王安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
14.【团结合作】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 。
【答案】停止内战,联蒋抗日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停止内战,联蒋抗日,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答案为:停止内战,联蒋抗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点。
15.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 。
【答案】“九一三事件”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1970年至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
故答案为: “九一三事件”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
16.古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取得的文明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后人称之为阿拉伯数字;二是形成了种姓制度;三是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其中,佛教的创立者是 .
【答案】乔达摩.悉达多(释伽牟尼)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故答案为:乔达摩 悉达多。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的创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 悉达多。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 权。
【答案】选举
【知识点】妇女地位的提高及其表现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她们成立团体,举行各种抗议和示威活动,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平等权利。不少国家制定了专门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利,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故答案为:第1空、选举。
【点评】本题考查妇女地位的提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8.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分布着众多的古人类遗址,早期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书写了中国史前史上最古老的篇章,完成探究活动。
【品图片】
【细推断】
材料 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说理由】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发现于图一中的 (填写字母)遗址,地处长江流域。(2分)
(2)图二、图三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3分)
(3)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材料中的内容,模仿下列史实和推论
示例:史实:七件粗糙的石器,人工加工痕迹清晰。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的石器。(3分)
(4)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阐明入选理由。(3分)
【答案】(1)A
(2)作用:北京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是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史实:大量的打制石器和灰烬”。推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石器。
(4)理由:根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1)本题考查元谋人。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生活于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其发现于图一中的A处。
(2)本题考查北京人。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是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本题考查北京人。根据材料“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石器,并懂得使用火。
(4)本题考查考查北京人。根据所学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是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故答案为:
(1)A。
(2)作用:北京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是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史实:大量的打制石器和灰烬”。推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石器。
(4)理由:根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点评】本题考查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基本史实,分析材料和图片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2分,共20分)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中国人在阵痛中的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常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三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材料四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面对列强的侵略,李鸿章等人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有什么具体行动?(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康有为的上书推动了光绪帝开展什么政治运动?(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主要宣传西方什么思想?(2分)
【答案】(1)学习西方的器物(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行动: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发展近代教育,如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④建立新式海陆军等。
(2)戊戌变法
(3)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新文化运动;思想:民主、科学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面对列强的侵略,李鸿章等人提出学习西方的器物或者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发展近代教育,如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④建立新式海陆军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康有为的上书推动了光绪帝开展戊戌变法;
(3)依据材料三信息“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
故答案为:(1) 学习西方的器物(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行动: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发展近代教育,如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④建立新式海陆军等。
(2)戊戌变法;
(3) 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 新文化运动;思想:民主、科学
【点评】(1)(4)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概括回答。
20.《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其经济生产模式是庄园经济,它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
材料二 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是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庄园内部有大量旧有的东西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不断继承。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据说“这种习俗是日耳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
材料三 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
材料四 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庄园经济的主要人员构成。(3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公共牧场”属于庄园经济的哪一种土地类型。(3分)
(3) 结合材料三,指出庄园法庭的惩罚手段是什么。(3分)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庄园法庭存在的意义或作用。(3分)
【答案】(1)领主、自由民、农奴
(2)共同地
(3)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4)①维抒了庄同的公共秩序.
②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③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利益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1)根据材料“ 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 …… 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 ”可知其构成为领主、自由民、农奴。
(2)根据材料“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3)根据材料“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和所学知识可知,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维持了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利益。
故答案为:
(1)领主、自由民、农奴。
(2) 共同地。
(3) 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4) ①维抒了庄同的公共秩序.②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③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利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庄园相关知识的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以下关于西周初年诸侯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诸侯国都是由周王的宗亲建立
B.诸侯独立性大,无需向周王进献贡物
C.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D.大的诸侯竞相争霸,操纵政治局面
2.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成更华丽的步障50里,这个故事反映出( )
A.紫色丝绸比织锦更为昂贵
B.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据守州郡
C.西晋贵族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D.“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3.七年级某同学在浏览器中搜索“元曲四大家”“《窦娥冤》”,他想了解的人物是( )
A.郑光祖 B.白朴 C.马致远 D.关汉卿
4.下列资料可用于研究( )
论文:《玉米、甘薯、马铃薯的引进与种植》 文章:《青花瓷之美》 视频:应天府棉纺织业的发展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宋朝商业的繁荣
C.元朝手工工艺的进步 D.明朝经济的发展
5.下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北洋军阀:“宋案”→复辟帝制→军阀割据; 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继续探索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6.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大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这一论断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将革命进行到底”
7.小超暑假随父母去湖北旅游,想去看看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便借助手机地图查找到了这座桥的位置。该桥修建于( )
A.民国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8.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炮兵”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成为“国之利器”。“二炮”指的是( )
A. 海军部队 B.空军部队
C.陆军部队 D.战略导弹部队
9.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图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 )
A.公历的缘起 B.庄园的出现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
10.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第一国际成立
11.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
A.高尔基 B.列夫·托尔斯泰
C.凡·高 D.巴尔扎克
12.某地方电视台准备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播放下列四部影视作品,请你为影视部的导演确定播出的先后顺序。它们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诺曼底大风暴》 ③《决战斯大林格勒》④《不列颠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第Ⅱ卷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王安石变法: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 主持变法。主要措施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变法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14.【团结合作】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 。
15.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 。
16.古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取得的文明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后人称之为阿拉伯数字;二是形成了种姓制度;三是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其中,佛教的创立者是 .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 权。
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8.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分布着众多的古人类遗址,早期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书写了中国史前史上最古老的篇章,完成探究活动。
【品图片】
【细推断】
材料 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说理由】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发现于图一中的 (填写字母)遗址,地处长江流域。(2分)
(2)图二、图三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3分)
(3)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材料中的内容,模仿下列史实和推论
示例:史实:七件粗糙的石器,人工加工痕迹清晰。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的石器。(3分)
(4)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阐明入选理由。(3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2分,共20分)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中国人在阵痛中的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常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三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材料四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面对列强的侵略,李鸿章等人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有什么具体行动?(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康有为的上书推动了光绪帝开展什么政治运动?(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主要宣传西方什么思想?(2分)
20.《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其经济生产模式是庄园经济,它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
材料二 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是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庄园内部有大量旧有的东西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不断继承。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据说“这种习俗是日耳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
材料三 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
材料四 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庄园经济的主要人员构成。(3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公共牧场”属于庄园经济的哪一种土地类型。(3分)
(3) 结合材料三,指出庄园法庭的惩罚手段是什么。(3分)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庄园法庭存在的意义或作用。(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