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表达方式——2024届中考语文句子专项培优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表达方式——2024届中考语文句子专项培优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7:0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表达方式——2024届中考语文句子专项培优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的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描写)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抒情)
C.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记叙)
D.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记叙)
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3.下列对各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记叙)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描写)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议论、抒情)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记叙)
4.下面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B.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C.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D.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记叙)
B.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议论)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议论)
D.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议论)
6.对《沁园春·雪》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侧重议论,下阕侧重写景,抒情贯穿全词。
B.上阕侧重写景、抒情,下阕侧重议论。
C.上阕侧重议论、抒情,下阕侧重写景。
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7.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B.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C.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D.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描写)
B.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记叙)
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抒情)
D.他说:“好,就这样。”(描写)
9.下列对各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记叙)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描写)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议论、抒情)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记叙)
10.对下面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记叙)
B.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比喻、记叙)
C.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说明)
D.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抒情、议论)
11.下列表达方式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
(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3)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4)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A.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B.议论 记叙 抒情 描写
C.议论 描写 抒情 记叙
D.抒情 描写 议论 记叙
12.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
(1)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2)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3)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
A.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B.议论 记叙 抒情 描写
C.议论 描写 抒情 记叙
D.抒情 描写 议论 记叙
13.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中国也有这样类似“失踪”的科学家,邓稼先就是其中的一位。
B.从此,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报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了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D.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14.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③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15.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B.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D.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表达方式有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本题的C项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故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B项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其余三项是叙事。故选B。
3.答案:D
解析:该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4.答案:B
解析:B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其他三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5.答案:B
解析:本项是说明。
6.答案:D
解析: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阕转入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壮志豪情。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7.答案:B
解析:A.描写。B.记叙。C.描写。D.描写。
8.答案:C
解析:此句是议论。
9.答案:D
解析:该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10.答案:B
解析:“比喻”是修辞手法,不是表达方式。该项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本题可用排除法来作答。(3)句很明显是抒发感情的句子,故排除A、D两项;(4)句是叙述一件事,是记叙,故排除B项;再看(1)句,“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作者的观点,是议论;(2)句显然是非常生动的描写,故答案选C。
12.答案:C
解析:结合语句内容,根据常用表达方式的特点恰当判断。
13.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记叙,D项是抒情。
14.答案:D
解析:结合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语言表达方式各自的表达特点,对号入座即可。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理解表达方式的能力。B项,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其他三项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